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乖》的原文摘录

  • 占有欲强烈的父母、支配欲旺盛的父母以及自我陶醉型的父母,就非“拥有”孩子不可。一旦无法“支配”孩子,他们就会感到不幸,无法疼爱孩子。对这样的父母来说,“疼爱孩子”等同于“支配孩子”。他们若看到孩子在一个“与自己毫无瓜葛的世界”里享受幸福,便无法感到喜悦。 真心爱孩子的父母,看到孩子幸福的模样理应会感到高兴。然而,占有欲跟支配欲太过强烈的父母、怀有自恋倾向的父母,孩子必须在“与自己有关的世界”享受幸福,否则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所以,当他们看到孩子和朋友开心出游,那可不行。唯有跟自己一起去旅行,看到孩子开心玩乐的表情,他们才会感到幸福;唯有通过亲子关系让自己的支配欲与占有欲得到满足,才会疼爱孩子。 常言道,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拓展并发挥自身潜能,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罗洛·梅指出,父母要儿女“实现自我”,说穿了,其实目的是要凸显出,要是没有他们撑腰,孩子哪能办得到! 简言之,父母一味在口头上宣扬“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支持孩子自我实现”,但说到底根本是要孩子服从自己。 (查看原文)
    Яανeη 1赞 2019-01-18 10:47:53
    —— 引自第2页
  • 瑞士哲学家希尔狄(carl hilty)曾说:“如果箭头背负着超过自己能够负荷的职责,结果不只会招来失去名誉的下场,甚至连原本办得到的事业随之落空。”一个“缺乏自我”的人,等于扛上超过负荷的任务,这事实令人玩味。 (查看原文)
    蔹蔓于野 2020-07-01 14:47:07
    —— 引自章节:第1章 为什么“乖孩子”是问题
  • 打心底真心爱孩子的父母,即使孩子离开自己身边闯天下去了,也不会觉得受到严重打击。因为他们爱着孩子,即使无法“拥有”孩子,其心理状态依旧安定他们能够为孩子的幸福感到开心,将孩子的幸福视为自已的幸福。 然而,占有欲强烈的父母、支配欲旺盛的父母以及自我陶醉型的父母,就非“拥有”孩子不可。一旦无法“支配”孩子,他们就会感到不幸,无法疼爱孩子。对这样的父母来说,“疼爱孩子”等同于“支配孩子”。他们若看到孩子在一个“与自己毫无瓜葛的世界”里享受幸福,便无法感到喜悦。 真心爱孩子的父母,看到孩子幸福的模样理应会感到高兴。然而,占有欲跟支配欲太过强烈的父母、怀有自恋倾向的父母,孩子必须在“与自己有关的世界”享受幸福,否则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所以,当他们看到孩子和朋友开心出游,那可不行唯有跟自己一起去旅行,看到孩子开心玩乐的表情,他们才会感到幸福;唯有通过亲子关系让自己的支配欲与占有欲得到满足,才会疼爱孩子。 常言道,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拓展并发挥自身潜能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罗洛・梅指出,父母要儿女“实现自我”,说穿了,其实目的是要凸显出,要是没有他们撑腰,孩子哪能办得到! (查看原文)
    Lillian 2020-10-17 10:02:36
    —— 引自章节:占有、支配才是爱?
  • 为什么这群孩子状况严重到罹患忧郁症,内心想依赖却无法依赖呢?如同引述提到的,他们从幼年起就把依赖”当成坏事,或许早就放弃依赖他人了吧!不过,我个人认为还有另一个理由一一虽然小孩想依赖,但内心深处却无法信任父母,或对父母抱有敌意。想跟对方撒娇、依赖对方,必须建立在信任对方的基础上,但所谓的“乖孩子”跟父母之间却缺乏这样的信任。 引述也提到,父母都爱依赖“乖孩子”。这种状况与其说涵盖了全部的父母,更精准来说,指的应该是那些“情绪不够成熟,对爱怀抱强烈渴望的父母”。每个孩子都希望让父母开心,结果反而变成孩子在照顾父母。由于小孩对父母充满不信任,使得他们对“依赖”父母这件事死心,只得撑着弱小的身躯,做出超乎自己年龄和本分该做的事。 (查看原文)
    Lillian 2020-10-17 10:13:13
    —— 引自章节:忧郁症患者年幼时也是“乖孩子”
  • 牺牲自我的献身行为,其实是强烈依赖对方的表现。 (查看原文)
    Lillian 2020-10-17 10:37:48
    —— 引自章节:夹在“不准存在”与“给我死命工作”的两难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