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快乐学习”的理念固然让许多孩童得以无忧无虑地成长,却也牺牲掉美国学生在语文、科学、人文史地上的基本训练。美国的反智传统,可以上溯至美国开国元勋杰弗逊曾经说过的一席话:“农夫比教授更能判断是非,因为他并没受到太多后天人文规范的影响。”在过分重视成果,即商业化的“成果”典范之下,实用主义从而取代了智识的今日美国;小布什、特朗普身上所弥漫着的现代美式生活价值,无疑为反智的传统做了更通盘的诠释。
第77页对川普的预言:因此,在美國的核心地帶,陸續出現了一些內心充滿怨懟的人,他們可能是宗教基本教義主義者、帶著偏見的美國至上論者、外交政策上的封閉主義者與經濟上的保守主義者等,匯集成為一股在現代化下遭逢困境的反對浪潮。
這書中譯本出得真是切合時宜啊⋯⋯
得到了好多安慰...也在「民主」這件事上獲得了更深的見解。當然,在全球右派不斷崛起的當代脈絡下,知識份子的命運只會越來越坎坷,但是...怎麼樣都要撐住啊!#100
尽管本书写于快六十年前,但如果今天的读者带着一个疑惑往下读,还是会有很强的代入感。这个疑问就是,为什么美国会有特朗普这样“反智”的总统上台?作者似乎已经平静地预见到,几十年后美国政坛会诞生如此令世界震惊的变数。 霍夫士达特认为,美国的反智传统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美国在宗教信仰上摆脱了欧洲旧观念的束缚,不愿受神学知识的旧思维影响,强调“天启”的观念和对《圣经》的感性解读。 第二,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人们排斥士绅阶层、看重领袖气质和领导能力,因此轻视学者风范和文艺气质的政治人物。 第三,在美国的商界中,人们看中的是白手起家、踏实肯干和坚毅不拔,相比之下,那些空有理论、脱离现实和眼高手低的知识分子们只是呆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 第四,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老师的收入和地位并不高,而人们
在前言中,台大的陈思贤教授提到这本书翻译实在是恰逢其时,在世界民粹主义兴起,特朗普等非建制领导人频现的背景下,如何认识特朗普现象与美国的反智传统间的关系?在此可不可以提出如下假设:当一国内的某一大众群体的不平等、被剥削感偏离均衡点时,精英与大众之间对于知识的看法就会分化,而这种分化程度则受到宗教福音主义、原教旨主义的民主态度、白手起家商业观念以及绝对平等的教育思想的影响,特朗普的迎合白手起家式商业背景、口无遮拦式政治演讲、毫无顾忌的大众迎合,恰恰切中了对精英领导者老套路的厌弃,宁愿选择与自己相似度更多的人,也不愿跟随精英主义的大流。
Hofstadter对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的反思,从“传统”的角度“预言”了五十年后美国的政治困局。要而言之,福音派的原始主义、商业社会的实用主义与政治/教育中的民主主义三大“传统”共同导致了美国社会对于“智识”及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敌意(anti-intellectualism)。这些传统在今日美国自然有其影响,但具体到Trump的兴起,则必须下降到更具体的层面讨论60s以降知识分子形象与自由主义的绑定,以及信息技术所铸就的“一知半解”的选民阶层。【余英时当年正是受此书启发写下影响甚巨的“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一文,但细观之,中美“反智主义”的主体似是有根本不同的】
政治人物的學識、教養和文雅會變成負面弱點,而粗鄙、陽剛形象,說著人人能聽懂的大話則深受喜愛。群眾對你的智識和辯論技巧不會是欽佩,不理解會轉化成排斥和輕蔑。有學問者被視為沒能力「做事」的人,而威脅與誇大的言詞取代了冷靜優雅的辯論。
“众所周知,这个国家在创建初期,因为有杰出的建国始祖的擘画与他们种种令人景仰的事迹才因此伟大,但吊诡的是:他们却制定出了一个让菁英逐渐退场或自废武功得宪法、宪政惯例与政治制度。” (陈思贤)
中译本来得太好,简直是写在半个世纪前的预言
