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人的境遇》是一部以西方人的视角看中国革命的优秀文学作品。一经发布就轰动法国,获得一九三三年度法国的文学大奖龚古尔奖。小说以一九二七年上海工人运动为题材,以革命者陈的一次刺杀活动为引子,描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起义和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本书表现了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如何捍卫人的尊严,寻找作为人而生,作为人而死的意义和勇气。
作者简介 · · · · · ·
马尔罗是三分之一的天才,三分之一的虚假和三分之一的无法理解。
——法国著名思想家雷蒙·阿隆
目录 · · · · · ·
出版说明
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流派纷呈,大师辈出。为将百年间的重要外国作家进行梳理,使读者了解其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版“蜂鸟文丛——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家小藏本”系列图书。
以“蜂鸟”命名,意在说明“文丛”中每本书犹如美丽的蜂鸟,身形虽小,羽翼却鲜艳夺目;篇幅虽短,文学价值却不逊鸿篇巨制。在时间乃至个人阅读体验“碎片化”之今日,这一只只迎面而来的“小鸟”,定能给读者带来一缕清风,一丝甘甜。
这里既有国内读者耳熟能详的大师,也有曾在世界文坛上留下深刻烙印、在我国译介较少的名家。书中附有作者生平简历和主要作品表。期冀读者能择其所爱,找到相关作品深度阅读。
“丛书”将分辑陆续推出,“蜂鸟”将一只只飞来。愿读者诸君,在外国文学的花海中,与“蜂鸟”相伴,共同采集滋养我们生命的花蜜。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 · · · · · (更多)
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流派纷呈,大师辈出。为将百年间的重要外国作家进行梳理,使读者了解其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版“蜂鸟文丛——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家小藏本”系列图书。
以“蜂鸟”命名,意在说明“文丛”中每本书犹如美丽的蜂鸟,身形虽小,羽翼却鲜艳夺目;篇幅虽短,文学价值却不逊鸿篇巨制。在时间乃至个人阅读体验“碎片化”之今日,这一只只迎面而来的“小鸟”,定能给读者带来一缕清风,一丝甘甜。
这里既有国内读者耳熟能详的大师,也有曾在世界文坛上留下深刻烙印、在我国译介较少的名家。书中附有作者生平简历和主要作品表。期冀读者能择其所爱,找到相关作品深度阅读。
“丛书”将分辑陆续推出,“蜂鸟”将一只只飞来。愿读者诸君,在外国文学的花海中,与“蜂鸟”相伴,共同采集滋养我们生命的花蜜。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 · · · · · (更多)
出版说明
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流派纷呈,大师辈出。为将百年间的重要外国作家进行梳理,使读者了解其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版“蜂鸟文丛——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家小藏本”系列图书。
以“蜂鸟”命名,意在说明“文丛”中每本书犹如美丽的蜂鸟,身形虽小,羽翼却鲜艳夺目;篇幅虽短,文学价值却不逊鸿篇巨制。在时间乃至个人阅读体验“碎片化”之今日,这一只只迎面而来的“小鸟”,定能给读者带来一缕清风,一丝甘甜。
这里既有国内读者耳熟能详的大师,也有曾在世界文坛上留下深刻烙印、在我国译介较少的名家。书中附有作者生平简历和主要作品表。期冀读者能择其所爱,找到相关作品深度阅读。
“丛书”将分辑陆续推出,“蜂鸟”将一只只飞来。愿读者诸君,在外国文学的花海中,与“蜂鸟”相伴,共同采集滋养我们生命的花蜜。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〇一六年一月
前 言
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一九○一年生于巴黎,早年就读于巴黎东方语言学校。一九二三年后到过柬埔寨、越南和中国等东方国家。一九二七年回巴黎,加入文学团体“新法兰西评论”。一九三四年任世界争取释放季米特洛夫和台尔曼委员会主席。一九三七年在马德里创建国际飞行中队,对抗击法西斯势力的西班牙共和军给予了有力支持。一九三九年加入法国装甲部队,一九四四年参加抵抗运动游击队,曾两次被俘。战后为法兰西人民联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政府中任新闻部长和主管文化事务的国务部长。主要作品有《纸月亮》(1921,诗体小说),《征服者》(1928,写1925年中国省港工人大罢工),《王家大道》(1930),《希望》(1937,关于西班牙内战),以及多部文艺评论,自传体小说,回忆录等。
