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未读
原作名: 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
译者: 孙正凡
出版年: 2018-6
页数: 224
定价: 49.8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9621320
内容简介 · · · · · ·
★全球现象级畅销书,上市仅一年畅销100万册,售出38国版权。
★亚马逊2017科学类年度好书,《纽约时报》非虚构畅销榜榜首,Goodreads(美国豆瓣)2017科普书读者票选冠军。
★霍金科学传播奖得主、卡尔·萨根传人,写给每一位地球人的宇宙通识课。
★还未引进国内就已口碑爆棚。得到APP万维钢专栏「精英日课 」倾情解读;各媒体、知识传播平台、个人争相传播。
★中国科普界KOL:万维钢、李淼、张双南 作序推荐。
★再忙,也要记得仰望星空。认识宇宙,就是重新认识自己。不仅引领你了解宇宙探索史和宇宙学前沿,更让人以一种“宇宙视角”来重新审视世界、认识自己,甚至改变你的三观。
★超高颜值、精致开本,单手可握,专为忙碌者量身打造。
空间和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宇宙如何起源的?我们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吗?这是萦绕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追问。但当今时代,人们更加...
★全球现象级畅销书,上市仅一年畅销100万册,售出38国版权。
★亚马逊2017科学类年度好书,《纽约时报》非虚构畅销榜榜首,Goodreads(美国豆瓣)2017科普书读者票选冠军。
★霍金科学传播奖得主、卡尔·萨根传人,写给每一位地球人的宇宙通识课。
★还未引进国内就已口碑爆棚。得到APP万维钢专栏「精英日课 」倾情解读;各媒体、知识传播平台、个人争相传播。
★中国科普界KOL:万维钢、李淼、张双南 作序推荐。
★再忙,也要记得仰望星空。认识宇宙,就是重新认识自己。不仅引领你了解宇宙探索史和宇宙学前沿,更让人以一种“宇宙视角”来重新审视世界、认识自己,甚至改变你的三观。
★超高颜值、精致开本,单手可握,专为忙碌者量身打造。
空间和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宇宙如何起源的?我们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吗?这是萦绕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追问。但当今时代,人们更加忙碌,更没有时间通过读大部头的专业书来获取相关知识。
谁能引导我们去追索这些知识呢?没有比尼尔·泰森更合适的人了 。他的这本《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简洁而清晰,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你可以在繁忙的日常里随时随地享受其中隽永的章节。
当你品呷早间咖啡的时候,当你在乘坐地铁、等侯火车或航班的时候,《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会用最易懂的语言,为你讲述你最关心的宇宙问题:从大爆炸到黑洞,从夸克到量子力学,从搜寻宜居行星到寻找地外生命……
作者简介 · · · · · ·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生于1958年,美国家喻户晓的天体物理学家,科普作家。哈佛大学物理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美国自然博物馆海登天文馆馆长。
热门科普节目 StarTalk 主持人。还曾经在著名 美剧《生活大爆炸》第四季中客串,饰演自己。被誉为卡尔·萨根的接班人,主持了近年来大热的科普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COSMOS:A SPACETIME ODYSSEY,1980年史诗级科普片《卡尔·萨根的宇宙》的更新版)。
泰森获得的主要荣誉有:
2017年获斯蒂芬·霍金科学传播奖。
2008年《发现》杂志(Discover magazine)“科学界最聪明的 50 人之一”。
2007年《时代》周刊(TIME)100大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2007年《哈佛校友》(Harvard ...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生于1958年,美国家喻户晓的天体物理学家,科普作家。哈佛大学物理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美国自然博物馆海登天文馆馆长。