关于反智的研究,Hofstadter无疑是佼佼者。与一些知识分子对反智的蔑视,将其视为弱智而不予理会不同,Hofstadter试图通过对文献抽丝剥茧来寻找反智的成因:立基于民主制度和平等信念。追求平等,所以教育已绝大多数人为标准,而忽视了精英;追求民主,所以人们厌恶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当政,鼓吹“常识治国”(先有杰克逊,现有疮普),喜欢具有和自己相类气息的政客(如竞选者谈吐优雅往往被视为弱点)。值得注意的是,反智并不是一般美国人的追求,而是其对民主平等信念推崇而导致的结果。因此,反智在美国不会消失,而是随着社会危机起起伏伏。有趣的是,人们之前对知识分子比较蔑视,现在则是又恨又爱,恨的是在这个无所适从的社会人们越来越依赖知识分子,爱的则是知识和专业才能帮助人们度过种种危机。现在读更有收获。
#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
如果不是这样飞快地跳着看,那这本书必然是读不完的。我会把它归为这一类书:最大的启发来自书名和结论,其余的启发是书中零星的轶事。
终于把“反智”现象研究丛书(我编的)第一本看完了。这虽然是1960年代出版的书,但是到如今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美国特朗普总统的上台即是明证。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是,没有做价值批判和控诉而是纯粹的现象研究,从宗教、社会、政治和教育四个维度,阐释了美国历史上“反智”传统产生的原因,概括来说即宗教上的福音、政治上的民主制度与平等观念(平民化风格)、商业社会的实用和效用主义及教育上为支撑大众化商业民主社会而巩固和传递“反智”心态。最后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帮助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美国的反智传统 智指的是道德感下的经世智识,注重整体社会精神的提高。最能展示这种特质的是公共知识分子。 这个国家的历史就是一部培养反智传统的历史。 四个角度 1宗教。强调天启,即单纯的理解圣经。圣灵充满内心而不是知识遍布大脑。感动胜于理解圣灵。与智识愈近,与上帝愈远。 2政治。民主体制与宪法体制。强调自由与平等,促进政治平民化大众化,政治庸俗化。更加强调实用主义。更倾向具有领袖气质的政治任人物,而不论其知识文化水平。 3商业。强调经验与直觉,强调坚毅与努力。比较看重实干苦干,白手起家。朝着美国梦努力。把知识等同于理论空谈。 4教育。多指公立教育。培养美国式民主所需要的公民,培养人格,教授有用技能提高社会竞争力。 知识分子的悲剧性困境 知识分子不是被蔑视,就是尊严被出卖 疏离v同化 理想v诱惑
课程读本
今天中国知识分子几乎无一不躲进学院,要么以某种学术知识作外衣,扯起来宣扬自己所谓的政治智慧;要么纯粹地走向知识崇拜,享受知识占有的暴力快乐——亦是对当年暴力的反暴力。不可否认,中国知识分子与社会中下层割裂得太过严重,他们必然担负不起自五四以来他们自命需要担任的启蒙的责任——救亡的责任已由另一部分人担起,且启蒙之路面临的个人风险如此巨大。千年儒家文化的传统使得社会民众还支持、仰望着他们,而吊诡的是,他们对民众及民众的儿女关上了智识的窄门:他们正以广大教主的高贵谨慎稳妥地挑选新的接班人。
好看,60年代的書以現在的眼光看還是歷久彌新。
霍夫斯塔特获得过普利策奖的作品,作者从宗教、民主、商业和教育这四个角度探讨了美国反智传统的土壤和根源。读完这本书,你大致就能理解为何新冠大流行过程中美帝上至总统,下至普通民众为出现那么多黄腔走板的行为。
抨击川普,嘲讽2020年疫情中的美国百姓,反智并不是反对聪慧,而是反对博雅,尤其是虚学,经验与科技不在此列。作者以此作了区分,理工科是实学,文史是虚学。亚洲人把虚学与从政做官联系在一起,千年科举入仕传统,政商界随时草莽英雄也都要硕博连读,头衔里必有博士。而欧美大学生从政一定要参军,孔武有力才不显得书生气。中外对上升通道理解不同,民粹基础自然不同。正文从宗教、商界、公立教育等方面逐步展开。关于教育的章节较为中肯,毕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美式教育更执着于下限。本书可以提供中美差异的颇多思考。
> 美國的反智傳統
36 有用 外人 2018-11-28 20:25:33
“快乐学习”的理念固然让许多孩童得以无忧无虑地成长,却也牺牲掉美国学生在语文、科学、人文史地上的基本训练。美国的反智传统,可以上溯至美国开国元勋杰弗逊曾经说过的一席话:“农夫比教授更能判断是非,因为他并没受到太多后天人文规范的影响。”在过分重视成果,即商业化的“成果”典范之下,实用主义从而取代了智识的今日美国;小布什、特朗普身上所弥漫着的现代美式生活价值,无疑为反智的传统做了更通盘的诠释。
22 有用 Esto perpetua 2019-04-30 11:53:02
