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現代百家 (子庸)
- 霍公子藏书之历史系 (hots)
- 地理与中国早期文明 (间闲室主人)
- 历史中国的内与外 (逸轩博雅)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周代城邦(二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皓水 2019-07-21 16:48:09
书店捡漏,内容较专业,只读了序言和绪论,有一段写的特别好,摘录如下:历史学家如果舍异求同,不体认人类历史文化原本千万气象;不了解人类的和平是各民族基于自己的特点,透过容忍异己,尊重对方而获得;不领会人类前程的康庄大道是殊途而同归,不是抑诸异以会于一同:是难为历史家矣。
1 有用 一桥阿尼玛 2019-04-25 11:07:04
考证与社会学各五十大板,以历史作意识形态之嫁衣裳则一棒打死。然作者所引之金石文,泰半出自所鄙之人。所述西周初期武装殖民大举东进本无可非,怎奈有夏势单力薄,故征服以外之拉拢同是重要一环,此一决策就使得国人之中亦有殷民存在。作者看重国人之作用,称其以平民身份与国君、贵族三足鼎立,又说士、国人和自耕农三者实一,此间并无概念之细究,也无梁庚尧所说野人亦可发挥政治影响,读罢只是令人生疑,国人究竟作何解终未获... 考证与社会学各五十大板,以历史作意识形态之嫁衣裳则一棒打死。然作者所引之金石文,泰半出自所鄙之人。所述西周初期武装殖民大举东进本无可非,怎奈有夏势单力薄,故征服以外之拉拢同是重要一环,此一决策就使得国人之中亦有殷民存在。作者看重国人之作用,称其以平民身份与国君、贵族三足鼎立,又说士、国人和自耕农三者实一,此间并无概念之细究,也无梁庚尧所说野人亦可发挥政治影响,读罢只是令人生疑,国人究竟作何解终未获知。作者也以世官、巨室取代宗法,前者为纵后者以横,怕是不敢苟同。全书城邦国家之称,就概念而言作者已经自辩,然行文之间多有宫崎市定的影子,都市国家、都市国家联盟之说或未明见,实则有之。页131说「城邦的兴起先天就潜藏没落的种子」不可不谓灼见。作者所论城邦国家之中大见氏族共同体色彩,则奴隶时代应处何时? (展开)
0 有用 子庸 2018-10-26 11:47:26
该书核心论点:周人之封建是其对东方的武装殖民;视当时城邦为一自足的共同体,共同体内尤注意阐发国人与政;政治势力由点向面拓展中,城邦逐渐衰落,齐桓晋文崛起。杜认为柳子厚《封建论》一文是本书大旨:封建,势也。先主席说“莫从子厚返文王”。吾以为,封建、郡县,文王、子厚,其实质一也:尊王。唯有尊王,才有真正的封建和西周大一统;春秋战国乃封建之败坏,所谓礼崩乐坏。身处现代台湾,杜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小型共同体... 该书核心论点:周人之封建是其对东方的武装殖民;视当时城邦为一自足的共同体,共同体内尤注意阐发国人与政;政治势力由点向面拓展中,城邦逐渐衰落,齐桓晋文崛起。杜认为柳子厚《封建论》一文是本书大旨:封建,势也。先主席说“莫从子厚返文王”。吾以为,封建、郡县,文王、子厚,其实质一也:尊王。唯有尊王,才有真正的封建和西周大一统;春秋战国乃封建之败坏,所谓礼崩乐坏。身处现代台湾,杜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小型共同体+多元政治力量。杜认为周人武装殖民,我以为我华夏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将城邦覆上自足、贵族、平民与政的脉脉面纱,我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才是成熟的政治形态。今日强调核心意识也算是尊王之流衍,然时过境迁,不再有天生的王者,所以需辅之以“君主之教育”。《周代城邦》附论周公,说史明经,概有由也。 (展开)
0 有用 大冠田者 2022-08-01 14:01:19
二读初版(14年8刷),写得好
0 有用 北竹君 2021-06-24 23:51:13
读之有日本京都学派的影子。从国人武装制度到国野合流。 为学日进,不损于道。 可以托三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从道而行,心又有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