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的原文摘录

  • 为商之道:智不足以通权变,勇不足以临机决断,仁不能取予自如,强不能守定心志,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 (查看原文)
    苏苏头 11赞 2012-03-04 21:48:03
    —— 引自第3251页
  • 魏国的灭亡很没有波澜,算是山东六国的寿终正寝典型。   一个国家的末期历史如此死一般寂静,以至在所有史料中除了国王魏假,竟然找不到一个文臣武将的影子,在轰轰然的战国之世堪称异数。作为国别史,《史记·魏世家》对魏国最后三年的记载只有寥寥三行:“……景湣王卒,子王假立/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三年,秦灌大梁,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列位看官留意,三行之中,最长的中间一行说得还是国际形势。魏王假在位三年,实际只发生了三件事:秦灌大梁,虏王假,灭魏以为郡县。每读至此,尝有太史公检索历史废墟而无可奈何之感叹。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魏国实在没有值得一提的人物了。   在山东六国之中,魏国灭亡的原因最没有秘密性,最没有偶然性,最没有戏剧性。也就是说,魏国灭亡的原因最清楚,最简单,最为人所共识。后世史家对魏国灭亡的评论揣测很少,原因也在于魏国灭亡的必然性最确定,只有教训可以借鉴,没有秘密可资研究。《史记·魏世家》之后有四种评论,大约足可说明这种简单明了。   其一,魏国民众的记忆感喟。百余年之后,太史公在文后必有的“太史公日”中记载云:他到大梁遗迹踏勘搜求资料,在已经变成废墟的大梁遇见了前来凭吊的魏国遗民(墟中人);遗民感伤地回顾了当年秦军水攻大梁的故事,“说者皆以为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国削弱至于亡。”也就是说,民众认定魏国衰弱灭亡的原因,是没有用信陵君。   其二,太史公自家的评价。太史公先表示了对大梁民众的评价不赞同,后面的话却是反着说。其全话是:“……(对墟中人之说)余以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内,其业未成,魏虽得阿衡之佐,曷益乎?”直译,太史公是说:我不能苟同墟中人评判。天命秦统一天下,在其大业未成之时,魏国便是得到伊尹(其名阿衡)那样的大贤辅佐,又能有什么益处呢?果真将这几句话看作为魏国辩护,未免小瞧太史公了。究其实,太史公显然是在说反话。如同面对一个长... (查看原文)
    江湖注销 1回复 11赞 2015-07-14 11:40:59
    —— 引自章节:缓贤忘士者 天亡之国也
  • 金钱者,人世流火。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得其所,方为无价至宝。不得其所,铜臭如粪土。纵然一国之君,概莫能外。 (查看原文)
    花开为花落 2回复 5赞 2022-05-30 19:10:15
    —— 引自第35页
  • 自古以来,乱国皆在萧墙之内。我自不乱,何人乱我?我自不灭,何人灭我? (查看原文)
    花开为花落 4赞 2022-06-04 15:15:09
    —— 引自第134页
  • 正道之行,不问吉凶。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其一,聪敏机变,多大言之谈,有足以显示其高贵的特异怪癖,此所谓志大才疏而多欲多谋也,与真正的智能低下的白痴君主相比(譬如后世的少年晋惠帝),此等“庸君”具有令人目眩的迷惑性,完全可能被许多人误认为“英主”;其二,胸襟狭小,任人唯亲与敬贤不用贤并存,外宽内忌。这一特征的内在缺陷,几乎完全被敬贤的外表形式所遮掩,当时当事很难觉察;其三,在位执政期长得令人窒息,一旦将国家带入沼泽,只有渐渐下陷,无人能有回天之力。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这便是命-每个人都降生在一定的人群框架里,底层框架贫穷萧疏却极富弹性,可以任你自由伸展;上层框架富丽堂皇却生硬冰冷,注定你众生都得优游在这个金铜框架里而无法体验底层布衣的人生奋发。上天衡平,冷酷如斯!天命预断,冷酷如斯!夫复何言!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何谓见识?发乎常人之不能见,这便是见识。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王书论政,重质不重文。质者,底蕴事理之厚薄也。文者,章法说辞之华彩也。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当国莫怀旁观之心。为父时而能说得几句明彻之言,根由便是没有当事之志,而宁怀旁观之心也!隔岸观火,纵然说得几句中的之言,又有何用。 人各无愧,事便可为。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往昔自己所虑者,唯在施展才智以证实自己天下无敌,而今自己思虑者,却在五十万将士之生命。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大道不和于俗,大功不谋于众。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名士但为国使,便当不辱使命。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战场唯艰险,轻言者必败也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将者,三军司命也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国士贤才,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千人长者,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狭者速涸,流浅者速竭,跷确者其地不育。王者之能,不出宫中,咋不能覆国矣!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有钱不花,也是无钱,没钱敢花,便是有钱。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荀子有言,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大凡少年遭遇巨变,长成便有两途:或狂放不羁如老夫,或压抑心志如公子。如老夫人等者,流浪漂泊游戏人生,涉邪放纵肆意发泄,久而久之,少时伤痛也就变做了厚厚的老茧。如公子人等者却是不同,放纵不能,发泄无门,受尽人事炎凉之态,却只能死死憋在心头,但有出口发作,只怕纠葛甚多,等闲不能了结也。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 所谓评鉴品尝,无非经多见广善加揣摩而已,岂有他哉? (查看原文)
    Smelly Cat 3赞 2018-03-09 16:07:27
    —— 引自章节:part 4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4 1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