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看点】
★ 以现代史家之眼,还原宋徽宗的真实生命历程——抛开中国传统史学符号化的道德指责,伊沛霞教授以“了解之同情”的现代学术立场与现代政治观点,从宋徽宗自己的视角出发,再现了北宋末期的历史与时代风貌。
★ 北宋末期,中国的艺术水平究竟取得了多高的成就?——作为历史上屈指可数天赋极高的艺术家皇帝,在书法、绘画、诗词、茶道、建筑等多个领域,宋徽宗在位年间,有何种影响。 他和同时代艺术家,如何往来。以绘画为例,作者选取五幅名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北宋的灭亡是偶然还是必然?在位二十余年,宋徽宗犯过哪些错误?在走向盛世的时刻,宋徽宗在面对外交、战争、党争、经济方面的棘手问题时,出于何种目的,做出了哪些决策,使得情势急转直下,乃至最后沦为亡国之君?
【内容简介】
宋徽宗在位期间,中国几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位二十多年间,这位极富艺术天赋的皇帝引领...
【本书看点】
★ 以现代史家之眼,还原宋徽宗的真实生命历程——抛开中国传统史学符号化的道德指责,伊沛霞教授以“了解之同情”的现代学术立场与现代政治观点,从宋徽宗自己的视角出发,再现了北宋末期的历史与时代风貌。
★ 北宋末期,中国的艺术水平究竟取得了多高的成就?——作为历史上屈指可数天赋极高的艺术家皇帝,在书法、绘画、诗词、茶道、建筑等多个领域,宋徽宗在位年间,有何种影响。 他和同时代艺术家,如何往来。以绘画为例,作者选取五幅名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北宋的灭亡是偶然还是必然?在位二十余年,宋徽宗犯过哪些错误?在走向盛世的时刻,宋徽宗在面对外交、战争、党争、经济方面的棘手问题时,出于何种目的,做出了哪些决策,使得情势急转直下,乃至最后沦为亡国之君?
【内容简介】
宋徽宗在位期间,中国几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位二十多年间,这位极富艺术天赋的皇帝引领宋朝达到了文化上的鼎盛。不过,因为被女真人俘虏,最终死于异国他乡,宋徽宗更多的被后世认为是一个失败的皇帝,道德教育的反面教材。
伊沛霞教授积数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为英文世界为这位皇帝撰写的首部完整传记,力图矫正大众对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见。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将其放回历史语境中,还原一个繁荣国度的君主不断追求卓越荣耀的雄心——尽管这份雄心以悲剧收场。
徽宗在即位早期竭力超越朝廷党争,随后将精力转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他大大拓展了朝廷的慈善事业,建立官学、医院、孤儿院、乞丐墓地。作为艺术家,他身边围绕着杰出的诗人、画家、音乐家,他还修筑了壮丽的宫殿、寺观和庭园,后世几乎难以超越。他对道士青眼有加,为道经作注,还让臣民也接受并践行这种信仰,不过他对道教的虔诚最终偏离了儒学主流,削弱了他的治国能力。
【推荐】
就史籍解读与史学反思而言,宋徽宗是很好的个案。在习见的历史叙述中,徽宗无疑是反面形象。本书作者强调徽宗既是皇帝,也是“人”,希望避开以往的评价框架,以不同类型的材料和多种细节,拼织出形象丰富的宋徽宗。作者力图从徽宗的角度去观察他的世界,以求对其活动有所理解;并且尝试在世界君主制度的范畴内,用比较的视角来看中国的皇帝,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讲述徽宗的故事。
——邓小南(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伊沛霞教授将个人和政治、政策和人性结合在了一起,努力追索到底是什么推动着宋徽宗一步步追求文化复兴和政治改革,为我们理解统治者仍在灌输的激情提供了一个新的面向——不管这种激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戴仁柱 (Richard L. Davis,岭南大学教授)
自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以来,还没有大学者为普通读者写一部中国皇帝的传记。伊沛霞广泛征引各类原始材料,按照主题和时间重新梳理,用全新的视角加以处理,修正了徽宗长久以来的负面形象。她没有从“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这个角度来解读宋徽宗,而是努力从徽宗的视野来看他的世界,并时刻意识到徽宗在做决定时究竟掌握哪些信息。伊沛霞对宋徽宗生平的解读是人文主义的,并带有心理学上的说明,她试图重新想象皇帝威严的外表下隐藏的脾气秉性、真情实感和个人思想。
——李瑞(Ari Daniel Levine,乔治亚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介绍】
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博士,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近年来致力于宋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著述丰富,代表著作为《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1995年列文森奖)、Accumulating Culture: The Collections of Emperor Huizong(2010年史密森学会岛田奖)、《剑桥插图中国史》。2014年,为了表彰伊沛霞在学术研究上的贡献,美国历史学会为她颁发终身成就奖。
【译者介绍】
韩华,四川隆昌人,历史学博士,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曾出版专著《民初孔教会与国教运动研究》、《罪证:从东京审判看日本侵华鸦片战争》,译著有《孔门理财学》、《当代儒家政治哲学》、《审判山下奉文》等,曾在《近代史研究》、《社会科学研究》...
