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愿清单》的原文摘录

  • 有一次,我来看郝奶奶的时候,她在和敏敏“交代后事”,至少在我眼里是这样的。 ——阿敏,奶奶要走了。 ——你要去哪里? ——奶奶老了,要去休息了。 ——那我也和你一起去。 ——不不,你还太小,那里只能老人家住,小朋友还应该继续在这里玩耍。 ——那我还能再见到你吗? ——奶奶会化作植物陪着你,你要是想奶奶了,就和它说说话,奶奶可以听到。 ——嗯,奶奶,我会想你的。 ——我也会想你的,但是你不要哭,要勇敢,要坚强,要记得福利院的叔叔阿姨帮助过我们,要记得慈恩姐姐那么爱你,要记得爸爸妈妈也爱你,好吗? ——好,奶奶,我都记下来了。 为了不让她们看到我流泪,我站到窗户边,佯装自得。 敏敏似乎并没有我伤感、难过,也许在孩子的世界里,死亡并不是毁灭,它只是一次离别,但离别并不意味着绝望。 郝奶奶走的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她走得很安详,最终,没有使用电击,也没有插管子,据医生说好似也没有太多的痛苦,我不知道她是否知道自己要走了,但我想,她应该是心无挂碍地离开的。 敏敏哭了,在奶奶被推出去的那一瞬间,她终于哭了。她也许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奶奶了,她追着已经盖着白布的奶奶,手里抱着奶奶留下的那盆万年青,一边哭,一边喊着“奶奶,等等我”,一边跟着那个推车床跑。 我在福利院所陪伴和照顾的孩子半数以上都是智力有问题的孩子,有的时候我不是那么明白“智力障碍”的意思,他们似乎在情感的认知上与正常的孩子从没有半点的差别,他们知道爱是什么,谁把爱给予了他们。就像敏敏,她一直享用着郝奶奶无私的爱,她也从来不问爸爸妈妈去了哪里,为什么别人都有爸爸妈妈,她只有奶奶。她似乎不关心,抑或不懂得?不知道,他们的世界我们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敏敏追着奶奶一直到她进不去的地方——太平间,她就坐在太平间的门口的地上,嘴里喃喃地喊着“奶奶”。 我走上前对她说,“敏敏,你记得奶奶说过的话吗?她去休息了。” 这个时候正常的孩...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在刚刚查出有白血病的那几年,小诺非常积极地治疗,化疗、放疗、骨穿······各种医生建议的治疗她都去做,但时间久了,骨髓遥遥无期,而那些治疗快将她整个人都耗尽了,她开始动摇。 “并不是放弃,而是这就是现实。现实就是没有骨髓的情况下,没有未来,即便有了骨髓,未来的质量也不那么高——换了骨髓的人,存活率也并不高。但也不能就在这里等死,是吗?还是得想办法活得好一点。” 白小诺治疗了3年,在她18岁的时候,她和家人商量,决定放弃部分治疗,因为实在太痛苦了,她想好好地过一过人过的日子,现在这样也不见得能多活几年。 最终,他们达成一致。白小诺离开了医院,开始过着所谓“正常的生活”,找了一份咖啡馆的工作,不累,悠闲,环境好,然后几乎每周跑医院,检查、领药。当然也会有身体不好的时候,那时就来住一段时间的医院,然后继续生活。 18岁,白小诺就被迫考虑死亡、想到退路、思考生命。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还是早了一些,残酷了一些。 白小诺说她非常厌恶别人说,“一切会好的”“你会好的”“一定会有骨髓的”“你要充满希望”。“我知道,人们尴尬于谈论死亡,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是,现实就是如此,何必给病人不切实际的希望。我觉得伤害病人的除了疾病、疼痛和死亡,还有这些虚假的安慰。” 的确,很多时候,到了最后的日子,家属与病人都很清楚病情的无能为力,死亡的逼近,但仍彼此欺骗。我假装我还可以活很久,你假装我一定会有奇迹,然后在这样的欺骗中度过了最后的日子。其实,最后的日子多么宝贵,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我很欣慰她是这样的,但有时候又期望她是那样的。 白小诺出院又住院,住院又出院,这样的生活她已经没有任何感觉,就像开灯熄灯一样,一切都那么自然。这一次,她住院的当天晚上,她同病房的16岁病友就去世了,她哭了,我也哭了。 我第一次想到有一天白小诺也会死,那时我会怎么样?我会哭,我会想念她,我会永远记得这样一个姑娘。 