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The Book Thief
译者: 陶泽慧
出版年: 2018-11-1
页数: 512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0218341
内容简介 · · · · · ·
《偷书贼》是澳大利亚知名作家马库斯•苏萨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它像《解忧杂货店》和《追风筝的人》一样,可以战胜孤独和恐惧,拯救身陷绝望的人,遇到这些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
二战期间,九岁的德国姑娘莉泽尔和弟弟被送往寄养家庭。弟弟不幸病死在火车上。在埋葬弟弟的荒原上,莉泽尔捡到了一本对她意义非凡的书《掘墓人手册》。
来到慕尼黑贫民区的寄养家庭,莉泽尔夜夜抱着《掘墓人手册》入睡。养父为安慰她,每晚给她朗读手册的内容,还教她阅读。
莉泽尔发现书的诱惑比食物更难抗拒,忍不住开始偷书。书里的世界帮助她熬过了现实的苦难,她也开始为藏在地下室的犹太人和在防空洞避难的邻居读书,安慰那一颗颗惶惶不安的心。然而,无情的战火终于摧毁了这一切……
人类为何可以如此丑陋又如此美好,文字的力量为何可以毁灭一切,又可以璀璨夺目?《偷书贼》讲述了一个孤苦的小女孩如何凭借读书的力量...
《偷书贼》是澳大利亚知名作家马库斯•苏萨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它像《解忧杂货店》和《追风筝的人》一样,可以战胜孤独和恐惧,拯救身陷绝望的人,遇到这些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
二战期间,九岁的德国姑娘莉泽尔和弟弟被送往寄养家庭。弟弟不幸病死在火车上。在埋葬弟弟的荒原上,莉泽尔捡到了一本对她意义非凡的书《掘墓人手册》。
来到慕尼黑贫民区的寄养家庭,莉泽尔夜夜抱着《掘墓人手册》入睡。养父为安慰她,每晚给她朗读手册的内容,还教她阅读。
莉泽尔发现书的诱惑比食物更难抗拒,忍不住开始偷书。书里的世界帮助她熬过了现实的苦难,她也开始为藏在地下室的犹太人和在防空洞避难的邻居读书,安慰那一颗颗惶惶不安的心。然而,无情的战火终于摧毁了这一切……
人类为何可以如此丑陋又如此美好,文字的力量为何可以毁灭一切,又可以璀璨夺目?《偷书贼》讲述了一个孤苦的小女孩如何凭借读书的力量,度过生命中艰难时期的故事,获英联邦作家奖,被评选为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年度图书、《出版人周刊》年度图书。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超10年之久,并被译为40余种语言。
作者简介 · · · · · ·
马库斯·苏萨克(Markus Zusak)
澳大利亚作家,1975年生于悉尼。代表作《偷书贼》于2005年出版,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超10年,先后被译为40余种语言,在国际上广受欢迎,2013年由好莱坞改编为同名电影。苏萨克于2007年获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发的普林兹奖。2014年,因其在青少年文学领域的成绩,获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发的玛格瑞特·A·爱德华奖。
目录 · · · · · ·
第一章:掘墓人手册
第二章:耸耸肩膀
第三章:我的奋斗
第四章:俯视我的人
第五章:吹口哨的人
第六章:送梦人
第七章:杜登大词典
第八章:采字人
第九章:最后的局外人
第十章:偷书贼
尾声:最后一抹颜色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别让我高兴,请你不要让我感到充实,不要让我以为这里面能有好东西。看看我身上的伤痕,看看这里的擦伤。你看到我内心的伤口了吗?你看到这个伤口就在你眼前慢慢扩大,把我吞噬吗?我不再期待任何东西,我不再祈祷马克思或者亚历克斯•斯丹纳还好好地活着。因为这个世界配不上他们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49页 -
我小時候常聽故事。我的爸爸媽媽經常在廚房裡,把他們小時候的故事告訴的哥哥、兩個姐姐和我,我聽了非常著迷,坐在椅子上動都不動。他們提到整個城市被大火籠罩,炸彈掉在他們家附近,還有童年時期建立的堅強友誼 ,連戰火、時間都無法摧毀的堅強友誼。 其中有個故事,一直留在我心裡…… 我媽媽小時候住在慕尼黑近郊。她說她六歲的時候,有一天聽見大街上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 她跑到外面一看,發現有一群猶太人正被押解到附近的達豪集中營。隊伍的最後是一位精疲力竭的老人,他已經快跟不上隊伍的腳步了。有個男孩子看到老人的慘狀后,飛奔回家拿了一片麵包給這位老人。老人感激地跪下來親吻這位少年的腳踝。結果有個士兵發現了,坐過來搶走了老人手上的麵包,並用力鞭打了老人。隨後士兵轉身追趕那個男孩,把男孩也打了一頓。在同一時刻里,偉大的人性尊貴與殘酷的人類暴力並存。我認為這恰好可以闡釋人性的本質。 聽了這些故事之後,我一直想把它們寫成一本小書。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偷书贼"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偷书贼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47 条 )




假如我的国家发生战争,我该怎么办?

