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达(1916—1997) 南京人。现代著名音乐家、戏曲音乐理论家。中学毕业后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参加南昌“青年服务团”,向何士德学作曲及歌咏指挥。后考入国立音乐院声乐系,1946年毕业。时创作进步歌曲二十余首,并参与反内战歌剧《秃秃大王》的作曲。抗美援朝期间,创作歌曲《打!狠狠的打》。还主编过《南京音乐》、《儿童音乐》、《中国音乐》、《歌曲新集》等。50年代,专门从事中国戏曲音乐研究,涉及江苏及全国各地戏曲数十种,著有《谈京剧唱腔的旋律和字调》、《昆曲唱腔研究》等。先后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分卷》音乐分支副主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主编等。
笔名武夫、陆夫、武隽。南京市人。四十年代初在重庆参加新音乐社从事进步音乐活动,演唱新民歌,并创作有群众歌曲《郝真没出息》、《两面派》及儿童歌舞剧《猴儿大王》等。1946年毕业于重庆国立音乐院声乐系,并修毕理论作曲课程。后至昆明从事群众歌咏运动及音乐编辑工作。1947年至南京开展歌咏运动,并编辑《中国音乐》、《音乐教学》等刊物。1949年后任南京市文工团音工队队长兼乐队队长。并创作群众歌曲、大合唱共百余首。曾为扬剧《赶山塞海》(该剧获1954年华东戏曲会演改革奖)等剧编曲。并编辑《江苏音乐》、《广播歌声》等刊物及《扬剧音乐》(音乐出版社1962)、《昆曲简谱》诸书。1956年在江苏戏曲学校任教,专事戏曲音乐研究及教学工作,研究范围包括昆曲、京剧、扬剧、锡剧等剧种音乐,先后著有《戏曲音乐分析》、《戏曲多声部处理》、《戏曲唱功训练》、《昆曲音乐研究》、《京剧音乐研究》等书,及发表于《音乐研究》等刊物之有关戏曲音乐、音乐美学论文数十篇。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