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本包豪斯讲的不错,它是一种设计精神,格罗皮乌斯还是非常理想和激情的,1919建立包豪斯,受不少德意志制造联盟影响,最终成为一张德国走向世界的国际风格名片。
总体还是有亮点的,比如整理归纳的信息图,比如作者亲自去德国采访的资料,可惜没把采访内容也刊登出来。不过这本书并非点出包豪斯被误解了什么,而只是以记者的视角,解释包豪斯是什么。她的出发点是觉得身边的人都误解了包豪斯,然而这个出发点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验证的推测。不能推而广之的猜想就成为了“我即世界”的误解,也就是传播学中的第三者理论了。 包豪斯包含太多内容: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摄影、平面设计、字体设计;共产主义的平等理念。从德国开始辐射到美国,在美国完成了资本化包装的过程,向全球蔓延,定义现代都市与现代生活。在印度、日本、南非、中国都有包豪斯的实践、继承与延续。对于非研究者来说,要正确点出“理解”与“误解”都太难,最后就只是泛泛而谈,还是带着“偏见”看世界吧
感叹于惊异于每一个历史时刻的碰撞。内容翔实,现代主义风格至今影响至日常甚至是我们难以察觉的琐碎。
在特拉维夫的时候,是第一次有意识地观察一整群的包豪斯风格建筑群,从那时候我这个对建筑毫无头绪的人开始对包豪斯感兴趣。这本书对我这种小白蛮适用,科普性质又还算有趣,但作者有意地没有严格按照时间线来作介绍,我有时反而会觉得有点乱。
更似mook,深入浅出,感谢梳理
以前会把包豪斯和现代主义划等号,现在有了更丰富的认识,这本书的目的达到了
“我们应当忘记作为物品的包豪斯,而是记住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包豪斯。” 很棒的采访稿,并置了当今世界多位与包豪斯这一招牌有关人员对包豪斯的看法和观点,作者的文笔流畅,内容充满人文情怀。
一般,我看你也挺误解包豪斯的。 康定斯基过于浪漫多情?密斯关注创造性过程很讽刺??有闪光点,尤其是和大上海都市计划相接的那部分不错,但没提台湾啊。
一本不清不楚书。作者是想写给入门者,还是想写给熟悉包豪斯的人?书名《被误解的包豪斯》,首先你得点出具体误解了什么,然后再拆解误解给出正解。这本书只是取了个看似睥睨众生的标题,然而书的内容也配不上这种趾高气昂。如果想初步了解包豪斯,建议大家直接看几篇高质量的公众号推文即可,没必要买这本书。
内容和观点都非常有趣且丰富,但偶尔缺少论证,不详细展开讲时要是可以看到具体引用就好了。书排版设计风格非常经典,唯一遗憾的就是文中多次提到色彩运用,然而配图为了统一风格/或经费限制都是黑白图,比较可惜。推荐
大胆有趣
最早了解到包豪斯风格还是通过苹果公司,当时恰逢 iPhone 热潮,让这一设计风格在我们这群普通人中有了更好的传播。但是读过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对这一概念是有误解的,其实苹果设计风格更多的是对密斯「少即是多」风格的传承,不完全是传统的包豪斯。整本书作者通过精炼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几十年跨度的包豪斯历史,看过之后让我不得不感叹,当年区区一百个成员却对后世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呀。
史料丰富,设计精美
包豪斯不等于批量化的白盒子,同样在东西德的夹缝中生存过,现在转而成为中产阶级的身份标识,都是误解。
书店白嫖,还不错。
内文设计和摄影都很养眼,视角挺多元的,对包豪斯“遗产”的采访整理是内容编排的亮点。有评论说作者没说清包豪斯也没说明白怎么误解,可能因为我是外行,反而觉得挺清晰。对几位重要人物的评价和总结可能太简单直接了,作品呈现得不够,以致单单让人觉得包豪斯master的理想理念太空泛而不切实际。最后“世纪之交的建筑与艺术”里竟然能把高迪的米拉之家和圣家堂标反(看起来这个附录是拉页但我这本直接被裁开了……
没读下去,
对包豪斯略知皮毛的人的科普文,文字很友好,视角很多元,但如果能再加入“建筑工人”这一视角,那就可以说是惊艳极了。
轻盈好读,要点明确齐备,像一场展览版将包豪斯如数呈现
确实啊,“包豪斯”更像是现代设计的一种形容词,一种理想追求,一所传奇学校,一家设计制造公司,而不仅仅是白房子、钢管椅或者有艺术感的手工艺等等做粗暴概括。格罗皮乌斯,汉斯-迈耶,到密-斯-凡德罗,三任校长都给包豪斯注入了新的哲学。感觉作者做了扎实的资料梳理,也走访了包豪斯所留下的足迹,和被影响的人们
> 被误解的包豪斯
3 有用 恶鸟 2018-07-21 18:15:06
这本包豪斯讲的不错,它是一种设计精神,格罗皮乌斯还是非常理想和激情的,1919建立包豪斯,受不少德意志制造联盟影响,最终成为一张德国走向世界的国际风格名片。
7 有用 一星如月 2019-04-02 14:05:37
