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周嘉宁短篇小说转型力作,梁文道、路内、张悦然等联合推荐
★努力抵抗对抗虚无的世纪,了不起的年轻人们共同呼喊下一个黄金时代
【本书看点】
①周嘉宁短篇小说转型力作,关于城市、青年、未来、创造、美、友谊,探讨时代和历史如何作用于当下的中国年轻人。
②生命的价值正是人自己创造的,一幅明亮的、英雄的、乌托邦式青年群像:在混乱的格局中明确自己的位置,在复杂的环境制定切实的计划,在无聊的噪声中保持向上的热望,最终使 年轻成为一种品质。
③97回归的方阵、申奥成功之夜、上海世博会、郊野音乐节、大众偶像、电子游戏……一次从21世纪初回溯至今的时光之旅,在下沉的世界里,用文学的方式,为此时此地的青年生活建造纪念碑。
【内容简介】
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
我们如何在下沉的世界建造自己的纪念碑?
周嘉宁短篇小说转型力作,不可复制地书写八〇后青年一代的心灵与...
★周嘉宁短篇小说转型力作,梁文道、路内、张悦然等联合推荐
★努力抵抗对抗虚无的世纪,了不起的年轻人们共同呼喊下一个黄金时代
【本书看点】
①周嘉宁短篇小说转型力作,关于城市、青年、未来、创造、美、友谊,探讨时代和历史如何作用于当下的中国年轻人。
②生命的价值正是人自己创造的,一幅明亮的、英雄的、乌托邦式青年群像:在混乱的格局中明确自己的位置,在复杂的环境制定切实的计划,在无聊的噪声中保持向上的热望,最终使 年轻成为一种品质。
③97回归的方阵、申奥成功之夜、上海世博会、郊野音乐节、大众偶像、电子游戏……一次从21世纪初回溯至今的时光之旅,在下沉的世界里,用文学的方式,为此时此地的青年生活建造纪念碑。
【内容简介】
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
我们如何在下沉的世界建造自己的纪念碑?
周嘉宁短篇小说转型力作,不可复制地书写八〇后青年一代的心灵与漫游
一场世纪初的漫游,介于即将失去的时代与正要开始的时代之间。从上海,北京到香港,可爱平凡的年轻人在规则的缝隙间呼吸,嬉戏,仿佛青春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书中的叙事者穿梭在北京奥运会,郊野音乐节,城市马拉松和低像素电子游戏的场景之中,曾经的大众偶像与地下青年文化交织成时间的舱体。
好比从未被命名的巨型动物出现在眼前的震撼和迷惘,或者站在林间空地时,头顶的银河。在《基本美》中,周嘉宁于千禧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里,开辟出一片尚未被定义的状态,以一种轻盈,逆流的语言,标记出他人与自我,意义与美学的崭新边界。
【名人推荐】
周嘉宁擅长在徐缓中表现撕扭,在恬淡中展示挣扎。她寻找的小说入口往往很小,却有别人看不见的风景。优雅文静的文字,饱含温度、热量和别样的情致。
——程永新
从现实看,周嘉宁的小说避免了生活的戏剧化,显现出日常的忧劳,交流的艰难和情感的困窘;从虚构看,所有的现实都被收摄为向上的可能,仿佛融入了澄澈的大湖,呈现出一种让人心动的基本美。
——黄德海
她是一个被内在力量驱动的作家,她身上有极其固执的软弱,她的小说很容易与读者擦肩而过,当时惘然,后来想起,觉得是她主动避让。为了不让你记得,或者是她自己可以忘怀。
——路内
终于等到了周嘉宁。在公共话语渐渐退场之后,原来要用这种声音去表述这个世代。在他们还没来得及变老就被时代抛弃之前,留下一段写在浮沙上的足迹。
——梁文道
读了周嘉宁的这些小说,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确实有共同的东西:历史的虚无以及对这种虚无的抵抗,不知所以的讽刺和热望,陷于自我和时代的反复纠缠……这是重大写作诞生的时刻。
——杨庆祥
这本书里的小说以一种内在的统一性,完整地呈现了周嘉宁近年的思考——关于远去的时代和消逝的青春之间曾发生过的强烈共振。她用诗意的语言,创造了一种沉静、充满反思的“见证者”的声音。
——张悦然
基本美的创作者
· · · · · ·
-
周嘉宁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周嘉宁,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作家,英语文学翻译。
出版有长篇小说《密林中》《荒芜城》,短篇小说集《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等。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再如何努力也是白费劲,这种感觉不常有,一旦产生了便愉快得不得了。 我并不想要什么自由啊,甚至进步。都不想要,或者用你的话讲,没有仔细想过这些事情。自己也没有办法判断知识的索取是否就是原始的欲望,或者新的可能性是否有意义。我以前喜欢的书啊电影啊都是致敬失败者的,我在这个社会结构中的理想状态是一个失败者。但其实轮到自己下沉的时候,就不免想要挣扎,生存本能般地抬起头来。既想要做一个破坏者,又没法摆脱功利心。念书也好,论文也好,给人一种平静的幻觉,绝对的宽慰。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功利心,好像就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一些什么的。 如果真有一段可以称为青春的岁月,我想,那指的并非某段期间的一般状态,而是一段通过青涩内在,在阳光的照射下轻飘摇晃,接近透明而无为的时间吧。