【作者介绍】
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博士,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近年来致力于宋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著述丰富,代表著作为《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1995年列文森奖)、Accumulating Culture: The Collections of Emperor Huizong(2010年史密森学会岛田奖)、《剑桥插图中国史》。2014年,为了表彰伊沛霞在学术研究上的贡献,美国历史学会为她颁发终身成就奖。
【译者介绍】
韩华,四川隆昌人,历史学博士,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曾出版专著《民初孔教会与国教运动研究》、《罪证:从东京审判看日本侵华鸦片战争》,译著有《孔门理财学》、《当代儒家政治哲学》、《审判山下奉文》等,曾在《近代史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清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新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 · · · · ·
前言
年代表
人物表
宋代帝后年表
第一部 初涉国政(1082—1108)
第一章 长在深宫(1082—1099)
第二章 登基(1100)
第三章 谋求均衡(1101—1102)
第四章 支持新法(1102—1108)
第二部 致力辉煌(1102—1112)
第五章 崇奉道教(1100—1110)
第六章 重振传统
第七章 招徕专家
第八章艺术家皇帝
第三部 大展宏图(1107—1120)
第九章 追求不朽
第十章 宫廷之乐
第十一章 与宰臣共治
第十二章 接受神启(1110—1119)
第十三章 宋金联合
第四部 面对失败(1121—1135)
第十四章 败局(1121—1125)
第十五章 内禅(1125—1126)
第十六章 天崩(1126—1127)
第十七章 北狩(1127—1135)
结语
附录A:不采用有关徽宗及徽宗朝的一些常见故事的原因
附录B:徽宗的嫔妃及子女
徽宗年表
注释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喜欢读"宋徽宗"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宋徽宗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宋徽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7 条 )
> 更多书评 67篇
-
维舟 (四海无人对夕阳)
这本书的翻译可以想见非常辛苦,译者也已做得相当好,仅有少数漏网之鱼,也多是错别字等无碍阅读的小细节,有一些地方,则似乎应由作者负责: p.3:[北宋开封皇宫]修有七座城门、四座六十米高的角楼作为防御:此处据《东京梦华录》卷一,但该书并未记载北宋大内角楼如此之高,疑有误。作为参照,今故宫角楼由墩台下地面至宝顶高27.5米 p.67:盖天之于人君,犹父之于其子,爱之深则教之至,数有灭异,或者欲陛下戒惧以谨厥初欤:... (4回应)2019-04-14 08:37 19人喜欢
这本书的翻译可以想见非常辛苦,译者也已做得相当好,仅有少数漏网之鱼,也多是错别字等无碍阅读的小细节,有一些地方,则似乎应由作者负责:
p.3:[北宋开封皇宫]修有七座城门、四座六十米高的角楼作为防御:此处据《东京梦华录》卷一,但该书并未记载北宋大内角楼如此之高,疑有误。作为参照,今故宫角楼由墩台下地面至宝顶高27.5米
