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建筑史诗”系列的最新作品。“建筑史诗”由建筑学者王南撰写,拟出版四卷二十四本(本书为第九本),内容涉及汉、唐、宋、元、明、清、东西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古今中外的建筑,旨在用几万字的篇幅写透一座建筑或一组典型建筑,以及它的血脉传承,进而向读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筑史画卷。
《木骨禅心》对日本古建筑向中国古建筑学习的三堂课,以及日本从全面模仿中国,到逐渐根据本民族的特点进行独立创造的历史进程,做了惊鸿一瞥式的概览。试图通过对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典型建筑实例的剖析,与同时期、同类型的中国古建筑相对照,呈现日本各历史时期的古建筑受到中国古建筑何种程度的影响,且如何通过学习、理解和消化从中国南北朝、唐、宋输入的建筑知识与技艺,进而创造出具有自身独特性的日本建筑。
本书适合与“建筑史诗”系列的《梦回唐朝》(介绍唐朝建筑)、《营造天书》(...
本书是“建筑史诗”系列的最新作品。“建筑史诗”由建筑学者王南撰写,拟出版四卷二十四本(本书为第九本),内容涉及汉、唐、宋、元、明、清、东西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古今中外的建筑,旨在用几万字的篇幅写透一座建筑或一组典型建筑,以及它的血脉传承,进而向读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筑史画卷。
《木骨禅心》对日本古建筑向中国古建筑学习的三堂课,以及日本从全面模仿中国,到逐渐根据本民族的特点进行独立创造的历史进程,做了惊鸿一瞥式的概览。试图通过对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典型建筑实例的剖析,与同时期、同类型的中国古建筑相对照,呈现日本各历史时期的古建筑受到中国古建筑何种程度的影响,且如何通过学习、理解和消化从中国南北朝、唐、宋输入的建筑知识与技艺,进而创造出具有自身独特性的日本建筑。
本书适合与“建筑史诗”系列的《梦回唐朝》(介绍唐朝建筑)、《营造天书》(介绍宋、辽、金建筑)、《塔窟东来》(涉及北朝云冈石窟)相互参照来读,可对中日古建筑的“师承关系”有相对完整的认识。
木骨禅心的创作者
· · · · · ·
-
王南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南,2001 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2008 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2008 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授建筑设计专业课程。长期从事中国古建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著有《北京古建筑地图》(上、中、下三册,与他人合著)、《古都北京》、《农禅 寺:水月》(与袁牧合著)、《乌镇剧院:并蒂》(与袁牧合著)等,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13 年起,由读库陆续出版“建筑史诗”系列。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由唐至宋,中国禅宗寺庙的发展趋于成熟,尤其宋室南渡之后,江南禅寺更是盛极一时,并形成以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为中心、大型禅寺为枢组的鼎盛局面。而所谓禅宗“五山十刹”之制,正是南宋禅寺辉煌盛况的缩影。有元一代,以“五山十刹”为首的禅寺继续兴盛不衰,至明代则渐趋颓废,其盛名亦为诸宗杂处的佛教四大名山(即五台、峨眉、普陀、九华)所取代。 五山十刹”为南宋朝延敕定的天下诸寺之首。所谓五山”,并非五座名山,而是禅宗五大寺,即临安径山寺、灵隐寺、净慈寺,及明州(今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诚如《净慈寺志》所云,“五山实十刹诸方之领袖”,“为诸刹之纲领”。