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的原文摘录

  • 故漢武一朝之治,淺言之,若一變高惠文景以來所相守恭儉無為之舊步,而奮然有所造作。深言之,則自秦政解紐,漢高以平民為天子,蕭曹以布衣為卿相,古昔貴族世襲之局面,既破壞無余遺。而社會下層別起一經濟階級之新流。 (查看原文)
    載酒江湖 2013-05-27 16:13:35
    —— 引自第193页
  • 蓋西周封建,其事等於武裝之移殖,而漢則特為國土之分配。周人向外移殖以宗族為體,故宗子即為大君,支庶則為臣宰,非相依無以自全。漢則天下一統,郡縣相屬,封建非以對外,其勢轉成自裂。 (查看原文)
    載酒江湖 2013-05-27 16:19:35
    —— 引自第256页
  • 為政者徒有美意,不明時勢,不講法術,亦僅以致亂而兩損耳。 (查看原文)
    載酒江湖 2013-05-27 16:26:08
    —— 引自第309页
  • 至后世学人,乃专以专制愚民归罪秦之君臣;此亦未尝不是,然亦仅呵谴其外貌,犹未能深探其内情耳。 (查看原文)
    Bemillions 2014-03-22 14:09:08
    —— 引自第20页
  • 政治家过于自信,欲以一己之意见,强天下以必丛,而不知其流弊之深,为祸之烈也。 (查看原文)
    Bemillions 2014-03-22 14:11:22
    —— 引自第19页
  • 盖自秦人一统,中国历史已走入一新局,为往古所未有,而一时昧者不之知。故群情怀古,仍不免恋恋于封建之旧统。虽始皇、李斯毅然排众论而主独是,然亦不能尽脱一时旧见之束缚。 (查看原文)
    Bemillions 2014-03-22 15:05:56
    —— 引自第31页
  • 平心论之,此虽秦廷之虐政,亦自本于一种心理上之错误。而当时山东豪杰,一呼百应,亦为恢复封建之迷梦所驱,实亦不免于以另一种迷误之心理为之策动。而事实终于趋新,不能重归故态。 (查看原文)
    Bemillions 2014-03-22 15:20:43
    —— 引自第31页
  • 赵翼所谓「人情犹狃于故见,而天意已另换新局」,此语洵足道破当时知情势。实则无论一民族,一国家,一团体,其文化之积累既深,往往转不足以应付新兴之机连。 正以彼有成迹,有先见,有夙习,此等均属暮气;转不如新兴阶级之一无束缚,活泼机警,专赴利便者之更易于乘势得意耳。 (查看原文)
    Bemillions 2014-03-22 15:31:42
    —— 引自第33页
  • 战国晚年,已为动极思静之候。秦承其余波,未能逐处以静。故为秦君臣之不智,然亦动势既剧,人力非能骤为转移。秦之君臣,乃为时势之牺牲。 (查看原文)
    Bemillions 2014-03-23 10:25:18
    —— 引自第40页
  • 大局所趋,中央政府自臻稳定,割据政权必难安立。历史大趋如此前,亦不尽由于人谋也。 (查看原文)
    Bemillions 2014-03-23 11:07:10
    —— 引自第46页
  • 三代礼乐,徒供汉儒为慕古之空想。 (查看原文)
    Bemillions 2014-04-02 09:06:21
    —— 引自第43页
  • 社会经济之畸形发展,一面为新商人资产之骤起,一面农民生计之窘迫。 (查看原文)
    Bemillions 2014-04-02 10:05:05
    —— 引自第53页
  • 多蓄奴,以逐利长产为商贾;多聚贫罪之徒,则借以为姦利,如铸钱、掘冢之类。 (查看原文)
    Bemillions 2014-04-02 10:26:04
    —— 引自第55页
  • P6……自商鞅入秦,其势遂一变。自后有张仪范雎皆魏人,仕秦,建伟绩。甘茂公孙衍亦籍三晋。秦用客卿,其效大著。盖三晋之与秦,一则壤地相接,二则三晋学风多尚功利务实际,亦与秦土旧风易于相得。则此所谓文化西惭者,其实以受三晋之影响为大。至于东方齐鲁诸邦,当时认为中国历史文化正统之代表,其学风思潮,每喜以整个社会之改造为帜志者,似尚未与秦人发生多少关系也。 范雎秉政时,荀卿入秦。荀卿赵人,亦籍三晋,然游学齐之稷下,精儒业,得当时东方文化之深义。范雎问之曰:入秦何见。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则其殆无儒耶?”《苟子·强国篇》。是荀卿亦赞许秦之法治,而讥其无儒…… ……秦人之视文化,亦仅以为致国富强之捷径。于东土文化本身之佳美,及其意味之深邃处,则并未能认识接受而消融以为我有也。故东土文化之西渐之在秦人视之,仍为一种客体,并未能真有栽根立脚之点。商鞅车裂,张仪见逐,范雎退绌。其他如公孙衍甘茂之徒,均不能安身于秦廷。观于秦人对东方游士及客卿之态度,即可见其对东土文化感情之一斑矣…… (查看原文)
