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自传 短评

热门
  • 7 呼啦呼啦 2019-04-07 21:17:19

    根本无所谓自传,就是挑选了一些能够瞥见作者生平的文字集结成书。散乱,缺乏前后联系,没有承上启下,一篇篇文章孤立地铺排开来,对先生最基本的生平交代也没有。 解放前的先生用一颗最热烈的心去写文章,去写自己擅长的,喜欢的文字,从来不管别人的意见;解放后的先生又红又专,忙着热烈地歌颂新中国,写的文章多个领导过目修正,却再没写出《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离婚》了。

  • 1 荒荒 2018-08-16 11:02:51

    “在朝鲜时,我们饭后散步,听见一间小屋里有琴声与笑语,我们便走了进去。一位志愿军的炊事员正在拉胡琴,几位战士在休息谈笑。他(梅兰芳)就烦炊事员同志操琴,唱了一段。唱罢,我向大家介绍他,屋中忽然静寂下来。待了好一会儿,那位炊事员上前拉住他的双手,久久不放,口中连说:梅兰芳同志!梅兰芳同志!这位同志想不起别的话来!”

  • 1 雪石 2019-08-28 08:09:45

    老舍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心路历程,值得细读。五四运动反对礼教、洋奴,这成为了老舍写作的基本思想与情感,改变了老舍的思想观念,走上职业写作道路(p.23)。文言与白话的形式选择上,从《二马》开始,意识到修辞立其诚,当以人物之口平实道来(p.42)。新中国成立后的创作,似乎卷入时代洪流,过于强调为政治服务的理念,而否定个人的所思多想了。

  • 2 ChaosFly 2019-11-21 00:51:18

    读完这样的一部书,力求将评价作品本身与评价作者区分开是不易的尝试。 尽管是自传,但对于回忆的真实性,或者某些事情背后的故事,仍然很难获知。 还是更多地去关注老舍的众多作品吧。于那些作品中,才能更好的看到老舍思想中的闪光点,才能评价的更加单纯!

  • 3 面包萝卜 2020-02-03 14:41:27

    其实是选编。在这个特别的春节,这本书里面抗战时期生活的白描十分应景……

  • 0 文兴 2022-04-04 15:17:56

    介绍了很多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如此谦卑。读书是把他人的思想装进自己脑子里,写文是把自己的思想挤出来。

  • 0 袖中 2021-12-05 16:16:13

    这是用老舍各类自述(有虚构文本如《正红旗下》有公开自述如《老牛破车》有公开采访[如Gerder夫妇访谈]有私下谈话[子女回忆])编著而成的,因此,去掉了注释最不能原谅。

  • 0 特别丧 2022-01-21 10:29:34

    其实不是严格意义的自传,是散文按时间顺序排列集结成册。这本书文章风格很明显地分两个阶段,分界线是49年,前一个阶段是“小资产阶级”的生活,闭口不谈政治;后一个阶段都是政治,都是赞歌。

  • 0 醒在00:03 2022-01-21 20:56:37

    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 0 什么x 2022-06-03 10:57:27

    书最后只有“再见”两个字。 最后一部分,老舍说自己不够了解工农兵生活,要改造思想要多参加社会活动,说不会描写新的人。(那都是面目模糊的人,旧的人好坏都特色鲜明,新人却试图用口号统一个性) 看到了一个作家前半生的赤诚和尾声的迷惑

  • 0 haik 2022-06-03 13:30:48

    老舍太谦虚了,其实自传里都没有写到什么故事,反倒是书信和作品创作背景写了很多,不是老舍粉头感觉有点无聊。自回国之后那一段感觉就像被枪指着写一样,而最后两章的笔墨,不禁令我想象,老舍是在写这本书第一笔起就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还是在回顾自己一生之后才决定的?Either way,现在的我对现在的社会同样没有信心。

  • 0 Marina🍄 2023-06-30 16:31:54 北京

    不是自传,是老舍各个时期文章的选集。以后不能盲买了。

  • 0 海芋 2023-07-20 12:04:00 广东

    一般,选的文章不好,算不上什么自传,都是一些老舍在写作的心路历程

  • 0 慕思唐 2022-07-30 22:01:05

    陈徒手所著《人有病天知否》中对49年建政后的老舍有过描述,两厢对比,先生的悲剧,既是个人的,亦是时代。最后的一句“再见”,更令人无限唏嘘。

  • 0 楚门 2022-05-21 18:12:46

    最后一章只有两个字:“再见”!——此处无声胜有声!

  • 0 冥河船夫 2022-06-24 11:02:07

    自赵清阁时代起,越来越不能看。简直避重就轻。尤其最后头,非但不是自传,简直成了流水账。

  • 0 佾珋 2024-10-30 08:36:58 北京

    89总有种政治正确的感觉

  • 0 momo 2023-02-14 22:26:24 上海

    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 1 负二 2023-03-15 23:03:08 北京

    最后两章真是让人无奈

  • 0 花儿 2023-03-17 19:54:54 天津

    有作者印象加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