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旧版读得熟,所以新版看得很快。柯布的东方之旅、童雋的欧洲游、路易.康的罗马游、伊东丰雄的印度游,建筑师的游学或曰文化考察之旅最后都会在建筑作品中有所体现。
4.5 24歲的柯布西耶在1911年耗時5個月,從德國出發,遊歷波希米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希臘。在沒有電子設備的年代,這本遊是記靠著個人的心靈和眼睛去完成的。能讀到年輕時的柯布西耶是很有趣的(哪怕他的文字誠摯到囉嗦,但字裡行間全是對建築的熱情和自我心靈的敏銳考察還有極高的知識素養,這些都讓人喜歡)特別喜歡土耳其、清真寺、墓地、還有亂糟糟的回顧與遺憾、聖山與帕特農這幾章。讀完遊記會理解他的尺度概念來自於帕特農,以及他對蕩氣回腸永恆體塊的理解是基於傳統承接的現代性。了不起
圣山一章读完便热泪盈眶 无神论者的大师在建筑的石碑上创造自己的文明 就像刻在众神之神金字塔永远不会被更替的图腾。 未来有无限可能 致敬大师。
名建筑家勒·柯布西耶在青年时期的游历,他决意要在亲身的体验里去学习伟大的建筑,以直接地接受美的洗礼和培养尺度的概念。他说“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那必须是有所追求与思考的旅行。他所到达的是东欧、土耳其、希腊、埃及等所谓的近东与中东地区。 书中最使我震动的两处情景: - 船在夜间航行,他站在甲板上,面前是一具棺材。月亮,波光粼粼的水面,有一种非常的宁静,而他的心为这样的宁静时而感到兴奋的战栗,时而感到想哭的愿望。 - 在土耳其,咖啡馆的桌子之间,垒着几个坟堆。当地的风俗是,死者躺在活人中间,使他们保持安宁。像孩子一样的老头每天早晨来问候死者:“是啊,是啊,我们就来了,要不了多久了。我很高兴与你们重逢…”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读来有点索然
年轻是为时短暂的罪过。柯布年轻时好爱抒情。。。在战火和霍乱中旅行真是艰苦。
还是想打4星的,但读下来总是不太通顺,但那是20岁的柯布西耶啊。20岁的我在烦恼些什么呢?食堂难吃的饭菜听不进的课贫穷无趣又焦灼的校园青春。20岁的柯布西耶,烦恼光辉历史昔日现实当下自省。而我们即使30岁也未必有这样的觉醒。“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但说到底旅行之于人的意义,不取决于旅行而取决于人。柯布西耶站在雅典卫城上俯瞰众生的孤独与开阔,在伊斯坦布尔观望的那场大火,终究在读者的记忆里留下几分几两的重量呢?但愿我们不惮节制欲望而后开拓欲望,偶尔也走出现代之神给我们划好的三八线外,看看稀少而广阔的风景。
不是我的菜呢
这游记写得也太实诚了吧,让现在那些动不动就游记就感悟人生的小年轻多汗颜多羞愧!
今上午拿到书,迫不及待的读,全然忘却明日即将出行却还未收拾的行李和器材。一位非建筑专业出身的编辑,尝试推广一位同样非建筑学出身的世纪大师,都是壮举。“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而自身的素养决定了面对同样的建筑,你能看见什么,这和摄影一样,你看到什么才能拍出什么。
觉得像年轻人旅游时的通信,夹杂着与友人就所见所闻的杂叙和讨论,一个年轻时期还没有长成大师的勒柯布西耶已有对(流行)建筑独特见解和(古典)深刻解读,给我留下的是青年人满怀热血,臧否起来毫不留情的真诚印象。对建筑不了解,光从文字上有些感受,很值得一读。如果是学建筑的朋友,应该会收获更多吧。
1911年5月至11月
真的不是游记 大部分是建筑师的私人化记录 外行看来难免生涩絮叨 但是被描写清真寺和帕特农神庙两段打动 透过文字也能如身临其境般生出敬畏之心
如果要从中学习到大师何以成为大师的萌芽和发端,并以此启迪和鼓舞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是不大可能。说到底,游记还是一种很私人的感受。
有一些流水账和牢骚 但架不住柯布西耶被美震撼后的文笔真的好
柯布的二十岁啊!!!
