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一部视野开阔的华夏传播专论
序二 质量上乘坚持探索必成大器
第一章 跨文化比较视域中的“中国圣人”:一项传播考古学研究
一、“圣人崇拜”: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
二、“圣”之起源:沟通天地人神的“卡理斯玛”
三、“圣”之偏倚:口传时代闻而知之的“先知”
四、“圣”之演变:从“巫圣”到“儒圣”及“王圣”
五、“圣”之差异:中西方圣人的比较分析
第二章 传播史上的“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媒介的传播功能考
一、独具特色的中国青铜时代
二、作为媒介的青铜器
三、“器以藏礼”——青铜器的文化传播功能考
四、“铭者自名”——青铜器的政治传播功能考
五、中国传播史上的“青铜时代”
第三章 跨文化视野中的“对天发誓”:一种华夏本土沟通行为考
一、世界文化史中司空见惯的发誓现象
二、作为一种沟通行为的发誓及其传播功能
三、“对天发誓”:一种中国本土沟通行为
四、中西方立誓传统的延续与变迁
第四章 古代世界的“秦晋之好”:女性的媒介属性及其传播功能考
一、古代政治中的“以女为媒”
二、女性作为一种关系媒介:政治联姻的类型与功能
三、女性作为一种代际媒介:生儿育女与人传统
四、女性作为一种流动媒介:和平与文化信使
五、女性作为一种复合媒介:连接私人与公共领域
六、“秦晋之好”与中国特色的宗法政治
第五章 “歌以咏政”:作为舆论机制的先秦歌谣及其政治传播功能
一、作为一种舆论机制的先秦歌谣
二、先秦歌谣的起源和人世特色
三、先秦歌谣的类型:风谣、怨谣与谶谣
四、先秦歌谣的舆论学特征
五、先秦歌谣的政治传播功能
六、先秦歌谣与中国“歌以咏政”传统的开创
第六章 “帝国悖论”:官僚科层制与秦汉王朝的政治传播
一、“官僚科层制”与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
二、秦汉帝国的官僚科层制与传播系统
三、官僚科层制下政治信息的传播和管理
四、秦汉官僚科层制下政治传播的失灵
五、秦汉官僚科层制下反“传播失灵”诸措施
六、官僚科层体制下信息传播的“帝国悖论”
第七章 “儒学烙印”:儒家文化对东亚媒体与传播的影响
一、跨文化对话中的“亚洲传播研究”
二、东亚文化圈中的儒家价值观与媒介特质
三、儒家民族主义与东亚媒体的传播特质
四、儒家“泛道德主义”与东亚媒体的传播特质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收起)
1 有用 tiiiiin 2020-08-25 16:57:46
青铜器媒介,“秦晋之好”,“帝国悖论”这几个部分比较有趣,其它的章节感觉意思不大。 文章都是资料收集的丰富,但是洞见性的观点有限。 作为“跨文化”比较研究,外文资料的引用实在太少了。
0 有用 Nuuuuts'bang 2022-01-25 17:10:37
有点吃不透,缓缓再战
0 有用 延陞 2023-02-22 21:25:20 山西
有亮点,尤其是对于“圣”的传播学解释,将不同学科巧妙交融,但是有些章节还是老一套,引用文献重复,人的精力可能很难兼顾太多领域。
0 有用 切·波拿巴 2021-07-05 15:56:39
让历史学者读起来,就感觉差点。倒不是說歷史考證不行,而是理論雖然引了一大套,卻給人以老生常談之感
0 有用 璐丫头呀 2025-03-19 15:41:13 北京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