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巴黎属于我》的原文摘录

  • “和海明威在一起,要不就称兄道弟,要不就决裂。”20 斯图尔特闷下几口酒,然后跳进了斗牛场。与此同时,一头公牛全力向他冲了过来,把他撞了个“四仰八叉,滚了几滚”。接着他又去惹那头公牛,这一回,它轻易地将斯图尔特挑上了天。当他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海明威跑过去拍了拍他的背。 “我感觉自己就像进球得分了一样。”斯图尔特写道。2 不过,他得到的只有几根折断的肋骨。他再一次被热情的西班牙人举上肩头,抬离了斗牛场。 (查看原文)
    来一杯芋泥啵啵 2021-07-19 23:40:51
    —— 引自章节:通向纽约之桥
  • 海明威、特怀斯登和格思里正在酒吧里坐着,可能已经喝上了,有两个人上前去搭话。第一个人是菲茨杰拉德,他可能一眼就认出了海明威。他介绍了自己和他的朋友丹克·查普林(Dunc Chaplin),然后请几个人喝了香槟。 菲茨杰拉德的相貌让海明威感到不自在。太英俊了,他想,尤其是那张精致的嘴。菲茨杰拉德接着发表了一通热情洋溢的讲话,更使得海明威心神不宁。 “他讲的全是我的作品,说它们有多么多么了不起。”海明威后来回忆说。 海明威觉得这样赞美另一个作家的作品很丢脸。菲茨杰拉德接着开始探问海明威的性生活,气氛更诡异了。菲茨杰拉德想知道他和哈德莉结婚前有没有做过爱,海明威说他想不起来了,菲茨杰拉德继续追问。 “别学英国佬说话,”他寸步不让,“严肃点儿,再想想。” 就在这时,海明威发现菲茨杰拉德开始出汗了。他的嘴唇上方积起了豆大的汗珠。突然,他脸上血色全消,在吧台上晕倒了。海明威害怕菲茨杰拉德要死了,但是查普林向他保证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两人将菲茨杰拉德抬出酒吧,塞进了一辆出租车里,吩咐司机把他运回家。 海明威初次遇见他著名的“恩人”时发生了什么,至少他自己是像上面这么说的。故事还有其他版本——比如,菲茨杰拉德和一个朋友说,自己当时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海明威”——但是后来人们都把海明威的版本当作真的。 (查看原文)
    来一杯芋泥啵啵 1赞 2021-08-18 11:39:46
    —— 引自章节:摆渡人
  • 海明威除了好运气、工作准则和不容忽视的才华之外,还拥有另一张别人比不了的王牌:一种特别的人格魅力。他善于交际、天资聪明、外表英俊,因而成了一个社交宠儿。他喜欢固执己见,所以会把不那么坚定的人吸引到他身边去,就像光亮吸引飞蛾一样。不过拥有这些特质,还只能算是人见人爱,不一定称得上有号召力。而海明威初次和人见面,就能唤起对方的盲目崇拜。在同辈人中有如此的吸引力,没人解释得清楚他是怎么做到的。有人认为,他的魅力可能来自他坏坏的小聪明,能放射出一圈让人兴奋的光环;也可能来自他那种能感染人的热情——冰镇桑赛尔白葡萄酒、英武的斗牛士,或是刚刚从塞纳河里钓上来的鱼,当场下锅油炸,都可以让他高兴不已;抑或是因为他倾听你的方式:认真、从不打岔。 “如果你知道关于玫瑰的一切,他就和你聊玫瑰,直到他学习了你所知的一切,” 他的朋友约瑟夫.德莱尔( Joseph Dryer)回忆说,“他会向你鼓励地微笑,问你问题。有人能这样听你说话,真是莫大的恭维。” 直到谈话结束,你可能才会发觉,其实你的那点儿见识他都知道,但他就是很少表露出来。 即使最热衷诋毁海明威的人也无法摆脱他——其中有些人即使为他的进步出了力,也对他最终的成功心怀不快。海明威早期的一位出版商把他称作“聚光灯下的小屁孩”( Limelight Kid)和“传奇的骗子”(Fabulous Phony),但是最后写回忆录时,还是花了很多篇幅写海明威。 “他让别人乐意去谈论他。” 莫里.卡拉汉( Morley Callaghan)回忆说。他是海明威在《多伦多星报》时的一位同事。 事实表明,即使是交际广泛的文学大家,也对海明威没有抵抗力——即使在他什么小说都还没有发表过的时候。 (查看原文)
    阳台观陌 2019-01-13 11:54:41
    —— 引自第9页
  • 海明威是聪明人:他从来没有陷得太深,即使刚到巴黎漂泊的时候也没有。放荡享乐渐渐让一些不怎么有毅力的作家山穷水尽,面海明威却把巴黎愉快地描述成一个“秩序刚刚好的城市,作家只要照实写就可以了”。因为能抗拒诱惑,海明威有一个请醒的头脑,这一优势让他得以成为局外的观察者。后来,他小说里的很多主人公也具有这种秉性。 在海明威把蒙帕纳斯的气氛和人物正式写进文学作品之前,他用一系列“巴黎生活”小短文来记录它们。我们能从一些投给《多伦多星报》的稿件中,感受到他做的文学实验,有的文章甚至包含对话。一则稿件详细描述了一段偷听来的对话, (查看原文)