本书《人的境遇》(又译《人的状况》或《人类的命运》)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以一九二七年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和汉口工人运动为题材,获得龚古尔文学奖。小说一开头描写了革命者陈大儿的一次恐怖活动,引出在共产党领导人强矢·吉索尔和俄国顾问加托夫指挥下,上海工人武装小组夺取弹药,组织武装力量同反革命斗争,以及在革命对象发生变化后谋杀蒋介石的行动。强矢的父亲老吉索尔是社会学教授,对包括陈、强矢在内的青年人有重大影响,但老人从不参与行动。强矢的未婚妻梅充当革命营垒中的医护人员。次要人物白、孙以及唱片行老板陆有顺各有特色。反革命营垒的主要人物“军事总督”、蒋介石等没有直接出场,但寥寥几笔的侧影反映出他们的残暴狡诈。法国垄断资本家费拉尔勾结法国政府,企图在中国和亚洲发大财,从幕后支持蒋介石反革命势力。蒋的保安头子柯尼希极端仇视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两面人物克拉皮克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投机取巧,行动诡秘。小说的最后部分详细描述了在革命暂时失败后,加托夫、强矢面对酷刑和死亡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对战友的深情厚谊。强矢牺牲后,老吉索尔和梅逃到日本,怀着对未来的期待,继续生活和抗争。在故事发展的主线中,还穿插了强矢、陈对汉口党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访问,在要不要向蒋介石缴械的问题上,反映出基层战士与“共产国际”观点的尖锐矛盾。总的说来,本书以不太长的篇幅,借助电影蒙太奇式的技巧,从各个侧面写出了在关键时刻各种人物,各种力量的聚散离合,特别是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生与死的不同态度。
马尔罗在哲学思想上受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和十九、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及施本格勒的影响,认为人是动物中惟一预先知道自己将要死亡的种类,死亡是“荒谬”的,人便要根据各自的生活态度和境遇作出反应(或者“逆来顺受”,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反应)。马尔罗自己的“反应”就是不断地“行动”,从而证实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他不愧是一位思想敏锐的“大人物”,除去早期的一些探索外,从声援季米特洛夫和台尔曼起,到积极投身西班牙和法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到“二战”后的政治活动和言论,都表明他在政治上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有积极意义的,他在哲学意义上的“行动”不是盲目无效的,在七十五载不算太长的生命中,他实现了“自我价值”,维护了“人的尊严”,没有被“荒谬的”死亡所征服。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小说中,各种人物的反应和“行动”就极为参差不齐,有前述主要人物加托夫、强矢等的正面“反应”,也有众多反面人物吃喝嫖赌之类无奇不有的“反应”,用以证明他们各自认同的“价值”;侨居上海的比利时“小人物”赫梅尔里克贫困潦倒、饱经磨难,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这在马尔罗笔下也是一种独特的“反应”。
综上所述,与其说《人的境遇》是一部政治小说,毋宁把它看作一本哲理小说。有了这种基本理解,就不难明了书中的偏颇、失实以至某些扭曲之处,而不必过分拘泥于细节。另一方面,马尔罗无疑对中国、中国革命、中国工人和劳动人民怀着同情,后来他在文化部长任上曾积极计划推动中法关系和文化交流就是一个旁证。译者曾与马尔罗部长有过一面之缘,对这位传奇式人物的朴实、敏锐、智慧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象。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马尔罗逝世二十周年之际,他的遗骸迁葬法国伟人的墓地先贤祠,成为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之后受此待遇的第五位法国作家。按照他的创作成就及政治影响来看,马尔罗无疑是当之无愧的。
丁世中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八日
· · · · · · (收起)
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流派纷呈,大师辈出。为将百年间的重要外国作家进行梳理,使读者了解其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版“蜂鸟文丛——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家小藏本”系列图书。
