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期的伟大科学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殷顽民 2020-11-03 11:14:21

    内容没有读之前想象的那么有趣,本书主要考察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科学,原书名交待的很清楚,中译本改为“苏联时期”,有误导之嫌,不知为何如此处理。译文质量不甚理想,译者不熟悉俄国历史,许多专名译得不准确甚至错误,例如在20世纪20年代甚至1917年前便出现“苏联”一名,一战中冒出了“轴心国”(大概是不理解德国在一战中是“同盟国”,臆改了),“西比尔”(或西比尔斯克)译作“叙利亚”,还有苏联(俄)各政府部门及职位名称。行文语义不明晰处亦多,只能说勉强可读。

  • 1 失望的奥利瓦🌈 2023-04-30 11:51:33 湖北

    作者主张摒弃冷战偏见,不将苏联科学事业简单看作“意识形态”与“纯科学”间的对决,把重点放在权力的分配与运行机制上。权力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各部门与个人都会适时援引意识形态教条或者最高权威来满足自身目的,不存在整齐划一、非黑即白的对抗。对晶体中电子集体激发现象的研究中,集体主义意识形态于科学还有启发作用。风格上有些SSK。其实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东西,无非是说苏联人不是意识形态怪物,也是要干活要打小算盘的。即使是人事斗争也需援引最高权威这一点,足以看出苏联体制的特异性,很难像作者那样得出结论说苏联的科学体制与西方没有本质区别。另外,翻译是真的烂,部分物理学理论也不大懂。

  • 3 戴一 2019-12-11 12:58:53

    1.大科学本质上是社会主义,苏联比美国早;2.沙俄到苏联,科学家经历纯科学到为国家服务的转变,科学家为了得到庇护愿意选择国家集体的研究机构;3.集体主义在量子力学中的表述,集体激发(声子等),朗道在政治事件后不再相信渐进自由的电子;4.精英化知识分子的掌权,卡皮扎与斯大林,用了科学之于苏维埃类比主教之于君王。

  • 4 全都是风 2020-05-14 10:47:08

    中文版的标题和前序后跋很好地掩饰了其中的批判意味,而作者在英文世界中需要面对的则是另一个问题:“如果需要抛弃一些意识形态偏见那就抛弃吧”。为这种左右为难加一颗星。还有就是结尾要写得漂亮:“苏联的文化经验是一个更加持久的符号其许多方面已经通过借鉴、掩盖、否定等方式转变为现代生活的种种特点。”

  • 1 劈头士》睁木 2019-06-21 22:23:06

    已购。开头写得枯燥,后来开始分章节写具体人物终于渐入佳境。写到列夫·朗道,P.L.卡皮扎,S.I.瓦维洛夫,李森科。最后几章有一些意识形态,大清洗,文化革命对科学研究人员的影响。这方面的书读的少,因此觉得这本的资料性很好~但是目前过了一遍,没找到可挖掘的素材点。。。

  • 0 冷战老手 2022-09-29 05:44:17 浙江

    太专业了,看不懂

  • 1 黄西蒙 2021-03-03 20:23:29

    严格来说这本书应该叫斯大林时期的权力与科学知识界的关系,只讲了这段时期的一些历史而已。苏联所谓的“大科学”被赋予了主流话语权,国家力量来管控科学研究。对了解那段历史,也是个参考。

  • 2 觉今非又昨非 2020-01-21 23:15:36

    尽管据说要对传统观点有所挑战,不过看下来感觉德赛先生还是一起的,苏联科学的发展大多是在相对宽松、国籍交流的情况下完成的。政治化几乎没有什么好处,最多只有一点点隐喻式的提示,而且朗道吃了铁拳以后也抛弃了。简单的事实是科学需要自由和投资,苏联并非完全不能提供,但是这是非制度化的恩惠,显然比其对手更不稳定不安全。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