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以玛丽苏的模式开头,女主和泉园子是一个普通的粉领,到了适婚的年龄却迟迟没有遇上心仪的人,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打拼,身边没有什么朋友,生活寂寞又乏味。终于有一天,她遇上一个让她怦然心动的男人佃润一,一个看上去落魄的青年画家,帅气又有才华,园子期待与他再次邂逅,而没想到的是对方也一直等待着与她的再次相见。 电视剧中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交往三个月之后,润一带园子见了家长,园子才知道润一原来是一个富二代,他的父母对园子总算满意,并不介意门户和年龄间的差距,一切都在超美好的方向发展,但这时候,和泉园子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她把男朋友介绍给了自己闺蜜弓场佳世子认识,(真不知道她哪来的自信,居然不怕润一移情别恋!)佳世子很懂得打扮,比园子漂亮许多,人也更有魅力。 到这里,故事不再按照玛丽苏的剧情发展下去,润一没有经受住考验,爱上了更漂亮的佳世子,跟园子提出分手,一时间,被爱人和挚友同时背叛,园子的内心崩溃了,她不想就这样放弃,决定报复,而报复的结果是她死在了自家的床上…… 虽然嫌疑人只有两个(佃润一和弓场佳世子),但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明确指出到底谁才是凶手? 作者否定了园子自杀的可能,只留下两种他杀的可能,而关键线索就是垃圾桶里被撕开的安眠药包。很对读者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推理,对于谁是凶手各执一词,好像无论怎样说都说的通,如此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会不会是被这一条显而易见的线索困住?陷入了死胡同?那么,抛开这一条线索,又该如何推断出真正的凶手? 首先我要强调两点: 一、虽然这部小说是典型的本格推理,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杀人动机的合理性。 二、熟读东野圭吾书的读者们应该都知道,东野的小说里没有一句是废话,每一个细节描述都是后续情节的线索。 所以,最后真正的凶手,一定是想要杀害园子的意念更强的一人。 答案似乎呼之欲出,佳世子作为当事人应该更想杀死园子来保守她的秘密,但得出这样的结论也要有合理的依据,而这个合理的依据就是杀人方式。 一开始,润一和佳世子都想杀了园子,润一想要利用电击和定时器伪装成园子自杀,而佳世子则是要利用粉领族连环谋杀案,直接勒死园子。 我们分析一下这两种杀人方式,这里康正有一句话很值得玩味儿,“事到临头,还是女人有胆量。”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润一并不敢真正动手结束园子的生命!所以,他选择了一种温和的手法,也是园子提到过的痛苦最小的死亡方式,这表明对于杀死园子这件事他内心一直都在挣扎,他有不得不杀的理由,但又不忍心下手,怀着完成园子最后心愿的想法,借此方式来逃避亲手杀死她的事实。这样,当他看到那封园子决定放弃复仇的信,杀人的冲动一下子就瓦解了,他终于有不用杀死园子的理由了,所以,他轻易的放弃杀人计划也变得合情合理了。 也正是因为此,润一杀死园子的意愿并不强烈,甚至可以说是被动,那么,他再动杀机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小。 我们再看佳世子的杀人方式。 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佳世子的为人,不得不说,弓场佳世子是一个心机很深的女人。 在与润一见面之前,她就已经对他很感兴趣了。与园子的这段友谊里,佳世子有很强的优越感,园子的存在只是为了衬托她的美好,所以,当园子交往了一个很不错的男朋友时,她的内心是有些不甘的。 与润一的初次见面,佳世子已经在刻意施展自己的魅力,只有园子没有察觉,果不其然,她给润一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他们私下里应该一直都有联络,佳世子没有迫不及待的与润一交往,只是保持着暧昧,她不会做园子的第三者,她要证明自己比园子更有魅力,所以需要润一做一个决定,如她所愿,润一最终选择了她。 佳世子很懂男人,自己靠外貌吸引了润一,但让他真正爱上自己,就必须变成他喜欢的样子。园子样貌并不出众,能吸引到润一一定是因为她的性格,而园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纯善良,所以在润一面前,佳世子一直都维持这样的人设。 