    阳台观陌 2019-01-13 12:15:45
    —— 引自第40页
  • 最后,海明威开始极不情愿地相信,“早期作品的丢失可能对我是有好处的”。从零开始重写,这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空无一物的书桌给他压力。不过,任何再写出来的东西,几乎都比丢失的文稿更好。毕竟新的作品会在巴黎的人文环境中写成,融入所有海明威从庞德和斯泰因那里所学的东西。现在,他的早期作品就远不是那些青涩的早期作品,它们会像宙斯脑中生出的雅典爆,一问世就是完美的。事实上海明威不仅吸纳了导师们强大的影响力,也做好了准备超越他们,用自己的新声写作。 “在散文写作上,我知道自己的方向,”他在给庞德的信中写道,“如果她屌都不是,我会心里有数的。” 1923年1月底,他告诉庞德自己已经着手新的创作了。 多年后,海明威在生前未曾发表的短篇小说《陌生的国家》里塑造了一个名叫罗杰的人物,妻子弄丢了罗杰早年的所有作品。他极度想念那些丢失的作品,但他说:“正如风暴来临时,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强风把它推向大海,我现在也已经可以看到,我能够写出一部更好的长篇小说。” (查看原文)
    阳台观陌 2019-01-13 12:26:17
    —— 引自第66页
  • 但我完全明白巴黎就是个婊子——人不能在妓女那里陷得太深,尤其当她们残酷无情的背后,还有聪明才智,想象力,经验和传统撑腰。” (查看原文)
    Desperado 2019-06-11 15:31:22
    —— 引自第40页
  • 这是一封高尚的信,显露出菲茨杰拉德期盼海明威成功的迫心情。它也揭示了菲茨杰拉德对写作技艺的精深钻研,他希望海明威用勇敢的新方式发扬这一技艺。他内心的想法是,他和海明威绝对不能像迈克尔・阿伦那样,通过装扮成文学的商业糟粕来抵达自己想要的位置。成功必须来自创新和对技艺的精研。看着海明威出版一本有缺陷的处女作,等到事后再说风凉话,这不是菲茨杰拉徳的心意。他希望看到海明威一飞冲天。 (查看原文)
    Bizarrer 2019-06-23 16:40:15
    —— 引自第258页
  • “我知道,我必须写一部长篇小说。”回顾当年时,他说。 他始终知道。毕竟他从前就计划用一本长篇小说放飞他的文学生涯。但是,哈德莉在里昂车站丢失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后,他显然没有费心去重写它,也没有再写一部新的。海明威提醒自己,每一位与他年纪相仿的作者都已经写过一部长篇了。这就是他的处境。24岁已经过去大半,自己名下仍然没有什么“主要著作”。 (查看原文)
    羊小罗 2019-08-29 13:57:24
    —— 引自第89页
  • 两人放弃了重温海明威的当年之勇,转向另一个舞台,一份新的、更大的、命中注定的荣耀。毕竟,巴黎如今是一个写作创新的实验室,更是人民心目中的宇宙艺术中心。 (查看原文)
    圈儿哩个圈 2019-09-18 16:39:07
    —— 引自章节:巴黎是个婊子
  • 此时他们很难想象,未来的自己将成为20年代的巴黎一切浪漫和刺激的缩影。 (查看原文)
    圈儿哩个圈 2019-09-18 16:39:07
    —— 引自章节:巴黎是个婊子
  • “但是我完全明白巴黎就是个婊子——人不能在妓女那里陷得太深,尤其当她们冷酷无情的背后,还有聪明才智、想象力、经验和传统撑腰。” (查看原文)
    圈儿哩个圈 2019-09-18 16:39:07
    —— 引自章节:巴黎是个婊子
  • 在巴黎的媒体圈里,没有人对海明威持中立态度——终其一生,人们对他不是崇拜,就是反感。但是每个人似乎也能察觉到,他会有不凡的人生。 (查看原文)
    圈儿哩个圈 2019-09-18 16:44:14
    —— 引自章节:席卷奥林匹斯
  • 现在,讲故事的人已经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查看原文)
    圈儿哩个圈 2019-09-18 16:44:14
    —— 引自章节:席卷奥林匹斯
