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全书错字较多,注脚中若干史料名称亦有失准确。例如,第一章注13的“迫水久长手记”其标题“伏時の真相”,在线上档案核对后可知当为“降伏時の真相”,显漏一“降”字;第207页有关白团协助制定“国光计划”,实际上当为“光计划”,“国光”与“光”虽一字之差,但却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作战计划。
作为软性学术书,真挺好看的。但是阅读有一定门槛,最好对中国和日本的近现代史都有所了解,否则有点跟不上作者节奏。最喜欢的是讲日俄战争的203高地,以及最后一章关于当代日本文化中的军国主义幽灵。章后注的形式尤其好,读得很舒服。
材料充实,笔触细致,叙事生动,脉络清晰,图影丰富,编校不堪。前六章细节场面描摹远胜记忆复调刻写,后两章理论蕴味渐浓,有所平衡。记忆作为结果生成历史事件环节的机制呈现有力,记忆作为对象聚焦各方书写争夺的理论分析薄弱。从参考文献即可看出后者无法成为重点。
如此直男的题材和写法,居然不知疲倦地看了三个章节,对自己感到生气。
满篇错别字与编审问题就不说了,篇章结构也是七零八落,毫无逻辑性与连贯性可言,完全是基于政治正确写出的一本书,作者的潜台词归纳起来就是:日本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必将也必须作为军国主义国家而存在,而且别他妈问我是为什么,这是斗争的需要。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分
觉得最有趣的是第五章和第六章。当然更有趣的是第五章。蒋介石和“白团”的故事我以前并不知道,但知道之后还是能很快地理解他的行事逻辑。而“支那通”们对于孙中山的追随,对中国“背叛”的愤恨,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类的脑回路有时很清奇啊!
这个题材看过不少老外的书了,然而确实很需要中国人来自己写一遍、梳理一遍,这个事情老外水平再高也替代不了。。。
深入浅出,结合了文献、影像和作者实地所见,且并未只是将这段战争记忆看作是过去的历史,而是结合战后的文化,看出它与日本社会的某些特殊的政治文化心理。不过对于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为何能暴走、为何失败,感觉尚可再挖掘深入一些,有些问题,也不独只是日本如此。
三岛由纪夫切腹后介错,“追随者们连砍三次,皆未能斩断其头颅。剧痛难忍的三岛倒在血泊上低吼再砍,用力再砍,第四次介错才终于成功”。
合格的通俗历史写作和合格的小说一样都是必须的。看完书很多之前只有模糊印象的事件都变得很清楚,非常适合我这种有点兴趣但是又没有精力自己去挖掘材料的人。
好看 推荐 最喜欢第六章“游荡的军国幽灵” 据石牌土著说 当年的白团大本营就在石牌 后来从情报单位变成了石牌国中
这个8.0绝对有豆瓣大V们彼此加持的意思。如果按照纯学术书来定位的话,可能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前三章对史实层面作出的贡献?如果是按照作者自己的定位,软性学术书,主要做的是前人研究和个人新得的推广普及工作的话,那这本书的文笔真的过枯燥了。文笔真的很硬。 这本书的前三章要好过后五章,感觉气力、原创性上有些不足,作者自己可能也有所自觉吧。 更适合放在上海书评连载,作为专著出版有些含量不足。以上仅个人浅见。 ps:编辑绝对应该罚钱,校对错误太多了,1940年代去世的人,1958年生活在北京。过分了过分了。
自翻开起几乎是一口气读完,非常过瘾,补全了很多自己的常识性盲区。笔锋像鸟瞰镜头,平成快结束的年份,昭和初期”军国的血脉“究竟是如何纵横如何增生,可以像这样清晰地指认了。但读完看看封底,突然心惊,如果我钻进每一章的血管中,比如我看到野中说“不知我等是狂是愚,为之一路奔驰”,如果我身在其中,我会被煽动吗?我会相信吗?在当时,那些保持清澈冷静之思的人,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错别字不少,责编太不负责。
虽然是学术写法(大量资料、脚注尾注)但其实内容通俗(褒义)且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支那通和白团章节尤其。(文末感谢章骞先生的内容突然伤感,非常动人。