护士从来没有见过小诺哭,所以她问:“你为什么哭了?”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爆发的白小诺。 “我为什么不能哭?因为你们觉得我坚强,我就不能哭?这里每个人都哭,每日每夜地哭,你们都觉得正常,因为他有病,他就应该哭。可为什么我不可以?” 我抱着白小诺,任由她哭。我知道,她想到了自己,她也眷恋着这个世界,她也想有未来。 我一共见白小诺哭过两次,但都不是她疼的时候,而是她看不到未来的时候。未来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孩多么的重要,而小诺,她注定没有。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送走那么多病人,你是如何承受下来的?” 很多时候,我和白小诺的相处模式就是这样的,我们坐在一起,她做她的,我做我的,然后会被她突然的问题而打破平静。 其实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但是,我从未觉得我承受过什么。 “其实我和你一样,经历过一段漫长的自我挣扎的过程,有过冲击,挣扎,痛苦,然后不得不接受,然后慢慢揭开——像剥洋葱的那个过程,现在,死亡对于我而言,是一次告别,这些年,我学会不执着于什么,尤其是生命的规律。人有生就有死,有相聚就有离别,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我怀念他们,就像怀念一段美好的旅程中的景色,会伤感,会想念,这都是自然的事,但不会因为旅行已经过去就沉痛于此,不会。我陪伴过他们,给了他们我能做的一切,他们在我的陪伴下,也算是安然地、有尊严地离开,他们时间到了,该走了。我也不必为此而难过。就是这样的过程,人们把死亡想象得太可怕,其实它只是一件必然的事而已。所以,小诺,死亡只是一次告别,我们要离开我们熟悉的地方会害怕会没有安全感,这都很正常,但是,下一段旅程,也会很好。我希望你可以活得久一点,更久一点,但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你不要害怕,好吗?” 这是我第一次,和病人如此直面地承认死亡,我不想欺骗她,给她虚假的幻想,或许对于很多临终者来说,真相更重要。 “谢谢。”白小诺说,与此同时,我看到的还有她安慰的笑容。 “谢谢你这样告诉我,让我看到死亡的另外一种版本,也让我更有勇气上路。”说完小诺坐在我旁边,头靠在我的肩上,像是在等待死亡的来临。 “很多年前,我就希望有一个人可以跟我说点真实的东西,但是所有人告诉我的都是一切会好,只要坚持就会有奇迹-这些,大概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吧,只是这样讲出来,他们觉得为我好,而且,他们心里更安宁。告诉别人那些残酷的现实,总归是需要成本的。欺骗,是为了他们自己好。” 听小诺这么说,我也更安心,其实我也并不容易告诉病人真相,也会担心他们是否可以承载...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附 捐献造血干细胞和血小板的知识普及 捐献造血干细胞疼吗?会影响健康吗? 这大概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人们对它的意识还停留在十年前——从背部抽取骨髓,造成很大疼痛。 时代在发展,医学也在发展,捐放造血干细胞早已不再使用形样传统的方式,那么,如今的造血干细胞是如何抽取的? 2012年,我有幸与一个骨髓瘤的患者配型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康造成任何危害,那么,现在,我介绍一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流程。 1.在中华骨髓库留存资料。 在任何一个献血处都可以将自己血液报告留存在中华骨髓库并签署一个自愿捐献的表格。 2.低配成功,等待高配 所谓低配,即你在骨髓库留有的血液分析报告,若你和需要骨髓的患者的低配可以配对上,骨髓库会打电话通知你来进行高配,也就是最重要的DNA配对,若高配也成功了,便是你可以捐献给患者造血干细胞。 3.身体检查 配型成功以后,还需要对你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你足够健康才可以捐献。 4.