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之道 短评

热门
  • 2 信心不逆熊先生 2019-04-25 19:26:17

    我能够在生命中认识到古琴的无与伦比,全部皆因老桐在多年前举办的一场关于古琴的讲座。翻完这本书后,又雄心万丈地准备想把古琴好好学习一番。

  • 1 木木 2021-08-10 17:27:32

    给三星,是因为有一些有价值的古琴知识,过于敝帚自珍,不够客观。

  • 1 今朝2013 2020-11-07 12:15:31

    一开始只觉得作者思维混乱,叙述不成体系,关于琴的部分与我的体悟还是很相似的,但后来看他大谈儒释道,却连这三家的根本区别都不知,只为混淆视听,拼凑出看似崇古的观点,不得不感叹中国文化确实没落了。

  • 1 龙标姑息者 2021-04-09 16:52:46

    古琴文化的入门普及读物,观点值得推崇,确是古琴正道。文笔也不错。就是有点车轱辘话来回说,可能是因为多年数次的文稿集结成书的缘故?编辑从前到后倒是展开得很流畅。爱古琴 给四星,书本身的写作水平实则没这么高

  • 0 江湖骗子李扎黑 2018-09-27 00:09:23

    偏枯燥,外行读起来还是很脑壳痛

  • 0 舒舒 2023-11-27 20:57:25 上海

    发展身、心、智

  • 0 道藏裡的蠹鱼 2022-11-26 16:28:11 江苏

    自以为高深莫测……琴就琴。大谈儒释道……搞点传统文化的人为嘛子老是喜欢这一套鼓吹主义。故弄玄虚。虽说琴从记载来看古人确实不是把他作为一件普通乐器来看。但是…这本书的润色令人作呕。半小时翻完。读的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大而无当。全无实处。尽是废话。自诩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没得到一点。假大空虚倒是得尽衣钵。因此拔个草……读他就是浪费时间……省下这时间多弹几遍平沙他不香么。

  • 1 以航 2022-04-20 23:03:32

    观点还是很赞同的,就是内容不够精炼。图书设计排版都还不不错。

  • 0 和光 2020-12-07 13:29:33

    我就不伤官了,哈哈哈哈,见了再说。

  • 1 卢相宜 2019-10-28 21:05:41

    八尺源于中国,却没留在中国。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 0 洗心易 2020-04-20 15:04:29

    谈琴说道,设教而近乎邪!可笑正统之别,不见仲尼之前,琴操郑风。若以儒道赋名,洋洋乎子期,将舍斗笠而著生冠否?

  • 0 一团尚武的精神 2019-12-02 22:54:20

    图书馆一个半小时翻完。

  • 1 琴斋书话 2018-11-24 22:42:09

    在喧嚣繁闹的现代社会中,何处寻得清、微、澹、远?古人说,要追求自己的道。那么什么是道?琴如何载道?作者代表吴门正声,为我们展开了全面的探究。 “道”首先是与“艺”区分开来的,不同的精神追求、审美需求。由这一点出发,古琴从音乐风格、制作标准、传承方式、传承人所坚守的情操便都独具一格。 古琴到今天,又被这个光芒万丈的时代照耀,更多的人能够喜爱并学习它。作为一本习琴之人的普及读物,相信《古琴之道》会成为你的心头之爱。

  • 1 止止 2020-03-23 21:37:32

    琴修开始的后面部分写的特别好!受益!

  • 1 冬将军 2021-08-02 17:22:15

    喜欢传统文化的外行人,虽然有重复的论点和段落,但可以看出来此书是古琴爱好者推广者文化传承者的心血集成。

  • 0 Caligula 2023-01-17 23:01:05 北京

    看见老桐照片的那一刻就觉得有点不对劲,然后越来越不对劲,活脱脱一本高逼格产品宣传册。前半部分pua,后半部分介绍产品。老桐之座,必左钱右名。

  • 1 寒梅著窗 2020-06-28 11:25:29

    引作者一言:人类文化以哲学、艺术、宗教种种努力希望企及的妙境,由古琴妙器一音可致! 作者对古琴文化的深爱更是化于此书在字里行间满是得意时…令我感服。 古人左琴右书,以琴书自娱,读书以明理、抚琴以清心,“琴与书”是中国文人几千年精神生命之所寄。机缘巧合,我有幸得以领略古琴之道艺,日后更将孜孜追求深入其中,祈愿这太古遗音滋养我心灵之纯善静美,令精神通达逍遥悠游!

  • 0 王木木 2020-05-20 09:51:38

    “修身养性,反其天真”。像古琴一样追求自足而非演艺,我想这就是朋友对我的期待吧。

  • 0 喝啰怛那室利 2024-03-15 18:10:18 甘肃

    妖人,当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