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怀中的羔羊 短评

热门
  • 14 daisy 2018-07-07 21:13:42

    细腻的笔触,看到快结束的时候,有种舍不得看完的感觉。希恩的一生是幸福的,却又悲惨,她坚强却又脆弱。看完书,有种历尽沧桑的感觉,跟看完百年孤独的感觉不一样。 只能说作者太了不起,流畅的文字,四季的风景变换,主人公内心的描写等等。甚至我在地图上开始寻找这个地方,仿佛希恩真的存在过,真想抱一抱她,对她说,你是最坚强也是最令人敬佩的女人,不,你甚至比男人还坚强。

  • 10 苏听风 2018-07-18 11:46:49

    在文字中,看到女性的脆弱与伟大,无奈与坚强。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让女主生那么多孩子,每生一次, 都是一次死里逃生。看的难过,但又恰恰是这些生育,让女主从性格和能力上发生改变的转机。所以,不知道这样的安排是情节需要,还是当时的美国南部女性都是这如此的命运呢?

  • 7 brotherkun 2018-07-11 11:33:22

    前赴后继,生生不息。

  • 7 春眼秋手 2018-06-01 13:21:25

    普利策文学奖+荒野求生大百科=跨时代的好看

  • 5 浅草之名 2019-09-05 22:10:15

    一句废话也没有,里阿斯的信高潮了。 希恩,和《四世同堂》里的韵梅一样,都是荒原里的春天。她们对待生活的淳朴温柔,像春风般予生生不息,她们对待岁月的残酷剥夺,像野草般前赴后继。

  • 2 Max·Planck 2022-07-06 19:24:15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六十年前在佐治亚州一群白人农民刀耕火种的故事。书中女主希恩,给我们诠释了在那个时期女性的坚韧,她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大。作者以散文般优美的语言和史诗般磅礴的气势道出了开拓者们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和内心世界的强大。记述了人们如何在希望与绝望的命运转折中找到真实信仰的过程。并向这些开疆破土的强者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 3 采薇 2018-09-29 21:24:24

    8月暑假买了这本书,但是一直断断续续地看,今天终于完结了,心里一直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哀伤。想起史铁生所说“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到这世上的小昆虫”。贫瘠的土地上一直垦荒的辛勤的人们,能做的只是耕种与繁衍,他们年轻的理想与希望都没有实现,一代代诞生与失去,将在这片辽阔贫瘠的土地上永远上演,永不断绝。

  • 1 小狗卷饼 2024-03-13 19:07:45 内蒙古

    好像看到了《飘》之前的一面和另一面,哪一片土地上都有这样坚毅的人们,他们是父亲是母亲也是开拓者;哪一个地方都有这样坚毅的女人,她们生育劳作撑起自己的家庭,“玛格特二十七岁,希恩二十六岁”

  • 1 momo 2022-11-27 20:23:30 广东

    坚强伟大的女性

  • 2 娜姐 2019-01-12 17:56:49

    书里的描写,像是在昏暗的灯光下听老人讲故事。故事里有新生儿,有夭折,有为生孩而死,有再婚,有很多痛苦,有很多折磨,有很多无奈和发疯,但是故事的主线一直保持平稳,没有怨言,没有企图改变,没有变好,也没有恶化,就是在自然、战争、人祸之间,努力的端着手里的火星,传递下去。

  • 1 诗意的信仰 2019-01-19 20:13:26

    精彩,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女性角色的刚毅与脆弱,温柔与慈悲。如果能更多的融入当时的历史环境就更加出色了,兼具时代的悲歌,或许这样就能与《飘》媲美了。

  • 1 Suddy乖七七 2020-09-18 12:37:02

    阅读过程中总是忍不住想,原来那个时代美国的农村,其实跟中国的农村基本一样,开荒、种植、放牧、造房子、娶妻、生养……我们是土地的开拓者,勤劳勇敢,坚韧异常,但也是上帝怀中的羔羊,艰难困顿,脆弱无比。女主的一生生了10几个孩子,这样的生活是我无法想象的。抛去主观因素,即使环境再艰难再绝望,小说的文字里总是透露出欣欣向荣的希望,如同阳光下破土而出的麦苗,让人有一直读下去的欲望。