热门科普节目 StarTalk 主持人。还曾经在著名 美剧《生活大爆炸》第四季中客串,饰演自己。被誉为卡尔·萨根的接班人,主持了近年来大热的科普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COSMOS:A SPACETIME ODYSSEY,1980年史诗级科普片《卡尔·萨根的宇宙》的更新版)。
泰森获得的主要荣誉有:
2017年获斯蒂芬·霍金科学传播奖。
2008年《发现》杂志(Discover magazine)“科学界最聪明的 50 人之一”。
2007年《时代》周刊(TIME)100大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2007年《哈佛校友》(Harvard Alumni)杂志“最具影响力的 100 名哈佛校友之一”。
2004年 NASA 杰出公共服务奖章。
2001年小行星13123以他的名字命名。
2000年《时人》杂志(People)“最性感天体物理学家”。
目录 · · · · · ·
推荐序2 (张双南)
推荐序3 (李 淼)
自序
1.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故事
2.在地如在天
3.要有光
4.在星系之间
5.暗物质
6.暗能量
7.元素周期表里的宇宙
8.关于球形这回事儿
9.不可见光
10. 在行星之间
11. 另一个地球
12. 基于宇宙视角的反思
媒体评论:
风趣的语言,敏锐的视角,丰富的人性,尼尔·泰森将时间、空间、现实等宏大问题“大题小做”,提炼为精悍的短章,这些言浅意深的章节,你甚至可以在享受早间咖啡的时候一起品味。 ——探索频道(Discovery)
泰森是深入浅出的大师……他卸下那些复杂学问的细枝末节,填充以丰富多彩的故事和幽默桥段,让普通人非常容易理解。 ——美国《沙龙》杂志(SaLon)
这可能是为忙碌者写的,但我劝你还是慢点读。因为它真的是很快就读完了(难免让人意犹未尽)。 ——《BBC仰望夜空》 (BBC's Sky at Night)
泰森精彩地展示了科学的魅力……他的见解对任何领导者、教师、科学家或教育家都是有价值的。 ——《福布斯》杂志(Forbes)
非常有感染力,幽默,最重要的是,通俗易懂……阅读这本书是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 ——《书页》杂志(BookPage)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囊括所有球体的那个球体一一其中最大的也是最完美的一一是整个可观测宇宙。从每个方向上看去,所有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其速度跟它们和我们的距离成正比。正如我们在前几章中所看到的,这是1929年埃德温・·哈勃发现的膨胀宇宙的最大特征。 当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光速、膨胀宇宙,以及由于膨胀所致的质量和能量稀释结合在一起时,我们在每个方向上都能找到一个距离,在那里星系的退行速度等于光速。在这个距离上和更远处,所有发光物体的光在到达我们之前就失去了所有的能量。也就是说,这个球形“边缘”之外的宇宙是不可见的,也不为我们所知。 在众多“多重宇宙”的版本中,有一个曾经广为流传,它认为多重宇宙并非由完全独立的宇宙组成,而是在一个连续时空结构之内,由彼此孤立、相互无接触的口袋空间组成。这就像大海上的许多艘船,它们彼此距离足够远,因此它们的圆形地平线并不相交。就其中任何一艘船而言(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数据),它都是大海上唯的船只,尽管它们共享着同一个海洋。 67位置#964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8.关于球形这回事儿 -
赫歇尔写道: “(我)得出结论,整个红色区城仍然没有落在最大热量处,最大热量甚至可能是位于可见光之外。在这种情况下,辐射热至少有一部分,如果不是主要的话,包括一一如果我可以被允许如此表达一一不可见的光;也就是说,来自太阳的光线之中,有一种能量与我们的视觉并不对应。” 天哪! 赫歇尔无意中发现了红“外”光(红外线),这是光谱紧挨红色“之外”的全新部分,他在关于这一主题的四篇论文中的第一篇报告了这一发现。 赫歌尔发现的秘密在天文学里的地位、相当于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 Antonievan leeuwenhoek)发现的一滴湖水里有“许多非常小的活物,动得飞快”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9.不可见光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4 条 )

我夜观星象,发现什么也看不懂,怎么办?