因为这个世界配不上他们了——《偷书贼》
-
要想真正的读懂这本书,首先要理解这个时代。 二战时期,整个德国在希特勒统治之下,纳粹党享受着富裕的生活,所有的犹太人受到残忍的迫害,普通的德国民众则过的贫困潦倒。 莉泽尔,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一个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和弟弟将要被母亲送人的小姑娘。 母亲跟她说,她爱她,可在她看来,这份爱的证据明明是抛弃。年幼的她不能理解,为什么母亲要将她和弟弟送给别人。 她不明白,她的父亲被扣上共产主义的帽子,已经消...
2021-08-28 17:02:05 4人喜欢
要想真正的读懂这本书,首先要理解这个时代。 二战时期,整个德国在希特勒统治之下,纳粹党享受着富裕的生活,所有的犹太人受到残忍的迫害,普通的德国民众则过的贫困潦倒。 莉泽尔,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一个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和弟弟将要被母亲送人的小姑娘。 母亲跟她说,她爱她,可在她看来,这份爱的证据明明是抛弃。年幼的她不能理解,为什么母亲要将她和弟弟送给别人。 她不明白,她的父亲被扣上共产主义的帽子,已经消失在了这个家里。她的母亲,正因为明白自己要迎来什么样的厄运,才毅然决定把一双儿女送与别人扶养。 莉泽尔的心灵沉浸在和母亲分离的伤痛里,不久后,更为悲痛的事情发生了,她的弟弟,死了,死在了火车上,死在了去往领养家庭的路途中。 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世界一片空白,列车员在下一站停车,莉泽尔亲眼看着弟弟被埋在了她一点都不熟悉的地方。 而,她和母亲还要继续赶路。 第一次偷书的故事,由此发生。埋葬弟弟的年轻掘墓人,不小心丢下了一本《掘墓人手册》。莉泽尔趁所有人不注意,偷偷捡起了它,藏到了皮箱最底层。 她不明白这本书是什么内容,在她眼里,这本书承载了弟弟的死亡,以及母亲的离去。似乎紧紧抓着这本书,她的弟弟和母亲就不会消失在她的生活里。 到达领养的家庭以后,母亲就离开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见过她。 新的生活开始,领养的家庭有爸爸妈妈,爸爸叫汉斯•胡伯曼,妈妈叫罗莎。 汉斯是一个极其温柔的男人,他用他的细声慢语,打动了莉泽尔,在以后的生活里,在莉泽尔每一个做噩梦的夜晚,汉斯都会及时的出现在她身边,安抚她的不安。 更为重要的是,汉斯教会了莉泽尔认字。当他发现了《掘墓人手册》这本书时,没有训斥和指责,他问莉泽尔,要不要读这本书。 于是,在地下室里学习字词,读书,成了父女俩最为温暖和治愈的时刻。 当莉泽尔能够熟读句子的时候,她又有了偷第二本书的机会。 那是一个罪恶的午后,德国纳粹发誓要焚烧所有的书籍文字,他们也确实那么做了,火焰在广场上熊熊燃起,所有人都在高喊:希特勒万岁。 焚烧结束以后,工人把灰烬铲进垃圾车里,眼尖的莉泽尔发现还有一本书没被烧光,这本书有着漂亮的蓝色封皮,书面上写着几个字:《耸耸肩膀》。 莉泽尔趁着所有人不注意,飞快的把书本藏在了胸口的位置。尽管书面还在散发着焚烧后的热气,尽管这热气已经灼伤了她的胸口,她还是紧紧捂住它。 对于书本以及知识的渴求,让她忘记了来自于身体的伤痛。 弟弟死去的阴影,在莉泽尔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无数个深夜,她大汗淋漓的喘息着醒来。是文字,慢慢的治愈了她。 莉泽尔慢慢的融入了这个家,融入了这个小镇,她认识了最好的朋友:鲁迪,一个调皮捣蛋但内心深处十分可爱善良的男孩子。 日子本可以这样平淡如水的过去,虽然困窘,甚至挨饿,但总的来说不好不坏。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马克斯的年轻人来到了她的家,莉泽尔明显的感觉到空气中蔓延着一些不一样的情绪。 夜里,爸爸跟她讲述了关于马克斯的故事。