p.67:盖天之于人君,犹父之于其子,爱之深则教之至,数有灭异,或者欲陛下戒惧以谨厥初欤:“灭异”疑应为“灾异”,以字形相近而误
p.237:据说上林苑里有三千种植物和珍稀异石,有一棵刺桐树,长出了四百六十二个树枝:这不是“刺桐”,而是珊瑚,见《西京杂记》卷一:“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木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欲然。”
p.347:新君(耶律淳)纂攘:纂=篡
p.396:[1127年初在交付巨额岁贡后]由于食品物价飞涨,城内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大米现在要三百钱一升,猪肉六贯一斤,羊肉八贯一斤,牛马肉十贯都很难买到。按,这段原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十六,靖康中秩七十一:“自城破后,物价大贵,米升三百,猪肉一斤六贯,羊肉一斤八贯,牛马肉至二万亦无得者。”按每贯一千钱计,牛马肉一斤应是二十贯;若据p.285,当时因铜钱缺乏,朝廷允许人民按每贯770钱缴纳赋税,则二万相当于近三十贯
p.413:徽宗北行路线,地图上标注抵达燕京是1127/5/3:按此日期原应为阴历,这样标注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阳历,且按p.419是“五月十三日到达燕京”,地图上的“正定”也当作“真定”,如p.416“徽宗一行到达真定府”
p.439: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只有一百万人口:从上下文看,应指“美第奇家族的佛罗伦萨”
p.455:1144年,宋高宗抱怨说,当时流传的私人记录中经常有错误:“靖康以来私记,极不足信。上皇有帝尧之心,禅位渊圣,实出神断,而一时私传以为事由蔡攸、吴敏。上皇曾谕宰执,谓:‘当时若非朕意,谁敢建言,必有族灭之祸。’”如果当时的人都很难辨别哪些史料更可信,那我们在将近九百年之后可能会被误导,也毫不奇怪。 引自 1 按,作者对高宗这番话的理解可能流于表面。当时秦桧只是乞禁野史,高宗却借题发挥讲到徽宗让位给钦宗并非民间所传是他人建议,其故何在?盖高宗不能生育,岳飞等文武大臣均曾进谏建储,这在当时是极为敏感棘手的问题,高宗一度严厉斥责岳飞,岳飞退朝出来时被训得面无人色,其孙岳珂故而要在《金佗粹编》中特意撰《建储辩》一章,为其祖力辩。高宗在此欲以此敲山震虎严厉告诫秦桧等群臣:皇位之授受完全是皇帝个人意志,谁敢进言,必有杀身之祸。至于徽宗本人究竟是否曾真的跟高宗讲过这番话,反正死无对证(徽宗被俘北上,1135年即已身死异国),况且谁也不敢和高宗当面质疑其真实性。
p.472:Patricia Buckley Ebrey(伊佩霞):封面、扉页、版权页等处,作者名均作“伊沛霞”
p.475:《庭史》:似当作“桯史”
p.476:刘子建《两宋史研究汇编》:建=健,如p.486
p.485:注44和56两处均提到“赫若贝”:赫=郝,如p.78
p.568:徐竞《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竞=兢
4回应 2019-04-14 08:37 -
皇妃刘明达 —— 这应该是徽宗的大刘娘子,但“明达”是谥号不是名字啊_(:з」∠)_ 《宋史•列传第二•后妃下》: 特加四字謚曰明達懿文。敍其平生,絃諸樂府。又欲踵温成故事追崇,使皇后表請,因册贈爲后,而以明達謚焉。 “刘明节”同理,明节也是谥号,不是名字。 《宋史•列传第二•后妃下》: “時又有安妃劉氏者,本酒保家女。……林靈素以技進,目爲九華玉眞安妃,肖其像于神霄帝君之左。宣和三年薨,年三十四...