    羊牛下山 2023-07-23 12:54:16
    —— 引自章节:第二节 文化之西渐
  • P8……当时东方诸国,以武力言,固已远不敌秦。而言文化,则仍不脱其鄙视秦人之旧见。邯郸之役,东方诸国议欲帝秦。鲁仲连慷慨陈辞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不忍为之民也。”……至吕不韦乃欲将东方学术文化大传统,移殖西土。其愿力固宏,其成绩亦殊可观。即今传《吕氏春秋》一书,便是其成绩之结晶品也。然当时吕氏宾客,虽居秦土,彼等观念上,亦并不尊秦,似仍抱其以东方文化轻傲秦土之素习。明儒方孝儒谓:“其书数秦先王之过无所惮,而秦不以罪,则秦法犹宽。”其实非秦法之宽,此特当时东西文化高下一种应有之现象而已…… ……然吕不韦为秦相国,其宾客著书,全不为秦留地步,仅以与六国同列,岂不可怪。又 《功名篇》:欲为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今之世至寒矣,至热矣。而民无走者,取则行钩至也。欲为天子,所以示民,不可不异。行不异大乱,虽信今,信仲也,犹言得志。民犹无走。民无走,王者废矣,暴君幸矣,民绝望矣。 此明讥秦政,虽以武强伸于一时,犹不为民所走也。不韦书成,布诸咸阳市门,而其言犹如此。则当时吕氏宾客,口谈议论,其所不见于文字者,又当如何乎。凭此推想,则无怪不韦之终必招忌贾祸矣…… (查看原文)
    羊牛下山 2023-07-23 12:59:09
    —— 引自章节:第二节 文化之西渐
  • P21……政治家过于自信,欲以一己之意见,强天下以必从,而不知其流弊之深,为祸之烈也。然此等议论,自荀卿韩非著书,早已高唱极论。惩于游士之嚣张,不惜为一切之裁抑。褊狭峻刻,早为秦廷焚书埋下种子。李斯亦不过实行其师门之主张,同情其友生之感慨而已。荀卿自视太高,韩非急于事功,两人议论,不期而合。亦不悟其身后流弊之深,为祸之烈,有如此也。盖齐鲁诸儒之病,或有陷于迁远,而三晋群士之弊,则不免流于刻急。此当时两派之得失也。至后世学人,乃专以专制愚民归罪秦之君臣,此亦未尝不是,然亦仅呵谴其外貌,犹未能深探其内情耳。 至于焚书办法,李斯所奏亦有拟定。云:臣请 一,史官非秦纪,皆烧之。 二,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可见秦廷当时焚书,实分三类: 一,史官书,除秦纪外全烧。 二,诗书百家语,非博士官所职全烧。 三,秦史及秦廷博士官书犹存。 除焚书外,同时尚拟办法几项: 一,敢偶语诗书,弃市。 二,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三,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四,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五,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 此处有极应注意者,则秦廷当时禁令,实似并不以焚书为首要。故令下三十日不烧,仅得黥罪。而最要所禁制者,实为以古非今,其罪乃至于灭族。次则偶语诗书,罪亦弃市。良以此次焚书动议,本由于诸儒之师古而议上。偶语诗书,虽未必即是议论当时之实政,然彼既情笃古籍,即不免有以古非今之嫌。故偶语诗书,即明令弃市也。而谈论涉及百家,则并不在禁令之列,此实无从禁,且亦不必禁。因李斯动议本重以古非今,而百家后起之说,则颇少称道先王也。然则秦廷此次焚书,其最要者为六国之史记,以其多讥刺及秦,且多涉及现实政治下旧传官书。 也。其次为诗书,此即古代官书之流传民间者,以其每为师古议政者所凭藉也。又次乃及百家语,似是牵连及之,实不重视。而禁令... (查看原文)
    羊牛下山 2023-07-23 13:11:41
    —— 引自章节:第四节 秦代之文化政策
