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见证了1930年代上海的经济繁荣、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对上海的占领、国共内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她在书中回顾了这段岁月,以大量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当时上海不同阶层和不同种族的生活状况,尤其对居住于上海的外国人群体(如俄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等等)的工作、家庭、教育、娱乐、心理和文化观念等进行了深描,并表现出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中国人和享受治外法权的租界居民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关于上海近代历史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录。
一个犹太人的上海记忆1927-1952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丽莲·威伦斯
丽莲·威伦斯的父母来自俄罗斯,她自幼生长于上海的法租界,并在那里的一所法语学校接受教育。移民美国后,她获得了波士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曾在波士顿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目前已退休,但仍时常讲述她在中国老上海的故事。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本杰明的家世
第二章 苔丝的故事
第三章 “蛮夷”的入侵
第四章 失败的革命
第五章 “中国人”的上海
第六章 帝国主义寄生虫
第七章 社会地位的提升
第八章 小洋鬼子的学校
第九章 学校里的战斗
第十章 多姿多彩的三十年代中期
第十一章 夏天的假日
第十二章 乌云压城
第十三章 欧洲难民
第十四章 恢复“常态”?
第十五章 日军的占领
第十六章 日据下的生活
第十七章 白种人的溃败
第十八章 “指定区域”
第十九章 宵禁、配给和恐惧
第二十章 轰炸,还是轰炸
第二十一章 胜利与喜悦
第二十二章 政治的轰鸣
第二十三章 移民与逃离
第二十四章 经济与政治的溃败
第二十五章 等候其变
第二十六章 解放
第二十七章 “竹帘”
第二十八章 浪漫的事
第二十九章 朝鲜的“警察行动”
第三十章 为证件而奔波
第三十一章 在路上
第三十二章 离开中国
第三十三章 父亲的来信
第三十四章 奔波的结局
第三十五章 去美国
尾声
· · · · · · (收起)
第二章 苔丝的故事
第三章 “蛮夷”的入侵
第四章 失败的革命
第五章 “中国人”的上海
第六章 帝国主义寄生虫
第七章 社会地位的提升
第八章 小洋鬼子的学校
第九章 学校里的战斗
第十章 多姿多彩的三十年代中期
第十一章 夏天的假日
第十二章 乌云压城
第十三章 欧洲难民
第十四章 恢复“常态”?
第十五章 日军的占领
第十六章 日据下的生活
第十七章 白种人的溃败
第十八章 “指定区域”
第十九章 宵禁、配给和恐惧
第二十章 轰炸,还是轰炸
第二十一章 胜利与喜悦
第二十二章 政治的轰鸣
第二十三章 移民与逃离
第二十四章 经济与政治的溃败
第二十五章 等候其变
第二十六章 解放
第二十七章 “竹帘”
第二十八章 浪漫的事
第二十九章 朝鲜的“警察行动”
第三十章 为证件而奔波
第三十一章 在路上
第三十二章 离开中国
第三十三章 父亲的来信
第三十四章 奔波的结局
第三十五章 去美国
尾声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一个犹太人的上海记忆1927-1952"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一个犹太人的上海记忆1927-1952"的人也喜欢 · · · · · ·
一个犹太人的上海记忆1927-1952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
Earnshaw Books (2015)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国/民/性研究:域外视角 (🦉的瓦涅密)
- 2018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沪性 (东来)
- 文化漫笔 (森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64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一个犹太人的上海记忆1927-1952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蓝藻 ~ 2021-02-27 10:41:25
如果不是最后两章四十五年后作者重回中国的反省和重新和上海联络起来的感情羁绊,这本书怎么也只能有三分。无国籍的犹太女孩在租界享受一切白人特权,目睹中国人下等人生活,却没有什么同情心流露,至少我从自己的情感上是无法接受的。作者眼中的日本人甚至还是彬彬有礼甚至是谦卑的。 总之阅读的过程不是很舒服,不过还是感谢这一切真实的记录和丰富的历史细节。
2 有用 木南 2021-04-18 14:45:13
特别看看作者离开上海的那段经历,也是够惊心动魄的!她踏上香港的那种自由感,和余英时当时多像呀!
3 有用 含章酱 2019-01-05 22:35:48
2018年看的书单星级可以排前三。今年绕来绕去看得都是一战二战史,包括晓松奇谈等。这本犹太人写的日侵华期间到二战爆发等时间段的历史,客观冷静,也更能让人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上海,特别是租届内的生活写照,既亲切又觉得本地的中国人的不易屈辱。当然期间也穿插很多调侃与讥讽,翻译很地道,看起来很舒服。
21 有用 先锋reader 2018-04-23 17:16:43
非常的生动,有着大量的细节,可读性极强。对于丽莲.威伦斯而言,她是上海法租界的“土著”,不是旁观者,上海就是她的家,所以全篇充满情感。最后一章她在几十年后重回上海的片段更是让人感动。另外,我对一个细节印象很深,丽莲在共产党占领上海之后说她想离开上海了,但并非因为害怕轰炸—日据时期美国飞机的空袭已经使她对此心理免疫了,而是因为被限制了越来越多的自由。
4 有用 浏河真菌 2020-12-13 12:06:11
通过“智库学者”翟东升认识了这位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