家属签署同意书 很多人在最初留存资料的时候都填写过资料表示如果配型成功便愿意捐献,但现实情况是,当真的配对上,有的人胆怯了。也有的是本人同意,但是父母不同意。所以,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移植,需要捐献者本人和你的法定监护人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才可以进行捐献。 5.移植前 若上述都完备,就可以开始移植前的准备。移植前,需要注射4~5天的动员剂,要让造血干细胞大量繁殖,以及会根据身体情况进行一些调整。 6.提取造血干细胞 如今抽取骨髓实际上抽的是血,在抽血的过程中用仪器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大概需要抽取捐献者50毫升的血,提取,然后将剩余的血输回到捐献者的体内,完成捐献。 7.保密政策 捐献双方在成功捐献满一年前不允许知道彼此的身份,但是成功捐献满一年后可以通过骨髓库安排双方见面,当然,这是建立在双方都有意愿的前提下。 如何捐献血小板? 1.血小板的功能 通常一些造血功能障碍者...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这一天,杨奶奶隔壁的奶奶刚刚去世,我看到她一直盯着逝者的床,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很平静,我想,她或许联想到了自己。 可是不是! “姑娘,我想跟你聊聊,聊聊我的病,聊聊死亡。”等旁边那个奶奶的事务都结束的时候,在杨奶奶的家属都离开以后,杨奶奶对我说。 遇到这样的病人总是令人喜悦的,不需要我们运用“技巧”,很多事情自然地发生。 “我大概还能活多久?除去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不把奇迹算进来,大概,平均。”杨奶奶说。 她已经想得非常清楚了,坦白说,如果她不说后面那句,我第一句话肯定是,“你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奇迹是存在的。但是······” 在这一刻,我突然醒悟,一个晚期癌症患者的最后时光是多么宝贵,他们还有多久?三个月?五个月?也许明天,也许后天,她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事要做,而我们竟把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彼此欺骗。 杨奶奶的坦荡让我们为她省了很多时间。 我问过医生她的情况,告诉她,像她现在这种状况,平均差不多一年。 听完后杨奶奶面无表情了一秒钟,然后露出笑容,说:“比我想象的长。” 于是,后来的几个月,我们都在一种非常坦诚,没有任何隐瞒的情况下交谈,她有时候会沉默,我知道,有些答案虽然她想过,但确切听到时仍然会失望,但是人生就是如此,总是充满失望。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杨奶奶走后,我常常想起她,她的话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她依然坚持治疗,还去了那么远的地方,路途颠簸不说,还要带仪器上飞机,我只得认为或许香港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是这样,我也希望她活着。 一直到四个月后的某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正是杨奶奶,我欣喜若狂地问她的近况,听着电话里的声音她比走的时候好多了,清脆有力,我惊喜地认为香港真的改善了她的病情,我试探性地问:“听声音,您好像很不错。” 她却说,虽然大家都这么说,但我知道,这就是回光返照。 我第二次,对这个老人肃然起敬,虽然答案令人失望。很多人都知道人在死前有回光返照这么一说,但很少有人愿意承认当下的状态就是回光返照,杨奶奶说她已经回到北京,希望可以和我见一面。 我当然立刻就和她约了见面的时间。在去她家的路上,我在想,我是否准备好了告别。 见到杨奶奶,她的精神状态的确很好,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回光返照的病人,之前病人到这个时候都会回家。见到她生龙活虎的样子,也难免会希望这是真的,也会感性地感慨:她要是真的好了,那该多好。