“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还可以。
必须得说,作为对柯布钦敬但了解甚浅的一般读者,以看游记的眼光读这本书,最认同作者的或许也就是——他的确不擅长使用文字描写这些景色。撇开文字本身,作为插画的速写反而更让人震撼,色彩和线条都非常漂亮。旅行路线也挺让人羡慕的。
啰嗦得可爱,速写也可爱
柯布西耶真会写啊 这细节这描写 天才的24岁真是不一样
> 东方游记
15 有用 黎戈 2018-11-08 15:07:20
旧版读得熟,所以新版看得很快。柯布的东方之旅、童雋的欧洲游、路易.康的罗马游、伊东丰雄的印度游,建筑师的游学或曰文化考察之旅最后都会在建筑作品中有所体现。
5 有用 大佑 2019-02-27 09:07:01
4.5 24歲的柯布西耶在1911年耗時5個月,從德國出發,遊歷波希米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希臘。在沒有電子設備的年代,這本遊是記靠著個人的心靈和眼睛去完成的。能讀到年輕時的柯布西耶是很有趣的(哪怕他的文字誠摯到囉嗦,但字裡行間全是對建築的熱情和自我心靈的敏銳考察還有極高的知識素養,這些都讓人喜歡)特別喜歡土耳其、清真寺、墓地、還有亂糟糟的回顧與遺憾、聖山與帕特農這幾章。讀完遊記會理解他的尺度概念來自於帕特農,以及他對蕩氣回腸永恆體塊的理解是基於傳統承接的現代性。了不起
2 有用 你好哇 2019-06-29 18:15:31
圣山一章读完便热泪盈眶 无神论者的大师在建筑的石碑上创造自己的文明 就像刻在众神之神金字塔永远不会被更替的图腾。 未来有无限可能 致敬大师。
1 有用 伊卡洛斯 2020-12-12 21:27:11
名建筑家勒·柯布西耶在青年时期的游历,他决意要在亲身的体验里去学习伟大的建筑,以直接地接受美的洗礼和培养尺度的概念。他说“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那必须是有所追求与思考的旅行。他所到达的是东欧、土耳其、希腊、埃及等所谓的近东与中东地区。 书中最使我震动的两处情景: - 船在夜间航行,他站在甲板上,面前是一具棺材。月亮,波光粼粼的水面,有一种非常的宁静,而他的心为这样的宁静时而感到兴奋的战栗,时而感到想哭的愿望。 - 在土耳其,咖啡馆的桌子之间,垒着几个坟堆。当地的风俗是,死者躺在活人中间,使他们保持安宁。像孩子一样的老头每天早晨来问候死者:“是啊,是啊,我们就来了,要不了多久了。我很高兴与你们重逢…”
1 有用 非魚 2022-02-20 14:01:55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读来有点索然
0 有用 冰糖花木鱼 2019-03-26 22:16:10
年轻是为时短暂的罪过。柯布年轻时好爱抒情。。。在战火和霍乱中旅行真是艰苦。
2 有用 八上 2019-10-13 15:12:49
还是想打4星的,但读下来总是不太通顺,但那是20岁的柯布西耶啊。20岁的我在烦恼些什么呢?食堂难吃的饭菜听不进的课贫穷无趣又焦灼的校园青春。20岁的柯布西耶,烦恼光辉历史昔日现实当下自省。而我们即使30岁也未必有这样的觉醒。“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但说到底旅行之于人的意义,不取决于旅行而取决于人。柯布西耶站在雅典卫城上俯瞰众生的孤独与开阔,在伊斯坦布尔观望的那场大火,终究在读者的记忆里留下几分几两的重量呢?但愿我们不惮节制欲望而后开拓欲望,偶尔也走出现代之神给我们划好的三八线外,看看稀少而广阔的风景。
2 有用 细细 2018-11-25 18:45:06
不是我的菜呢
0 有用 草原上的咩咩羊 2019-01-09 22:48:36
这游记写得也太实诚了吧,让现在那些动不动就游记就感悟人生的小年轻多汗颜多羞愧!
1 有用 猪璐路942 2018-12-13 17:38:02
今上午拿到书,迫不及待的读,全然忘却明日即将出行却还未收拾的行李和器材。一位非建筑专业出身的编辑,尝试推广一位同样非建筑学出身的世纪大师,都是壮举。“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而自身的素养决定了面对同样的建筑,你能看见什么,这和摄影一样,你看到什么才能拍出什么。
0 有用 饼饼 2020-01-05 15:53:12
觉得像年轻人旅游时的通信,夹杂着与友人就所见所闻的杂叙和讨论,一个年轻时期还没有长成大师的勒柯布西耶已有对(流行)建筑独特见解和(古典)深刻解读,给我留下的是青年人满怀热血,臧否起来毫不留情的真诚印象。对建筑不了解,光从文字上有些感受,很值得一读。如果是学建筑的朋友,应该会收获更多吧。
0 有用 好蓝 2020-03-31 19:12:24
1911年5月至11月
0 有用 ☆HDJ☆ 2019-03-12 16:59:43
真的不是游记 大部分是建筑师的私人化记录 外行看来难免生涩絮叨 但是被描写清真寺和帕特农神庙两段打动 透过文字也能如身临其境般生出敬畏之心
0 有用 玄枫 2019-07-07 21:13:07
如果要从中学习到大师何以成为大师的萌芽和发端,并以此启迪和鼓舞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是不大可能。说到底,游记还是一种很私人的感受。
0 有用 CL 2019-02-11 03:04:41
有一些流水账和牢骚 但架不住柯布西耶被美震撼后的文笔真的好
0 有用 喜儿喂鸭正经地 2020-03-28 08:46:13
柯布的二十岁啊!!!
0 有用 信然 2022-03-04 11:02:39
“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还可以。
1 有用 薏米 2021-11-25 23:51:55
必须得说,作为对柯布钦敬但了解甚浅的一般读者,以看游记的眼光读这本书,最认同作者的或许也就是——他的确不擅长使用文字描写这些景色。撇开文字本身,作为插画的速写反而更让人震撼,色彩和线条都非常漂亮。旅行路线也挺让人羡慕的。
0 有用 etvoid 2022-01-17 15:59:52
啰嗦得可爱,速写也可爱
0 有用 柘予 2022-05-10 15:57:51
柯布西耶真会写啊 这细节这描写 天才的24岁真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