好了,说回佳世子选择的杀人方式,她和园子从高中就是同学,必然知道园子班上男同学自杀的事情,园子肯定也跟她讨论过这种自杀方式,换句话说她应该比润一更熟悉更深刻,我不相信她制定杀人计划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过这种方式,但她却选择了另一种,直接勒死园子,残忍而决绝,眼睁睁看着园子在她面前断气,所以,她杀死园子的意愿要比润一强烈得多,只可惜,在她准备行动的时候,遇上了润一,虽然润一也是来杀园子的,但他已经决定放弃了,这时候,佳世子不可能再坚持,不然润一会觉得她太冷血,何况万一润一出手阻止她的话,她也杀不成园子,所以,也只能先应从润一的决定,但佳世子始终有把柄在园子手里,她不可能不有所顾虑,尤其是她没有想到,润一爱她竟然爱到为她去杀人的地步,这样她就更不想失去润一了,所以,必须除掉园子这个威胁,此时此刻,她杀死园子的意愿应该更强烈,所以等润一走后,佳世子决定继续她的杀人计划,但这个计划一定不能让润一有所察觉,最好的方式就是依照润一的计划,伪装成园子醒后,自己想不开自杀的假象,同时还要留下证据让润一相信园子的死确实与她无关。 所以在第二天,她才会冒险提议润一一起去园子的公寓看看,并非像她说的那样担心园子的安危,而是为了让润一亲眼见证园子的自杀,不会怀疑到她身上。 其实,在案件陈述时,佳世子已经露出马脚了,只是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问题就出在她倒掉的那瓶葡萄酒,按照她的说法是她怀疑葡萄酒里有安眠药,怕园子醒来误喝了酒,于是倒掉,这个理由虽然牵强但勉强也说得过去,可她清洗了酒瓶,(还有放在水槽里的那只酒杯,也是清洗过的。)这个行为明显就是在湮灭犯罪证据,(加贺也说了,“如果在从瓶里验出安眠药,对自杀来说就太奇怪了。”)如果真像她说的已经放弃了杀死园子的计划,为什么还要这么做?显然和你矛盾,所以,她并没有放弃计划,这样一来,所有的疑点都能解释得通了。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园子的诡计。 所有人都以为,园子的报复方式是将佳世子拍过成年电影的事情公布于众,让其身败名裂,来阻止二人在一起,也许最开始,她是这么打算的,但后来园子改变主意了,润一坚决的态度让她终于明白,佳世子不光彩的过往只能让他们的爱情多了一些阻碍,只有背负人命的爱情才绝无幸福可言,所以,园子的报复不再是揭露佳世子,而是逼他们其中一人杀了自己! 所以,她才没有按照约定向隔壁女邻居借摄影机,并不是她放弃了复仇,而是因为她准备实行另一个计划,为此,她做了很多事。 她先约佳世子星期三在家里见面,拿录像带给佳世子看,她肯定还说了一些刺激佳世子的话,让佳世子萌生杀意。 周五一定是园子给他们的最后期限,所以园子知道他或她一定会在这一天有所行动,所以她才和哥哥说:“明天我要是能回去就回去。”因为她知道,如果她死了就回不去了。 当然,她的内心也有过挣扎,所以她才会写下那封信,但还是被她丢弃了,她最后打了电话给哥哥,万一自己活不今晚,至少和亲人道过别…… 东野圭吾最擅长并不是设计诡计,而是对人性的刻画,他从不掩饰人性中的恶,但在描述的同时多了一份同理心。
最赞回应
你的假设很好,但是没有证据,我觉得决定性的证据应该还是垃圾桶里的东西,那个决定左右手的安眠药袋。
“她没有想到,润一爱她竟然爱到为她去杀人的地步”
我以为:以佳世子的为人,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强化润一爱她,甚至于用做女优来赚取同情,从而更强烈的刺激润一为了维护佳世子而杀掉园子。所以,从左右撇子的问题来分析,应该还是润一最终杀了园子。
润一去了园子家决定要杀死园子,而看到园子的信后放弃这个念头。当佳世子来到时,看到润一放弃了杀死园子的念头后,先是假意理解,再进而说一些,如果自己曾经做女优的事情被暴露,再也无法做人等等来刺激润一,但仍扮演了她很理解润一的形象。随后润一再次返回并杀死了园子。第二天,只是佳世子为了确认润一是不是按自己的想法做了,即使园子这样没死,佳世子也会有后着,把园子灭口。
你的假设很好,但是没有证据,我觉得决定性的证据应该还是垃圾桶里的东西,那个决定左右手的安眠药袋。
结尾有写道……康正走出房间,想到了妹妹,但脑海里却无法浮现妹妹的音容笑貌……”这是隐写康正也意识到妹妹才是这起谋杀案的真正制造者吗?
这样的解读当然更有意思,不过作者没有在上面花费多些笔墨来从角色上建立更合理的动机,恐怕也是因为本身这篇小说的翻转已经够多了!😅
同意 我觉得凶手是弓场 杀人动机也更明显
解读的很合理,读过《恶意》的对于圆子的心理表示认同,但这不是圆子的恶意,而是一种被迫的痛苦。
这个分析我很认可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