多年前,汉斯被征往前线参加战争,他认识了最谈得来的战友-埃里克,也就是马克斯的父亲。 上战场之前,长官问谁的字写的好,这样问的含义是,写字好的那个人这一次可以留下来,不必去送死。 埃里克大声说出了汉斯的名字,所有人都上了战场,无人生还,汉斯留下了,他成了那场战争里唯一的幸存者。 汉斯来到埃里克的家,见到了他的妻子以及儿子,当时还幼小的马克斯。强烈的自责潮水般淹没了汉斯,他从来不知道埃里克还有个幼小的儿子。 他对着埃里克的妻子做出承诺,如果有他帮忙的地方,可以去他的家里找他。十多年后,他留下的地址发挥了作用。 此时,在被希特勒领导下的纳粹德国,犹太人已经完全丧失了生存的希望,所有的犹太人都被关进了集中营。 藏匿躲避了多时,马克斯实在无处可去,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这个年轻的犹太人敲响了汉斯的家门。 莉泽尔的爸爸妈妈心惊胆战的接待了马克斯,他们明知道家里藏匿一个犹太人的后果,一旦被发现,就是死路一条! 但汉斯和妻子罗莎,还是留下了马克斯。为了避免被人发现,思虑再三,马克斯的活动地点定在了地下室。 从此,莉泽尔跟随爸爸在地下室里读书时,身边有了一个沉默的伙伴。随着时间推移,两个人之间慢慢熟悉,为了让马克斯打发时间,莉泽尔每天在街上寻找报纸回来,让他做填字游戏。 很多时候,两个人一个在看书,一个填字。寂静无声的地下室里,只有文字在默默流动。 偶尔,马克斯会把脑海里的一些杂乱思绪,变成文字落在纸上。他不明白自己苟且偷生的意义在哪里,却还要这样不见天日的活下去。 文字的力量,可以使人忘却自己的孤苦伶仃,安慰惶惶不安的心灵,日复一日黯淡无光的日子里,马克斯靠着书写过了一天又一天。 本该相安无事的日子,直到,爸爸汉斯做了一件愚蠢的善事,马克斯不得不离开了这里。 那天,犹太人被押往集中营时路过了他们的小镇,一个年老的犹太人被鞭打,或许下一秒,这个老人就会死在路上。 所有人都眼睁睁看着,只有汉斯冲上去,递给老人了一块面包,看押的纳粹小兵发现汉斯以后,把他打个半死。 这件事直接导致了马克斯的离开,谁也不知道哪一天会有人冲进他家,寻找汉斯包庇犹太人的证据。 汉斯深恨自己的愚蠢,他一遍一遍的问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做!惩罚终于来了,没有人冲进汉斯的家里,等他们给他寄来了一封信,要他去前线。 马克斯走了,爸爸也走了。 马克斯会不会被逮捕?爸爸在战场上还安全吗?莉泽尔几乎每一天都是在焦虑中度过的,充满等待又看不到希望,让人窒息的无助感每时每刻都在紧紧缠绕着莉泽尔。 好在,她有了一个可以消遣的地方—镇长家的书房,那里是书的海洋。莉泽尔干完妈妈交给的所有家务活以后,第一时间跑向镇长家。 坐在冰凉的地板上,她沉浸在书籍里,这个时候生活里所有的不幸都被抛在脑后,文字让她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内心。 惶惶不可终日的等待终于结束了,爸爸汉斯因祸得福,他的腿断了,长官借此理由将他调回了家乡。 爸爸回来了!爸爸在家的日子,莉泽尔觉得自己每天都像泡在蜜罐里一样。幸福之余,莉泽尔依然惦念着马克斯。 每一次,押运犹太人的队伍路过小镇,莉泽尔都会仔细辨认队伍里的每一个人,看看是不是有马克斯。 终于有一天,马克斯出现了,饥饿和折磨让他变得瘦骨嶙峋,只有一双眼睛大的吓人。莉泽尔冲进犹太人的队伍里,她紧紧抓住马克斯的手,任看押的士兵责打,怎么都不松开。 围观的人都说这个小姑娘疯了,莉泽尔的好朋友鲁迪死命的把她拽住,不叫她再做傻事。马克斯随着队伍越走越远,莉泽尔转身去了车站等待爸爸回来。 家里人都知道了马克斯被逮捕的消息,妈妈罗莎看到难过的莉泽尔,默默的在床垫的缝隙里拿出一个本子。 那是马克斯留下的,原本打算在莉泽尔生日的时候给她,但现在,明显更为合适。 莉泽尔翻开一页,上面满满的都是马克斯的字迹。其中一篇《采字人》,让她震撼不已。 在马克斯的眼里,她是一个用文字救赎他人的采字人,当有人感到悲痛和无助,莉泽尔便用文字拯救对方抛却不幸和难过。 也正是马克斯的这些文字,让莉泽尔产生了自己写作的想法。无数个夜里,爸爸妈妈睡熟以后,她便悄悄走到地下室,奋笔疾书。 莉泽尔把自己的故事,身边人的故事统统都写了下来。