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巴黎属于我 短评

热门 最新
  • 99 白洞 2018-12-11 15:53:47

    那个时候的文人如此毒舌,但是面对文学又真诚得让人感动,这大概是他们再渣你也恨不起来的原因。

  • 44 笑醉花间Sam 2019-01-06 00:50:57

    这本书和西尔维亚·比奇的《莎士比亚书店》一起,让我有幸能窥见当时巴黎顶级文化圈一貌,非常喜欢这本书。

  • 46 bonbon 2019-02-12 18:36:16

    “海明威嘛,有一千层的铁石外壳,谁也伤不了。菲兹杰拉德嘛,心脏是敞开的,遇见谁都要扑上去索求爱。最后嘛,一个把自己困死,一个被乱箭射伤。”

  • 25 Sebastian 2019-01-28 00:27:47

    无论是对评价《太阳照常升起》的创作手法,还是对《流动的盛宴》记述的那段真实过往的补充,这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引述和史料丰富,文风也颇具趣味,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心中偶像的形象(其实我早有预感),毕竟无论西尔维娅·毕齐的《莎士比亚书店》,还是罗伯特·卡帕的《失焦》,在提到他们的密友海明威时,都充满了赞誉和亲昵的调侃…当然,舍伍德·安德森和福特恐怕就要保留意见了,勒布那一行人就更不用说了…相对于评价作品的优劣,评论作家的人品要困难得多~(八卦的过程是有趣的,得出的结论是无益的)

  • 16 卢西安 2019-01-15 16:11:24

    一口气读完,这书真好,出乎意料,译得也好。主要是讲早年巴黎时期刚刚崭露头角的海明威以及关于The Sun Also Rises相关的一切:如何成形、敲定版权、删改、宣传、出版,以及原型人物们后来的故事。关于这本书如何诞生的零零碎碎我已经在很多传记里看过了,这里写得还是激动人心。 作者研究得很深入,不加戏,注释详细考据到位。而对于喜欢The Sun Also Rises和熟悉20s旅法美国文人圈的朋友来说读着依然容易动情,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

  • 7 古尔齐亚 2019-01-12 03:10:37

    舍伍德安德森,斯泰因,庞德,菲茨杰拉德,几乎每个帮助过海明威的人,最后都会成为他的靶子,但是还是会有很多的人前仆后继地去爱他和帮他,这就是所谓真正的人格魅力吧。也许他对文字表达的热爱,让他们找到了某种共鸣。也许是他真的道出了“丧”者的本心。

  • 6 甘草披萨 2019-03-25 13:10:06

    一本将大家在别处看到的八卦汇聚到一本书,用比原八卦更为八卦的口吻讲述的八卦集,如果读者你比较熟悉莎士比亚书店、左岸咖啡馆“知名人士”群、天才编辑、流动飨宴等,就不一定非读本书不可了;“海明威及其马屁精/观光团”、巴黎文学圈在“太阳照常升起之前”和“太阳照常升起之后”两个纪元的恩怨纠葛,书中海明威形象“光辉”:精于算计、利用别人、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反犹倾向、彻头彻尾骗子、嫌弃老婆怎么又怀孕、为与有钱女人结婚抛弃结发妻子、每出版一部大作身边都会出现一新妻子、善于自我炒作——作品尤其是长篇都没开始动手写已把自己炒成文学重磅大腕;读完只觉轻浮,再无余味,再无感触,简直遗憾咋没事先买好爆米花边吃边看,翻译诸如文学婊、娘炮、蹭热点、一个废柴之类的措辞亦有所加重上述观感;另外注释引用占全书比重也太大了

  • 8 bird 2019-03-02 21:50:42

    和《天才的编辑》一样好看的有爱传记~

  • 10 刚洗了热水澡 2019-02-22 17:25:55

    即便作为一个语种最顶峰的作家之一,海明威身上依然太多缺点,几乎不可以被原谅。海明威大概是那种对名利与成功、硬汉形象最为热情的人,同时又是最自私、最容易翻脸,同时会毫不犹豫把友谊作为垫脚石踩在脚下并毫无悔意的人。

