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自然变形动物图鉴》的原文摘录

  • 人与动物总是息息相关,这也提醒着我们基因杂交的危险性以及随之产生的局限性。对生命形态的跨越预示着,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保护自然的平衡,人类应当理解处于不断完善、不断进化中的一切物种,包括其自然属性、形态学以及生物学属性。 这些戴罗勒出品的超自然版画是否会就此扮演起预言家的角色,预示那些“逾越人类规则的阴谋”的不攻自破?那么你觉得生命是在变形还是在进化呢? (查看原文)
    drunkenstain 2赞 2018-08-11 16:42:08
    —— 引自第1页
  • 某些偶然的开始最后却成了注定的结局;一切黄昏都是双重的,它是晨曦又是暮色。被我们称作宇宙的这个存在仿佛是一只神奇的蛹,它一直都在颤动,因为它既感受到毛毛虫的死去,又感受到蝴蝶的诞生。没有任何事物会彻底终结,一个事物在结束时往往孕育着另一个事物的开始,一切死亡都是新生。——维克多·雨果《哲学词典·前言》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1-03-06 15:43:22
    —— 引自章节:引言:变形的力量
  • 在出版于1969年的小说《黑暗的左手》一书中,美国小说家厄休拉·勒吉恩虚构了一个生活在另一个星球上的人类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通常都是双性人,没有既定的性别。每个月中的某些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际遇、感觉与欲望变成男人或者女人。从地球去到那里的叙述者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男性身份,被当地人看作不正常的人。 石斑鱼刚出生时是雌性,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变成雄性,这种变化有时是因为族群中雄性的递减。 这一变化有时也可能因外因导致,比如蟹奴,这是一种类似藤壶的寄生虫。它的幼虫附着在螃蟹的尾部,会生长出根一样的东西,它们在寄主的体内不断蔓延,直到每个蟹腿的尖端。这些吸盘一样的东西在寄主的体内不断吸收生存、繁殖所需的一切能量。蟹奴不会让螃蟹死去,寄主可以在这种状态下存活两年。但是,蟹奴的存在会引起另一个变化:它会把公蟹变成母蟹。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1-03-06 15:47:40
    —— 引自章节:男人与女人
  • 16世纪时,昂布鲁瓦兹·帕雷否认会发生这样的变形,原因显而易见,但是他特别强调当时的厌女风气。“我们从未在真实的历史中发现任何男人变成女人,因为大自然总是眷顾更完美的存在,而不是将完美的存在变成不完美的存在。”相反,女人变成男人则是可能的,并不是因为变形,而是因为某个简单的事故。蒙田讲述过一个不幸少女的故事:“因为跳跃的时候用力过猛,她的身上长出了男性器官;女孩子中间至今还流传着从那个故事衍生出来的歌曲,以此相互警告不要用力跳跃,否则会像玛丽·日耳曼那样变成男孩。” 魔鬼之所以变成男人,是因为“他知道女人喜欢肉体的快乐,只要稍微在她们身上挠挠痒,他就能让她们听命于他……因为巫师和女巫一样淫荡,所以,他又变成女人来取悦巫师,他主要在安息日行动”。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1-03-06 15:58:10
    —— 引自章节:男人与女人
  • 有些厌恶女性的人说:“软弱的男人存在于现实中是不合理的,他们在下次投胎时很可能会变成女人。” 灵魂转世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复活,灵魂因此得以从人的身体进入另一个生物的身体,因为动物本身在迁徙的过程中也可能改变灵魂。所以确切来说,“灵魂转世”应该是持续了好几代生命的一种变形,虽然生命交替,但是灵魂始终保持同一个样子。 这种信仰非常普遍,因此在公元2世纪,拉丁语诗人恩纽斯描写了他所做的一个梦。在梦里,他见到荷马进入了自己的身体,并且向他许诺:他会变成与荷马一样伟大的诗人。伟大的希腊诗人本应该再补上几句:在此之前,他曾是一只孔雀,也曾进入过毕大哥斯拉的身体,毕大哥斯拉还向他强调了灵魂转世说。 当时,孔雀不仅是虚荣的象征——人们认为这种鸟只在感受到别人喜欢它时才会开屏;它还是与赫拉关系密切的神鸟,毕达哥拉斯派认为它象征了灵魂的永生。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1-03-06 16:17:16