> 更多书评 54篇
-
这本书主要讲了下面这四个观点:第一,物理定律在整个宇宙中都是适用的,物理学家可以推算出宇宙是怎么来的,我们今天的世界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存在;第二、物理学家也有不知道的事,物理学家发现了暗物质,但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暗物质是怎么工作的;第三,宇宙的样子不是恒久不变的,宇宙有个开始,还会有个终结;第四,天体物理学带给我们“宇宙学视角”,让我们更谦虚、更自由、眼光更长远。
2018-07-08 23:08 2人喜欢
-
"不知道“才是科学家的自然心态。那些相信自己无所不知的人,既没有寻找更没有看过宇宙中已知和未知的界限。 我们所知道的是,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断言的是,宇宙有一个开始。宇宙在继续演化。而且,是的,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以及50多亿年前发生爆炸的大质量恒星里的核聚变。 我们是获得了生命的星尘,然后被宇宙赋予了发现自我的使命——而我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2020-06-18 12:22 1人喜欢
-
smile (旅行是为了做梦,像梦一样自由)
宇宙没有义务让你理解。 世界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它一旦被设定了合适的运动,其他的一切都随之而来。——卢克莱修,古罗马哲学家,约公元前50年 在地如在天。On earth as in the heavens 那么你还是用见怪不怪的态度对待它吧。霍拉旭,天地之间有许多事情,是你们的哲学所没有梦想到的呢。——《哈姆雷特》 会不会宇宙是永恒的存在,只是它的状态我们尚未认识到呢——比如,它是一个不断诞生宇宙的多重宇宙?或者,如果宇宙仅仅...2018-07-16 09:52
宇宙没有义务让你理解。
世界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它一旦被设定了合适的运动,其他的一切都随之而来。——卢克莱修,古罗马哲学家,约公元前50年
在地如在天。On earth as in the heavens
那么你还是用见怪不怪的态度对待它吧。霍拉旭,天地之间有许多事情,是你们的哲学所没有梦想到的呢。——《哈姆雷特》
会不会宇宙是永恒的存在,只是它的状态我们尚未认识到呢——比如,它是一个不断诞生宇宙的多重宇宙?或者,如果宇宙仅仅是从一无所有中冒出来的呢?或者,如果我们所知道和热爱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具有超级智慧的外星物种为了好玩而做的计算机模拟游戏呢?
这些哲学上有趣的想法通常满足不了任何人。然而,它们总能提醒我们,不知道才是科学家的自然心态。那些相信自己无所不知的人,既没有寻找更没有看过宇宙中已知和未知的界限。
我们所知道的是,宇宙有一个开始,宇宙在继续演化。而且,是的,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以及50多亿前发生爆炸的大质量恒星里的核聚变。
我们是获得了生命的星尘,然后被宇宙赋予了发现自我的使命——而我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对科学家来说,物理定律的普适性使宇宙或为一个出奇简单的所在。相比之下,人性——心理的领域——是无限而不可捉摸的。
是的,星系际空间是,并且将永远是个热闹的所在。
在人类创建的所有学科中,天文学被公认是而且无疑是最崇高、最有趣、最有用的。因为,通过这门科学所获得的知识,不仅地球之大部分被发现……而且我们的能力随着它所传达的思想的宏大而扩展,我们的心灵因为超越了低级狭隘的偏见而得到升华。——詹姆斯弗格森,1757
早在有人知道宇宙有一个开端之前,在我们知道离地球最近的大星系有200万光年之前,在我们知道恒星如何发光或原子是否存在之前,詹姆斯弗格森对他最喜欢的科学的热情介绍是如此真切。而且他说的话,除了18世纪的修辞,听起来就像是昨天写的。
但是谁会这样想呢?谁会来欢呼庆祝这个有关生命的宇宙视角?不是移民而来的农场工人,不是血汗工厂的工人,当然也不是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的流浪汉。你需要的是不必为了生存而付出全部时间的那种奢侈,你需要生活在政府重视探索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国家,你需要生活在其中的智识追求可以让你做出前沿发现,并且你的发现可以被正常传播的社会。以这些作为标准,工业化国家的大多数公民都做得很好。
然而,这种宇宙视角也伴随着隐藏的代价。当我跨越几千千米去旅行,只为了在日全食期间在快速移动的月球阴影里度过一小会儿,有时我会忽视地球。
当我静下心来,思索我们膨胀的宇宙,嵌在不断延伸的四维时空中的众多星系疾速地飞离彼此,有时我会忘记无数行走在这个地球上的人还没有食物和住所,而且其中儿童的比例超乎寻常。
当我凝视那些证明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神秘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数据时,有时我会忘记每一天——地球每自转24小时——都有人以他们所信奉的神灵的名义杀人或者被杀,有些人不以神的名义杀人但以他们需要或想要的政治信条的名义杀人。
