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
译者: 魏然
出版年: 2018-8
页数: 141
定价: 39.5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
ISBN: 9787544292467
内容简介 · · · · · ·
“凶手千方百计找人阻止自己行凶,得到的却是所有人的漠视、旁观。”《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源于一场真实事件:1951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个朋友在全镇人面前惨遭杀害。“我如此急切地想要讲述这桩案件,也许是它确定了我的作家生涯。”但直到1981年,经过30年的调查和思考, 马尔克斯才终于找到这出悲剧的关键。
此时的马尔克斯,为抗议独裁统治,已经进行了5年文学罢工。然而为完成这一作品,他打破誓言,写下了这部触目惊心的悲剧——《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次年,马尔克斯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
★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在某种程度上综合了我以往作品的所有因素。我真正做到了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情况我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我自己也出场了,这是未曾有过的。事隔三十年之后,我才领悟到我们小说家常常忽略的事情,即真实永远是文学的zui好的模式。——加西亚·...
“凶手千方百计找人阻止自己行凶,得到的却是所有人的漠视、旁观。”《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源于一场真实事件:1951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个朋友在全镇人面前惨遭杀害。“我如此急切地想要讲述这桩案件,也许是它确定了我的作家生涯。”但直到1981年,经过30年的调查和思考, 马尔克斯才终于找到这出悲剧的关键。
此时的马尔克斯,为抗议独裁统治,已经进行了5年文学罢工。然而为完成这一作品,他打破誓言,写下了这部触目惊心的悲剧——《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次年,马尔克斯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
★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在某种程度上综合了我以往作品的所有因素。我真正做到了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情况我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我自己也出场了,这是未曾有过的。事隔三十年之后,我才领悟到我们小说家常常忽略的事情,即真实永远是文学的zui好的模式。——加西亚·马尔克斯
★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马尔克斯的语言如此丰沛,如魔法一般,无人能企及。——萨曼·鲁西迪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圣地亚哥‧纳萨尔的被害是魔幻现实主义图景中荒诞的一幕,是阴险、邪恶的人类心灵的一次曝光,是种种命运的巧合、微妙的心理动机、怪诞的机遇之偶然的汇聚。——戴锦华
------
★这是一种精心布局的悲痛……构思聪明而奇特……像是个带有形而上学色彩的谋杀之谜。——《纽约时报》
★对古老谋杀案的调查仿若充满幻觉的探索,为了那捉摸不定的真相,力图穿透人性黑暗之渊。——《纽约书评》
★一部精心的杰作……马尔克斯不仅向我们呈现了小镇的历史,更描绘了小镇的全貌和它的灵魂;不仅描写了一个家庭,更是一种文化。——《华盛顿邮报》
作者简介 · · · · · ·
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1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的文学标杆”,影响滋养了包括莫言、余华、刘震云、格非等在内的几代中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集《礼拜二午睡时刻》,自传《活着为了讲述》,非虚构文学作品《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安赫拉·维卡里奥第一次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她发现原来爱与恨是一对同消共长的激情。寄出的信越多,她情感的炽焰就烧得越旺,对母亲那令人快慰的怨恨也就越发强烈。 她变得头脑清醒,自信笃定,不仅成了自己意志的主人,还重新变成只属于他一个人的处女。除了自己,她不再承认任何权威,除了自己的痴念,她不再受任何他物驱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7页 -
她没有丝毫迟疑,几乎立刻就念出了那个名字。她在黑暗中搜寻,只一眼便从这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众多极易混淆的姓名中找到了她。她用精准的飞镖将它钉在墙上,仿佛它是一只没有意志的蝴蝶,对它的审判早已写就。 “圣地亚哥·纳萨尔。”她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人也喜欢 · · · · · ·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6 条 )




同谋——《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读后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马尔克斯是我十分钟爱的作家,尽管他的著作这两年才开始被正式引入中国,但是早从八十年代开始,盗版的《百年孤独》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很多先锋作家都受过《百年孤独》开始那句“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那种时光跳跃交错的技巧所影响,包括余华。而马尔克... (展开)

-
祭酒_Fathom (You Be Good, I Love You.)
