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山》的原文摘录

  • 进步如果存在,就该归功于疾病,也就是说归功于天才——天才正是疾病,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东西。在所有时代,健康人都是靠着病人取得的成果活着的。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自觉自愿地生病和发疯,以便为人类获取知识;……这真正是伟大的献身,就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查看原文)
    知和。 21赞 2012-04-09 19:00:31
    —— 引自第460页
  • 空虚和单调无聊固然会使每一分钟、每一小时延长,令人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但它们也能将巨大和极大的时间单位缩小或使它飞逝,甚至化为乌有。反之,一个充实而有趣的时间内容,能使一小时,甚至是一天的光阴缩短或轻松地逝去。可是在度量方面,它却赋予时间进程以宽度、重量和坚实性,因而多事之秋与那些平淡无奇、风平浪静的年代相比,前者的流逝进程慢得多。 因此,我们所说的寂寞无聊,其实只是一种由单调引起的,时间上一种反常的缩短感觉。生活老是千篇一律,漫长的时间似乎就会缩短做一团,令人不寒而栗。倘若一天的情况和其他各天一模一样,那么它们也就不分彼此。每天生活一个样儿,会使寿命极长的人感到日子短促,似乎时光不知不觉地消逝了。所谓习惯于生活,其实就是对时间有一种木然甚至麻痹的感觉;年轻时日子过得慢,而晚年的岁月却消逝得越来越快,也必然是这种”习惯于生活“造城的。 (查看原文)
    尔苏西 1回复 10赞 2014-02-05 19:42:10
    —— 引自第275页
  •   这位青年人涉世未深,两天的旅程就把他跟过去的世界隔得远远的,所有称之为责任、志趣、烦恼、前途等种种意识,他都置之脑后;这种远离尘嚣之感,远远比他坐马车到火车站去时来得强烈。在他本人与乡土之间飞旋着的空间,拥有某些我们通常归因于时间的威力。空间的作用同时间一样,每时每刻会在他内心引起变化,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更加显著强烈。它像时间一样,也会叫人忘却一切,但只有当我们的肉体摆脱了周围环境的影响,回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原始境界中时,才有可能这样。不错,它甚至会使书呆子和乡愚一下子变成流氓之类。有人说,时间像一条忘旧河④,但到远方换换空气也好像在忘旧河里喝一口水;尽管它起的作用没有那么厉害,但发作起来却更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可能认为他生活中那些一般性的、非个人的基础已牢固地奠定,同时把它们看作是天经地义的,对它们一点儿不抱攻击、批判的态度,像善良的汉斯•卡斯托尔普那样。但有一点也是很可能的,即人们同样也觉察到时代的弊病,从而多少有损于自己道德上的完美性。个人各式各样的目的、目标、希望、前景都在眼前浮现,他从这里面汲取奋发向上、积极工作的动力。如果不属于他个人的、亦即他周围的生活(甚至是时代本身)外表上看来哪怕多么活跃而富有生气,而骨子里却十分空虚,没有什么希望和前景;如果他私下承认它既无希望,又无前途及办法,同时对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提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问题是人们费尽心机在最终的、超乎个人之上的绝对意义上提出的)报以哑然的沉默,那么对一个较为正直的人来说,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使他趋于消极而无所作为,开始时只表现在他的精神上和道德上,后来就一直扩展到他的生理和机体部分。在一个不能满意地回答“人生目的何在”的时代里,凡才能卓越、成就出众的人,不是道德上异常高超——这是很少见的,而且不失为英雄本色——,就是生命力极其旺盛。 _______... (查看原文)
    燃える海 6赞 2012-03-23 19:19:42
    —— 引自第1页