2018-09-19 23:31 5人喜欢
-
据说,徽宗尤其欣赏陈与义的两句诗,其中将画家捕捉梅花本质时不必特别关注形似,比作相马时不注意马匹的颜色或性质。 —— 陈与义《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絶》 含章簷下春風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顔色似,前身相馬九方臯。 徽宗对这句诗的称赞见《独醒志》: “花光仁老作墨梅,簡齋題五絶句,徽廟見而善之,召對擢用。於是畫亦因詩而重。紹興,花光仁侍僧來清江慧力寺,楊補之、譚逢厚與之往來,遂得其傳。”
2018-09-19 22:36 4人喜欢
-
维舟 (四海无人对夕阳)
这本书的翻译可以想见非常辛苦,译者也已做得相当好,仅有少数漏网之鱼,也多是错别字等无碍阅读的小细节,有一些地方,则似乎应由作者负责: p.3:[北宋开封皇宫]修有七座城门、四座六十米高的角楼作为防御:此处据《东京梦华录》卷一,但该书并未记载北宋大内角楼如此之高,疑有误。作为参照,今故宫角楼由墩台下地面至宝顶高27.5米 p.67:盖天之于人君,犹父之于其子,爱之深则教之至,数有灭异,或者欲陛下戒惧以谨厥初欤:... (4回应)2019-04-14 08:37 19人喜欢
这本书的翻译可以想见非常辛苦,译者也已做得相当好,仅有少数漏网之鱼,也多是错别字等无碍阅读的小细节,有一些地方,则似乎应由作者负责:
p.3:[北宋开封皇宫]修有七座城门、四座六十米高的角楼作为防御:此处据《东京梦华录》卷一,但该书并未记载北宋大内角楼如此之高,疑有误。作为参照,今故宫角楼由墩台下地面至宝顶高27.5米
p.67:盖天之于人君,犹父之于其子,爱之深则教之至,数有灭异,或者欲陛下戒惧以谨厥初欤:“灭异”疑应为“灾异”,以字形相近而误
p.237:据说上林苑里有三千种植物和珍稀异石,有一棵刺桐树,长出了四百六十二个树枝:这不是“刺桐”,而是珊瑚,见《西京杂记》卷一:“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木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欲然。”
p.347:新君(耶律淳)纂攘:纂=篡
p.396:[1127年初在交付巨额岁贡后]由于食品物价飞涨,城内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大米现在要三百钱一升,猪肉六贯一斤,羊肉八贯一斤,牛马肉十贯都很难买到。按,这段原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十六,靖康中秩七十一:“自城破后,物价大贵,米升三百,猪肉一斤六贯,羊肉一斤八贯,牛马肉至二万亦无得者。”按每贯一千钱计,牛马肉一斤应是二十贯;若据p.285,当时因铜钱缺乏,朝廷允许人民按每贯770钱缴纳赋税,则二万相当于近三十贯
p.413:徽宗北行路线,地图上标注抵达燕京是1127/5/3:按此日期原应为阴历,这样标注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阳历,且按p.419是“五月十三日到达燕京”,地图上的“正定”也当作“真定”,如p.416“徽宗一行到达真定府”
p.439: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只有一百万人口:从上下文看,应指“美第奇家族的佛罗伦萨”
p.455:1144年,宋高宗抱怨说,当时流传的私人记录中经常有错误:“靖康以来私记,极不足信。上皇有帝尧之心,禅位渊圣,实出神断,而一时私传以为事由蔡攸、吴敏。上皇曾谕宰执,谓:‘当时若非朕意,谁敢建言,必有族灭之祸。’”如果当时的人都很难辨别哪些史料更可信,那我们在将近九百年之后可能会被误导,也毫不奇怪。 引自 1 按,作者对高宗这番话的理解可能流于表面。当时秦桧只是乞禁野史,高宗却借题发挥讲到徽宗让位给钦宗并非民间所传是他人建议,其故何在?盖高宗不能生育,岳飞等文武大臣均曾进谏建储,这在当时是极为敏感棘手的问题,高宗一度严厉斥责岳飞,岳飞退朝出来时被训得面无人色,其孙岳珂故而要在《金佗粹编》中特意撰《建储辩》一章,为其祖力辩。高宗在此欲以此敲山震虎严厉告诫秦桧等群臣:皇位之授受完全是皇帝个人意志,谁敢进言,必有杀身之祸。至于徽宗本人究竟是否曾真的跟高宗讲过这番话,反正死无对证(徽宗被俘北上,1135年即已身死异国),况且谁也不敢和高宗当面质疑其真实性。
p.472:Patricia Buckley Ebrey(伊佩霞):封面、扉页、版权页等处,作者名均作“伊沛霞”
p.475:《庭史》:似当作“桯史”
p.476:刘子建《两宋史研究汇编》:建=健,如p.486
p.485:注44和56两处均提到“赫若贝”:赫=郝,如p.78
p.568:徐竞《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竞=兢
4回应 2019-04-14 08:37
-
书法欣赏有晋韵,唐法,宋意的说法,宋人一般不屑于模仿前人,个人风格凸显,境界最出彩,苏黄米蔡四大家,苏轼天然,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京姿魅。苏轼在论书中讲到书法,凡世间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阔绰而有余。不知苏轼对徽宗瘦金体做何想,内敛藏锋是中国人情的哲学,可徽宗是皇帝,张扬时尚,出锋冒尖,天下一人,用蒋勋老师的话,不只是书法的极致,看到了背后的...