  • P23……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据此,则此次诸生见坑之罪,总有两点。 一曰诽谤上。 一曰沃言以乱黔首。 所谓自除犯禁者,即犯诽谤上及沃言乱黔首之禁,决非谓兴太平及炼求奇药为犯禁也。……后世乃谓秦廷所坑尽属术士,亦失其真。 秦廷之焚书坑儒,古今人尽非之。然实不知焚书一案,其注重者尚不在焚书,前节已论及。至于坑儒,其所重亦不在坑儒,而别有在。……故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子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恐天下不安。”可见当时所谪实非属方士。所谓诵法孔子者,大率还以偶语诗书与以古非今两途为多耳。 (查看原文)
    羊牛下山 2023-07-23 13:26:16
    —— 引自章节:第四节 秦代之文化政策
  • P34……盖自秦人一统,中国历史已走入一新局,为往古所未有,而一时昧者不之知。故群情怀古,仍不免恋恋于封建之旧统。虽始皇李斯毅然排众论而主独是,然亦不能尽脱一时旧见之束缚。如其欲复古者学术统于王官之陈规,摧折民间家言,而成蔽塞之势。又役使东方民力,逾于其量。七科之成,闾左之发,实为召乱大源。秦人自狃于昔封建时代君主役民之成法,而不悟社会生业之分化已繁,政府统治之疆域亦廓。扫荆吴之闾巷,驱之渔阳之边塞,岂得不群情愤骚,揭竿而起。平心论之,此虽秦廷之虐政,亦自本于一种心理上之错误。而当时山东豪杰,一呼百应,亦为恢复封建之迷梦所驱。实亦不免于以另一种迷误之心理为之策动…… (查看原文)
    羊牛下山 2023-07-23 14:04:17
    —— 引自章节:第五节 秦政府之覆亡
  • P35且尤可奇者,不徒六国后裔全不成事;即社会夙所推尊,故家大族,贤人学士,只其带有往昔贵族之色彩,比较近于民间一般之想望者,亦复先后失败。而最后之成功,转落于一辈纯粹平民之手。此尤当时民间心理所未始逆料也。如张耳为魏信陵君宾客,陈余为儒者,与张耳俱知名。周文,陈之贤人,曾事春申君。凡此诸人,俱归失败。而项氏世世为楚将。项王之为人,恭敬慈爱,言语姁姁。喑恶叱咤,千人皆废。韩信语。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其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分明不失一贵族传统之身份与气派,而卒亦覆败。至于汉祖,《史》称“其父曰太公,母日刘媪”。是父无名字,母无氏族。其家庭之孤微可知…… ……其一时功臣 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则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主吏掾。曹参狱掾。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傅宽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簿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挽车者。 此等所谓布衣将相,诚开当时历史一大变,亦实为致堪惊奇之事。赵翼所谓“人情犹狃于故见,而天意已另换新局”,此语洵足道破当时之情势。实则无论一民族,一国家,一团体,其文化之积累既深,往往转不足以应付新兴之机运。故东方邹鲁齐梁诸邦,转败亡于文化落后之秦国。殷鉴不远,正与六国后裔及其故家世族,转失败于一群无赖白徒之手者,先后一理。正以彼有成迹,有先见,有夙习,此等均属暮气,转不如新兴阶级之一无束缚,活泼机警,专赴利便者之更易于乘势得意耳。故自秦之亡,而上古封建之残局全破。自汉之兴,而平民为天子,社会阶级之观念全变。此诚中国历史上一绝大变局也。秦皇汉祖,均为历史大潮流所驱策,其兴亡久暂之间,当局者不自知。后世论史者,徒据一二小节,专于指对私人下评断,则亦断断乎其无当矣。 (查看原文)
    羊牛下山 2023-07-23 14:33:00
    —— 引自章节:第五节 秦政府之覆亡
  • P37秦末之乱,生民涂炭。然此特一时政治之失调。若论其时中国民族精神,则正弥满活跃,绝无衰象。故及汉之兴,休养生息,未及百年,而已元气磅礴,蔚为极盛。秦有谪戍之法,移民边徼。及秦乱,中国之民,又相率避地奔亡。然皆能自立塞外,播华族之文风,化榛莽为同域。即此一端,可征吾华族优秀天姿,当秦季世,尚见蓬勃进取之迹也。 (查看原文)
    羊牛下山 2023-07-23 14:33:56
    —— 引自章节:第五节 秦政府之覆亡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