总体还是有亮点的,比如整理归纳的信息图,比如作者亲自去德国采访的资料,可惜没把采访内容也刊登出来。不过这本书并非点出包豪斯被误解了什么,而只是以记者的视角,解释包豪斯是什么。她的出发点是觉得身边的人都误解了包豪斯,然而这个出发点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验证的推测。不能推而广之的猜想就成为了“我即世界”的误解,也就是传播学中的第三者理论了。 包豪斯包含太多内容: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摄影、平面设计、字体设计;共产主义的平等理念。从德国开始辐射到美国,在美国完成了资本化包装的过程,向全球蔓延,定义现代都市与现代生活。在印度、日本、南非、中国都有包豪斯的实践、继承与延续。对于非研究者来说,要正确点出“理解”与“误解”都太难,最后就只是泛泛而谈,还是带着“偏见”看世界吧
2 有用 波普蜥蜴 2018-10-01 20:16:11
感叹于惊异于每一个历史时刻的碰撞。内容翔实,现代主义风格至今影响至日常甚至是我们难以察觉的琐碎。
1 有用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2018-12-07 22:35:29
在特拉维夫的时候,是第一次有意识地观察一整群的包豪斯风格建筑群,从那时候我这个对建筑毫无头绪的人开始对包豪斯感兴趣。这本书对我这种小白蛮适用,科普性质又还算有趣,但作者有意地没有严格按照时间线来作介绍,我有时反而会觉得有点乱。
1 有用 Kitsch Duke 2018-09-20 23:05:09
更似mook,深入浅出,感谢梳理
1 有用 东崎星野 2019-08-04 14:35:28
以前会把包豪斯和现代主义划等号,现在有了更丰富的认识,这本书的目的达到了
1 有用 7republic 2019-09-23 01:29:10
“我们应当忘记作为物品的包豪斯,而是记住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包豪斯。” 很棒的采访稿,并置了当今世界多位与包豪斯这一招牌有关人员对包豪斯的看法和观点,作者的文笔流畅,内容充满人文情怀。
1 有用 胡之 2019-02-20 22:16:37
一般,我看你也挺误解包豪斯的。 康定斯基过于浪漫多情?密斯关注创造性过程很讽刺??有闪光点,尤其是和大上海都市计划相接的那部分不错,但没提台湾啊。
2 有用 海邊的卡夫卡 2019-03-24 23:16:58
一本不清不楚书。作者是想写给入门者,还是想写给熟悉包豪斯的人?书名《被误解的包豪斯》,首先你得点出具体误解了什么,然后再拆解误解给出正解。这本书只是取了个看似睥睨众生的标题,然而书的内容也配不上这种趾高气昂。如果想初步了解包豪斯,建议大家直接看几篇高质量的公众号推文即可,没必要买这本书。
3 有用 HENRY88 2018-09-09 00:13:34
内容和观点都非常有趣且丰富,但偶尔缺少论证,不详细展开讲时要是可以看到具体引用就好了。书排版设计风格非常经典,唯一遗憾的就是文中多次提到色彩运用,然而配图为了统一风格/或经费限制都是黑白图,比较可惜。推荐
0 有用 何足 2019-06-02 15:24:59
大胆有趣
2 有用 张勇 2018-07-28 09:19:13
最早了解到包豪斯风格还是通过苹果公司,当时恰逢 iPhone 热潮,让这一设计风格在我们这群普通人中有了更好的传播。但是读过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对这一概念是有误解的,其实苹果设计风格更多的是对密斯「少即是多」风格的传承,不完全是传统的包豪斯。整本书作者通过精炼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几十年跨度的包豪斯历史,看过之后让我不得不感叹,当年区区一百个成员却对后世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呀。
0 有用 Sol 2018-07-11 12:05:53
史料丰富,设计精美
0 有用 thintoy 2019-04-12 20:09:09
包豪斯不等于批量化的白盒子,同样在东西德的夹缝中生存过,现在转而成为中产阶级的身份标识,都是误解。
0 有用 粟阿姨 2021-04-06 20:22:18
书店白嫖,还不错。
0 有用 无聊热带鱼缸 2022-03-02 21:10:38
内文设计和摄影都很养眼,视角挺多元的,对包豪斯“遗产”的采访整理是内容编排的亮点。有评论说作者没说清包豪斯也没说明白怎么误解,可能因为我是外行,反而觉得挺清晰。对几位重要人物的评价和总结可能太简单直接了,作品呈现得不够,以致单单让人觉得包豪斯master的理想理念太空泛而不切实际。最后“世纪之交的建筑与艺术”里竟然能把高迪的米拉之家和圣家堂标反(看起来这个附录是拉页但我这本直接被裁开了……
0 有用 读书下棋两不行 2021-11-20 21:18:26
没读下去,
0 有用 猪头叶君 2021-11-22 10:29:36
对包豪斯略知皮毛的人的科普文,文字很友好,视角很多元,但如果能再加入“建筑工人”这一视角,那就可以说是惊艳极了。
0 有用 yule0411 2023-05-11 11:03:49 上海
轻盈好读,要点明确齐备,像一场展览版将包豪斯如数呈现
0 有用 马多灵 2024-03-13 03:28:44 北京
确实啊,“包豪斯”更像是现代设计的一种形容词,一种理想追求,一所传奇学校,一家设计制造公司,而不仅仅是白房子、钢管椅或者有艺术感的手工艺等等做粗暴概括。格罗皮乌斯,汉斯-迈耶,到密-斯-凡德罗,三任校长都给包豪斯注入了新的哲学。感觉作者做了扎实的资料梳理,也走访了包豪斯所留下的足迹,和被影响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