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网吧 短评

热门
  • 2 法厄同 2020-11-15 18:41:03

    三星半。质性研究的比例太小了,前面的铺垫虽然有价值但是变成头大身子小了。

  • 0 云水暮 2023-03-17 19:36:27 上海

    读了下博论——超越接入。从读过邱林川的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起就对网吧话题有所兴趣,自认为其中重要的问题是为何最初的“网络咖啡屋”会转向“网吧”,要知道“咖啡馆”至少在西方语境中与公共领域是非常相关的。此外,为何中下层接入新媒介没有导向新境遇,即像火枪武装下的资产阶级能够打碎封建社会的骑士阶层一样掀起变革,而是使新技术成为了一种娱乐工具。 研究似乎没有到达这样的深度上来,尽管田野做的可能还算不错,但或许将“去网吧的人”在结构上进行细分,看看不同人群的分布特征以及其中形成的“网吧文化”如何影响他们对于技术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得出更加深刻的结论,或许也能与icts资本的概念进行更好的相融。

  • 0 xxtmz_saint 2023-07-02 16:35:43 湖南

    完成度很高。

  • 1 Lincredible#0 2020-06-18 00:03:00

    中规中矩的博论研究,体例完善但创新不明确,理论和田野脱节比较明显;接近十年前的访谈资料似乎已经不能反映现状,网吧的整体萧条和移动互联网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脱不开干系,电脑最终还是被揣到了兜里。网吧的兴盛终究和“无聊”的具象化息息相关,当排挤无聊的方式从游戏变成了直播,消费形式改变的背后是某种意义上的民主化、交互化与直接化。

  • 1 沥砂求曦 2021-09-13 19:51:55

    普通的调查于结论,还没有深刻的多层次发现,有待探索

  • 0 追風 2024-07-17 16:00:39 广东

    划重点:去网吧所提供的特殊ICTs接入方式,使得那些社会资源不丰富的群体有机会获取知识、填平数字鸿沟,在这一意义上,它的出现带有民主的意味;但现实的结果与人们最初的期待大相径庭,在大众媒体和社会评价中,它被划入社会底层人群娱乐的场所,和堕落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它既是年轻人获得欢笑的地方,也是他们深感无奈的地方;既是一个公开可见的场所,又存在相对封闭的拓展资源的可能性。

  • 0 ChenChe 2022-01-08 19:55:13

    看书的时候总想起小学时去后街一家很隐蔽的网吧,里边都是看起来很不好惹的初高中男生,负责管理的老奶奶特意帮我们几个女生挑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小角落,并表现出一副你们这种看起来蛮乖的小孩怎么会来网吧的表情。农村地区的家庭网吧,比书中的大众型网吧好像更阴沉一些。

  • 0 刀和牙锋利 2020-12-22 11:06:36

    出于对网吧的亲切感观看了。以空间对人的驯化为主要研究方向,基本是微观田野访谈,工作场景转换生活场景,弱关系消解孤独,和我的心理也差不多的。比较轻松的论文

  • 0 Chase 2019-03-13 22:38:44

    作者认为,“网吧”不仅是具体的传播场所,也是一种技术性社会空间(Technoscoial space),一个全球化概念的地方建构(a local configuration of global concepts)。 而“去网吧”获得的是一种综合、复杂的媒介体验(media experience),既是网吧使用者对技术的消费以及对社会性空间的挪用,也是个体对社会资本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一种补充。 借此,作者提出信息传播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简称ICTs)资本这一概念,得出ICTs资本在“面对个体的社会困境时是无力的,需要与其他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协同作用”的结论。

  • 1 manu 2019-08-24 21:40:34

    让我想起了初高中偷偷去网吧打游戏上网,以及大学以后和兄弟们打球喝酒去网吧一条龙的欢乐时光。

  • 0 云豆八宝粥 2020-05-03 09:32:45

    书不错 内容完善 可以解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