最重要的角色无疑是他的父亲佩特罗尼奥·圣罗曼将军,他是上个世纪内战中的英雄,因为在图库林卡事件中击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而成为保守党政权最显赫的人物之一。知道了他的身份之后,全镇只有我母亲一个人没有向他致敬。“我觉得这桩婚事不错,”她对我说,“不过结亲是一回事,跟下令向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开冷枪的人握手,则是另一回事。”2020-11-22 16:03
-
“现在他们俩没了凶器,谁也杀不了了。”他说。 不是为了这个,”克洛蒂尔德·阿门塔说道,“应该让两个可怜的小伙子从可怕的承诺中解脱出来。” 克洛蒂尔德・阿门塔凭着直觉已经有所领悟。她敢肯定,维卡里奥兄弟并不急于复仇,而是迫切地想找一个人出面阻止他们行凶。可是阿庞特上校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不能因为怀疑就逮捕人家,”他说,“眼下的问题是该提醒圣地亚哥·纳萨尔,然后接着过年。” 因此报告里多次出现...
2020-01-07 19:29
“现在他们俩没了凶器,谁也杀不了了。”他说。 不是为了这个,”克洛蒂尔德·阿门塔说道,“应该让两个可怜的小伙子从可怕的承诺中解脱出来。” 克洛蒂尔德・阿门塔凭着直觉已经有所领悟。她敢肯定,维卡里奥兄弟并不急于复仇,而是迫切地想找一个人出面阻止他们行凶。可是阿庞特上校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不能因为怀疑就逮捕人家,”他说,“眼下的问题是该提醒圣地亚哥·纳萨尔,然后接着过年。” 引自第65页 因此报告里多次出现了抒情笔调的文字,偏离了他本该坚守的严谨的职业态度。尤其是生活竟然动用了这么多连文学都避讳使用的巧合,毫无阻碍地最终铸成这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让他感到无论如何都不合情理。 引自第114页 他们发现恐惧的另一端是一片耀眼的静水,他们像是在水中浮游。他们听不见整个小镇的嘶喊,看不见所有人正因他们的罪行而瑟瑟颤抖。“我感觉像在骑马飞奔。”巴勃罗·维卡里奥说。但两个人很快就回到现实中,因为他们已经耗光了体力,却觉得圣地亚哥·纳萨尔似乎永远都不会倒下。“妈的,我的表弟啊,”巴勃罗・维卡里奥告诉我,“你都想象不到,杀一个人有多难。” 引自第114页 回应 2020-01-07 19:29
-
祭酒_Fathom (You Be Good, I Love You.)
最重要的角色无疑是他的父亲佩特罗尼奥·圣罗曼将军,他是上个世纪内战中的英雄,因为在图库林卡事件中击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而成为保守党政权最显赫的人物之一。知道了他的身份之后,全镇只有我母亲一个人没有向他致敬。“我觉得这桩婚事不错,”她对我说,“不过结亲是一回事,跟下令向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开冷枪的人握手,则是另一回事。”2020-11-22 16:03
-
“现在他们俩没了凶器,谁也杀不了了。”他说。 不是为了这个,”克洛蒂尔德·阿门塔说道,“应该让两个可怜的小伙子从可怕的承诺中解脱出来。” 克洛蒂尔德・阿门塔凭着直觉已经有所领悟。她敢肯定,维卡里奥兄弟并不急于复仇,而是迫切地想找一个人出面阻止他们行凶。可是阿庞特上校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不能因为怀疑就逮捕人家,”他说,“眼下的问题是该提醒圣地亚哥·纳萨尔,然后接着过年。” 因此报告里多次出现...