也是被丢进自我意识泛滥之大海时所遭遇的瞬间陶醉。换句话说,那是一种光荣的贫瘠,伟大的缺席。 也说不准到人生的某个点上你们又会在一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没有如期望中那样,成为什么真正出色的人。 每个人都在世界有一个位置,个体和整体之间也被协调得十分微妙和妥帖,以至于个体离开自己的位置片刻,就有永远失去位置的危险。所以最后作者给这些人起了一个名字----宇宙的弃儿。 最后他们分开得也很自然,像是深秋死去的虫子。我身边的大人,他们都生活在一种持续而平稳的不快乐中,既具有弃儿的气质,又具有根深蒂固的意志力。 所有伤筋动骨的事情都让人感觉有些疲惫不是吗? 因为最近在做剧本的关系,想起很多过去的事情,丝毫不带稀释的,有时候能具体到和某个人的向下电梯里见到的第一面。倒不是怀旧,是希望在每个与大时代交错的时间节点上找到一些意义,或者理想付诸流水的那个起点。想要谈论。有时候我觉得,我,或者说我们,差一点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当然我们那会儿太年轻,并不知道无所事事是需要天赋异禀的。 青的作品里自然有一些难以言喻的动人,笼统说来,那种动人大致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姐姐,你真的觉得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座山头和另外一座山头吗?” “是啊。” “那我和你之间呢,是两座很远很远的山头?” “倒也无所谓远近,谁会爬下自己的山头呢。不过就是站在各自的山头上挥挥手吧。” “果然所有人都这样想啊。”她说。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假开心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基本美"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基本美"的人也喜欢 · · · · · ·
基本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从阴郁到深情,这是你熟悉的周嘉宁吗
> 更多书评 19篇
论坛 · · · · · ·
周嘉宁《基本美》媒体报道 | 来自2ya | 1 回应 | 2019-10-24 10:44:15 |
感觉《崇明岛》那篇里的灵和A很像Cici和金大川 | 来自愿亮. | 8 回应 | 2018-10-15 16:52:03 |
周嘉宁《基本美》各地新书沙龙信息(更新毕) | 来自2ya | 20 回应 | 2018-07-25 20:15:24 |
关于基本美这一篇中洲的乐队 | 来自Qanta | 4 回应 | 2018-07-24 12:41:48 |
一个问题 | 来自云雀不可留 | 1 回应 | 2018-07-05 01:32:0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聯經出版公司 (2024)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小清新 (HHz)
- 理想国2018书单 (理想国imaginist)
- 看过的广师大 (STARFISH)
- 2018第一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 (亚当吃苹果)
- 陆智昌设计 (L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基本美的评论:
feed: rss 2.0
22 有用 豆友38137057 2018-05-31 01:03:09
转型之作?我看还是不要转了,就《基本美》一篇勉强能看大概也是因为还像以前的写法,且是集子里面最近的一篇,所以又何来转型之说。因为是我爱的周嘉宁啊,所以给两星吧。以及,那些最珍贵的笨拙气息不见了,竟然也没保留创作能力,我也是很奇怪了。我真是又气又遗憾!
83 有用 永苹 2018-06-06 18:25:26
太差了。真的太差了。我要把我买的这本书卖了。原价。谁买?
23 有用 有鹿 2018-06-02 01:31:56
很喜欢,一种轻盈的复杂,是难得在她的小说里感受到的轻盈。啊,确实是基本美,是游戏世界里大陆上闪着光的低像素的灯塔。
18 有用 mumudancing 2018-06-03 23:50:23
毫无疑问最好的一篇是《基本美》。名为转型之作,但在我看来周嘉宁依然在坚持写荒芜的青春,一边抵抗一边回忆,试图寻找无意义中的某种意义。我喜欢她的敏感和干净,但不喜欢她小说中对话的表现方式。最大的缺点可能是所有人说的话都像是一个人说的,包括那种文学性十足的语气。优秀的小说作者应该突破这一点。(也许她并不以为然)。
56 有用 阿烈 2018-06-10 17:39:54
这种类型的小说中的悲伤啊沮丧啊还是过于轻佻了,悲伤是很大的一个词。说到底还是长期处于象牙塔的文艺青年,伤感的原因也是受困于自己的眼界,一批被自己耽误了真正成长的人。同样是这样类型的小说,我为什么愿意一直试着去读周嘉宁,是因为有时候她的思考,真的会让我有觉得“落到地上”的地方(比如密林中的后半部门)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局限的让作为读者的我都羞赧。至于其他这样风格的作者,你们白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