以“蜂鸟”命名,意在说明“文丛”中每本书犹如美丽的蜂鸟,身形虽小,羽翼却鲜艳夺目;篇幅虽短,文学价值却不逊鸿篇巨制。在时间乃至个人阅读体验“碎片化”之今日,这一只只迎面而来的“小鸟”,定能给读者带来一缕清风,一丝甘甜。
这里既有国内读者耳熟能详的大师,也有曾在世界文坛上留下深刻烙印、在我国译介较少的名家。书中附有作者生平简历和主要作品表。期冀读者能择其所爱,找到相关作品深度阅读。
“丛书”将分辑陆续推出,“蜂鸟”将一只只飞来。愿读者诸君,在外国文学的花海中,与“蜂鸟”相伴,共同采集滋养我们生命的花蜜。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〇一六年一月
前 言
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一九○一年生于巴黎,早年就读于巴黎东方语言学校。一九二三年后到过柬埔寨、越南和中国等东方国家。一九二七年回巴黎,加入文学团体“新法兰西评论”。一九三四年任世界争取释放季米特洛夫和台尔曼委员会主席。一九三七年在马德里创建国际飞行中队,对抗击法西斯势力的西班牙共和军给予了有力支持。一九三九年加入法国装甲部队,一九四四年参加抵抗运动游击队,曾两次被俘。战后为法兰西人民联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政府中任新闻部长和主管文化事务的国务部长。主要作品有《纸月亮》(1921,诗体小说),《征服者》(1928,写1925年中国省港工人大罢工),《王家大道》(1930),《希望》(1937,关于西班牙内战),以及多部文艺评论,自传体小说,回忆录等。
本书《人的境遇》(又译《人的状况》或《人类的命运》)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以一九二七年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和汉口工人运动为题材,获得龚古尔文学奖。小说一开头描写了革命者陈大儿的一次恐怖活动,引出在共产党领导人强矢·吉索尔和俄国顾问加托夫指挥下,上海工人武装小组夺取弹药,组织武装力量同反革命斗争,以及在革命对象发生变化后谋杀蒋介石的行动。强矢的父亲老吉索尔是社会学教授,对包括陈、强矢在内的青年人有重大影响,但老人从不参与行动。强矢的未婚妻梅充当革命营垒中的医护人员。次要人物白、孙以及唱片行老板陆有顺各有特色。反革命营垒的主要人物“军事总督”、蒋介石等没有直接出场,但寥寥几笔的侧影反映出他们的残暴狡诈。法国垄断资本家费拉尔勾结法国政府,企图在中国和亚洲发大财,从幕后支持蒋介石反革命势力。蒋的保安头子柯尼希极端仇视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两面人物克拉皮克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投机取巧,行动诡秘。小说的最后部分详细描述了在革命暂时失败后,加托夫、强矢面对酷刑和死亡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对战友的深情厚谊。强矢牺牲后,老吉索尔和梅逃到日本,怀着对未来的期待,继续生活和抗争。在故事发展的主线中,还穿插了强矢、陈对汉口党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访问,在要不要向蒋介石缴械的问题上,反映出基层战士与“共产国际”观点的尖锐矛盾。总的说来,本书以不太长的篇幅,借助电影蒙太奇式的技巧,从各个侧面写出了在关键时刻各种人物,各种力量的聚散离合,特别是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生与死的不同态度。
马尔罗在哲学思想上受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和十九、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及施本格勒的影响,认为人是动物中惟一预先知道自己将要死亡的种类,死亡是“荒谬”的,人便要根据各自的生活态度和境遇作出反应(或者“逆来顺受”,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反应)。马尔罗自己的“反应”就是不断地“行动”,从而证实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他不愧是一位思想敏锐的“大人物”,除去早期的一些探索外,从声援季米特洛夫和台尔曼起,到积极投身西班牙和法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到“二战”后的政治活动和言论,都表明他在政治上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有积极意义的,他在哲学意义上的“行动”不是盲目无效的,在七十五载不算太长的生命中,他实现了“自我价值”,维护了“人的尊严”,没有被“荒谬的”死亡所征服。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小说中,各种人物的反应和“行动”就极为参差不齐,有前述主要人物加托夫、强矢等的正面“反应”,也有众多反面人物吃喝嫖赌之类无奇不有的“反应”,用以证明他们各自认同的“价值”;侨居上海的比利时“小人物”赫梅尔里克贫困潦倒、饱经磨难,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这在马尔罗笔下也是一种独特的“反应”。
