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温情有余,反思不足,尖锐程度甚至不如《筒子楼》。
读完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五七干校”的北大师生们,在江西鲤鱼洲接受劳动改造两年,我本以为会有很多不满,牢骚,抱怨,对于“文革”这个特殊年代的满纸荒唐言和一把辛酸泪,但北大中文系的师生们在40年后回顾受过的苦痛,有过尽千帆的云淡风轻,有前程往事的谈笑风生,有烟波浩渺的可堪回首,控诉,声嘶力竭反倒鲜见于文字,我想,这大概由于“五七干校”的师生,是一群真的猛士。总体来说,这本书让我从当事人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了文革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
2021年4月15日于江西鲤鱼洲读毕。据友人提示,书原先的名字是“记趣”,被吴小如先生大骂一顿,后来改的“纪事”。
> 鲤鱼洲纪事
0 有用 事有難言齋主人 2021-04-01 01:32:12
温情有余,反思不足,尖锐程度甚至不如《筒子楼》。
0 有用 猎奇师 2023-08-15 22:09:16 广东
读完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五七干校”的北大师生们,在江西鲤鱼洲接受劳动改造两年,我本以为会有很多不满,牢骚,抱怨,对于“文革”这个特殊年代的满纸荒唐言和一把辛酸泪,但北大中文系的师生们在40年后回顾受过的苦痛,有过尽千帆的云淡风轻,有前程往事的谈笑风生,有烟波浩渺的可堪回首,控诉,声嘶力竭反倒鲜见于文字,我想,这大概由于“五七干校”的师生,是一群真的猛士。总体来说,这本书让我从当事人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了文革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
1 有用 居内佛 2021-05-17 09:42:44
2021年4月15日于江西鲤鱼洲读毕。据友人提示,书原先的名字是“记趣”,被吴小如先生大骂一顿,后来改的“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