修行18th,早晨来公司收了个尾,三星半水准,因近期读有关二十世纪日本著作过多,质量过高,此书1-5章对我毫无触动,毫无新知。第6章有关“白团”(日本投降后高级将领投身蒋麾下任职顾问团)的内容让我颇开眼界,补充了一片盲区,其余有关日本近年来军国主义思想复苏的部分也是不错的系统梳理,整体是水准之上的不错著作,翻阅他的参考资料表,其实很多都来自其他社科著作,算是二道贩子,但是编排得当,外加史观段位不低,逻辑头脑清晰,让这本书拿出来并不露怯,且相当好读
新锐作者沙青青关于近代日本战争记忆研究的专栏文章合集,在严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用平实流畅的文字,论述个人、集体与国家记忆视角下的日本战争观与战争态度。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于文化研究方法的运用,多通过日本当代影视艺术文学作品,考察其中暗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演变。值得一读的一本小书。
上海80后学者的半学术历史文集,8篇文章都是围绕“日本近现代军国主义”题材的,写作态度非常扎实认真,资料详实,文笔老练,配图精良,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生动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顽固历程和贼心不死特性(作者的立场非常理性和冷静,对当今日寇右翼的警惕性也相当值得参考,没有盲目跟风哈日崇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由于军权与政府的割裂,使日本的政治体制一直处于畸形的发展,最后甚至是军部主导政府,在战败后虽然刹住了车,但日本军国主义的魂魄一直在日本人的思想游荡,所以就如书名所说日本一直在暴走,只是如今中国强大了,他的暴走对我们影响难以体现。
内容写得简单清楚,史料虽然常见,但编排也很得当,作为历史工作者的态度也很明确。只是章节并未按时间安排,而逻辑线索似乎也并不很清楚,另外编校方面工作做的不太好。总的来说瑕不掩瑜,对了解日本军国主义进程中的一些侧面很有帮助。
> 暴走军国
50 有用 惠山老翁 2018-05-30 23:33:43
全书错字较多,注脚中若干史料名称亦有失准确。例如,第一章注13的“迫水久长手记”其标题“伏時の真相”,在线上档案核对后可知当为“降伏時の真相”,显漏一“降”字;第207页有关白团协助制定“国光计划”,实际上当为“光计划”,“国光”与“光”虽一字之差,但却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作战计划。
27 有用 fateface 2018-05-17 09:54:54
作为软性学术书,真挺好看的。但是阅读有一定门槛,最好对中国和日本的近现代史都有所了解,否则有点跟不上作者节奏。最喜欢的是讲日俄战争的203高地,以及最后一章关于当代日本文化中的军国主义幽灵。章后注的形式尤其好,读得很舒服。
12 有用 Sarcophagus 2018-12-19 20:50:32
材料充实,笔触细致,叙事生动,脉络清晰,图影丰富,编校不堪。前六章细节场面描摹远胜记忆复调刻写,后两章理论蕴味渐浓,有所平衡。记忆作为结果生成历史事件环节的机制呈现有力,记忆作为对象聚焦各方书写争夺的理论分析薄弱。从参考文献即可看出后者无法成为重点。
14 有用 东来 2018-05-31 01:00:41
如此直男的题材和写法,居然不知疲倦地看了三个章节,对自己感到生气。
9 有用 蟹堡王 2018-08-21 15:09:13
满篇错别字与编审问题就不说了,篇章结构也是七零八落,毫无逻辑性与连贯性可言,完全是基于政治正确写出的一本书,作者的潜台词归纳起来就是:日本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必将也必须作为军国主义国家而存在,而且别他妈问我是为什么,这是斗争的需要。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分
6 有用 周沐君 2018-05-02 22:45:08
觉得最有趣的是第五章和第六章。当然更有趣的是第五章。蒋介石和“白团”的故事我以前并不知道,但知道之后还是能很快地理解他的行事逻辑。而“支那通”们对于孙中山的追随,对中国“背叛”的愤恨,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类的脑回路有时很清奇啊!