  • 人们不仅仅以个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不知不觉地与他的时代和同时代的人同呼吸,共命运。人们可能认为他生活中那些一般性、非个人的基础已牢固地奠定,同时把他们看作是天经地义的,对它们一点儿也不抱攻击、批判的态度,像善良的汉斯卡斯托尔浦那样。但有一点也是很可能的,即人们同样也觉察到时代的弊病,从而少有损于自己道德上的完美性。个人各式各样的目的、目标、希望、前景都在眼前浮现,他从这里面汲取奋发向上、积极工作的动力。如果不属于他个人的、亦即他周围的生活(甚至是时代本身)外表上看来哪怕多么活跃而富有生气,而骨子里却十分空虚,没有什么希望和前景;如果他私下承认它既无希望,又无前途及办法,同时对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提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问题是人们费尽心机在最终的、超乎个人之上的绝对意义上提出的)报以哑然的沉默,那么对一个较为正直的人来说,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使他趋于消极而无所作为,开始时只表现在他的精神和道德上,后来就一直扩展到他的生理和机体部分。 (查看原文)
    尔苏西 6赞 2014-02-05 19:29:18
    —— 引自第95页
  • 两天的旅程将把一个人,一个在生活中扎根未稳的年轻人远远地与他习以为常的世界分开,与他称之为自己的职责、兴趣、忧虑、前景等分开,其情况严重得远非他乘着出租马车上火车站去时所能梦想的。旋转着,飞驰着,在他和他土生土长的故土当中挤进来了一个空间;这空间显示出人们通常只以为时间才有的力量。一个小时接着一个小时,它在你内心引起种种变化,其性质与时间引起的变化非常相似。但程度在一定情况下还有过之无不及。它与时间一样造成遗忘,其方式是把人从他的各种关系中分离出来,放进一种自由的、原始的状态。可不是吗?转瞬之间,它甚至能把一个循规蹈矩的小市民变得跟一个流浪汉差不多。人说时间是一条忘川,其实远方的空气也有同样的效力,你吸了它虽然还不像饮过这条忘川的水那样彻底忘记一切,但是却忘记得更加迅速。 (查看原文)
    异国阵线联萌 5赞 2021-05-23 16:11:33
    —— 引自第20页
  • 时不时地改变习惯和养成新的习惯,是我们唯一能保持生机和新鲜的时间意识的方法,是我们唯一能使时间感受减慢、增强和变年轻,从而也更新自己的整个生命感的途径。我们变换居留地和空气,到温泉旅行,目的均在于此。这也就是时时变些花样,加些调剂,能使人精力充沛的原因。到一个新地方的头几天——六至八天吧——时间的步履总显得年轻,也就是说,长而有力;随后,随着人“习惯”的程度加大,它就明显地逐渐缩短了。那种执着于生活的人,或者说得更正确些,那种希望抓紧生活的人,他们便会发现日子又变得轻飘飘地开始往前溜去,心中于是感到恐惧;而最后一个星期——我们就说说总共四个星期吧——更将快得吓人,一晃便逝去了。 (查看原文)
    异国阵线联萌 5赞 2021-05-23 16:11:33
    —— 引自第151页
  • 观众看见的只是他们制造的影子,他们的表演被切成了数百万个图像,数百万个凝定的瞬间,以便事后能随便多少次地在银幕上快速闪烁、掠过,从而还给时间这个基本元素以本相。观众幻象消失后的沉默,带着一点不知所措和厌烦的意味。他们的手无力地垂在面前的空虚中。接着便揉揉眼睛,凝视着前方,似乎羞于正视光明,而要求返回黑暗中去,以更再看看已经成为过去的事情,将其重新移植到现实里,并用音乐修饰起来,在眼前又一次上演。 (查看原文)
    异国阵线联萌 5赞 2021-05-23 16:11:33
    —— 引自第401页
  • 汉斯 卡斯托普并不以自己的“忠诚”自豪;他这种性格——我们并非要给予评价——实际上是他心灵迟钝、缓慢和固执的表现,是他的一种持久的基本情绪的表现,即觉得生活中的某些状态和情况越稳定,越长期存在,就越有价值。他还倾向于相信,他正好生活于其中的状态和环境是无限绵长的,因此便珍惜它们,不希望发生变化。所以,他也习惯了内心中对希培那种隐秘的不声不响的感情,从根本上视它为自己生活里一个稳定的组成部分。他喜欢由它造成的心灵的激动,诸如希培今天是否会碰见他、会从他身旁走过、也许还会看他一眼之类想法引起的激动,喜欢他这个秘密赐予他的无声而温柔的充实感,甚至喜欢种种同时 也会由此产生的失望等等。对于汉斯 卡斯托普来说,最大的失望莫过于希培“不存在了”;这一来校园会一片荒凉,日子会索然无味,然而却依然 (查看原文)
    异国阵线联萌 5赞 2021-05-23 16:11:33
    —— 引自第171页
