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冈仓天心以英文撰写、首版于1903年的《东洋的理想》既是一部“东洋美术史”“东亚文明史”,又是一部“日本美术形成史”。全书十五章,除了论述中国的两章和印度的一章以外,其余十二章按照日本的编年史方式和时代划分。冈仓大言惭惭地向西方世界宣布:恰如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现古希腊艺术的真谛,西洋文明源于古希腊古罗马一样,正是日本最早发现了中国与印度古代艺术的价值,继承了亚洲艺术的精华。
继1903年以英文首版面世后,这本书相继译为法文(1917)、德文(1922)。近百年来在日本一版再版,可说并未间断,是日本近代思想库中的一部经典作品。
东洋的理想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冈仓天心(1863-1913年),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思想家,被誉为“明治奇才”。冈仓天心是日本近代文明启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1903-1906年,他用英文著就《东洋的理想》《东洋的觉醒》《日本的觉醒》《茶之书》4部重要作品。
阎小妹,日本信州大学教授。译有《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土居健郎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奥州小道》(松尾芭蕉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合译)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东洋理想之范畴
第二章 日本的原始艺术
第三章 儒教——中国北方
第四章 老庄思想与道教——中国南方
第五章 佛教与印度艺术
第六章 飞鸟时代(550—700年)
第七章 奈良时代(700—800年)
第八章 平安时代(800—900年)
第九章 藤原时代(900—1200年)
第十章 镰仓时代(1200—1400年)
第十一章 足利时代(1400—1600年)
第十二章 德川时代初期(1600—1700年)
第十三章 德川时代后期(1700—1850年)
第十四章 明治时代
第十五章 展望未来
· · · · · · (收起)
"东洋的理想"试读 · · · · · ·
日本的艺术史,实际上也是反映亚洲各种理想的历史。来自东方的思潮一浪接着一浪,就像一阵阵波浪拍打之后沙滩上总要留下痕迹一样,经过一次次冲刷,它已沉淀在日本国民的意识之中。而现在要对亚洲艺术之理想进行简明扼要的综述时,令人不免感到茫然踌躇。因为,艺术本身就像因陀罗 宝网一样,是由无数种宝珠连接在一起的。它在不断变化成长,而不是在某一个时期决定其最终形态的,也不是...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让我们再把目光从西亚转向东亚。佛教是汇合东亚思想所有支流的理想之大海。这里不仅流入了清澈的恒河水,还注入了天然生气勃勃的鞑靼诸民族这一支流,它为佛教这座宝库添加了新的象征主义、新的组织,进而又增强了人们对佛教的信仰。 ●不过要把亚洲这些复杂的具有特性的要素真正统一起来,日本是最有特权的。日本民族传承印度、鞑靼之血统,吸取了两大源泉之精华,它最能代表整个亚洲意识。我们日本民族有万世一系的天皇,有从未被任何人征服过的自信与自豪。我们放弃急速膨胀的发展,坚守了世代相传的思想观念和本身独立的岛国。我们使日本成为一座蕴藏亚洲丰富的思想文化的宝库。在中国,那里总是频繁地改朝换代,他们不断受到鞑靼骑兵入侵,暴民之间又互相残杀蹂躏。如此反复循环的结果,使中国除了典籍诗文以外,剩下的仅是一片满目疮痍的国土了。代表昔日大唐帝国的绚烂辉煌,以及宋代典雅文化的标志如今早已荡然无存。 ●阿育王是亚洲最理想的帝王。他曾颁布敕令直达叙利亚帝国的安条克及亚历山大帝国。但如今,阿育王的威势已坠落在菩提伽耶崩溃塌陷的废墟之间,被人们遗忘。超日王镶满金银珠宝的宫廷时代已一去不返。无论迦梨陀裟如何用诗文、歌剧来赞美也无法唤醒它过去的一切。印度艺术的辉煌成就几乎都被后人抹杀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匈奴人粗鲁无知,伊斯兰教徒又极端仇视偶像,他们对佛像进行疯狂破坏。另一方面,欧洲人用金钱收买文物,也是一种无意识的对艺术的破坏。现在,印度艺术之精华阿旃托石窟壁画散发着霉气,埃洛拉石窟的雕像早已残缺不全,雕刻在岩石上的奥里萨诸神也只是以沉默表示抗议。今天印度的艺术美仅倚赖着宗教而勉强地存留在印度人的优雅生活和他们的家庭日用品中。 ●是日本把亚洲历史的珍贵宝藏系统地保存下来并进行研究。不管是从皇室珍藏的宝物或是从神社以及发掘的古墓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表现汉代精湛艺术之绝妙的曲线。奈良寺院里诸多的代表盛唐文化和表现印度艺术的精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东洋理想之范畴 -