我想,这就是家属想尽各种办法给他们治病的原因吧,希望总是美好的。 但是她非常瘦,非常非常瘦,她以前有一个大肚子,现在,我目测,应该只有八九十斤吧。 杨奶奶开门见山,她说:“我找你来,一来是跟你告别,大概明后天我就会昏迷,然后······”说到这里,我们一齐会心一笑,她笑我会懂得,我笑,她的坦然。 “二来是跟你解释当初我为什么拒绝临终关怀,坚持要治疗。” 我眼前一亮,这么久,我都已经不记得了,不记得我曾经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春杨不能接受啊!她完全不能接受!她每天没日没夜地在网上查资料,找医院。我······我真的不忍心打碎她的梦。”说到这里,杨奶奶很激动,到此,我非常理解她当时的选择。 “可是她的梦迟早还是要碎啊。”我说。 “那就晚点碎,再做做准备吧。”杨奶奶很无奈地说。 奶奶突然抱...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于是,我又想讲讲小文的故事。 小文是一个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去世时38岁,这颗破碎的心脏跟随了她38年,她做过很多次手术,多到她也不是很记得次数,到最后她的身体已经完全无法负荷开胸了。此时,她让我帮她联络关于捐献器官的事宜,因为她还年轻,其他器官仍然很健康,所以,她觉得这是她能留给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东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给她讲过小蕊的故事的缘故,她总是对捐献器官这件事充满了情怀,她在第一次看签署资料时,对我说:“慈恩,你相信吗?如果小蕊活着,如果我的肾可以匹配,我愿意当下就捐给她。” 还没等她说完,我就坚定地说,我相信。 此刻,我看到她的眼光里充满了力量。我没有告诉她,即便小蕊现在活着她也不可能捐献成功,小蕊需要的是年龄相仿的肾。但是,我仍然感恩这个姑娘,在自己的生命走向尾声的时候,仍然有这样一份感情。 心脏病跟随了她这么多年,她早已久病成医,她的心脏出现什么样的难受和疼痛,她都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日子,但是最后的日子,她很快乐,她快乐地每天研究捐献器官的协议和资料,还喜欢上网查找以及和我探讨以她的身体状况来说,她大概可以救多少个人,当我给她分析的数字超出了她的预计的时候,她就喜笑颜开。 我问过她,为什么热衷于这件事情,要知道,真正救到人也就意味着你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消失。 “我怎么会消失?我的器官还留在这个世界上,我还和你们在一起。可惜我有一个破碎的心脏,不然,我听说,心脏是和活着的人最有力的联结,如果我有一颗好的心脏,而我捐给了别人,慈恩,你一定会和那个人成为好朋友。我热衷于这件事,和你热衷于从事这个工作一样,因为你,而改变了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不是很快乐吗?你说过,你喜欢这个工作,是你觉得这个工作让你配得上爱这个字。我从小身体都不好,真的没有做过什么,我也想配得上我的生命和爱,即便在我走后,也是值得的。” 我永远都记得她说这些话时的语气、表情和喜悦。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至此,我认识安奶奶已经快一年了,她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当然,这是医生认为的。她几乎已经不认识任何人,她嘴里总说着什么,但好像又不是说给任何人听。 但我却认为她的病情越来越好转了,她所说的就是她的故事,逻辑清楚,也在常理中,尽管我并不知道那是不是她真实发生过的,也许就是她编的故事,但至少她的思维是比以前清晰了。 在她像是给我讲述又像是自言自语中,我知道她的丈夫叫林永胜,他们的感情很不好,很早就分居了,早年,他们常年在“打仗”,甚至不惜拿孩子作为他们打架的武器,经常把孩子打得遍体鳞伤。 但是,对此,安奶奶没有任何愧疚。她没有说她的孩子叫什么名字,我猜应该是林晓丹,也可以解释她为什么那么恨自己的母亲。 直到她的另一个女儿的出生,他们的战争就结束了。 因为安奶奶的这个女儿是私生女,她有了外遇,并且怀了孕,她想生了孩子去和那个男人结婚,摆脱这个没有感情每天只是在争吵的丈夫。 