第77页对川普的预言:因此,在美國的核心地帶,陸續出現了一些內心充滿怨懟的人,他們可能是宗教基本教義主義者、帶著偏見的美國至上論者、外交政策上的封閉主義者與經濟上的保守主義者等,匯集成為一股在現代化下遭逢困境的反對浪潮。
18 有用 weictsai 2018-08-02 17:51:22
這書中譯本出得真是切合時宜啊⋯⋯
10 有用 WEI 2018-12-27 23:26:38
得到了好多安慰...也在「民主」這件事上獲得了更深的見解。當然,在全球右派不斷崛起的當代脈絡下,知識份子的命運只會越來越坎坷,但是...怎麼樣都要撐住啊!#100
5 有用 经济人读书会 2020-11-06 20:07:13
尽管本书写于快六十年前,但如果今天的读者带着一个疑惑往下读,还是会有很强的代入感。这个疑问就是,为什么美国会有特朗普这样“反智”的总统上台?作者似乎已经平静地预见到,几十年后美国政坛会诞生如此令世界震惊的变数。 霍夫士达特认为,美国的反智传统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美国在宗教信仰上摆脱了欧洲旧观念的束缚,不愿受神学知识的旧思维影响,强调“天启”的观念和对《圣经》的感性解读。 第二,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人们排斥士绅阶层、看重领袖气质和领导能力,因此轻视学者风范和文艺气质的政治人物。 第三,在美国的商界中,人们看中的是白手起家、踏实肯干和坚毅不拔,相比之下,那些空有理论、脱离现实和眼高手低的知识分子们只是呆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 第四,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老师的收入和地位并不高,而人们
6 有用 千无千 2019-02-12 10:41:56
在前言中,台大的陈思贤教授提到这本书翻译实在是恰逢其时,在世界民粹主义兴起,特朗普等非建制领导人频现的背景下,如何认识特朗普现象与美国的反智传统间的关系?在此可不可以提出如下假设:当一国内的某一大众群体的不平等、被剥削感偏离均衡点时,精英与大众之间对于知识的看法就会分化,而这种分化程度则受到宗教福音主义、原教旨主义的民主态度、白手起家商业观念以及绝对平等的教育思想的影响,特朗普的迎合白手起家式商业背景、口无遮拦式政治演讲、毫无顾忌的大众迎合,恰恰切中了对精英领导者老套路的厌弃,宁愿选择与自己相似度更多的人,也不愿跟随精英主义的大流。
8 有用 阅湖 2019-05-26 12:00:33
Hofstadter对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的反思,从“传统”的角度“预言”了五十年后美国的政治困局。要而言之,福音派的原始主义、商业社会的实用主义与政治/教育中的民主主义三大“传统”共同导致了美国社会对于“智识”及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敌意(anti-intellectualism)。这些传统在今日美国自然有其影响,但具体到Trump的兴起,则必须下降到更具体的层面讨论60s以降知识分子形象与自由主义的绑定,以及信息技术所铸就的“一知半解”的选民阶层。【余英时当年正是受此书启发写下影响甚巨的“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一文,但细观之,中美“反智主义”的主体似是有根本不同的】
4 有用 黃叔 2018-12-09 23:52:00
政治人物的學識、教養和文雅會變成負面弱點,而粗鄙、陽剛形象,說著人人能聽懂的大話則深受喜愛。群眾對你的智識和辯論技巧不會是欽佩,不理解會轉化成排斥和輕蔑。有學問者被視為沒能力「做事」的人,而威脅與誇大的言詞取代了冷靜優雅的辯論。
7 有用 misslastname 2019-02-17 12:20:35
“众所周知,这个国家在创建初期,因为有杰出的建国始祖的擘画与他们种种令人景仰的事迹才因此伟大,但吊诡的是:他们却制定出了一个让菁英逐渐退场或自废武功得宪法、宪政惯例与政治制度。” (陈思贤)
2 有用 小波福娃 2018-12-06 23:05:16
中译本来得太好,简直是写在半个世纪前的预言
2 有用 乡下人 2020-11-02 09:53:39
