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在上海这样的都市中,阳台作为空间意义的集聚地,比其他场所更有可分析性。具体说,阳台把外在都市空间作为背景和前景引入到文本空间中。这种居室的内景和都市的外景的交错性将会给阳台带来别有意味的空间特征。“阳台”由此表现出的边缘性,这种边缘性是张爱玲在传统空间和现代空间之间的边缘性和混杂性的象征。它既不是十足传统的,也不是完全现代的。这种边缘性和混杂性在空间生产的意义上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说明。张爱尽笔下的居室空间场景令人着迷的地方正在于其内的差异性,在于其可以进一步分割的复杂性特征:客厅、卧室,阳台……都是张爱玲在文本中进行空间意义再生产的差异性领域,它们所指涉的空间意义是不一样的,因此,也就构成了小说人物修辞的空间性符码。张爱玲正是无意识地借助于不同居室空间所暗含的修辞功能来表达空间的微观政治学问题
学术文集,讲“风景的发现”为目前最清楚通透的,评“想象共同体”为目前最扎实从容的,皆没有之一。但总体缺乏体系,篇目间联系过散,多数单薄清浅,太多应景之作,题目之下其实难副。前面几辑中的专论,后面又专用一辑读书流水账来汇总,材料反复使用,不可谓不划算。卖得贵不说,P137还有排版字体错讹,P321还有标点遗漏,P357还有衍文。不能说吴老师圈钱之作吧,可还是叫人好生失望。
太散,有些篇目很有启发性很有诚意,有的呢就短短地凑字数了,最后的采访不错,前面的提到不少书目,不怕书荒了。
郁达夫与(江浙)现代风景的发现启发尤多,也可适当移用到民国之后的西北边疆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文人游记与民族志中,也与国族构建有关。“阳台”的空间发明很深入,甚至类似贴着文本的某种精神分析。此次重读,在后面的访谈闲聊中发现吴真挺会带学生的,方法性的指导与示范,可以与王风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态度(在某篇古琴相关的访谈中提到)合看。莫名想到贺铸诗,彩笔新题断肠句。虽然此处题目或更近义山,“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郁达夫的“风景”,张爱玲的“阳台”,香雪的两条铁轨,《边城》的现代性结尾,以及欧阳江河的“凤凰”——其实践了德里达的“踪迹学”。吴晓东老师没有许子东老师那样的废话,只是偶尔重复观点。对理论保持敏感也挺好哒。
郁达夫的风景和张爱玲的阳台,其余多为应酬之作。
跳着看完了,郁达夫的风景和窗台两篇好牛,更加不愿意写期末论文了
可删去一半(。)///需要重读的有:风景、阳台、想象的共同体、语词的漂泊、细读和大写
是我梦中的彩笔。
风景,阳台,想象的共同体这几篇很有启发。其他篇目似乎是同行捧场?(但写的倒也不错)错别字有些多。
前半部分不错,后面有点散了(除了最后一辑的访谈)
郁达夫一篇最好,写废名、沈从文比较到位。收入文章多为讲稿、书评、访谈,亲切一些,但有很多冗余,倒可一窥交际圈。另外,能够看到吴晓东老师的认真努力严谨,以及多管齐下、文学本位的治学风格。
第一辑小说散文,第二辑文论,第三辑诗歌,第四辑和第五辑分别是给前辈和后生著作的序言或评论,第六辑梳理个人的阅读经验,第七辑采访。 看完相当于粗略过了一下现代文学的部分知识点,张爱玲的阳台一篇启发最大。最喜欢采访的部分,如何让自己的兴趣和热情落地到文学研究和产出中,也是我自己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部分文章是之前读过的,这次算半个重读。基本都写得挺漂亮,论文读多了来读这种随笔性的东西会觉得很舒服,舒卷行文中不乏真知灼见。
张爱玲的阳台那篇最佳。
吴老师真的很有魅力
拉拉杂杂的文集,却也不乏亮点。书里谈及他的一些教学方式,吴老师是真的很会培养学生。
对于现代文学的漫谈,因而也少了学院风的文献理论爬梳,所以看起来很轻松。 对文学的理解视角也很独特有趣,比如有一篇特别谈了张爱玲作品里的“阳台”,分析的非常精彩。阳台既是“居室内部空间的延伸,又是外部城市空间的一部分。”
风景学与中国新诗两篇不错:七月派的雄浑凝重、长诗诗潮、中国新诗派对现实和历史的整体性把握、卞之琳冯至穆旦的沉思。《语词的漂泊》也不错,在别本里读过了。
暂仅一、二辑
> 梦中的彩笔
4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18-09-04 19:24:19
在上海这样的都市中,阳台作为空间意义的集聚地,比其他场所更有可分析性。具体说,阳台把外在都市空间作为背景和前景引入到文本空间中。这种居室的内景和都市的外景的交错性将会给阳台带来别有意味的空间特征。“阳台”由此表现出的边缘性,这种边缘性是张爱玲在传统空间和现代空间之间的边缘性和混杂性的象征。它既不是十足传统的,也不是完全现代的。这种边缘性和混杂性在空间生产的意义上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说明。张爱尽笔下的居室空间场景令人着迷的地方正在于其内的差异性,在于其可以进一步分割的复杂性特征:客厅、卧室,阳台……都是张爱玲在文本中进行空间意义再生产的差异性领域,它们所指涉的空间意义是不一样的,因此,也就构成了小说人物修辞的空间性符码。张爱玲正是无意识地借助于不同居室空间所暗含的修辞功能来表达空间的微观政治学问题