所谓“十刹”,则是禅宗十座次大寺(规格仅次于“五山”),包括临安永祚寺、湖州护圣万寿寺建康(今南京)太平兴国寺、苏州报恩光孝寺、明州资圣寺、温州龙翔寺、福州崇圣寺(即雪峰寺)、婺州(今金 华)宝林寺、苏州云岩寺、台州国清教忠寺。此外,十刹之下还有甲刹(南宋时数量不详,元代共有三十六甲刹)五、十利、诸甲刹构成南宋、元时期天下重要禅寺的三个等级。元代更以建康大龙翔集庆寺为“五山之上”,统率五山、十刹及诸甲刹。故宋元之“五山十刹”制,实际上是给天下重要禅寺排列的等级座次。 日本禅寺的发展分别以镰仓(今神奈川县镰仓市)和京都为中心构成前后两大时期。不论镰仓或京都,皆仿照南宋建立起各自的“五山十刹”。创立于镰仓时代的镰仓“五山”分别为建长寺、圆觉寺、寿福寺、净智寺、净妙寺:室町时代的京都“五山”则是天龙寺、相国寺、建仁寺、东福寺、万寿寺。此外,仿照元代规制,京都又以南禅寺为“五山之上”,统率诸寺。(3-1)“十刹”在日本则成为纯粹的级别代称,数目不限于十座,应仁之乱(1467-1477年)后,仅京都的十利级寺庙即达四十六所。中国宋元时期的“甲刹”,日本则称“诸山”,更是数以百。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枯庭山水 -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差异在于,与中国佛塔相比,日本楼阁式木塔的塔刹显得出奇的高,基本占本塔总高的百分之三十,这在中国历代佛塔遗存中是比较少见的。高高的塔刹倒是凸显了其象征即度窣堵波的意义,也许是日本古塔中保存的中国早期佛塔遗制。 第二个明显差异是日本木塔出檐显得极其深远。一个主要原因首先是中国现存佛塔多数为砖石塔,出檐深度自然远不及木塔;但即便是应县木塔,或者石窟中的北魏木塔形象,出檐同样不及日本木塔。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日本木塔出檐格外远,主要是因为其塔身格外纤细。例如法隆寺五重塔通高三十四点零六米,首层平面边长仅六点四二米,塔之高宽比约为5:1;室生寺五重塔之高宽比更是达到7:1的程度;而山西应县木塔总六十六点六七米,首层八角形直径二十三点三六米,两者之比约为2.85:1,远比日本木塔粗壮得多一一故而山西应县木塔雄浑如契丹武士,奈良法隆寺五重塔则纤秀如南朝文人。(1-40)在出檐深度相若的情况下,塔身越细,屋檐越显得飄逸,日本木塔深远的挑檐与细瘦的塔身,宛如裙摆之于纤腰。 第三个显著的差异在于内部结构,这也是中日楼阁式木塔最根本的差别,即是否可以登塔。日本楼阁式木塔均为塔心柱结构,且塔身瘦小,故无从登临,二层以上其实均无楼板,整个木塔内部是一个以塔心柱为中心的贯通空间,言其内部各层“形同虚设”当不为过,其促狭的塔身当然也不足以容纳楼梯空间。而中国现存历代楼阁式塔(不论木构或砖石结构)均可登临揽胜,这本是中国古代楼阁的重要功能一一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汉代甚至还有为求仙而造的仙楼、为仓储而设的仓楼、建于水滨的多层水榭,不一而足,都是可以登楼的高层建筑。目前从文献中所知,最早可供登临的楼阁式木塔是北魏洛阳永宁寺塔。 因此,日本楼阁式木塔实际上仅具中国楼阁式塔的外形,而没有楼阁最重要的登高望远的功能,此乃两者的本质区别。究其原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南朝飞鸟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木骨禅心"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木骨禅心"的人也喜欢 · · · · · ·
木骨禅心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木骨禅心——日本所见回忆与丰富

同样的建筑 他国的优待

日本佛寺建筑发展简史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用的什么字体? | 来自Ming | 2019-01-09 19:02:5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阅读即是生活 (Azeril)
- ╚书╗我的阅读详细 (深夜球迷)
- 一条选书 (丝绒陨)