可她没有想到那个男人完全不相信她怀的这个孩子是他的,而且没多久就离开了。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故事,的确太震撼了。 在我内心我仍然愿意相信安奶奶她是个好人,她有着高深的文化和超乎同龄人的修养,就算是如此,大抵也是为了爱吧。 期间,安奶奶也偶尔会发疯,骂的还是那几句,她的女儿,她的儿子,如何待她不好。但大多数情况她都是安静地自言自语——我试探过她是在跟我讲故事还是一个人在讲述,我有试图提问过,但她完全没有看我一眼,继续说自己的故事,我就知道,她在讲故事的时候,世界只有她一个人。 安奶奶说她怀了她的二女儿以后,曾提出过离婚,但是她的丈夫死也不同意,她那个时候并不明白为什么,而后,和她相好的那个男人跑了,她也没有办法再离婚,只能和她的丈夫继续在一起,但他们之间有了一个交易。 她没有说这个交易是什么,只是说,她没想到这个交易长达50年,她被这个男人控制和折磨了50年,她也明白为什么他当时不离婚——他要报复她。 二女儿出生以...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她的故事很简单。她出生在单亲家庭里,母亲告诉她你要做一个强者才会被别人看得起,不可以哭,不可以软弱,于是她一直很坚强,很独立,看起来很明白自己要什么,于是她也这样要求自己的女儿,直到有一天,她的女儿向她怒喊:“为什么你要我和你一样!我不能自己活吗?” 她突然呆住了,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活?她也一直以为她选择的生活、她为女儿选择的生活是唯一的,是最好的,她以为自己给了女儿最好的,可是女儿却不满意。 她不得不开始反思,可是老天并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年仅39岁的她得了胃癌,她没有机会重新再来,但是,她知道,这个问题很重要,于是她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一定要弄明白。此刻,她既不关心生,也不关心死,她只关心意义。 于是我们之间有了一个对话。在这段临终关怀中,我什么都没有做,她什么服务都不需要,只需要弄明白一些事。 子文:我想知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活得是否是对的? 慈恩:我不能告诉你你活着是为了什么,以及它是否是对的。 子文:你呢?你活着一定是对的,是吗? 慈恩:我只能说它对于当下的我来说是满意的。我不太喜欢用对与错来评判一件事,我不喜欢目的,所谓对错,只是因为你拥有目的,如果生命没有目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的。我只用“满意”或者“不满意”来形容它,它可能让你不满意,但我不关心,只要我高兴就好,因为我无法满足于所有人,别人对我们永远有看法,有挑剔,无论我做得多么好,都不会让所有人满意。父母希望我学习成绩好,当我成绩好了,他们要我考上好大学,我考上好大学他们要我找到好工作,我找到好工作他们希望我有好的婚姻,我结了婚他们要我早点生孩子,我生了孩子他们希望孩子更优秀······一辈子,就这样永无止境地在别人的要求下活,怎么说呢?我觉得不自由,我不喜欢永远依附于他人,既然活了,至少自己亲自活一次。我认为,这叫作满意。 说到这里,子文哭了很久,我不知道她的内心发生了什么,我的哪句话...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他们迅速地处理了后事,没有通知任何人,也没有追悼会,在别人知道之前离开这个城市,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疗愈,开始另一段崭新的生活。 但并不是逃避。 她说:“我知道别人会说什么,说你要坚强,会安慰我,也许也会经常来看我,可是,这种方式不过是一次次提醒我逝去的东西,我就真的很难再重新开始了,这道伤口,就永远无法愈合了。” 后来,在我的养女去世以后,我深刻地了解到这一点,每天都会有人来问我“你好吗?”“你最近好点了吗?”表面看上去很温馨,可是,实际上,他们在一遍遍提醒我,我的伤口。 我们应做的是让伤口成为我们的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而旁人的怜悯与慰问,实际上是在让当事人永远摆脱不了伤痛。 