感谢她写下来的这些文字,在炸弹来临的时候让她幸免于难。 当装满炸弹的飞机来到小镇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沉沉入睡,警报没有拉响,所有人都睡着了,所有人都投向了死神的怀抱。 莉泽尔因为在地下室里写作,躲过了炸弹,她是小镇里唯一一个活下来的人。 整本书的故事到这里基本就算结束了,马克斯在二战结束以后,找到了莉泽尔,两个人抱头痛哭。莉泽尔活到了暮暮老年,儿孙满堂。但战争给她留下的伤痛,一生都没能治愈。 文字可以记录现在,可以缅怀过去,可以展望未来。因为有文字传承,才有那么多温暖人心的故事得以流传。 战争肆虐的年代,到处是饥饿和死亡,但那些美好的人和事,温暖着每一颗仿徨的心。文字的力量就是那么强大,它可以创造奇迹,为人间带来光明和爱。 读《偷书贼》,我们可以思考的东西有很多。 比如希特勒对于黑人的歧视,杰出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在比赛中拿下了四枚金牌,但因为他是黑人,希特勒拒绝跟他握手。 比如纳粹党对于犹太人的残忍迫害。 在纳粹主义诞生的国度,当一个犹太人在凌晨时分出现在你家中,很可能会给你带来极度的不安。焦虑、怀疑、妄想。每一种情绪都各司其职,令你怀疑自己很快就要遭遇厄运。恐惧是如此显而易见,无情地从双眼里流露出来。 希特勒对于犹太人犯下的种种罪恶,罄竹难书。历史上和这种残暴能够相提并论的,只有南京大屠杀,我国那么多无辜的生命,遭到日本人残忍的虐杀。 比如朋友之间的忠诚。 莉泽尔最好的朋友鲁迪,在上文中我提到的很少,但事实上,他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 他拥有一颗非常善良的心,他会偷偷的在押运犹太人队伍经过的路上,撒下很多很多的面包,即使那个时候他还饿着肚子。 当别人对汤米穆勒的疾病加以嘲笑时,他会站出来维护他,即使这样做的后果是他要面对无穷无尽的体罚和针对。 自从莉泽尔来到小镇,鲁迪就一直陪伴着她,他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的保护着他。 比如人性的善与恶。 罗莎的形象一直不怎么好,她骂莉泽尔是小母猪,甚至会动手打她。对于丈夫汉斯,也是诸多看不惯,嫌弃他没本事挣得少。 在死亡的威胁下,她没有拒绝马克斯。贫困的家里食物本身就不充足,但她会公平的分成四份,从不苛刻马克斯。 她甚至把马克斯留下的本子藏下来,等待合适的机会送给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 汉斯被调往前线,她会在深夜抱着丈夫的手风琴想念他。 一开始我以为罗莎是“恶”,她对收养来的养女表现的那么不客气,但随着故事的展开,我发现,罗莎是真正的“善”。 相反,那些体面的生活富裕的人们,反而让人觉得丑陋不堪。 炸弹频繁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把外墙涂黑来降低存在感,免得被天上的飞机当做投弹目标。 汉斯是一个粉刷匠,很多人请他粉刷墙壁。 有一对富有的老夫妻,住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面,衣着华贵,他们也请汉斯来刷墙,但活干完了,他们却说没钱支付给汉斯。 为富不仁,才是人性最大的丑恶。 关于《偷书贼》的一点点小想法,先写到这里,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回应 2021-08-28 17:02:05 -
她翻到第二页,这下引起了鲁迪的注意。他发现莉泽尔正在读书,于是拍拍弟弟妹妹,让他们像自己一样保持安静。汉斯· 胡伯曼凑近了一些,然后大声招呼大家。很快,沉默在拥挤的地下室里蔓延开来。莉泽尔读到第三页时,大家全都安静下来。 她不敢抬头观望,但能感觉到,在她吐出文字的过程中,所有胆怯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一个声音在她体内弹奏出音符。它说,我就是你的手风琴。 唯有翻页的声音不时打断她读出的文字。 莉泽尔不...