5 有用 史历黑 2019-04-02 09:42:26
学术文集,讲“风景的发现”为目前最清楚通透的,评“想象共同体”为目前最扎实从容的,皆没有之一。但总体缺乏体系,篇目间联系过散,多数单薄清浅,太多应景之作,题目之下其实难副。前面几辑中的专论,后面又专用一辑读书流水账来汇总,材料反复使用,不可谓不划算。卖得贵不说,P137还有排版字体错讹,P321还有标点遗漏,P357还有衍文。不能说吴老师圈钱之作吧,可还是叫人好生失望。
1 有用 春天與星星 2019-04-26 23:38:56
太散,有些篇目很有启发性很有诚意,有的呢就短短地凑字数了,最后的采访不错,前面的提到不少书目,不怕书荒了。
1 有用 万水千山皮皮虾 2019-12-29 16:57:33
郁达夫与(江浙)现代风景的发现启发尤多,也可适当移用到民国之后的西北边疆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文人游记与民族志中,也与国族构建有关。“阳台”的空间发明很深入,甚至类似贴着文本的某种精神分析。此次重读,在后面的访谈闲聊中发现吴真挺会带学生的,方法性的指导与示范,可以与王风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态度(在某篇古琴相关的访谈中提到)合看。莫名想到贺铸诗,彩笔新题断肠句。虽然此处题目或更近义山,“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2 有用 ShallowKing6 2022-02-03 16:46:50
郁达夫的“风景”,张爱玲的“阳台”,香雪的两条铁轨,《边城》的现代性结尾,以及欧阳江河的“凤凰”——其实践了德里达的“踪迹学”。吴晓东老师没有许子东老师那样的废话,只是偶尔重复观点。对理论保持敏感也挺好哒。
1 有用 Sailing2Caldey 2021-12-21 21:10:37
郁达夫的风景和张爱玲的阳台,其余多为应酬之作。
0 有用 捐玦 2022-05-18 20:34:10
跳着看完了,郁达夫的风景和窗台两篇好牛,更加不愿意写期末论文了
0 有用 绵舟 2022-12-02 20:18:02 江苏
可删去一半(。)///需要重读的有:风景、阳台、想象的共同体、语词的漂泊、细读和大写
0 有用 输入昵称 2022-10-26 17:12:40 北京
是我梦中的彩笔。
0 有用 Ppppd 2022-10-31 11:59:18 浙江
风景,阳台,想象的共同体这几篇很有启发。其他篇目似乎是同行捧场?(但写的倒也不错)错别字有些多。
0 有用 北大小马 2022-12-18 14:58:09 江苏
前半部分不错,后面有点散了(除了最后一辑的访谈)
0 有用 矜北 2024-03-25 13:46:44 江苏
郁达夫一篇最好,写废名、沈从文比较到位。收入文章多为讲稿、书评、访谈,亲切一些,但有很多冗余,倒可一窥交际圈。另外,能够看到吴晓东老师的认真努力严谨,以及多管齐下、文学本位的治学风格。
0 有用 我不是。 2023-06-18 13:34:34 北京
第一辑小说散文,第二辑文论,第三辑诗歌,第四辑和第五辑分别是给前辈和后生著作的序言或评论,第六辑梳理个人的阅读经验,第七辑采访。 看完相当于粗略过了一下现代文学的部分知识点,张爱玲的阳台一篇启发最大。最喜欢采访的部分,如何让自己的兴趣和热情落地到文学研究和产出中,也是我自己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0 有用 青山 2023-11-13 20:38:48 北京
部分文章是之前读过的,这次算半个重读。基本都写得挺漂亮,论文读多了来读这种随笔性的东西会觉得很舒服,舒卷行文中不乏真知灼见。
0 有用 章宸 2023-01-06 14:27:05 湖南
张爱玲的阳台那篇最佳。
0 有用 momo 2021-03-02 16:18:23
吴老师真的很有魅力
0 有用 亚细亚的孩子 2019-04-20 18:01:30
拉拉杂杂的文集,却也不乏亮点。书里谈及他的一些教学方式,吴老师是真的很会培养学生。
0 有用 coldfish 2019-01-22 19:03:16
对于现代文学的漫谈,因而也少了学院风的文献理论爬梳,所以看起来很轻松。 对文学的理解视角也很独特有趣,比如有一篇特别谈了张爱玲作品里的“阳台”,分析的非常精彩。阳台既是“居室内部空间的延伸,又是外部城市空间的一部分。”
0 有用 sky liu 2020-10-22 16:22:01
风景学与中国新诗两篇不错:七月派的雄浑凝重、长诗诗潮、中国新诗派对现实和历史的整体性把握、卞之琳冯至穆旦的沉思。《语词的漂泊》也不错,在别本里读过了。
0 有用 殳缶 2019-10-13 15:18:51
暂仅一、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