在告别了儿子以后,崇凤阿姨第二天就去上班了,她希望她可以回到生活中,是的,没有伤痛是可以躲避过去的,它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没有办法抹去,无论你是投入到新的生活里,还是在家舔着自己的伤口,伤痛都在,这也是后来我明白的。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人类太现实了,要将得失算得那么精确,对舒适区和安全感的渴求已经超越了生命赐予我们的,不知道造物者是否后悔了。是否后悔把美好的事物献给人类却没有人享用。我热爱大自然,或许是我希望自己如它们般纯粹,它们表达自己表达得那么直接与清白。 就像一朵花,不管你来不来看,不管是不是赢得了别人的喜爱,它都是那个样子的,它只在适当的时间开放,不取悦任何人;就像一个猛兽,不掩饰自己的凶狠,在自然规律里公开地表达自己的危险与残忍。 它们都活得很自我,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在我与Thompson相识的初期,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在表达着同一个价值观:你与他没有未来,他会死,会离开你,你会伤心,会受伤。 他们说得都对,就像我们学会适者生存,人情世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分析社会的规则,找到一种模式来保护自己,为了不受到伤害。是,我们把自己包裹得很好,远离伤害,可是,同时我们也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真实、纯真、真诚,我们用这些人性中最宝贵的特质换得“安全”,这笔账,真的划算吗?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从那一天开始,22岁的我有了一个8岁的养女。 很多人问我,怎么敢做出领养的决定,难道不知道独自抚养一个孩子需要付出很多?但我已经想好了,我对真真没有任何期待,只是希望她能快乐地长大。所谓难,都是因为有个目标有个理想,如果只是想活着,那应该很容易。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但她仍是一个病人。在她刚刚病发的时候,也就是今年3月份,她离家出走了,她觉得她的离开会让我更轻松。那时我不愿意承认她已经那么严重了。我拒绝去谈论结果,拒绝去把她的病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但随着她多次发病,心脏器质性病变,我必须要承认也要去考虑这个问题,但是仍然没有和她正面谈论过。她的离家出走,或许与我逃避沟通有着关联。 她回来后,我在心里做过无数次斗争,把所有结果都想了一遍,想到死亡,也失控过,和所有病人家属一样,也终于明白,对于死亡,人不可能做好足够的准备,无论什么时候,你都是希望她活着,想明白和会难过是两回事,不是你想明白了你就不痛苦了,想明白让我们只是冷静地面对现实,做最正确的决定,所谓做好准备并不是说你没有痛苦。 有一天,真真对我说,妈妈,我不想治了。 我不知道我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我知道我们需要谈论这个问题,但是又害怕谈论这个问题,当这个问题真正来了,似乎是一种解脱,好,终于要面对它了。 我说,为什么? 真真说,小时候福利院的老师总是对我说,等你病好了·····就怎么怎么样,我总是期盼着。可是这句话听得多了,觉得太遥远了,遥远到我已经不相信有那么一天了,如果你告诉我,我再继续多久就可以有那么一天,我就拼了命地去等待那一天,可是现在根本看不到头。 虽然,对于这个结果,我并不意外,但是当它真正发生了,心,还是会冷。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强求,不能纠缠,我自己心里的那份“冷”,那是我应该解决的问题,不可以靠要求她来满足我的需要,于是我说,好,那我们就不治了。 我没有权力替她来决定,除非她需要我来做决定。无论我多么不愿意,我都不可以用我的意愿去绑架她,我只能说,好。 后来,我得到消息说新加坡有一项技术可以救她,我第一时间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她哭了很久,躺在我身上说,我当然也还想活着,如果可以看到曙光,我还希望活着。我坦白地告诉她关于这个手术的所有可能性,好,皆大欢喜,不好,她可能很快...