    —— 引自章节:孔雀
  • 在海边,如果把海斗放进一个充满海水的洞里,人们有时会抓到一种“软壳蟹”,它的壳被手指捏着时,会深深地凹下去。人们经常会把它扔掉,是因为它黏糊糊的让人觉得恶心,其实这只是因为它正在蜕壳而已。几个小时之前,它冲破了旧壳,把自己袒露出来,而新壳还没有沾染盐岩,所以还很柔软。18世纪时,这种“软壳蟹”被大家叫作胆小鬼蟹,“它们离开自己的壳以后,会一直躺在沙子上,一副懒洋洋、筋疲力尽的样子,半死不活。只要新壳还很柔软,它们就一直很胆小,不敢让人看见。然而一旦它们恢复了体力,就会变得勇猛无比,会勇敢地与攻击它们的墨鱼、枪乌贼、珊瑚虫做斗争”。“软壳蟹”之所以变得这么勇敢,是因为新壳变得无比坚硬的缘故。但是在新壳变硬之前,它会吸水使身体膨胀,以便从旧壳中脱出。它的每一次生长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一个阶段接着另一个阶段。如果断了一条腿,有时甚至会在这一阶段重新长出一条腿。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1-03-06 17:35:14
    —— 引自章节:青蟹
  • 《特里亚麦德》认为,曾经大海覆盖着我们星球所有的地方,因此那时所有的生物都是海洋生物。之后,当某些地方的水退去,水生动物转变为陆生动物:大象是从海里的大象变化而来,狗是从海里的狗变化而来,而人也是从海里的人变化而来,作家认为海里的人至今仍然生活在海里。所以没有亚当、夏娃,地球已经有好几百万年的历史,《圣经》则认为它只有6000年历史,所以两者相互矛盾。这本著作当然被列为禁书。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1-03-06 17:53:33
    —— 引自章节:飞鱼
  • 鱼变成了鸟(当然是先变成飞鱼),鸟变成了蝙蝠,蝙蝠又变成了会飞的松鼠。鸟经由长着巨鳍的鲨鱼变成了鲸鱼。海豚变成了海豹,然后变成了海牛,最后变成了海人,作家一直都在努力通过各种证据证实海人的存在!在这一观点上,罗比内还借用了《特里亚麦德》的故事。但是因为这些海洋中的哺乳动物都只有两个前肢,也就是说没有脚,他不得不重新研究四足动物,然后是四肢动物,即猴子,最后就是人类。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1-03-06 18:01:28
    —— 引自章节:寄居蟹
  • 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只不过是一种发展迟缓的胚胎,一种慢慢衰老但是又永远不能抵达成年状态的胎儿。现在我明白个中缘由了,这是因为成熟所需的条件、命运发生转变的条件在地球上不存在。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1-03-06 18:13:50
    —— 引自章节:超人类
  • 事实上,如果人类不介入其中,变形就是一种神秘的现象或者奇迹,只是表现了精灵或者神灵的力量。相反,人变成动物或者动物变成人,则揭示了其一种自然本性。 (查看原文)
    JL 2022-02-23 19:53:58
    —— 引自章节:引言:变形的力量
  • 奥维德的作品中,某些变形有助于用来解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或者诸神所干涉的世界。 童话故事也是如此,心理分析式的阐释会强调它们的象征功能。童话故事经常被认为描述了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重点吐出其间受启悟的仪式以及危险或者禁忌。从这一观点看,许多变形总是与婚礼或者性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让人觉得吃惊了。 (查看原文)
    JL 2022-02-23 20:33:49
    —— 引自章节:引言:变形的力量
  • 有些作家认为,这个“故事”可能只是对变形仪式的一种不实描述。在这些仪式中,年轻人会披上狼皮,以期获得捕食者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猎人来说非常重要。 与其他变形不同,他并不会改变体貌,而是改变自己的灵魂。 (查看原文)
    JL 2022-02-23 20:33:49
    —— 引自章节:引言:变形的力量