2020-01-07 19:29
“现在他们俩没了凶器,谁也杀不了了。”他说。 不是为了这个,”克洛蒂尔德·阿门塔说道,“应该让两个可怜的小伙子从可怕的承诺中解脱出来。” 克洛蒂尔德・阿门塔凭着直觉已经有所领悟。她敢肯定,维卡里奥兄弟并不急于复仇,而是迫切地想找一个人出面阻止他们行凶。可是阿庞特上校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不能因为怀疑就逮捕人家,”他说,“眼下的问题是该提醒圣地亚哥·纳萨尔,然后接着过年。” 引自第65页 因此报告里多次出现了抒情笔调的文字,偏离了他本该坚守的严谨的职业态度。尤其是生活竟然动用了这么多连文学都避讳使用的巧合,毫无阻碍地最终铸成这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让他感到无论如何都不合情理。 引自第114页 他们发现恐惧的另一端是一片耀眼的静水,他们像是在水中浮游。他们听不见整个小镇的嘶喊,看不见所有人正因他们的罪行而瑟瑟颤抖。“我感觉像在骑马飞奔。”巴勃罗·维卡里奥说。但两个人很快就回到现实中,因为他们已经耗光了体力,却觉得圣地亚哥·纳萨尔似乎永远都不会倒下。“妈的,我的表弟啊,”巴勃罗・维卡里奥告诉我,“你都想象不到,杀一个人有多难。” 引自第114页 回应 2020-01-07 19:29
-
祭酒_Fathom (You Be Good, I Love You.)
最重要的角色无疑是他的父亲佩特罗尼奥·圣罗曼将军,他是上个世纪内战中的英雄,因为在图库林卡事件中击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而成为保守党政权最显赫的人物之一。知道了他的身份之后,全镇只有我母亲一个人没有向他致敬。“我觉得这桩婚事不错,”她对我说,“不过结亲是一回事,跟下令向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开冷枪的人握手,则是另一回事。”2020-11-22 16:03
-
“现在他们俩没了凶器,谁也杀不了了。”他说。 不是为了这个,”克洛蒂尔德·阿门塔说道,“应该让两个可怜的小伙子从可怕的承诺中解脱出来。” 克洛蒂尔德・阿门塔凭着直觉已经有所领悟。她敢肯定,维卡里奥兄弟并不急于复仇,而是迫切地想找一个人出面阻止他们行凶。可是阿庞特上校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不能因为怀疑就逮捕人家,”他说,“眼下的问题是该提醒圣地亚哥·纳萨尔,然后接着过年。” 因此报告里多次出现...
2020-01-07 19:29
“现在他们俩没了凶器,谁也杀不了了。”他说。 不是为了这个,”克洛蒂尔德·阿门塔说道,“应该让两个可怜的小伙子从可怕的承诺中解脱出来。” 克洛蒂尔德・阿门塔凭着直觉已经有所领悟。她敢肯定,维卡里奥兄弟并不急于复仇,而是迫切地想找一个人出面阻止他们行凶。可是阿庞特上校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不能因为怀疑就逮捕人家,”他说,“眼下的问题是该提醒圣地亚哥·纳萨尔,然后接着过年。” 引自第65页 因此报告里多次出现了抒情笔调的文字,偏离了他本该坚守的严谨的职业态度。尤其是生活竟然动用了这么多连文学都避讳使用的巧合,毫无阻碍地最终铸成这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让他感到无论如何都不合情理。 引自第114页 他们发现恐惧的另一端是一片耀眼的静水,他们像是在水中浮游。他们听不见整个小镇的嘶喊,看不见所有人正因他们的罪行而瑟瑟颤抖。“我感觉像在骑马飞奔。”巴勃罗·维卡里奥说。但两个人很快就回到现实中,因为他们已经耗光了体力,却觉得圣地亚哥·纳萨尔似乎永远都不会倒下。“妈的,我的表弟啊,”巴勃罗・维卡里奥告诉我,“你都想象不到,杀一个人有多难。” 引自第114页 回应 2020-01-07 19:29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南海出版公司 (2013)8.7分 35046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
Vintage (2003)8.4分 122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01/01)8.7分 2301人读过
