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的祭祷的书评 (182)

赫恩曼尼 2020-02-10 10:35:51

普通人的正义,以及,我们为什么要记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这个时间点阅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诺贝利的祭祷》并不是多么愉快的阅读体验,甚至可以用压抑、沉痛来形容。大概是因为以往的阅读,小说也好,非虚构也好,历史也好,都是在现实之外开辟了一方安静的空间,得以短暂安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聚起来的情绪、无法解答的难题、人...  (展开)
伊夏 2019-05-21 10:06:27

第200篇书评,不是书评,是这本书的摘抄

当我们谈论过去或未来的时候,我们会将自己对时代的认知带入其中,但切尔诺贝利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灾难,散布于我们地球上的放射性核素,还将存留五十年,一百年,一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从人类生命的角度说,它是永恒的。我们该怎样理解它?我们可能破解我们尚不可知的恐惧的...  (展开)
土豆会开花 2020-02-06 23:24:21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丨噤声时刻,每个当事者都是记录历史的“黑匣子”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58秒”,这是一串对全世界都具有历史意义的数字,位于白俄罗斯边境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号反应堆在这一刻发生连续爆炸,爆炸所释放出的辐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有人说,切尔诺贝利事故是彼时西方世界的一场阴谋,也有人说,核电站...  (展开)
C1区 2019-06-02 12:19:09

这本书里,才是真正的「切尔诺贝利」

HBO推出的新剧《切尔诺贝利》,可以说是2019上半年的爆款。电视剧《切尔诺贝利》 5集的迷你剧,在豆瓣维持着9.6的高分。 切尔诺贝利,光是念出这5个字,相信凡是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免不了打一个冷颤。 它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人为灾难——切尔诺贝...  (展开)
中信大方 2019-05-13 18:15:15

HBO《切尔诺贝利》的观剧指南:不能忽略和遗忘的历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86年4月26日,随着一声响彻天际的轰鸣,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这个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站爆炸了,火光挟裹着巨大的放射性气体冲上几千米的云霄。而切尔诺贝利,这个前苏联精心设计的五星级城镇,在短短三天内变成了一座废墟,很多居民在被大巴车接走时甚至都没明白...  (展开)
蒂娜与诺 2024-03-24 17:02:10

人们总是在逃避着什么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在逃避着什么。 切尔诺贝利的灾难是整个世界逃避的产物。 政府在逃避,领导人在逃避,思想专制控制舆论,不断的抑制所谓的恐慌。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稳定民心吗?还是为了巩固统治?政府在逃避核事故。他们把重点放在了控制舆论隐瞒实情而不是处理事故...  (展开)
Arica 2020-05-26 09:17:05

我们总是不乏前车之鉴,但却总是难以以史为鉴

阅读《切尔诺贝利的祭悼》的过程中,心脏一直堵得难受,甚至哭得生理不适。难过得几度想要放弃,还是慢慢把它读完。 刚开始看时,疫情伊始,对现实满腔的愤怒,再投射到书中,仿佛历史重现。如今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已过去了34年,若不是去年HBO的剧,很少有人会在提起它,连苏联...  (展开)
柠檬 2020-04-19 14:47:17

大火又在肆虐的死亡之地,悲伤与孤独如影随身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关注疫情之外的其他热点? 比如说切尔诺贝利的大火,最近因为这场大火,切尔诺贝利又再一次的走进大众的视野当中,许多人知晓切尔诺贝利,是因为30多年前的一场核泄漏事件。 二战期间,美军向日本广岛投放了一枚原子弹,它造成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而切尔...  (展开)
哈乐根的数百万 2020-02-12 12:43:32

【闲聊】“切尔诺贝利”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本期为大家盘点由切尔诺贝利事件所衍生的一些优秀作品,电视剧《切尔诺贝利》和书籍《切尔诺贝利的祈祷》。 在历史的云雾中,每一个后来者都找不着北。 跟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一样,切尔诺贝利事件也是一场人祸。我无意去细寻事件的来龙去脉,因为他已经掩于尘埃之中,我更想关...  (展开)
默然 2024-02-06 12:43:33

戈尔巴乔夫的一粒汗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应该谈些什么呢?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我们才刚开始热爱生活,却不得不对一切开炮。」 大概每个男生小时候都会有一个当战争英雄的梦想,至少对我曾经是这样。无论是好莱坞的英雄主义大片还是所谓“抗日神剧”者,都在鼓吹着“拿起枪便是英雄”的所谓灾难浪漫主义,但...  (展开)
emma里的yy 2021-12-08 10:30:43