综上所述,与其说《人的境遇》是一部政治小说,毋宁把它看作一本哲理小说。有了这种基本理解,就不难明了书中的偏颇、失实以至某些扭曲之处,而不必过分拘泥于细节。另一方面,马尔罗无疑对中国、中国革命、中国工人和劳动人民怀着同情,后来他在文化部长任上曾积极计划推动中法关系和文化交流就是一个旁证。译者曾与马尔罗部长有过一面之缘,对这位传奇式人物的朴实、敏锐、智慧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象。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马尔罗逝世二十周年之际,他的遗骸迁葬法国伟人的墓地先贤祠,成为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之后受此待遇的第五位法国作家。按照他的创作成就及政治影响来看,马尔罗无疑是当之无愧的。
丁世中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八日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蜂鸟文丛 (共30册),
这套丛书还有
《饲养》,《啊,拓荒者!》,《沉睡的人》,《文字生涯》,《局外人》 等。
人的境遇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什么是话题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人的境遇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何为人的境遇?——存在主义小说的先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马尔罗自己说过:“不难看出,人的境遇中迷幻之处就是:伟大是脆弱的,希望的各种形式皆堕落,而人们总是通过转化而复生。” 马尔罗要写一本关于人生、尊严、生死、爱情的小说,一本关于人与命的小说,而不是历史小说。若只关注其历史侧面,说与大革命史实不符云云,就着眼在了... (展开)
《人的状况》:巴尔罗的人性观照
略萨说,他喜欢法国大作家马尔罗的《人的状况》,就这么走近马尔罗。 一上手有点望外,居然说的是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发生在上海的故事,一看完,又有点意外,不是意想中中国革命志士闹革命与蒋介石反动派作斗争的故事,或者说不全是,更准确地说,是大部分不是。书中有脸有面...
(展开)
> 更多书评 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7.5分 99人读过
-
Folio Classique (Educa Books) (1972)8.1分 25人读过
-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99)7.8分 62人读过
-
漓江出版社 (1990)7.8分 43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人的境遇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姜姜温 2019-01-28
“人人都发疯,”吉索尔又想,“但人的命运没有别的,便是将这发疯与人世联结,并为之奋斗的毕生!”
1 有用 拉布拉布 2019-08-31
“蜂鸟文丛”这一版本设计有点奇怪。书本身很小,可能是为了方便携带设计。可是很重,而且书页小,很难翻开。如果不借助阅读架的话,必须两只手拼尽全力拿着才行。马尔罗的书内容本身很有趣。
1 有用 Abi 2020-04-23
一部主题令人向往、读时却不断质疑为何要阅读、完全不能入情的作品。不知道翻译到底为它降了多少分。
0 有用 Black Tulip 2020-03-15
中国大革命,视角是外国人的。历史观却与我们的教科书别无二致。光鲜和污浊并存下的世界是人性的闪光和卑污的并存。而作者更倾心于每一个独立个体本身的存在式的思考。浑浑噩噩,屈从本能,为理想献身,还是知天命耳顺……都是他自己的主义。而这大概也就是人类的境遇吧。
0 有用 Bob 2020-06-01
黑暗中存在主义角度上海1927 枪决前寻找氰化物触碰的手 “人们愿为之献身的事业,总是超越实利,而多少是维护这种境遇,将它形容为尊严;对奴隶来说是基督教教义,对公民来说是国家,对工人来说就是共产主义了。” 这个版本翻译太差了
0 有用 Bob 2020-06-01
黑暗中存在主义角度上海1927 枪决前寻找氰化物触碰的手 “人们愿为之献身的事业,总是超越实利,而多少是维护这种境遇,将它形容为尊严;对奴隶来说是基督教教义,对公民来说是国家,对工人来说就是共产主义了。” 这个版本翻译太差了
1 有用 Abi 2020-04-23
一部主题令人向往、读时却不断质疑为何要阅读、完全不能入情的作品。不知道翻译到底为它降了多少分。
0 有用 我心遗忘的节奏 2020-04-19
2.5/5 这书是怎么得的龚古尔奖???
0 有用 Black Tulip 2020-03-15
中国大革命,视角是外国人的。历史观却与我们的教科书别无二致。光鲜和污浊并存下的世界是人性的闪光和卑污的并存。而作者更倾心于每一个独立个体本身的存在式的思考。浑浑噩噩,屈从本能,为理想献身,还是知天命耳顺……都是他自己的主义。而这大概也就是人类的境遇吧。
0 有用 王 Piu Piu 2020-01-06
读过的法国人写亚非拉里面算是最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