2018-11-05 16:53:24 2人喜欢
她翻到第二页,这下引起了鲁迪的注意。他发现莉泽尔正在读书,于是拍拍弟弟妹妹,让他们像自己一样保持安静。汉斯· 胡伯曼凑近了一些,然后大声招呼大家。很快,沉默在拥挤的地下室里蔓延开来。莉泽尔读到第三页时,大家全都安静下来。 她不敢抬头观望,但能感觉到,在她吐出文字的过程中,所有胆怯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一个声音在她体内弹奏出音符。它说,我就是你的手风琴。 唯有翻页的声音不时打断她读出的文字。 莉泽尔不停地读下去。 她至少读了二十分钟,故事从她嘴里流淌出来。最年幼的几个孩子也被她的声音安抚,人们似乎都看到了吹口哨的人从作案现场逃逸的场面。但这样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在莉泽尔眼前。她看到了文字的脉络,它们困在纸上,被她不断地抖落下来,让故事继续下去。 引自第353页 回应 2018-11-05 16:53:24 -
绪论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算是本书的叙事主人公死神的自我介绍。其中死神提出了“分心”的概念,他用分心来逃避那些“尚且活着的人”所面对或者将要面对的痛苦。由此可以看出的是生而为人苦长乐短的现实。连死神都避之唯恐不及的残酷现实。 第二部分就开始导入正题,通过死神在三个不同地点见到偷书贼时的场景,赋予场景不同的颜色。在这三个场景中,偷书贼都亲眼见证了死亡的发生,她是灾难中的幸存者,却也是倍受噩梦折磨的... (1回应)
2019-02-19 23:00:53 2人喜欢
绪论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算是本书的叙事主人公死神的自我介绍。其中死神提出了“分心”的概念,他用分心来逃避那些“尚且活着的人”所面对或者将要面对的痛苦。由此可以看出的是生而为人苦长乐短的现实。连死神都避之唯恐不及的残酷现实。 第二部分就开始导入正题,通过死神在三个不同地点见到偷书贼时的场景,赋予场景不同的颜色。在这三个场景中,偷书贼都亲眼见证了死亡的发生,她是灾难中的幸存者,却也是倍受噩梦折磨的受害者。绪论最后写到:每一个故事都有独到之处。每一个故事都铆足了劲试图向我证明:你们这些人类的存在,是有价值的。由此我作一个猜想,或许白、黑、红恰巧就是死神在人类存在中所挖掘出的某些价值呢? 紧接着进入了第一章,故事背景在叙述中逐渐明朗。这是发生在二战前后的故事。大概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女孩在文字中找到了她的整个世界。在这一章节我除了代入小说中去体会莉泽尔的生活,“共产主义分子”、“纳粹党”、“犹太人”这些二战时期及其具有标志性的名词也充分的吸引我。高层关于政治上的矛盾冲突,最后都是普通人民在为其买单。汉斯貌似也是一个“共产主义分子”,他和莉泽尔的互动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朴的情谊,但我偏向于他在不久的后文就会去世,美好总不会停留太久,个人的恶趣味吧。 插几句题外话,在今天阅读的过程中,为了迎合汉斯会拉键盘式手风琴的特点,我特地伴随着手风琴乐曲进行阅读。这让我有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特别是读到在草原上莉泽尔的读书汉斯演奏手风琴的时候,竟然被感动得流泪。听着手风琴曲阅读的我和莉泽尔有了一种灵魂上的契合。
1回应 2019-02-19 23:00:53
-
梅泽尔 梅明格 主人公 葆拉 梅明格 梅泽尔的生母 维尔纳 弟弟,已亡 罗莎 胡伯曼 养母 汉斯 胡伯曼 养父 海因里希女士 收养机构人员 特鲁迪(特鲁德尔) 养父母的女儿,在一个富人家当女佣 小汉斯 养父母的儿子,纳粹 沃尔夫刚 埃德尔 木匠 赫伯特 博林格 养父的老主顾 乔尔 克莱曼 犹太服装店主 罗尔夫 费舍尔 纳粹 (罗莎帮洗衣服的富人) 恩斯特 福格尔先生 沉迷酒色 普法夫胡佛夫妇 海伦娜 施密特 寡妇 魏因加特纳一家 海因...
