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有个小卖部 短评

热门 最新
  • 4827 克罗戈多 2018-07-12 21:19:24

    我没有读出悲喜,只能是闲暇的消遣,没有内心的波动。“写给每个人心中的山和海。”我希望我心中的山和海不要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沉醉在自己的小情绪里,我理解的山和海是宽阔的厚重的,是有沉淀的。这些小情绪太浅显了,青春疼痛已经不能打动我了。什么叫写小人物的悲喜命运,请看老舍和鲁迅,它是需要烟火气的,是由小见大的,是轻巧一扔石子激起波澜壮阔。不是带着壮阔的心去扔石子,不是扔出石子还要让石子有什么样子的弧度与旋转,太刻意的要用力又要装得不用力了。

  • 3535 Lived 2018-06-23 18:15:44

    楼上那个说“脑残才买的书”的,这种话是不是有些过分了啊?首先你不喜欢不代表其他人不喜欢,看你不喜欢的书的就都是脑残?其次就算你觉得一本书不好也该给出理由,做出有理有据的分析。你现在这样子,没比你口中的脑残强多少吧?

  • 1928 salzburg_ 2018-07-05 13:35:23

    “有些人我很怀念,但是不想回去了。有些人我很留恋,但是没法回去了。”这本小说,就是让我找个理由哭一场。

  • 2251 祝馀 2018-08-18 16:48:05

    难以置信。一个将近不惑的作家写出来的非处女作居然能如此的矫揉造作,虚假空洞。读完感觉这个人什么也没有经历过的样子。更难以置信的是大众的审美。(还好是扫码送的书)

  • 939 博集天卷 2018-06-22 11:45:33

    写给离开我们的人,写给陪伴我们的人,写给每个人心中的山和海。

  • 719 Edward.Young 2018-07-13 00:24:00

    真的是非常难看了。

  • 599 Rainee💫Fall 2018-10-06 12:47:32

    程霜不成双,十三已失散。

  • 541 Summer. 2018-07-07 17:22:37

    终是过了看张嘉佳的年纪。

  • 688 怀九 2018-07-29 23:31:10

    安利给我这本书的人直接把书寄到我家了,于是本着对友情的信任强忍三观的冲击看完这本书。 怎么看都是作者自我感动的产物,缺少包容的胸襟和细节的点化。思想无法苟同。 1.什么叫世界上有些事有毅力也是做不到的?你背答案背题也不搞懂,就觉得比人家每一题都钻研搞清楚问题本质的学生有毅力了? 2.文中对于保险公司同事的刻画非常之狭隘。有没有点社会经历了?卖保险的各个情商高的很,最是知道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潜在客户,您描写的对话太不尊重社畜的智商了。 3.明明卖保险而已,外婆在家吹牛吹上天,这种行为竟然作为感动的因素放大渲染。你是想暗示只要有亲情,什么欺骗都是可以理解? 4.剧情转折点偶然性太大。 5.没错,我大概不是你的知己,所以我真的觉得你在无病呻吟。能力不行就是不行,有什么好自怨自艾的。

  • 554 东北千颂伊 2018-07-31 21:01:28

    矫情的我虎躯一震

  • 507 徐晚风 2018-07-26 08:54:47

    中年男子洒狗血,小姑娘读了眼红红

  • 482 晶晶儿Sirius 2018-07-12 07:43:36

    这台偶中二词汇的小说是怎么看得下去的?

  • 428 四月 2018-09-11 15:56:22

    40岁了请写一些深度点的吧

  • 307 苏辛 2018-07-13 15:26:17

    张嘉佳之于商业写作的意义,在于他创造了一种张嘉佳体:疯狂的搞笑、互嘲后再给你一粒温情之糖。有点像周星驰,歇斯底里的浮夸后是伤心与卑微。这得益于他做编剧多年,对节奏的精准把握。

  • 221 沈智桥 2018-07-15 21:10:34

    ++的巅峰果然和其他野生作家一样,留在了出道。也许有用心写的地方,but...呃 To be honest, 这种类型的长篇小说还没有童年读的曹文轩写的摄人心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没有再停留的必要了。

  • 322 王大爱西瓜 2018-10-07 12:55:11

    故事老套 且故意煽情 为了显得行文幽默 人物语言完全脱线 就和某些国产青春电影一样的造作 两个小时的消遣 读下来不用动脑 不过也有几处能打动人的地方

  • 257 不讨喜 2018-07-12 00:22:25

    一些特别的原因,从开头哭到结尾,三个半小时读完的这本书,真的,很感动了。好舍不得王莺莺,好想你真的可以永远都在

  • 297 酸溜溜 2018-07-07 01:14:10

    最后两章一直哭一直哭,那些告别,那些没有告别的告别,一别就是永远。

  • 202 隐祠 2018-09-21 08:56:00

    以为豆瓣会和我同仇敌忾意见相合,没想到都上了8分。这本书跟《草房子》完全没法比,用90后读书年代的说法--疼痛文学系列,阅读到一半就知结局要往悲惨上硬靠。保险公司,打架等画面纯属瞎扯。作者更适合做段子手,一事无成的废柴男主不是这么想象力没边地写的。外婆,球球部分确实感人,也是无法令我信服的点,完全脱离了生活。张作者的书总是用这张照骗,总让我联想到张大仙。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