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我对福利院最早的记忆就是两三岁的时候吧,每天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踩着小板凳到水池,有些讨厌的小孩总把我的板凳拉走,我就摔地上了。就哭,哭几次就不哭了,因为哭也没有人管我。除非流血了阿姨才来。后来我就找红色的颜料抹到身上,但也很快被识破了。 我应该是去过五家福利院,一个寄养家庭,基本上都这样,反正就是没人理我。当时也没觉得不开心或不好,我觉得人都是这样的。去寄养家庭是因为那家福利院要关门了,就把几个小孩送到了寄养家庭,那家人也有钱拿。他们白天不在家,我就一个人在家,他们就给我一碗饭,我坐在一边吃,睡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里,里面有一只笼子关着一只大公鸡,很吵。但即便这样也比福利院好,在福利院,吃饭的时候要排好队打饭,有一次我发烧了没有去领饭,就没有我的饭了。 北京的福利院条件比较好,来的人也比较多,也经常出去玩,才知道原来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我来北京之前只去过两个地方:福利院和医院,生活都差不多,就觉得生活应该都是这样。但来北京之后,福利院会组织我们去游乐场动物园玩。 我一直觉得医院挺好的。每天都会有人来看我,至少护士每天都在,总比在福利院没人理要好。小时候特别喜欢去医院,去了不用被小朋友欺负,也不用担心吃的被抢了,反正都是我的,也会有人跟我说话。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那几家福利院觉得好惨啊,因为我现在过惯了幸福的日子,其实小时候也没觉得多么不快乐,我们,就觉得还可以吧,就是过日子。 我是来北京儿童福利院一年多之后,第一次见到了我妈妈。 来北京之后,总的来说比以前要开心,但还是比较害怕有人来和我说话。在以前的福利院没人和我说话,都不管我,来到这里之后,突然每天有那么多人跟我示好,我就会很害怕。我也不喜欢每天福利院来那么多人,他们来了就是拍照,像是来参观动物园一样。 第一次见到我妈妈的时候我没什么印象,我觉得她不过是所有来的那些人中的一个。有一段时间我妈妈每天都来,也不说话,也不...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我也不知道我在暑假补习的那些顶多少用,我的成绩究竟是什么样的,反正上了高中,可能因为我们学校不太好吧,反正入学排名还不错。上课的时候我就好好听,老师讲新知识的时候我非常认真地听,一句不懂我都要弄懂。我和我妈说学习的事她也不是很关心,她就说学习的事我不懂,她觉得啥事都是一个原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老师布置作业太多了,我妈就说你会的就别写了,然后老师问她,她就跟老师说我身体不好病了什么的。一没写作业,我妈就给老师写个条说我病了(哈哈)。作业实在是太多了,有一多半都是抄抄写写,也记不住,很多题也都是为了让老师看一下。所以为什么学习变好,现在想就是所有没什么用的抄写,和我觉得简单的作业我都不写,然后我会买一些习题考卷去做,所以节升也给我带来了很多自信。我从来没有花过钱在学习上,没上过补习班,也没请过家教,冬天也不上晚自习(我妈又说我病了),她觉得冬天太冷了回家太晚不好。高中的时候成绩一直能在10~20名之间。 周末我从来不去上学,我妈会带我出去玩,去公园散步什么的。她说你要觉得过意不去就拿本英语书到公园里去读。有时候妈妈去看钓鱼的,在河边走,我就坐在凳子上读英语。她也经常带我去咖啡馆,她拿着电脑写东西,我做题。虽然我妈真的啥也不会,她看我的题,数学和化学里的那些符号,指着符号说,这是干吗使的,怎么从来没见过?······但是她教我如何从这些没有用的学习里找出稍微有用的去努力。学的那些内容从一生来看可能真的没用,可是在这个阶段它是有用的,好的成绩可以帮助我去往我想选择的职业,内容可能是没用的,但是结果是有用的,那它暂时就是有用的。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有一次春游的时候,老师问我们你们为什么要好好学习,我说我是为了我妈。她说你不能为了你妈,你要为了你自己。我说,我妈和你妈不一样,我和你也不一样,我们的生命不一样,你不理解我,也不理解我妈对于我的意义,她和你们的妈对你们的意义不同。