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乖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 blindme 2018-10-18 17:51:34

    谁能定义——乖,乖与不乖,只是一个说法而已。所有违背内心真实意愿的乖巧才是有毒的。

  • 9 SaoirSe 2019-02-01 13:22:24

    日本武志红...

  • 11 momo 2019-02-08 01:23:18

    有安全感的人不会刻意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他们会做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得到的事,反观缺乏安全感的人将所有精力都用来取悦他人,到最后连自己的渴望是什么都不知道,丧失了实现自我的能力/所谓人类的成长就是自我满足,就是面对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时是否能心平气和,当自我完整了就不会因为他人的一举一动动摇不安/缺乏自我的人通过与他人比较来摸索自己,过度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自卑的人之所以会过度在意自己的弱点,不安的情绪是其根源,不安的表现:装乖 找茬 内向/一个能够实现自我的人,不会没事就顾虑他人的心情,不会刻意压抑愿望,能够要求他人援助,即使给人带来麻烦也会坚定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精神官能症倾向的人害怕被讨厌,无法流露出真实情绪,但其失望的根源很多是毫无根据的//只有确立自我、自信、拥有独立人格,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 8 蘑菇卷卷 2018-10-29 01:51:54

    竟然看得有点,喘不过气的感觉。

  • 2 烟微 2019-02-17 17:15:51

    一个人自我成长的重要一步就是去接纳真实的自我,解除对自己的压抑,整合并呈现真实的自我。亲子关系、夫妻失和、玩的不够尽兴等原因是造成无法确立自我的原因。

  • 2 nana小喵 2019-01-17 20:54:45

    父母不将幼时的孩子当做独立个体,给予真正的疼爱和尊重,孩子缺乏自我的确立,长大后通常会出现迎合他人,爱情中过度索取爱,与他人难以交心,甚至外善内恶等问题。对于潜意识中缺乏自信的成年人来说,这本书是一味治愈自我的良药,唯有了解本质原因,才能从根本痊愈。对于即将为人父母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一本育儿教材,唯有自己成熟才能培养出一个心灵健全的孩子。

  • 1 _巫巫欣 2019-01-07 13:10:27

    还好…想起《巨婴国》《为何家会伤人》,都是这类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及其人生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当父母不恰当的举措,让孩子开始放弃自己的感受方式,即便愤怒和不满,也依旧表现得很乖,断了自己心中的念头,迎合父母,以此获得他们的“爱”和认可,那么他们便会丧失自我。

  • 1 年糕爸爸 2019-06-23 00:54:30

    走不出,一辈子就毁了

  • 2 恨不是富婆 2018-11-09 13:48:29

    分析人类行为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玩乐不足酿成问题儿童”这章节的观点还是很好玩的,要是有个孩子看了,会不会拿出这本书和父母对峙:“你们现在不让我玩个痛快,以后我可是会变成问题儿童的!”庆幸自己的童年还是有很多乐趣的。推荐年轻父母和准父母看这本书,不过也要避免对书中的心理问题对号入座。毕竟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是让大家去思考“如何才能感受到自己一直在成长呢?如何才能体验新鲜的惊喜,品尝感动呢?要是一味注意自己的弱点而感到惶恐不安,怎么能体会与人相处的乐趣呢?怎么才能从内心感受到自身的坚强呢?”

  • 1 MonroeX 2019-01-27 02:44:10

    就当是一本乖小孩心理最浅层的解析指南吧。除了指南和标签外,没有任何建设性。字里行间也品出了作者对曾经患神经官能症的骄傲和窃喜…对一些自己观点的态度相对保守和不确定,没有什么说服力。爱好流行心理学或是心理学小白可以看

  • 2 hongfushi 2019-01-09 08:48:45

    感觉像是自我发泄对父母不满的书。哈哈。因为没有具体怎么克服的内容,只能给三星啦。我觉得父母没法选择,我们只能选择做更好的父母。

  • 2 C'est la vie 2019-03-28 13:41:21

    关于自我成长的一本书。 活着,是活出真正的自己。“一个人若不重视自我喜悦的体验,而总是选择得到他人的认可,最终将无法体会何为喜悦。当一个人的自我完整了,就不会因为他人的一举一动,动摇不安。” “有些人被自己的弱点绊住,完全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长处。问题不在于他有无优点,而是他无法意识到自身的优点。” 人活一世,重要的是找到“自我”!

  • 1 鬼谷校长 2019-10-15 02:13:09

    读得心情不太好,原生家庭造就的“乖孩子”是很多人过得不快乐、不幸福、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作者是日本人,在日本这方面的影响很明显,但中国作为典型东亚国家,这类原生家庭并不会少,且经一代代人不自觉的传承而延续下来。不过,作者论述很罗嗦,8章其实可以压缩为4章,并变得更为结构化,所以没法打5分。再就是作者对相关现象的描述和解释还可以,但所运用的概念可能不太准确,如精神分裂、忧郁症、神经官能症等,这似乎是日本人的通病,即对某些概念的理解是偏离其主流定义的。另,“经过适应的孩子”的译文有点莫名其妙,我推测原意应是“经驯化的孩子”。

  • 2 2019-01-22 22:47:40

    能够无所畏惧地表现自己的人,便能体会到活着的快乐;与人面对面也敢呈现自我的人,心底会涌出一股强而有力的力量。

  • 0 生白 2019-02-01 09:36:42

    更多地在描述和理解由于家庭养育原因造成的“乖”孩子心路历程,充斥着自怜的意味,而无实际的自立方法。

  • 0 美人鱼战士 2019-02-01 22:36:37

    Another version of 人间失格

  • 0 Chrissia 2019-11-11 12:33:38

    还行,但后半部分重复的内容有点多

  • 0 Transience 2020-04-04 12:06:06

    审视内心,满足自己,抬头看看天空。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470853/

  • 0 蛋炒虾仁饭 2022-03-09 22:55:18

    接纳孩子,给予依赖和安全感。和孩子一起度过成长期,自我认知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