2022-05-05 16:59:39
梅泽尔 梅明格 主人公
葆拉 梅明格 梅泽尔的生母
维尔纳 弟弟,已亡
罗莎 胡伯曼 养母
汉斯 胡伯曼 养父
海因里希女士 收养机构人员
特鲁迪(特鲁德尔) 养父母的女儿,在一个富人家当女佣
小汉斯 养父母的儿子,纳粹
沃尔夫刚 埃德尔 木匠
赫伯特 博林格 养父的老主顾
乔尔 克莱曼 犹太服装店主
罗尔夫 费舍尔 纳粹
(罗莎帮洗衣服的富人)
恩斯特 福格尔先生 沉迷酒色
普法夫胡佛夫妇
海伦娜 施密特 寡妇
魏因加特纳一家
海因茨 赫尔曼 镇长,夫人是伊尓莎,儿子约翰已故
(邻居)
霍尔茨埃普费尔 爱往别人门上吐痰
鲁迪 施泰纳 崇拜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
库尔特 施泰纳 鲁迪的哥哥
亚力克斯 施泰纳 鲁迪的父亲,裁缝
迪勒太太 街角商店店主
汤米 穆勒 耳朵做过手术,经常抽搐
克里斯蒂娜 汤米的妹妹
普菲夫克斯 粗鄙的大男孩
罗尔夫 舒尔茨
米夏埃尔 霍尔茨艾普费尔 刚从苏联战场受伤回来
(同学)
路德维希 施迈克尔 被莉泽尔暴打
安迪 施迈克尔 路德维希的哥哥
哈拉尔德 莫伦豪尔
弗里茨 哈默 偷苹果的大孩子
阿图尔 贝格 偷苹果的老大
奥托 施图尔姆 水果园主
托马斯 马默
维克托 切梅尔 第二任盗窃头目
克劳斯 贝里希
尤尔根 施瓦茨
奥拉夫 施皮格尔
马克思 范登堡 犹太人,埃里克的儿子
埃里克 范登堡 教养父手风琴的战友,犹太人,战死
斯蒂芬 施耐德 中士
菲利普 施林克
瓦尔特 席格勒 马克思的朋友,纳粹
弗朗茨 道伊彻 希特勒青年团小头目
(空袭特勤队)收尸人
鲍里斯 席配 中士
赖因霍尔德 楚克尔
埃迪 阿尔玛
赫尔穆特 布罗曼 司机
莫尔辛镇
希默尔街三十三号
席勒街 黄星之路,犹太人住地
水晶之夜
纽伦堡法案
希特勒青年团
盖世太保
回应 2022-05-05 16:59:39 -
他们望向人群,并不奢求得到救助(他们依然失去了所有希望),而是想得到一个解释,来减轻心中的疑惑。 走过他们身边的犹太人全都注视着这个渺小而徒劳的奇迹,他们像水流一样从两人身边绕过。那一天,有些人将会抵达海洋,分到一顶小白帽。 要是还能那样天真无邪就好了,还能继续一无所知地享受着那份深切的关爱,却以为那只是欢声笑语和散发着果酱香味的面包。 “天上的星星”,他说,“刺痛了我的眼睛”
2022-05-04 23:21:52
-
偷书贼 马库斯·苏萨克 5个笔记 来到希默尔街 贫苦的人好像一直都在奔波,仿佛去往他乡能有什么希望一样。 一位铁腕女人 她常常希望自己能再苍白一点,直接消失了倒好 夏天的要素 当苦难不愿意放过她的时候,她就俯首称臣,她就拥抱苦难。 漂流之书(下) 他在齐腰深的河水里站了片刻,然后爬上岸把书递给她。他的裤子贴在腿上,可是他没有停下脚步。事实上,我认为他在害怕。鲁迪·施泰纳其实害怕偷书贼的吻。他心心念念了那么...