  • 变形与进化之间的关联并非新鲜事物,有时它出现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例如,1996年以来进入游戏领域的《宠物小精灵》。因为反对传播进化论,沙特阿拉伯以及美国堪萨斯州禁止了这款游戏。虽然这些可爱的小怪兽在游戏中以“进化”著称,但它们其实不过是变身而已! (查看原文)
    JL 2022-02-23 20:33:49
    —— 引自章节:引言:变形的力量
  • 没有变化就没有生命。 如果变形不是偶然发生的,那么它可能就属于生命发展的某个必经阶段。从这一角度看,变形通常并不是生命发展的断裂,而是一种完善,一种向着高级阶段发展的过渡。 (查看原文)
    JL 2022-02-23 20:44:22
    —— 引自章节:引言:变形的力量
  • 18世纪时有一本著作《道德家奥维德》,作者是无名氏,他从上面的那一幕中看出耶稣变成“鹿”的原型故事,即一个人承受全人类的不幸,遭受奴役。阿克泰翁被自己的猎犬杀死,正如耶稣被自己的人民杀死,鹿角甚至被比作耶稣头上的荆棘冠。这种神话的视角并不新颖,因为从古时开始,鹿就被视作上帝的信使,正如耶稣一样。鹿角脱落然后再次长出,象征着新生。 中世纪末,变形不再令人向往。它们被认为是魔鬼的杰作,因为人变成动物这一行为违背了创世纪故事,本来应该是神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 (查看原文)
    JL 2022-02-24 15:46:32
    —— 引自章节:雄鹿
  • 生命原体相结合的观点也导致了一系列政治后果。 这位博物学家在其所有的作品中都歌颂自然科学,有时甚至到了荒唐的程度,但是他不能接受这样一种生命组合的观点,与其说是由于科学原因不如说是道德原因:“这样就会把人类的大部分恶都归因于出生。因为这种理论,一方面,引发了折磨众人甚至全人类的憎恨、蔑视,对黑人的奴役,对犹太人的迫害,对农民的封建压迫;另一方面,导致土耳其拜火教教徒遭受打压,印度‘贱民’饿死,等等。这种观点铸就了人类无法弥补的不幸,尤其当它同宗教结合在一起时;因为它促使一些人妄自尊大,让他们自以为生而高贵、拥有权力;他们把其他人赶入绝望的深渊,禁止那些人望向至高无上的神,那些人世世代代都觉得自己是牺牲品。” (查看原文)
    JL 2022-02-24 17:25:14
    —— 引自章节:蜻蜓
  • 就像《美女与野兽》的故事一样,劝诫人们要宽容、忍耐,不要因为外表而沾沾自喜。有些人甚至从中读出了某种对乱伦的抵触,故事鼓励年轻的女读者在自己的家族之外寻找伴侣,但是故事最初的版本并不是这样的。青蛙在公主同意躺在床上、睡在它身边后,要求她遵守诺言。发怒的年轻女子则把它摔到了墙上,并且大喊:“现在,你可以好好休息了,丑八怪!”但是她如此粗鲁的行为却换来了一个英俊的王子!在一个更加古老的苏格兰故事中,一只癞蛤蟆向公主保证,如果她砍掉它的脑袋,它就会变身。可见,更多的时候,变形是由暴力而不是爱所引发的。 《格林童话》1812年初次出版后,故事的再版与翻译都缓和了原先的一幕,它们都用亲吻来改变人物的命运。有时这个关于变形的问题甚至完全被省略了,比如1837年这一译本如此写道:“第二天公主醒来时,惊呆了,因为她看到… (查看原文)
    Ayano🏳‍⚧ 2023-03-06 16:30:09
    —— 引自章节:青蛙王子
  • 屎壳郎堆积的粪球象征着重生,不仅是因为它圆圆的形状让人想起太阳,更是因为粪球是它幼虫的摇篮。 (查看原文)
    Ayano🏳‍⚧ 2023-03-06 16:34:41
    —— 引自章节:甲虫格里高尔
  • 在他那个时代,巫师可能变成猫或者公山羊,这一现象尤其吸引了神学家的注意。荷兰医生约翰·维耶尔认为,女巫其实自己无法变身,她们只是受到魔鬼的蛊惑编造了这些故事。他甚至是最早从这一现象中发现“体液失调”“想象失控”等症状的人之一。魔鬼唯一的权力就是让他们相信这些幻象。他奋起反抗对女巫的残酷迫害,认为应当把她们看作“受魔鬼蛊惑而发疯的可怜人”。 (查看原文)
    阿離 2023-08-02 17:37:55
    —— 引自章节:引言:变形的力量
  • 萨满认为,头戴动物面具或身披动物皮毛是获得另一种身份的方法,这种身份与他自己的身份是一体的,而不是对其的取代。在某些时候,他会像动物般行事。与其他变形不同,他并不会改变体貌,而是改变自己的灵魂。如果一个因纽特猎人赠予被他杀死的一头白熊一件礼物,是因为他承认自己与白熊是友人,甚至是亲人:熊和人都以同样的方式狩猎、吃东西、行事。他们如此相似,所以从一方到另一方的变形就显得很自然。 (查看原文)
    阿離 2023-08-02 17:37:55
    —— 引自章节:引言:变形的力量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