  • 时间可以讲述吗?那本原的、纯粹的时间本身,可以讲述吗?不能,确实不能……因为这“故事”和这“音乐”,两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消磨了时间,都“实实在在地填补了时间的空虚”,都对时间进行了“分割”,都使它“有了内容”,都让它“发挥了作用”——在此我们怀着在引述死者遗言时应有的沉痛而虔诚的心情,引述已故约阿希姆偶尔说过的这些话……时间是故事的要素,正如它也是生命的要素——故事和生命,它们都与时间密不可分,正如物体与空间密不可分。时间也是音乐的要素;音乐度量时间,分割时间,在使时间显得短促的同时变得可贵:如前所述,故事的情况也类似这样,同样只能循序渐进地、一点一点地进行展现,即使企图在任务一个瞬间得到充分的表现,也仍然需要耗费时间。——这与一劳永逸地呈现出来的造型艺术不同,造型艺术作品只是作为物体与时间发生联系。 (查看原文)
    异国阵线联萌 5赞 2021-05-23 16:11:33
    —— 引自第229页
  • 至少在咱们故事的性质允许的范围内,让我们尊重时间的法则吧!事实是我们尊重得很不够,简直到了手忙脚乱的地步!或许这么讲太夸张了,那就改说搞得急急忙忙的吧!一根小小的指针计量着我们的时间,嘀嗒嘀嗒地仿佛计算着一秒又一秒,它冷冰冰的,永不停息,跳过一个黑点又一个黑点,只有上帝才知道每跳一次意味着什么。可以肯定的只是,我们在这山上已经待了好几年,待得已经脑袋发晕;因为这里虽然没有鸦片和大麻,却是个罪恶的所在,道德法庭将替我们做这样的审判——然而,我们竟有意让清明的理智和严谨的逻辑,去面对最糟糕的迷茫蒙昧状态! (查看原文)
    异国阵线联萌 5赞 2021-05-23 16:11:33
    —— 引自第271页
  • 等待意味着超前,意味着不把时间和眼下当成礼物,而是视为障碍,而是要否定和消灭它们本身的价值,要在精神上超越它们。人说等待乏味无聊。就算无聊吧,可另一方面甚至又很有味,因为时间大段大段地被吞噬掉了,不为了时间本身而生活,也不必充分利用时间。 (查看原文)
    想起窗外一只鸟 3赞 2020-08-03 22:54:05
    —— 引自章节:百科全书
  • 一个放荡而邪恶,一个只会吹理性的小号角,还自以为用目光能镇住疯子,真叫人倒胃口。 (查看原文)
    看不见的城市 4赞 2020-11-24 19:04:14
    —— 引自章节:雪
  • 等待意味着超前,意味着不把时间和眼下当成礼物,而是视为障碍,而是要否定和消灭它们本身的价值,要在精神上超越它们。 一个纯粹的等待者就像饕餮者,只须让食物大量通过肠胃,而不必用消化系统加工食物有益的营养成分。还可以进一步讲:就像未经消化的食物不会使人变得肥胖,以等待消耗掉的时间也不会催人衰老。 (查看原文)
    知和。 3赞 2012-04-09 18:32:14
    —— 引自第236页
  • 这时他向外眺望:火车正在拐弯向海峡驶去;他看到前面几节车厢,也看到机车费劲地喷出一团团棕色、绿色和黑色的烟雾, 烟雾正随风飘荡。水流在右面的深谷里呼啸奔腾,左面的山岩间却是一棵棵耸天的暗黑色枞树。火车进入了黑洞洞的隧道,当它重见天日时,宽广的峡谷迎面而来。峡谷深处,无数村落星罗棋布。接着海峡不见了,出现了一些新的峡谷,在山谷的裂口和裂缝处还可以看到皑皑积雪。 (查看原文)
    晃晃 1回复 2赞 2015-07-07 18:53:06
    —— 引自第3页
  • 时间已快八点钟了,但暮色尚未笼罩下来。远处还可以望见一片海面。海水是青灰色的;靠近海岸的地方,一片黑魆魆的枞树林一直往上伸展到周围的高地,越向上面树丛就越稀疏,最后只剩下一块块光秃秃的、像缭绕在薄雾中的岩石。 (查看原文)
    晃晃 1回复 2赞 2015-07-07 18:53:06
    —— 引自第3页
  • “刚才他对金钱说了许多坏话,按照他的说法,它是国家的灵魂。他还反对私有财产,因为它无异于偷窃;简而言之,反对资本主义财富。对此,我认为他曾说过,它是地狱之火的燃料。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确实说过诸如此类的话。他对中古时期禁止人们取利息却赞誉备至。可是他本人……请您原谅,他非这样不可……当我们踏进他的房间里时,简直大吃一惊。所有的丝绸……” “哎,真是这样,”塞塔姆布里尼微微一笑。“他的口味很有特征性。” “……漂亮而古老的家具,”汉斯·卡斯托尔普继续回忆下去,“十四世纪圣母抱基督的受难雕像……威尼斯的枝形吊灯……穿号衣的奴仆……任意用这么多的巧克力塔形蛋糕招待客人……他这个人一定……” “纳夫塔先生,”塞塔姆布里尼答道,“他这个人也跟我一样,远远谈不上是什么资本家。” “不过?”汉斯·卡斯托尔普问。“您话中还隐含着一种未尽之意呢,塞塔姆布里尼先生。” “那帮人是不会让自己的属下忍饥挨饿的。” “那帮人,您指的是谁呀?” “那些神父嘛。” “神父?神父?” “不过,工程师,我指的是耶稣会会士!” 冷场片刻。这对表兄弟大惊失色。汉斯·卡斯托尔普大声说: “什么?天哪!真该死,那人居然是耶稣会会士?” “您猜到了,”塞塔姆布里尼先生一板一眼地说。 ...... “......他是僧侣团的一员,哪怕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但什么也不缺少。我告诉您:就他个人来说他是贫困的,也就是说没有财产。当然,这是僧侣团的章程。可是它拥有数不尽的财产,您看得出来,它对自己的会员关怀备至。” (查看原文)
