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和,音乐学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西方音乐史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6年在常州国立音乐院幼年班师从盛天洞(盛雪)先生学习小提琴。
1953年考取留苏生,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1954年赴苏联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先后师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教授主修小提琴、师从谢尔盖·斯克列勃科夫教授主修音乐作品分析。1961年以优异成绩修毕理论一作曲系全部课程,通过国家综合考试和题为《论简单一部曲式》的毕业论文答辩,被授予“音乐学家一理论家”资格。
1961年7月回国至今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先后主讲“曲式与作品分析”“外国音乐名作”“西方音乐通史”“苏联音乐发展史”“苏联音乐名作赏析”和“音乐学分析”等课程;担任西方音乐史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
著作有:《苏联音乐史》上卷、《心灵的回响——世界交响乐名曲赏析》《西方音乐通史》(合作)、《外国音乐简史》《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和《西方歌剧解析》(合作)。
论文有:《俄罗斯英烈的心声——苏联歌剧(这里黎明静悄悄)评介》《旧制度灭亡的丧钟,新世纪诞生的凯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歌曲评介》《(伊多美涅奥)——莫扎特歌剧创作原则的初步体现》《时代·生活·思想·创作——纪念柴科夫斯基逝世一百周年》《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音乐杰作——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剖析》《特殊时代锤炼的作曲大师——肖斯塔科维奇》《关于“无标题音乐”大批判的前前后后》《斯克列勃科夫及其绝笔之作(音乐风格的艺术原则)》和《多才多艺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纪念李斯特诞辰二百周年》。刘诗嵘,中央歌剧院研究员。1943至1948年曾经就读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及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曾任中央歌剧院副院长及艺术委员会主任。离休后仍被聘为剧院的艺术顾问。曾担任过的社会职务有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以及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团成员。因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成就,于1985年被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奖章”(同时获奖的还有艾青、吴作人、郑小瑛)。
长期以来从事外国音乐、歌剧历史及艺术理论的研究,曾经翻译国外歌剧名著贝利尼:《清教徒》,罗西尼:《灰姑娘》《在阿尔及尔的意大利少女》《威廉·退尔》,柏辽兹:《贝亚特丽丝与本尼迪克》,威尔第:《马克白》《露易莎·米勒》《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与苗林合作)《西西里的钟声》《西蒙·波卡涅拉》《假面舞会》《命运之力》《唐·卡尔洛》《奥赛罗》《福斯塔夫》,庞启耶利:《乔弓达》,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与苗林合作)、《西部女郎》《外套》《修女安哲利卡》,列昂卡瓦罗:《丑角》,乔丹诺:《安德列·谢尼埃》,契莱亚:《阿德莲娜·勒古芙乐》,舍巴林:《驯悍记》(与苗林合作),团伊玖磨:《夕鹤》,罗伯特·沃德:《炼狱》,共28部,其中部分已由中央歌剧院及上海歌剧院上演并大部分由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陆续出版。此外还翻译了音乐剧《窈窕淑女》《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和《歌剧院的幽灵》,共4部。为《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及新编的《中国音乐大词典》撰写多个条目。在《人民音乐》《中国戏剧》《文艺报》《文化报》《爱乐》《上海歌剧艺术》《北京音乐周报》等文艺报刊上发表音乐和歌剧评论文章多篇,在中央电视台及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播讲音乐、歌剧知识节目或为电视台歌剧、音乐节目撰稿及审稿。曾为学生编写《外国歌剧欣赏》(上下册)以及专著《歌剧大师威尔第》,参加《中国歌剧史》《西方音乐史》的编写工作等等,近年将钻研的重点从西方古典歌剧艺术逐渐转向西方现代歌剧。
自1984年以来,多次参加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戏剧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评奖工作。于1999年被国家图书馆评为读书标兵。2010年,在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主办之首届“金葵花”中国歌剧艺术成就大典上被授予歌剧理论终身成就荣誉奖。2011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终身成就金钟奖。
1 有用 真真 2019-06-04 17:09:26
提纲挈领做的真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