2022-04-11 23:37:18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南海出版公司 (2007)8.1分 52192人读过
-
Alfred A. Knopf (2007)8.5分 781人读过
-
黄山书社 (2011)8.5分 1127人读过
-
木馬文化 (2007)8.2分 50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2018年出版上架的外国文学 (鲸岛)
- 总有那么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送你到这里)
- 罗翔老师安利的书单 (天生反骨的佩奇)
- kindle 2 (甜賽)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偷书贼的评论:
feed: rss 2.0
92 有用 青豆小姐打酱油 2018-10-22 14:53:53
一本非常特别的书,以文学的形式写了那段灰暗岁月的故事。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常常被提起,《偷书贼》的故事给出了一个最好的答案。
10 有用 Lan 2018-12-12 15:37:34
听的译本是孙张静,南海出版社。跟这个译本风格迥异。根据我不全面的对比,这个译本的语言相对“完整”或曰啰嗦,或者是更加忠实原著。但我没读过原著。孙张静的一本语言更精炼优美。但都不影响理解欣赏故事。我能猜到原著的语言一定是非常优美的。 故事的主题是说过很多次的二战,关于战争死亡必然沉重。但这个故事围绕着小女孩,“书”和“偷”这些小主题展开,讲出了新意。叙事者是死神。他频频暗示未来发生的事情,剧透反而... 听的译本是孙张静,南海出版社。跟这个译本风格迥异。根据我不全面的对比,这个译本的语言相对“完整”或曰啰嗦,或者是更加忠实原著。但我没读过原著。孙张静的一本语言更精炼优美。但都不影响理解欣赏故事。我能猜到原著的语言一定是非常优美的。 故事的主题是说过很多次的二战,关于战争死亡必然沉重。但这个故事围绕着小女孩,“书”和“偷”这些小主题展开,讲出了新意。叙事者是死神。他频频暗示未来发生的事情,剧透反而增加了悬念。 养父的沉着与文化底蕴,完全不像油漆匠。养母表面粗鲁但心地善良。鲁迪和小女孩纯真的感情最让人心疼。 祈祷世界和平经济繁荣。 (展开)
5 有用 袁鹏 2018-11-25 12:35:35
总体很顺畅,不悲不喜,关于人类你还能说什么。
18 有用 你好像很好吃呢 2018-12-18 16:29:42
"人类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要打一千分!!!!!
11 有用 黄瓜瓜瓜瓜瓜 2019-05-27 08:45:55
一定是我水平有限,get不到好看的点。
0 有用 沉默的鱼 2022-08-11 20:24:44
看完的第二本全英文小说 看到女主的爸爸妈妈 好友rudy都在一夜之间死了,Max生死未卜。让我想到了斯多葛学派,假设自己一无所有,女主此刻真的是一无所有。 严肃文学带来的最安全的心灵冒险,让我们发现身边的烦恼是多么不值一提。 I wanted to tell the book thief many things about beauty and brutality
0 有用 HiddenInShadow 2022-08-10 17:12:09
愿世界和平
0 有用 竹火 2022-08-09 22:53:33
看完之后有很多很多个意象要写!在脑海中徘徊久不散去,忍不住扒了电影来看。故事由浅入深,以偷书为切入点写到二战德国街道的邻里生活,再展现出紧张的战争背景。对于我这个这段时期的历史不是很了解的来说,可谓是非常友好的入门读物,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它的文学性。以死神的视角来诉说故事,展现邻里的日常,都是令我欣喜的,哈,虽然有时候我认为的“废话”有点多,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也可能是我西方小说读的少。总之很喜欢很... 看完之后有很多很多个意象要写!在脑海中徘徊久不散去,忍不住扒了电影来看。故事由浅入深,以偷书为切入点写到二战德国街道的邻里生活,再展现出紧张的战争背景。对于我这个这段时期的历史不是很了解的来说,可谓是非常友好的入门读物,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它的文学性。以死神的视角来诉说故事,展现邻里的日常,都是令我欣喜的,哈,虽然有时候我认为的“废话”有点多,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也可能是我西方小说读的少。总之很喜欢很推荐! (展开)
0 有用 zouturan 2022-08-09 11:07:02
人类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0 有用 陈秋韫 2022-08-08 14:04:00
我是不是从你的脸颊上采下了那颗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