关于反智的研究,Hofstadter无疑是佼佼者。与一些知识分子对反智的蔑视,将其视为弱智而不予理会不同,Hofstadter试图通过对文献抽丝剥茧来寻找反智的成因:立基于民主制度和平等信念。追求平等,所以教育已绝大多数人为标准,而忽视了精英;追求民主,所以人们厌恶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当政,鼓吹“常识治国”(先有杰克逊,现有疮普),喜欢具有和自己相类气息的政客(如竞选者谈吐优雅往往被视为弱点)。值得注意的是,反智并不是一般美国人的追求,而是其对民主平等信念推崇而导致的结果。因此,反智在美国不会消失,而是随着社会危机起起伏伏。有趣的是,人们之前对知识分子比较蔑视,现在则是又恨又爱,恨的是在这个无所适从的社会人们越来越依赖知识分子,爱的则是知识和专业才能帮助人们度过种种危机。现在读更有收获。
2 有用 清风不堪酬 2020-08-12 22:27:48
#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
2 有用 胡氏子 2019-06-23 15:11:52
如果不是这样飞快地跳着看,那这本书必然是读不完的。我会把它归为这一类书:最大的启发来自书名和结论,其余的启发是书中零星的轶事。
1 有用 到新的喧嚣中去 2021-04-05 18:35:49
终于把“反智”现象研究丛书(我编的)第一本看完了。这虽然是1960年代出版的书,但是到如今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美国特朗普总统的上台即是明证。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是,没有做价值批判和控诉而是纯粹的现象研究,从宗教、社会、政治和教育四个维度,阐释了美国历史上“反智”传统产生的原因,概括来说即宗教上的福音、政治上的民主制度与平等观念(平民化风格)、商业社会的实用和效用主义及教育上为支撑大众化商业民主社会而巩固和传递“反智”心态。最后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帮助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1 有用 寒 2021-03-31 12:48:56
美国的反智传统 智指的是道德感下的经世智识,注重整体社会精神的提高。最能展示这种特质的是公共知识分子。 这个国家的历史就是一部培养反智传统的历史。 四个角度 1宗教。强调天启,即单纯的理解圣经。圣灵充满内心而不是知识遍布大脑。感动胜于理解圣灵。与智识愈近,与上帝愈远。 2政治。民主体制与宪法体制。强调自由与平等,促进政治平民化大众化,政治庸俗化。更加强调实用主义。更倾向具有领袖气质的政治任人物,而不论其知识文化水平。 3商业。强调经验与直觉,强调坚毅与努力。比较看重实干苦干,白手起家。朝着美国梦努力。把知识等同于理论空谈。 4教育。多指公立教育。培养美国式民主所需要的公民,培养人格,教授有用技能提高社会竞争力。 知识分子的悲剧性困境 知识分子不是被蔑视,就是尊严被出卖 疏离v同化 理想v诱惑
0 有用 食菠萝 2019-01-14 19:52:22
课程读本
1 有用 瘫瘫隹 2020-11-04 19:44:29
今天中国知识分子几乎无一不躲进学院,要么以某种学术知识作外衣,扯起来宣扬自己所谓的政治智慧;要么纯粹地走向知识崇拜,享受知识占有的暴力快乐——亦是对当年暴力的反暴力。不可否认,中国知识分子与社会中下层割裂得太过严重,他们必然担负不起自五四以来他们自命需要担任的启蒙的责任——救亡的责任已由另一部分人担起,且启蒙之路面临的个人风险如此巨大。千年儒家文化的传统使得社会民众还支持、仰望着他们,而吊诡的是,他们对民众及民众的儿女关上了智识的窄门:他们正以广大教主的高贵谨慎稳妥地挑选新的接班人。
0 有用 Orange 2019-12-26 13:26:00
好看,60年代的書以現在的眼光看還是歷久彌新。
1 有用 freeman1003 2020-08-20 20:41:03
霍夫斯塔特获得过普利策奖的作品,作者从宗教、民主、商业和教育这四个角度探讨了美国反智传统的土壤和根源。读完这本书,你大致就能理解为何新冠大流行过程中美帝上至总统,下至普通民众为出现那么多黄腔走板的行为。
1 有用 鲢鱼头小皮皮 2020-08-24 17:02:03
抨击川普,嘲讽2020年疫情中的美国百姓,反智并不是反对聪慧,而是反对博雅,尤其是虚学,经验与科技不在此列。作者以此作了区分,理工科是实学,文史是虚学。亚洲人把虚学与从政做官联系在一起,千年科举入仕传统,政商界随时草莽英雄也都要硕博连读,头衔里必有博士。而欧美大学生从政一定要参军,孔武有力才不显得书生气。中外对上升通道理解不同,民粹基础自然不同。正文从宗教、商界、公立教育等方面逐步展开。关于教育的章节较为中肯,毕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美式教育更执着于下限。本书可以提供中美差异的颇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