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我是在3岁的时候无意中听到我是被扔掉的,那个时候很难过很难过,我躲在厕所里面哭,也没有人来看我。我想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要我?在福利院的生活很单一,就是吃饭睡觉上厕所,我就想难道这么简单的事他们也做不到吗?就只是吃饭睡觉上厕所,他们也不愿意要我吗?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遗弃,只知道他们把我当作垃圾一样地扔到了马路上,我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那个时候,我埋藏了很深的恨在心里,但是没有问也没有机会说。一直很恨,一直到已经跟妈妈回家了,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嘲笑,一直忍,有一次忍不了了,妈妈才知道我在学校被同学嘲笑。妈妈就问我对亲生爸妈的感觉,我说我很恨他们,她说,对!你应该恨他们。我当时很意外,因为以前老师都说你不能恨他们,妈妈却说你可以恨他们。我说为什么?妈妈说他们生了你却不养你,当然可以恨他们。先恨,恨够了,再原谅。妈妈经常和我谈论生父母的事情,,微博上有那种被丢弃的孩子,她也给我读。然后让我写了一份宣言在班里读。 初一的时候,是我第一次和我生母见面。我让我妈妈和我去,她说这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我又没有抛弃你,我在门口的咖啡厅等你,你要是看她不顺眼就出来这里找我。 我生母是通过福利院找到我的,每个福利院都有登记。她问我妈愿不愿意见面,妈妈和我说得我自己做决定。她找我是因为她这些年一直不顺,去庙里找了个师父问,师父说你肯定干过一些缺德事,你得化解那个才会顺,于是她就来找我化解不顺。知道的那一刻我突然释怀了,知道一个人从来没有爱过你,而我也有更好的了,何必恨。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只是,我还是会觉得为什么命运这样对待我。我已经不要爸爸妈妈了,为什么不能还给我健康?对于爸爸妈妈,我真的已经放弃了,你们不要我就不要吧,我真的一点也不介意了,可是我也真的还想活着,哪怕只有10年,让我和妈妈再有10年,就够了,真的,如果还有10年。10年后,我真的毫不犹豫地去死,我只是想更久一点。我觉得人太不知足了,要得太多了,我只想要那么一点点。也想说,他们真的不要再去看望福利院的小朋友了,他们给了(爱和关心)又走掉,这对于小朋友来说真的太残忍了,还不如什么都没有过。除非你真的像妈妈一样,可以一直在那里。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
  • 那几天,我上午去看姥爷,下午回姥姥家陪姥姥,然后把“残酷的现实”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传送给她,第一天,我会告诉她,情况还可以,虽然有点严重,但还有可能产生转机,但是年龄太大,到哪一天,谁都说不好,我们做好会好的准备,也做好会走的可能。 我知道在大部分时候,我们面对那些刺耳的、敏感的话题总是难以启齿,那是因为我们自己无法面对,但是,老人并不是无法面对,哪一个老人没有想过自己会死?冲击只是一次性接收太多的信息。于是,我一天让姥姥接收一点信息,我没有告诉她“挺好的”,因为她根本不信,很多时候的“相信”或许是她不想拆穿你,拆穿也需要花费精神成本。在她做过心理准备之后,第二天我会在“坏消息”和“好消息”的比例中多传输一些“坏消息”,第三天会慢慢再多一点,第四天我会承认真实的现实,我说,就算到了100岁,我们也还是不希望他走,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姥姥虽然难过,痛哭,悲伤,但是她也接受了这个现实,所有的坍塌都在于你一次性给了她太多信息而她无力承受,不是不能承受结果,是不能一次性承受结果,如果因为难以启齿给了她美好的幻想,当真的不行的那一天,在她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告诉她“他不行了”,她是会崩溃的。 (查看原文)
    神前皮 2023-12-04 15: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