2021-01-13 22:07
书法欣赏有晋韵,唐法,宋意的说法,宋人一般不屑于模仿前人,个人风格凸显,境界最出彩,苏黄米蔡四大家,苏轼天然,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京姿魅。苏轼在论书中讲到书法,凡世间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阔绰而有余。不知苏轼对徽宗瘦金体做何想,内敛藏锋是中国人情的哲学,可徽宗是皇帝,张扬时尚,出锋冒尖,天下一人,用蒋勋老师的话,不只是书法的极致,看到了背后的年轻,热情,而敢于走向绚烂极致,徽宗沉迷于美学,国家才不管,做了自己的殉亡,于艺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于国家人民就是灾难。
值得同情的宋徽宗。
从杀戮,征服角度,宋朝确实很烂。从来文明都屈服于野蛮,民族的融合自古是常态。不只是在中国,历史的车轮不怜悯任何民族,个人。因此对于历史人物,站在道德制高点会评判会很沉重吧,容易忽略了当事人当时所想所为,赵老师就像深闺中的贾宝玉一般,面对国难是非,根本是常人所做的动作,也真实,也无奈,相比明君真的太差劲,因为他真的不是治国能人,所以对他的要求越高,越会偏离对他的认知。换作是你,一边高压,一边舒服。你是否会醉心快活的一边呢,我想是在逃避吧,除了今生今世的世界,还有一片天地。
特真实的赵老师。
基本看完了这本书,有宋一代,养士300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是大背景。喜欢将中国史置于世界看,这比较有意思,宋代发明,宋代美学影响了世界进程,特别是欧洲的进步,这是宋朝对世界的贡献,文明之于世界实在是太伟大。而徽宗本人,是比较可惜的,如果放在太平盛世,也许就这样过去了,我不想评价历史人物,只是喜欢他的某些美学创作,确实令人佩服。较于后主,会更同情李煜,比如这首徽宗的绝命诗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他更多执着于自身的际遇,可怜巴巴,哪有后主恰似一江春水流,让人共情怜惜。
喜欢你到一定深度,就会哀叹,不偏爱。
回应 2021-01-13 22:07 -
谈啊谈~ 菜鸡宋宁肯跨海偷摸约会东北金,实在是对燕云太真爱了,也是对北辽忍了好多年终于熬到契丹要玩完了,所以跟东北老铁那边赌一把,反正都是上供岁币。 东北土豪金其实并没有那么落后,文化上经济上跟中原有差距,但不至于说是“野蛮VS文明”。军事上,金老铁逐渐确定了南朝阿宋的菜鸡本质,但把徽宗抓回黑龙江是不好玩的,若换了我是金太宗,我就让徽宗爷俩写字画画,按月度考核KPI给我持续创汇
2020-11-24 18:56
论坛 · · · · · ·
译文水准怎样? | 来自果然 | 4 回应 | 2021-04-06 |
血性的明朝版“徽宗” | 来自GHOSTcaptain℡ | 1 回应 | 2021-04-06 |
写这么厚干嘛? | 来自紫檀 | 2 回应 | 2021-04-05 |
实在对不住,强迫症来挑错了 | 来自三嘟 | 8 回应 | 2020-10-28 |
关于这本书以前的封面 | 来自HECTICIDE | 2 回应 | 2020-08-13 |
> 浏览更多话题
11 有用 . 2018-09-22
可以分两部分看,带有年代的章节内容多基于基本史料,不带的章节则多为研究课题的综述(宋史的研究成果就是丰富)。徽宗这个文青搞文化大繁荣是好手,本书极大的篇幅就是介绍徽宗的“文治”,但徽宗的“武功”,政治经济军事能力肯定不行,他似乎都没意识到文化繁荣需要的物质基础有多少。本书几乎未写徽宗自己的行政能力,所以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原先的官僚体制在新的游牧兼官僚体制的对抗下失灵了。作为事后诸葛亮,对金辽政策的误... 可以分两部分看,带有年代的章节内容多基于基本史料,不带的章节则多为研究课题的综述(宋史的研究成果就是丰富)。徽宗这个文青搞文化大繁荣是好手,本书极大的篇幅就是介绍徽宗的“文治”,但徽宗的“武功”,政治经济军事能力肯定不行,他似乎都没意识到文化繁荣需要的物质基础有多少。本书几乎未写徽宗自己的行政能力,所以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原先的官僚体制在新的游牧兼官僚体制的对抗下失灵了。作为事后诸葛亮,对金辽政策的误判也起到了催化的作用。总体上叙述很全面细腻,所以会显得不突出,没多少新鲜的妙论,英文版译诗什么的花的功夫应该不少。对作者提到的宋徽宗和蔡京的一些政策的落实状况表示怀疑。作为中级的读物倒还是不错的。新知道几款瘦金体,开心(◦˙▽˙◦) 装帧还是挺漂亮的。 (展开)
12 有用 伯樵·阿苏勒 2018-06-26
几乎可以打五星了...
