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在现代汉语中,动量结构“数词+动量词”有状位和补位两种不同的句位分布,分别构成“数词+动量词+VP”和“VP+数词+动量词”两种常用格式。对于这两种线性分布,表面看似乎只是句法位置的变化,实际上会涉及句法、语义和功能等多方面的差异。本课题在对状、补位动量结构句法特点、语义选择和语义功能进行全方位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动量结构状、补句位的选择机制,并结合汉藏语系其他量词型语言动量结构的使用情况,找出了其状、补句位选择的类型学规律。
周娟,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和语用研究。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语言文字应用》《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等语言学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 1人在读
> 2人想读
订阅关于汉语动量结构补位与状位句位选择机制及跨语言比较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