当我跟踪小行星、彗星和行星的轨道,它们每一个都是由引力精心策划的宇宙芭蕾舞剧中旋转的舞者,有时我会忘记太多的人的所作所为,他们无视地球大气、海洋和陆地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而其后果将导致我们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付出健康和幸福的代价。
有时我会忘记,掌握权势的那些人很少会尽他们所能去帮助那些无法自救的人。
我偶尔会忘记这些事情,因为无论世界有多大——在我们的情感上,在我们的思想里,在我们超大的数字天图里——宇宙总是最大的。对有些人来说这是个令人沮丧的想法,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获得解放的想法。
想想一个成年人如何看待孩子们认为大不了的创伤:打翻的牛奶、摔坏的玩具、擦伤的膝盖。作为成年人,我们知道孩子们对什么是真正的问题一无所知,因为缺乏经验大大地限制了他们作为儿童的观念,孩子们还不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围着他们转的。
作为成年人,我们是否敢于向自己承认,我们也有一个共同的不成熟的观念?我们是否敢于承认,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来自一种全世界都围着我们转的观念?表面上不是。然而证据比比皆是。掀开那些种族、民族、宗教、国家和文化冲突的面纱,你会发现人类的自负正在不断膨胀。
现在想象一个世界,其中每个人,特别是有权势和影响力的人,对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拥有开阔的眼界。如果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的问题就会缩小,或者根本不会出现,我们就可以避免我们的前人因为世俗分歧而屠杀彼此的行为。
我开始认为人类并非空间和时间的主人,而是作为一个伟大的宇宙存在链的参与者,与现存的和已灭绝的物种都有直接遗传联系,而且可以追溯到近40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单细胞生命。
宇宙视角源自基础知识。但它又不仅仅是你所知道的知识,而是关乎拥有智慧和洞察力把那些知识用于评估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它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宇宙视角来自科学的前沿,但它并不仅仅是科学家独占的,它属于每个人。
宇宙视角是谦逊的。
宇宙视角是精神上的——甚至是救赎的——但不是宗教的。
宇宙视角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思想同时把握宏观和微观。
宇宙视角使我们的头脑对非凡的想法保持开放,但又不至于使我们脑洞太大以至于容易轻信我们被告知的任何事。
宇宙视角使我们睁开眼睛看宇宙,它不是被设计用于抚育生命的慈爱摇篮,而是一个寒冷、孤独、充满危险的地方,迫使我们重新评估所有人对彼此的价值。
宇宙视角表明地球是一颗尘埃,但它是一颗珍贵的尘埃,目前,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宇宙视角在行星、卫星、恒星和星云的图像中发现着美,同时也颂扬着塑造它们的物理定律。
宇宙视角使我们的眼界能够超越我们的环境,让我们超越寻找食物、住所和伴侣的原始需求。
宇宙视角提醒我们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旗帜不会飘扬——这也许是象征着在太空探索中我们不必掺杂进任何狂热的爱国情绪。
宇宙视角不仅包含了我们与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遗传亲缘关系,而且也珍视我们与在宇宙中任何尚未发现的生命之间的化学亲缘关系,以及我们与宇宙本身的原子亲缘关系。
在我们短暂停留在这个星球上的这段时间,我们欠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一次探险的机会——部分原因是探索本身的乐趣。但还有一个更高尚的理由:当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停止增长的那一天,我们就有可能面临着倒退到幼童式观点的风险,即我们固执地以为宇宙仍然围绕着我们转。在那个不容乐观的世界里,拥有武器却资源匮乏的人和国家将基于他们浅陋而狭隘的偏见采取行动。而那将是人类启蒙的劫难——直到一个充满远见,从而能够再次拥抱而不是畏惧宇宙视角的新文化的举起。
回应 2018-07-16 09:52
-
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 7个笔记 ◆ 05 暗物质 Dark Matter >> 我们在宇宙中所爱的东西——组成恒星、行星和生命的物质——只是宇宙这块蛋糕上薄薄的一层糖霜,是在浩瀚的却又看似什么都没有的宇宙海洋里漂浮着的一些微小浮标。 >> 决定宇宙发展可能性的是两个相互竞争的效应:引力想使物质凝聚,但膨胀试图稀释它。如果你做下计算,你会很快发现,以普通物质自身的引力无法赢得这场战斗。它需...