  • 在笛卡尔路冰冷的阁楼里,海明威手拿铅笔,在一笔一画中,平静地把斯泰因从他的女神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先行者。 (查看原文)
    圈儿哩个圈 2019-09-18 16:44:14
    —— 引自章节:席卷奥林匹斯
  • 在里维埃拉,在新朋友华美的别墅里,丈夫时髦的情人一直不离左右,痛苦的事实再清楚不过了:海明威已经离开她继续前行了。他的前程理想已经化作现实,他们已然身处其中,那是一个明媚、辉煌的世界,远远抛开了锯木厂阁楼上画饼度日的天真和幻想。海明威和哈德莉不再一起对抗富人的游手好闲、麻木不仁,不再从温暖的床铺、简单的饭食和单纯的爱里寻找抚慰。她的寒酸从前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高贵,现在,就只剩下了不得体、不相称。猛然间,她在丈夫日新月异的生命中成了一个问题人物,不是被修理,就是被抛弃。那年夏天海明威已经无情地裁去不少东西了。 (查看原文)
    禾西哟 2021-03-06 02:04:38
    —— 引自章节:你死我活
  • “我有个理论,欧内斯特每写一本大作就需要换一个新老婆”,一次在巴黎吃饭时他对莫里·卡拉汉说。《太阳照常升起》——海明威的第一本大作有哈德莉,他开始创作下一部长篇小说时,陪伴他写作的是宝琳。“如果有另一部大作出来,”菲茨杰拉德猜测,“我们就能看到欧内斯特又找了一个老婆。” (查看原文)
    禾西哟 2021-03-06 02:38:42
    —— 引自章节:国王有多快活
  • “巴黎可能是世界上最慷慨的城市,这里最充裕的就是纯粹的欢愉。”《时尚》的一位作者惊叹道。 相比之下,海明威的新闻报道并没有许多惊人之语。他很快摸清了同时代美国旅居者们的底,在《星报》上大谈他们的短处。 巴黎是造假和虚张声势之人的圣地。”他在到达巴黎不久后所写的一篇报道中说。三教九流的美国人纷纷来到这里,把自己打扮成非比寻常的人物,从假冒的“舞蹈明星”,到扮成职业拳击手的无名小卒,这些自以为是的美国人能够全身而退的唯一原因,据海明威说,是法国人极度“没见过世面”。对于任何想在巴黎让自己看上去像个大人物的人,他给了一些指导:“你必须选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自称是那里最好的,然后别遇见从那里来的人。” (查看原文)
    来一杯芋泥啵啵 2021-07-07 13:46:27
    —— 引自章节:巴黎是个婊子
  • 对于美国作家马尔科姆・库利( Malcolm Cowley)来说,巴黎就像可卡因,当他想振作起来开始工作时,巴黎就让他动弹不得。“一些客居者很快领教到,巴黎的魅力并不那么有利于身体健康,与它保持一点儿距离十分明智。 “(一开始)我兴奋到无法平复。”罗伯特・麦克阿尔蒙( Robert Mcalmon)说。他是一位美国来的编辑,人生即将与海明威发生交集。但是我完全明白巴黎就是个婊子人不能在妓女那里陷得太深,尤其当她们冷酷无情的背后,还有聪明才智、想象力、经验和传统撑腰。 海明威是聪明人:他从来没有陷得太深,即使刚到巴黎漂泊的时候也没有。放荡享乐渐渐让一些不怎么有毅力的作家山穷水尽,而海明威却把巴黎愉快地描述成一个“秩序刚刚好的城市,作家只要照实写就可以因为能抗拒海明成有一个清的头,这一优让他得以成为局外的观察者。后来,他小说里的很多主人公也具有这种秉性。 (查看原文)
    来一杯芋泥啵啵 2021-07-07 13:50:08
    —— 引自章节:巴黎是个婊子
  • 多年后,海明威一位同在巴黎的记者同事回忆说,“他是一位行为古怪但显然聪明过人的青年”。另一位美国记者认为海明威是“某种阁楼上的天”2,不过他隐隐带着轻蔑的暗示说,即使海明威在自己的文章里鄙视咖啡馆中的那些人,他结交的也还是那些人。在巴黎的媒体圈里,没有人对海明威持中立态度一终其一生,人们对他不是崇拜,就是反感。但是每个人似乎也能察觉到,他会有不凡的人生。 (查看原文)
    来一杯芋泥啵啵 2021-07-07 13:51:54
    —— 引自章节:席卷奥林匹斯
  • 他们年轻、不屈,享受而不尊重生活,他们有时候出手太重、操之过急,然后生活就变成了一台冷酷的直立着的机器,投下细长的阴影。这阴影的尽头叫作断头台。 (查看原文)
    来一杯芋泥啵啵 2021-07-07 14:02:07
    —— 引自章节:席卷奥林匹斯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