- 必读书目 (Jak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74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木骨禅心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子文东🤪👻 2020-05-25 22:39:16
王南老师建筑史诗系列中介绍日本传统建筑及其与中国传统关系的一本,拖了这么久才读,其实是因为本想也许可以留到哪天真想去日本逛之前当功课的,奈何这事今年也一样没戏了,所以就还是读了吧。仍然非常精彩,读完更想去了,甚至还附带开始格外惦记起了云冈石窟。不过不清楚是民族主义渗入了潜意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最让我感兴趣的部分仍然是那些比较和引述到了中国的内容,而至于茶室与枯山水,即使读完后也依旧还是觉得隔了一... 王南老师建筑史诗系列中介绍日本传统建筑及其与中国传统关系的一本,拖了这么久才读,其实是因为本想也许可以留到哪天真想去日本逛之前当功课的,奈何这事今年也一样没戏了,所以就还是读了吧。仍然非常精彩,读完更想去了,甚至还附带开始格外惦记起了云冈石窟。不过不清楚是民族主义渗入了潜意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最让我感兴趣的部分仍然是那些比较和引述到了中国的内容,而至于茶室与枯山水,即使读完后也依旧还是觉得隔了一层,并不能那么强烈地被触动。当然,更明确了自己的兴趣是哪方面的也还好,这样如果未来哪一天能够去实地看看,也知道重点应该倾向于什么了。 (展开)
20 有用 微笑迦朵 2019-05-10 10:00:37
2019年读书032。建筑史诗系列已出九本完。如作者后记所提示,本册可与“梦回”、“营造”、“塔窟”参照而读,可知存续之日本建筑,于中国历代所汲取的“能量”,日本就像一个无限手套,将诸颗宝石镶嵌,一个响指,打出了自己的风范来,不对称的法隆寺,没有水的枯山水,小而极的茶室,是抄错,是承破,镀时间之奇,皆成文化之妙,而今并存一世,正应了无前无后,无古无今,却碍于眼界人心,添无数唏嘘。所以,接下来是不是... 2019年读书032。建筑史诗系列已出九本完。如作者后记所提示,本册可与“梦回”、“营造”、“塔窟”参照而读,可知存续之日本建筑,于中国历代所汲取的“能量”,日本就像一个无限手套,将诸颗宝石镶嵌,一个响指,打出了自己的风范来,不对称的法隆寺,没有水的枯山水,小而极的茶室,是抄错,是承破,镀时间之奇,皆成文化之妙,而今并存一世,正应了无前无后,无古无今,却碍于眼界人心,添无数唏嘘。所以,接下来是不是可以催稿了。 (展开)
1 有用 苏苏和七七的故事 2024-09-03 22:01:45 陕西
这本写的也很好,看一本书有新的知识,又会对新的知识产生兴趣,想再找几本书来做拓展,这本书就很成功。
1 有用 原应叹息 2019-03-18 17:13:45
想起當年在日本也專程去尋訪過法隆寺,事實上由於建築看起來整體乾淨又嶄新,如果不是事先閱讀過相關的資料,很難相信它居然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這樣的修繕和保護方式似乎與修舊如舊的原則有悖。有機會或許可以請教一下作者。
0 有用 Asa 2020-02-15 15:28:55
一席万象限免的最后一天,又听了一次王南老师建筑八讲的后三讲,也是这本《木骨禅心》的主要内容,讲日本向中国建筑学习的“三课”,飞鸟时期与南北朝,奈良&平安时期与盛唐,镰仓时期与南宋,从「器」到「道」。做完笔记又找出在京都奈良宇治的照片,看到二条城二之丸御殿侧面和东大寺入口上方的「唐破风」屋顶,在刘松年的山水画《蓬壶仙侣图》中有几乎一模一样的呈现。东大寺几经重建,除法华堂是奈良时代原物外,南大门是镰仓... 一席万象限免的最后一天,又听了一次王南老师建筑八讲的后三讲,也是这本《木骨禅心》的主要内容,讲日本向中国建筑学习的“三课”,飞鸟时期与南北朝,奈良&平安时期与盛唐,镰仓时期与南宋,从「器」到「道」。做完笔记又找出在京都奈良宇治的照片,看到二条城二之丸御殿侧面和东大寺入口上方的「唐破风」屋顶,在刘松年的山水画《蓬壶仙侣图》中有几乎一模一样的呈现。东大寺几经重建,除法华堂是奈良时代原物外,南大门是镰仓时期重建,丁头拱与偷心造似与南宋福州的华林寺有渊源。宇治平等院凤凰堂发展出的自己的特色,真是「极乐如有疑,往观宇治寺」。当然还讲到法隆法起诸寺的发展变化,飞鸟时期建筑的特点,日本塔,甚至还提到了高句丽的墓室和百济的塔……要补上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