    S.M.Z 2赞 2021-04-06 12:31:25
  • 这时山谷里早已罩上一片阴影,当汉斯·卡斯托尔普用膳时,白色的房间已显然黑下来。晚餐一结束,他就披着鸭绒被靠在床上,前面那张活动小桌上的菜肴已一扫而空。他凝望着越来越浓的暮色。今天的暮色,同昨天的、前天的或八天以前的很难区别。现在已是晚上——前不久才是早晨呢。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人为地缩短的日子,在他手下确实捣成碎片,而且化为乌有。 (查看原文)
    Visin 2赞 2021-08-04 09:01:29
    —— 引自章节:永恒的汤汁和豁然开朗........178
  • 两天的旅程将把一个人,一个在生活中扎根未稳的年轻人远远地与他习以为常的世界分开,与他称之为自己的职责、兴趣、忧虑、前景等等一切分开,其情况严重得远非他乘着出租马车上火车站去时所能梦想。旋转着,飞驰着,在他和他的土生土长之地中间挤进来一个空间;这空间显示出人们通常只以为时间才有的力量。一小时接一小时,它在你内心中引起种种变化,其性质与时间引起的变化非常相似,但程度在一定情况下还有过之。它与时间一样造成遗忘,其方式是把人从他的各种关系中分离出来,放进一种自由的、原始的状态。可不是吗,在转瞬之间,它甚至能把一个循规蹈矩的小市民变成跟一个流浪汉差不离。人说时间是一条望川,其实远方的空气也有同样的效力,你吸了它虽然还不像饮过这条望川的水那样彻底忘记一切,但是却忘记得更加迅速。 (查看原文)
    蛋花妈 2012-07-13 12:30:07
    —— 引自第22页
  • 从根本上讲,这种以异地为家,这种也可能是艰难的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和习惯,是一种奇怪的事情。人们几乎是为这么做而这么做,怀着一个既定的意图,就是还没完全成功或者刚刚成功又将它抛弃,以便回到原来的生活中间。人们将这类异地而居穿插在主要的生活联系里,作为间歇和插曲,目的就是为了“休养”,也就是为了使人的肌体得到更新和调节,免得它冒因为生活单调而被娇惯、变松弛和迟钝的危险。那么,长期不变的有规则的生活,又怎么会造成肌体的松弛和迟钝呢?生活负担造成身体及精神的疲劳和消耗倒不很重要——因为普通的休息,就是医治它们的药方——更重要的原因在心灵方面,在心灵对时间的体验——人觉得时间是在以均匀的速度不断地逝去,而生命本身又与时间休戚相关,紧紧联系,一个削弱了,另一个便免不了受到影响。对于所谓无聊的本质,人们普遍存在着多种错误的想法。总而言之,就是相信事情新鲜有趣,就能“驱赶”时间快跑,也就是使时间缩短;反之,单调空洞就会阻碍时间的行进,使行进变得艰难。这可不绝对正确。空洞单调固然可以将一瞬或一个钟头延伸,使它们变得“长而无聊”;但是,使用大的乃至最大的时间单位,就可缩短它们,甚至将它们化为乌有。反之,内容丰富有趣,好似可以使一小时乃至一天缩短、加快,然而从大处着眼却赋予了时间的进程以宽度、重量和充实,以致事件频繁之年就比内容贫乏、空虚、让风也吹得跑的轻松念头过得慢得多,后者则稍纵即逝。所以,人们所谓时间长而无聊,实际上倒是由单调造成了时间病态的短促:由于不间断地老是一个样子,绵长的时间便萎缩了,以一种使心灵惊惧得死去的方式萎缩了。如果一天像所有的天,那么所有的天也就只像一天。完全单调的生活,即使再长过起来也会十分短促,稍不注意便已逝去。习惯乃是时间意识的淡漠或者说入睡。如果青年时代我们过起来觉得很慢,往后的生活却好象越来越快,真叫步履匆匆,那想必也是习惯了的缘故。我们大概都了解,时不时地改变习... (查看原文)
    蛋花妈 2012-07-15 16:05:39
    —— 引自第169页
  • 形式、形式的概念和美的形式的概念,是从事各项人文工作的基础。 (查看原文)
    大A 1赞 2012-11-10 20:49:02
    —— 引自第359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7 18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