-
皇冠 (2019)8.1分 2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不知所谓 2018-11-04
仿佛一出场景多变的舞台剧,表面热热闹闹,内里冷硬如冰
0 有用 大山人 2019-12-23
读了个开篇大概了然整个故事。群像的描写相当精彩,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当然的判断,却一步步将被害者推向深渊。没想到,最后是被害者的母亲闩上了大门,以为自己的儿子是安全的。特荒诞,却又叫人感到真实。我们的生活不就是在他人的想当然中错过很多嘛。个人更喜欢《没有人写信给他的上校》
1 有用 怪力比多兽 2020-04-20
就书论书,我真的不懂南海这个新版本。这什么骚操作?你们就为了省点纸张把开本变窄了?明明是一个系列的书,放书架上突然凹进去一本真的逼死强迫症,直接退货了。
0 有用 窈冥子 2020-01-08
在歇斯底里的巴亚尔多·圣罗曼婚礼狂欢之后,所有的人几乎用冰冷的目光“等待”着圣地亚哥·纳萨尔倒在维卡里奥兄弟的屠刀下;从等待着主教到来的混乱中,所有人几乎都给自己找好了面对一桩惨案时,时刻准备好的说辞;克里斯托·贝多亚也不会想到,是自己闩上了圣地亚哥最后一丝生的希望,而她焦灼地在屋内寻找着他。荒诞中,又有癫狂,好像是所有的机缘巧合,为的就是圣地亚哥手捧着自己的肠子,倒在自己家中的厨房,对于圣地亚哥... 在歇斯底里的巴亚尔多·圣罗曼婚礼狂欢之后,所有的人几乎用冰冷的目光“等待”着圣地亚哥·纳萨尔倒在维卡里奥兄弟的屠刀下;从等待着主教到来的混乱中,所有人几乎都给自己找好了面对一桩惨案时,时刻准备好的说辞;克里斯托·贝多亚也不会想到,是自己闩上了圣地亚哥最后一丝生的希望,而她焦灼地在屋内寻找着他。荒诞中,又有癫狂,好像是所有的机缘巧合,为的就是圣地亚哥手捧着自己的肠子,倒在自己家中的厨房,对于圣地亚哥,无望和绝望哪一个才是令他冷彻心扉的? (展开)
0 有用 小鱼的主人 2019-03-16
好看,顺 ,故事很简单。一天就可以看完。我老觉得这个男的是被冤枉的。
0 有用 Ashley 2021-03-05
荒唐,而让人血冷的整件事。 阴差阳错,致命的阴差阳错。 像闹剧,又如此让人慌张恐惧。
0 有用 冯木朵 2021-03-01
说实话,头一次看这类作品,感觉是有看没有懂,研究了半天豆瓣书评才像是摸到点脉。说来还挺巧,最近看了两本凶案相关的小说,另一本 我的妹妹是连环杀手,都是开篇挑明凶手、受害者、动机,但讲述的角度和故事走向却迥异,蛮有意思。马老这本更像是纪实文学,是以第三人的角度去探访周围人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对事件的态度,串联起来探求事件背后隐秘的人性现实。事情本身如此简单,但将围观人群的细枝末节细致讲述又安排精巧至... 说实话,头一次看这类作品,感觉是有看没有懂,研究了半天豆瓣书评才像是摸到点脉。说来还挺巧,最近看了两本凶案相关的小说,另一本 我的妹妹是连环杀手,都是开篇挑明凶手、受害者、动机,但讲述的角度和故事走向却迥异,蛮有意思。马老这本更像是纪实文学,是以第三人的角度去探访周围人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对事件的态度,串联起来探求事件背后隐秘的人性现实。事情本身如此简单,但将围观人群的细枝末节细致讲述又安排精巧至此,真的是功夫了得。这才体会到大家的作品之曲高和寡,唯上下求索以期未来能看得更深。 (展开)
0 有用 QWEBANE 2021-02-27
多年以后,我一定会想起马尔克斯作品中那众多的“多年以后”。
0 有用 跳跳虎 2021-02-25
一开篇就被大量人名绕晕,不过看完又觉得很妙,这大概就是马尔克斯的魅力和大师功力。简单的故事却带出了“宿命论”,只能说一本好书无关字数,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才是读书的乐趣吧。还是最爱《百年孤独》哈!
0 有用 晶 2021-02-14
这桩凶杀案如玩笑般的命运让一个人送命…本来都可挽回的各种细节都被这个世俗所禁锢…可悲!两天看完~爽。名字还是难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