2021-04-05 00:12
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
7个笔记
◆ 05 暗物质 Dark Matter
>> 我们在宇宙中所爱的东西——组成恒星、行星和生命的物质——只是宇宙这块蛋糕上薄薄的一层糖霜,是在浩瀚的却又看似什么都没有的宇宙海洋里漂浮着的一些微小浮标。
>> 决定宇宙发展可能性的是两个相互竞争的效应:引力想使物质凝聚,但膨胀试图稀释它。如果你做下计算,你会很快发现,以普通物质自身的引力无法赢得这场战斗。它需要暗物质的帮助,没有暗物质我们就会生活在——实际上我们就不可能活着——一个没有任何结构的宇宙里:没有星系团,没有星系,没有恒星,没有行星,也没有人。
◆ 06 暗能量 Dark Energy
>> 爱因斯坦几乎从未涉足过实验室,他没有检验什么现象或使用精密设备。他是一个理论家,他完善了科学上的“思想实验”。思想实验是用想象参与自然,通过发明一种情境或模型,然后找出一些物理原理的因果关系。
◆ 07 元素周期表里的宇宙 The Cosmos on the Table
>> 只有三种元素是在宇宙大爆炸时自然出现的。其余的都是从高温的恒星核心,以及垂死恒星爆炸后的余烬中锻造出来的,这让后代的恒星系统得以吸纳这些重元素,从而形成行星,继而诞生人类。
>> 当你吸入氦气时,会暂时提高你的气管和喉部的振动频率,使你的声音听起来像米老鼠。
◆ 08 关于球形这回事儿 On Being Round
>> 对于庞大的宇宙天体来说,是能量和引力共谋将其转化为球体。引力是使物质在各个方向坍缩的力量,但引力并不总是会赢——固态物体的化学键很强大。由于地壳岩石的支撑,喜马拉雅山的生长克服了地球引力的作用。
>> 宇宙造山的方法很简单:天体表面的引力越弱,其山脉就能更高。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差不多已经达到了地球山峰的极限了,因为如果再高,它下方的岩层就会被自身的重量压垮。
回应 2021-04-05 00:12 -
宙视角提供了一个比你的预期更让你震惊的答案。宇宙中各种化学元素是在大质量恒星尤其是其生命结束时发生剧烈爆炸的火焰中锻造出来的,这些元素丰富了它们所在的星系。结果呢?宇宙中四种最常见的活跃元素氢、氧、碳和氮,也是地球生命体中四种最常见的元素,碳更是生物化学的基础。 我们不只是生活在这个宇宙之中,宇宙就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之中。
2020-11-06 17:22
-
就拿水来说吧。水很平常,也很重要。一个250毫升杯子里的水分子的数目,比世界上所有海洋里的水按杯计算的数目还要多。这一杯水里的分子数目之多,能够匀出1500个分子到世界上的每一杯水中。无可回避的是:你刚才喝的一些水曾流经过苏格拉底、成吉思汗和圣女贞德的肾脏。 空气怎么样呢?也是至关重要的。你每一次呼吸吸人的空气分子数目,比在地球整个大气层里的空气按“一呼吸”计算的数目还要多。这意味着你刚才呼吸的空气曾...