●在日本,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形容当时中国大陆汇集融合世界文化的盛况: ●一天有三个游客偶然在洛阳城相遇,他们分别来自印度、日本和本土中国。中国人说:我们在此相会好比一把折扇,我们中国是扇面,印度人是放射形的扇子骨架,这位日本来的客人就像折叠扇子的轴心,虽然它很小却十分重要,万万不可缺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七章 奈良时代(700—800年)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东洋的理想"的人也喜欢 · · · · · ·
东洋的理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转】钱婉约:另一种近代模式的探索——冈仓天心思想初论
> 更多书评 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Dover Publications (2005)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1)7.1分 56人读过
-
ぺりかん社 (2000)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講談社 (1986)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商务印书馆@日本学术文库 (如雨乃可乐)
- 中日艺术的现代转型 (热带北极熊)
- 2015-2019书架 - 国内图书 (苇间疯)
- 日本的思想 (历史理性)
- 2018年历史学新书 (史学研究)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5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东洋的理想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法厄同 2021-04-03 23:38:31
3.5。喷薄而出无法收束的激情,纯真且浮躁。
1 有用 ripley 2018-09-01 22:55:12
岡倉天心生在明治這種東西文化猛烈碰撞的時代還能有如此堅定的立場實屬不易 其對日繼承並超越中印文化的多次強調雖略有誇大之嫌 然這對我天朝實在是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和人對外來文化和自己文化關係的處理確有值得學習的過人之處
2 有用 ラスカル 2020-04-20 18:08:31
4/20 自购 冈仓天心思想最重要的就是东洋的理想这本,副标题是建构日本美术史,但这本书绝对没有美术史这么简单,从这本的细枝末节中可以窥探到冈仓的“亚洲一体”论,同步思考之后出现的内藤湖南“新支/那论”、兴亚论一直到最后的大东亚共荣圈。 亚洲是一个整体,印度出现佛教,中国出现儒教,而正是日本最早发现了 中国与印度古代艺术的价值,继承了亚洲艺术的精华,正如扇子论所说中国是扇面印度是扇骨,而日本是扇子... 4/20 自购 冈仓天心思想最重要的就是东洋的理想这本,副标题是建构日本美术史,但这本书绝对没有美术史这么简单,从这本的细枝末节中可以窥探到冈仓的“亚洲一体”论,同步思考之后出现的内藤湖南“新支/那论”、兴亚论一直到最后的大东亚共荣圈。 亚洲是一个整体,印度出现佛教,中国出现儒教,而正是日本最早发现了 中国与印度古代艺术的价值,继承了亚洲艺术的精华,正如扇子论所说中国是扇面印度是扇骨,而日本是扇子的轴心,虽小但最为重要。由此不断发展就可以窥探出兴亚论的思想来源与变迁了。 日本的万世一系以及“不二一元论”为这个国家保留了众多文化艺术遗产,这些在冈仓笔下都成了宣扬日本国粹主义的素材,东洋的理想即是东洋的文化的复兴富强,而这个理想只有日本可以做到。 前面的序对理解书非常有帮助,推荐。 (展开)
5 有用 😪😪😪 2018-11-07 19:39:22
其实就是一个很短小的编年史,虽然说是美术建构,但有非常多的有关宗教(主要是佛教)和政治变迁的内容,就像冈仓天心自己说的那样,美术根植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当中了。对东亚认同很强烈,对大和民族过分夸大,但是还算比较中肯。日本就是借鉴了中印两国的发源以确认自己文化的存在感,最后都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某种程度上非常了不起了。
1 有用 yuziyuzi 2019-04-29 23:59:24
五分之一的内容是序,作者的时代性强,同时作者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