7 有用 nothing传叔 2018-09-21 23:35:28
这个题材看过不少老外的书了,然而确实很需要中国人来自己写一遍、梳理一遍,这个事情老外水平再高也替代不了。。。
4 有用 维舟 2018-08-02 12:14:15
深入浅出,结合了文献、影像和作者实地所见,且并未只是将这段战争记忆看作是过去的历史,而是结合战后的文化,看出它与日本社会的某些特殊的政治文化心理。不过对于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为何能暴走、为何失败,感觉尚可再挖掘深入一些,有些问题,也不独只是日本如此。
6 有用 萧湘 2018-08-12 18:46:21
三岛由纪夫切腹后介错,“追随者们连砍三次,皆未能斩断其头颅。剧痛难忍的三岛倒在血泊上低吼再砍,用力再砍,第四次介错才终于成功”。
5 有用 #ArtfulDodger# 2018-05-17 12:51:01
合格的通俗历史写作和合格的小说一样都是必须的。看完书很多之前只有模糊印象的事件都变得很清楚,非常适合我这种有点兴趣但是又没有精力自己去挖掘材料的人。
4 有用 小伙锅 2018-06-25 16:05:00
好看 推荐 最喜欢第六章“游荡的军国幽灵” 据石牌土著说 当年的白团大本营就在石牌 后来从情报单位变成了石牌国中
8 有用 袖中 2020-06-23 20:41:45
这个8.0绝对有豆瓣大V们彼此加持的意思。如果按照纯学术书来定位的话,可能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前三章对史实层面作出的贡献?如果是按照作者自己的定位,软性学术书,主要做的是前人研究和个人新得的推广普及工作的话,那这本书的文笔真的过枯燥了。文笔真的很硬。 这本书的前三章要好过后五章,感觉气力、原创性上有些不足,作者自己可能也有所自觉吧。 更适合放在上海书评连载,作为专著出版有些含量不足。以上仅个人浅见。 ps:编辑绝对应该罚钱,校对错误太多了,1940年代去世的人,1958年生活在北京。过分了过分了。
6 有用 海带岛 2018-07-15 12:53:12
自翻开起几乎是一口气读完,非常过瘾,补全了很多自己的常识性盲区。笔锋像鸟瞰镜头,平成快结束的年份,昭和初期”军国的血脉“究竟是如何纵横如何增生,可以像这样清晰地指认了。但读完看看封底,突然心惊,如果我钻进每一章的血管中,比如我看到野中说“不知我等是狂是愚,为之一路奔驰”,如果我身在其中,我会被煽动吗?我会相信吗?在当时,那些保持清澈冷静之思的人,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6 有用 与世界不分离 2020-02-09 14:41:20
错别字不少,责编太不负责。
6 有用 豆友1776318 2018-05-17 12:07:11
虽然是学术写法(大量资料、脚注尾注)但其实内容通俗(褒义)且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支那通和白团章节尤其。(文末感谢章骞先生的内容突然伤感,非常动人。
4 有用 神威 2018-07-20 10:03:56
修行18th,早晨来公司收了个尾,三星半水准,因近期读有关二十世纪日本著作过多,质量过高,此书1-5章对我毫无触动,毫无新知。第6章有关“白团”(日本投降后高级将领投身蒋麾下任职顾问团)的内容让我颇开眼界,补充了一片盲区,其余有关日本近年来军国主义思想复苏的部分也是不错的系统梳理,整体是水准之上的不错著作,翻阅他的参考资料表,其实很多都来自其他社科著作,算是二道贩子,但是编排得当,外加史观段位不低,逻辑头脑清晰,让这本书拿出来并不露怯,且相当好读
3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8-05-10 18:07:51
新锐作者沙青青关于近代日本战争记忆研究的专栏文章合集,在严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用平实流畅的文字,论述个人、集体与国家记忆视角下的日本战争观与战争态度。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于文化研究方法的运用,多通过日本当代影视艺术文学作品,考察其中暗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演变。值得一读的一本小书。
3 有用 笑望江湖 2019-01-05 15:59:04
上海80后学者的半学术历史文集,8篇文章都是围绕“日本近现代军国主义”题材的,写作态度非常扎实认真,资料详实,文笔老练,配图精良,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生动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顽固历程和贼心不死特性(作者的立场非常理性和冷静,对当今日寇右翼的警惕性也相当值得参考,没有盲目跟风哈日崇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4 有用 怪兽很悠闲 2018-06-08 17:16:11
由于军权与政府的割裂,使日本的政治体制一直处于畸形的发展,最后甚至是军部主导政府,在战败后虽然刹住了车,但日本军国主义的魂魄一直在日本人的思想游荡,所以就如书名所说日本一直在暴走,只是如今中国强大了,他的暴走对我们影响难以体现。
2 有用 Urbino 2018-05-14 20:18:50
内容写得简单清楚,史料虽然常见,但编排也很得当,作为历史工作者的态度也很明确。只是章节并未按时间安排,而逻辑线索似乎也并不很清楚,另外编校方面工作做的不太好。总的来说瑕不掩瑜,对了解日本军国主义进程中的一些侧面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