  • 5 欢乐分裂 2019-04-23 15:45:50

    撷取海明威生命中最富传奇的巴黎片段,详尽叙述成名作之诞生前因后果,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是艺术天才的汇聚地,是每晚不灭的笙歌,“年轻时曾经在巴黎居住,那么你此后的一生中不论走到哪里,它都会跟随其后,因为巴黎是一场不散的宴席”。与《流动的盛宴》对比着读,会发现本书过于八卦的倾向、较随意的口吻与写法,且大多乃常见逸闻;注释详尽,好评。重点更多落在「海明威宇宙」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上,在昔日好友导师的眼中,他纯粹是个忘恩负义的渣男,乐于出卖隐私以博得写作题材,过河拆桥乃家常便饭;善于自我营销,爱钻营……可这么一个无耻混蛋,大家又都多么爱他啊,侧面叙述里的菲茨杰拉德简直温柔宽厚到哭;为“过气”的舍伍德·安德森惋惜,《暗笑》堪称天才之作。

  • 5 赫恩曼尼 2019-02-17 22:59:47

    饮酒作乐、宿醉、偷情、背叛,众所周知的《太阳照常升起》刻画的“迷惘的一代”背后,其实是海明威个人恩怨的偏狭缩影?自我营销的骗人伎俩?文学圈的貌合神离?结构上,这本书和大多数成熟的美国非虚构作品无异,都是以时间和人物钩沉一段往事,技法卓越。惊喜的是,《整个巴黎属于我》既完整勾画出一个作家不为人知的出版史、成名史,也昭示了某种不可抵抗的命运:如同戏台,轮番登场的人都曾在他的时代呼风唤雨,后世却只读到寥寥数语,或只是空白,仿佛未曾出现过。

  • 4 老木三观 2019-03-18 20:43:22

    一部中肯、详实、又颇有价值的纪录片式的传记作品,纪录了主人公20世纪20年代创作生涯早期,居住在巴黎和他朋友们的故事,以及《太阳照常升起》的创作始末细节还原。如果你是海粉,它能很客观的让你了解作家海明威“硬汉”形象的另一面。

  • 5 momo 2019-02-10 12:17:04

    出乎意料的流畅、好读,无论是作者还是译者

  • 4 清晨 2019-02-03 21:30:41

    非常喜欢的一部非虚构作品,感谢作者。 客观而冷静,全面的笔调。海明威年轻时的帅气,心高气傲,才华,努力,当然还有堕落的,邪恶的一面,自私的,目中无人的,各种各样的海明威。好心疼哈莉德,糟糠之妻,在最艰难的时候支持海明威,却在功成名就之时被抛弃。她那么善良,但是最终解脱的时候,竟然有点为她松了一口气,不再互相纠缠和折磨,幸好海明威有良心把太阳照常升起的版税收入给了哈莉德。当时最最令人向往的巴黎往事写尽了,流动的巴黎。一袭盛宴。文人圈子间的趣闻和丑事,其实顶尖的社交圈在什么年纪,什么地方都是差不多的,他们被别人羡慕着,自顾自地,满怀优越感地尽情玩耍。但不管怎样,还是令人羡慕的。

  • 5 malingcat 2019-01-31 16:09:07

    好得出乎意料!一千多条注释,告诉读者言之有据。围绕《太阳照常升起》的写作出版与推广,让大家看到不同于《流动的圣节》中那个自我建构的海明威。他的“自我硬化”以牺牲剥削出卖周围人为标志,如此渣,而作品又如此美,令人感喟。心疼哈德莉。全书只有一张照片,海明威最帅的一张,在读图时代如此节制,很不寻常。

  • 5 宴歧 2019-09-17 23:28:29

    整个阅读过程中为海明威出神入化的人格魅力感到深深的困惑。

  • 4 其斤 2019-01-28 22:41:23

    “黑夜最黑的时候已经在他的身后。他不会回头望。” 这本太好了,值得再读几遍,以及海菲依旧又甜又伤。

  • 3 东来 2019-05-22 14:08:14

    可以说相当好看。文学之路、八卦逸闻。

  • 3 yobbo 2019-05-04 19:38:58

    据不完全统计,看这本书期间,大约消耗了一瓶清酒,3罐啤酒。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