9 有用 历史的车辙 2018-06-24
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
167 有用 Answer--42 2018-08-21
恕我眼拙,封面不是从宋徽宗的《听琴图》么?关宋高宗什么事儿。
40 有用 默雨 2018-06-23
這封面是宋高宗。😊😊😊
0 有用 端木歧然 2021-04-10
好人/坏人怎么破?多看多了解。
0 有用 小猫煮鞋 2021-04-06
除了翻译有点怪,其他还好,至少改变了对宋徽宗的刻板印象,多了很多人性的东西。如果不搞内斗和大清洗,北宋应该不会糊得那么快。看看苏联,武德充沛,就因为斯大林搞大清洗,被希特勒差点一波推到了莫斯科,要不是国土纵深,说不定老大哥也凉了。
0 有用 Alejandro 2021-03-31
宋徽宗即位以后,试图终结新旧两党之间的党争,他在建立联合政府的企图失败之后,选择任用新党,压制旧党。但旧党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理学价值观指导下的《宋史》把宋徽宗全盘否定。他对艺术的追求也得罪了儒家士大夫,这是因为宋徽宗艺术追求的背后,隐藏着摆脱儒家制约、巩固自身权力的目的。而且,宋徽宗认为艺术事业也是政治事业的一部分,这在儒家看来是不可理喻的,这些也严重影响了后世儒家... 宋徽宗即位以后,试图终结新旧两党之间的党争,他在建立联合政府的企图失败之后,选择任用新党,压制旧党。但旧党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理学价值观指导下的《宋史》把宋徽宗全盘否定。他对艺术的追求也得罪了儒家士大夫,这是因为宋徽宗艺术追求的背后,隐藏着摆脱儒家制约、巩固自身权力的目的。而且,宋徽宗认为艺术事业也是政治事业的一部分,这在儒家看来是不可理喻的,这些也严重影响了后世儒家对他的评价。对于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儒家士大夫都应该负责。宋徽宗的责任在于做出海上之盟的错误决策,但是,儒家士大夫在兵临城下之际仍在内斗,这使得北宋政府不能及时有效地抵抗,这是靖康之变的重要原因。但在后世评价中,靖康之变的根源被归结为宋徽宗的个人享乐,这在本质上仍属于后世儒家的道德批判。 (展开)
0 有用 曹庥禛 2021-03-30
该书的翻译确实是让人诟病,但大体上还是通顺的。作者诚意满满,这从书后的附录和参考书目可见一斑。作者笔下的徽宗是一个极具虚荣心,优柔寡断的悲情角色。不可否认,徽宗曾经做出一定的努力。然而,早年的求治之心于北宋后期日益恶化的政治环境中消耗殆尽,自己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个人爱好。虽然在文化上造诣颇深,但北宋的衰落亦是不可避免。 至于宣和年间的海上之盟以及日后的汴京之围,徽宗和朝堂诸公真可谓是进退失据。东京梦... 该书的翻译确实是让人诟病,但大体上还是通顺的。作者诚意满满,这从书后的附录和参考书目可见一斑。作者笔下的徽宗是一个极具虚荣心,优柔寡断的悲情角色。不可否认,徽宗曾经做出一定的努力。然而,早年的求治之心于北宋后期日益恶化的政治环境中消耗殆尽,自己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个人爱好。虽然在文化上造诣颇深,但北宋的衰落亦是不可避免。 至于宣和年间的海上之盟以及日后的汴京之围,徽宗和朝堂诸公真可谓是进退失据。东京梦华烟落,道君北狩五国城,(实沦为胡虏之囚)此情此景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展开)
0 有用 tracycat 2021-03-28
断断续续读了很久的一本书。相较于常见史书里昏庸无道的帝王形象,作者以比较中立的立场还原了一位温文尔雅富有魅力的宋徽宗。作为皇帝只能说真的尽力了,而作为艺术家也着实令人钦佩和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