泣诉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书名就很有意思,“祭祷”,应该是祭祀祷告的意思吧。和封面的配图契合。人民的祭祀,祭祀品是土地上的人民,祈祷的仍然是对土地上人民的宽容。 如果有什么比战争更快拍,那就是灾害了,自然灾害是地球的手笔,我们难以控制,人为的灾害。。真是愚蠢至极...  (展开)
王云峰 2021-10-17 16:28:41

永远的人类之殇——读《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悲剧的影响,远远超出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受难国民众之痛,它是一场人类以科技玩火自焚的惨剧,当辐射这一看不见的杀手,如幽灵般围绕在生活每个角落的时候,众多如辐射一样隐形的杀手,和核爆一起,导演了这出人间悲剧。 杀手一:看不见的核辐射 切尔诺贝...  (展开)
李熠 2020-01-25 13:00:52

切尔诺贝利的灾难

一九八六年的灾难。98年洪水,08年雅安地震,甚或近期的澳大利亚火灾,都不及切尔诺贝利的灾难震撼。灾难虽不能比较,都是悲痛,但人祸的可怖,要远超过天灾。“每十万人中,有六千名肿瘤患者,(得病率)扩大了几乎七十四倍。最近十年白俄罗斯的死亡率升高了23.5%……在污染最...  (展开)
DebraJohn 2019-05-28 16:27:23

人类早晚会把自己作死

此书从各种阶层的人来讲述切尔诺贝利核爆炸的事件和影响,第一篇便是HBO《切尔诺贝利》里消防员故事的取材。看了书中遗孀的口述,情感比电视剧所表达的更为主观和强烈。 最可怕的不只是核爆炸本身,还有苏联“维稳至上”的制度。上层对事件的隐瞒,大多数人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  (展开)
阿罗德斯 2024-04-14 21:42:15

“伟大”的笔画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希望我们都能牢牢记住这句话 苏联的社会主义是监狱和幼儿园的混合物,人在其中不过是集体为达成自身目的的工具,而在不受法治约束的情境下,集体的目的又容易受到权力的扭曲,于是个人往往很容易沦为权力的牺牲品。 于是一方面,“他们担心的不是人民,而...  (展开)
夏威夷的杰瑞 2024-02-22 21:35:49

孤独的人类之声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又译作《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一部极其沉重的苦难纪实。如果说《1984》是乌托邦式的未来构想,那么切尔诺贝利事件就是血淋淋的现在时乌托邦惨案,绝望地令人扼喉窒息。通篇读下来,需要强大的内心定力。 从一篇篇采访的阅读中,总会疑...  (展开)
奚城 2022-07-04 21:33:55

灾难纪事———胸腔里的苦痛

在巨大的痛苦与惶惑中读完,内心却获得一种宁静。总体来说,苏联至白俄人民却鲜少获得过这份伤痕后的宁静。相比之下,我拥有了太多的优越与荣光,而居民是一种“主义”与“时代政治‘间夹缝里的一块永久性的存在群体,千百年来,他们呐喊、呼号、失去、离开。 孩子是一个令人难...  (展开)
emma里的yy 2021-12-08 10:42:02

泣诉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书名就很有意思,“祭祷”,应该是祭祀祷告的意思吧。和封面的配图契合。人民的祭祀,祭祀品是土地上的人民,祈祷的仍然是对土地上人民的宽容。 如果有什么比战争更快拍,那就是灾害了,自然灾害是地球的手笔,我们难以控制,人为的灾害。。真是愚蠢至极...  (展开)
emma里的yy 2021-12-07 15:57:36

如血的泣诉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书名就很有意思,“祭祷”,应该是祭祀祷告的意思吧。和封面的配图契合。人民的祭祀,祭祀品是土地上的人民,祈祷的仍然是对土地上人民的宽容。 如果有什么比战争更快拍,那就是灾害了,自然灾害是地球的手笔,我们难以控制,人为的灾害。。真是愚蠢至极...  (展开)
佛不跳墙我跳 2021-11-09 22:49:22

我们应该感谢苏联式的英雄主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此前稍微了解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一些事情,数据和新闻远没有这本书中的采访有冲击力,看完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中有数不清的面孔,他们都是切尔诺贝利人。有第一批消防员的妻子、普里皮亚季的居民、不愿离开的老人、自愿奔赴前线的士兵、废墟清理志愿者、到处奔走相告的核物...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页> (共182条)

订阅切尔诺贝利的祭祷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