  • 1 Wander 2019-06-14 20:06:21

    生活比死亡更加艰难。这个家庭置身于世外,但不是桃园,他们凭借自己的坚强力量开垦着这个荒地,用滴滴血汗栽种出食物。大量的心理描写着希恩丰富的心路历程微妙变化,由娇弱嫩脆的小姑娘逐渐蜕变为家庭的中流砥柱,肩膀承担着整个家庭的重担,接受着身边的人生老病死,然而当不幸降临到她头上还没来得及沉沦悲痛,家庭的重压却逼迫她继续明天的生活。作者对自然的生命力观察细致入微,以散文般的文字给这块荒凉的土地赋予了诗意,也这使这个被遗忘在众人视野外的家庭注入了永恒的生命力,使得他们的幸福生活和绝望命运得以呈现,当他们逼上绝路时,只能依托宗教的虔诚信仰,重新找到希望的曙光。尤其善于写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破镜与重圆,宽恕与谅解,分离和共存,还有他们人格的坚毅勇敢执着,无不打动着我。

  • 1 C 2023-09-14 18:26:39 湖南

    423读书日换书活动所得。刚读前几章,觉得故事推进很慢,读着读着才清醒,这本就不是需要推进的故事。这是在讲述、记录一个家族的历史,文字动人、情感真挚,很多内容读来让人警醒,我想这是只有女性作家才有的细腻。她不急不躁,将家族的往事徐徐记录,好的坏的需要批判的都交给读者自己判断。“就像羞怯的小动物看着人类极其无聊地寻欢作乐” “随着一个接一个孩子的降生,心就一次次地伸展,变得更包容,更温柔,也承载更多痛苦。” “父亲只是父亲,母亲就不同,一个人是喝母亲的乳汁长大的,在迈开双脚走路之前,是母亲抱着走过漫漫长路的。” 😭😭😭😭😭

  • 1 东北小胖妞1988 2022-06-22 21:04:00

    刚开始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感觉一点兴趣都没有。可能是没有宗教背景的缘故吧,看完第一章和第二章,心中很是惊讶,难道就要一直描写这些日常琐事吗?是的,就是这些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就是这些日常发生的事情才让人震撼,因为这就是真实的力量。我跟着女主人公度过了她的一生,心中无限感慨。

  • 1 春河木鳥 2020-12-20 21:42:29

    随着文字一页页地翻过,1830年至南北战争之前美国乡村生活的一年四季从眼前掠过,翻页时书中吹来季风,顶破春泥的腥味,丰收的草堆摔打出的干土味。对一个乡村女性心理发展地描写令读者感同身受,夏夜花开与心碎的共振,春季短尾鳄求偶的嚎叫与婴儿的哭声,秋日黄昏风中摇曳的玉米杆簌簌枯萎的纤维,沉闷勤劳男人内心的波动和矛盾,男女劳作是汗水在阳光下的缤纷,提炼奶油,奶油的不同吃法,用猪油做蜡烛,鸡肉米饭,劳作后的冒着热气的烤肉坑。还有…痛失亲人后,女主一次次的寻求希望和支撑,宗教如何给予这群质朴的村民们幸福,帮助他们获得忏悔后的解脱,中途合上书时,如同压住每一个蹦跳着生命力的文字,如同抚摸着一颗颗跳动的心脏,《瓦尔登湖》是一个人的静谧,本书是一片土地上生命迭代更替的喧嚣,猝不及防的滚烫爱情,上帝怀中的羔羊。

  • 0 草原上的咩咩羊 2018-10-27 00:22:19

    啊,女人必须比男人坚强啊。生之艰难,蛮荒之感迎面而来,失去孩子是怎么样的痛?然而,他们还坚强地活了下去。PS,为什么要生那么多?那么累还有精力制造孩子?也是……

  • 2 婉菁 2019-03-31 14:28:57

    满满负能量 和《飘》真不能比肩 庆幸生于这个时代吧 希恩39岁不到生了14个娃 42岁是3个孙子的祖母外婆 43岁又再多生了2个 全书很多的伤痛和死亡 重要人物还有伦祖 里阿斯 玛戈特 贾斯珀——全书写到南北战争 时代的艰难困苦 非今天活得无聊喊“丧”喊“惨”的人们可以想象的

  • 0 一位少男 2018-07-08 22:37:01

    没有《冷山》沉重,没有《飘》壮阔,但同样精彩。

  • 1 安心 2018-11-19 10:41:59

    第一章里面希恩嫁给祖伦,他们刚开始一起生活耕种,为他们的小家添置东西的那一大段,没想到竟是希恩生命里最幸福最有活力的一段时光了。我们总会以为相爱的人结婚,就是幸福的开端,接下去会越来越幸福,可是生孩子带孩子劳作的辛苦,把希恩的活力一点点磨掉了。即使再嫁了,她再也没有舒心的快乐过。新婚的那几年希恩是真的幸福,我甚至想过要是我和我的先生也过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不是也会很美好,去开垦一块新的土地,在那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