2020-11-06 17:18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57 有用 yofer张耀琦 2018-07-08
这本书告诉我们,物理规律在全宇宙都是适用的,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宇宙的起源,我们也知道宇宙在加速膨胀。但宇宙里还有更多的是我们还不知道的东西,比如暗物质存在于星系中,是一种虽然无法被观测到,但确实存在的物质。再比如,暗能量充溢在宇宙空间里,增加宇宙的膨胀速度,我们也很难察觉和观测。 了解得越多我们就越发现,宇宙没有义务让我们理解,这就是一种宇宙学的视角,它让我们看问题更谦虚、更长远,人格上更自由。
3 有用 西瓜小葡萄儿 2018-07-15
满分你值得拥有
3 有用 likeoutlook 2018-07-12
在这本书的扉页上,作者写下了一句话:宇宙没有义务让你理解。 1事实上,我们现在关于宇宙的几乎一切知识,都是这么通过间接证据加上理论推测得来的。2 在浩瀚的知识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个聋子,唯一的差别就是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现有的知识框架解释不了某些观察到的现象,我们每个人的认知结局就因此不同。 3 百万亿的公司一定是一个新型的开拓新世界、新殖民地的公司。老喻说,我猜想可能是两种公司。一实一虚。实的,... 在这本书的扉页上,作者写下了一句话:宇宙没有义务让你理解。 1事实上,我们现在关于宇宙的几乎一切知识,都是这么通过间接证据加上理论推测得来的。2 在浩瀚的知识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个聋子,唯一的差别就是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现有的知识框架解释不了某些观察到的现象,我们每个人的认知结局就因此不同。 3 百万亿的公司一定是一个新型的开拓新世界、新殖民地的公司。老喻说,我猜想可能是两种公司。一实一虚。实的,是搞火星殖民的公司。就是埃隆·马斯克的SpaceX或者是贝索斯的“蓝色起源”这样的公司。老喻说还有一种虚的开辟新大陆的方式,那就是开拓意识殖民地,比如脑机互联,能让人类把意识上传到网络,或者把知识下载到脑子里,这种虚拟意义上的殖民地。4也许我们现在整个地球早就在某个外星高级文明的观察之下。 (展开)
2 有用 魔云兽 2019-06-26
差点因为书名(一种微妙的心理:过于殷勤的名字往往暗示内容言过其实)错过一本好书。这书不仅逻辑清晰地展示了天文学历史与成果,对获得这些知识的巧妙过程也写得特别吸引人。比如对照组科学思维促使人类发现红外线,爱因斯坦宇宙学常数与暗物质被发现的联系等等。在某些章节,作者描述天文学的时候,视角会在观察者和目标之间自由切换,这样的写法让人印象深刻,马上就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和渺小。
5 有用 松本太太 2019-01-03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来说不合格 道理大 解释少 并没有深入浅出
0 有用 月月鸟木贞 2021-04-16
我一无所知
0 有用 伊瓜苏 2021-04-14
宇宙的未知,世界的未知,人类不一定要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但一定要保持好奇和谦卑。
0 有用 北方季荣 2021-04-14
硬着头皮看完了一本看不懂小书,观感却像读了一纸情书一样满足浪漫。最初在书店拿起这本书就是被封面吸引。这名字起的多妙啊,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再忙也要仰望星空。虽然柴米油盐也自有琐碎的趣味,但宇宙的浩瀚和神秘,竟是如此吸引人。希望我永远都能拥有对未知的好奇心。
0 有用 紫电清霜 2021-04-11
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0 有用 杨湲 2021-04-11
“宇宙没有义务让你了解”。暗淡的蓝点上的我们,在宇宙视角下去永保好奇和想象,不断提升。这就是詹姆斯卡梅隆脑电影里生命之树伊娃与潘多拉星生物之间的彼此共生。《阿凡达》是我最爱的科幻电影,排除特效,最爱的是“纳美人和伊娃”之间,整个潘多拉星和灵魂树之间的那相辅相成的关系网。所以我也总相信在地球,我们人和自然和宇宙之间也该是这样的。我们是宇宙的参与者。我们和宇宙是一体。当我们内心想法足够坚定,宇宙也会感... “宇宙没有义务让你了解”。暗淡的蓝点上的我们,在宇宙视角下去永保好奇和想象,不断提升。这就是詹姆斯卡梅隆脑电影里生命之树伊娃与潘多拉星生物之间的彼此共生。《阿凡达》是我最爱的科幻电影,排除特效,最爱的是“纳美人和伊娃”之间,整个潘多拉星和灵魂树之间的那相辅相成的关系网。所以我也总相信在地球,我们人和自然和宇宙之间也该是这样的。我们是宇宙的参与者。我们和宇宙是一体。当我们内心想法足够坚定,宇宙也会感应到我们,她会来帮我们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