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你能相信30年后,北极的冰盖就将不复存在吗?
为何北极冰川的命运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在全球加速变暖的当下,那些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为何一再引起科学家与政策制定者的争论?
我们还来得及拯救最后的冰川吗?
世界顶尖海冰专家彼得•沃德姆斯从1970年起 50多次考察极地。结合个人观察和权威的科考数据,他描述了海冰的形成原理和关键作用,并指出海冰在过去30年中消退的速度,远超所有科学家和当权者的预料:在本书出版之际,北极可能在10万年的时间里首次出现无冰的情况。当我们告别最后的冰川时,地球的生态危机已迫在眉睫。
“彼得•沃德姆斯展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优秀的写作者。他解释了为何北极冰川的命运至关重要,并澄清了摆在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争论和复杂局面。十分引人入胜。”
——马丁•里斯(皇家天文学家、皇家学会主席)
彼得•沃德姆斯 (Peter Wadhams)
英国剑桥大学斯科特极地研究所主任、海洋物理系教授。他曾50多次考察南北极地区,开展海冰实地考察工作。曾获爱丁堡皇家学会授予的W.S.布鲁斯奖、英国极地勋章和艾塔加斯环境科学奖。
翻译非常不专业,语句通顺度也很低,甚至给地学专业学生带来了远大过教科书的阅读障碍😑
非常优秀的学术作品以及北极状况的权威报告,本书侧重于极地研究,而冰冻圈的意义更为广泛尺度更大,它是气候驱动因子、碳库、海平面升降的始作俑者与古气候环境的信息库,它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很欣赏作者的是,他始终拿走出来的数据说话,高举野外实测的旗帜,而非一味对着电脑拿老旧或带有政治色彩的数据建模(很多已被证伪且故意忽略观察数据)。同时,作者怼ipcc相当精彩,我真不知道原来4/5报告里还有隐藏的科学欺... 非常优秀的学术作品以及北极状况的权威报告,本书侧重于极地研究,而冰冻圈的意义更为广泛尺度更大,它是气候驱动因子、碳库、海平面升降的始作俑者与古气候环境的信息库,它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很欣赏作者的是,他始终拿走出来的数据说话,高举野外实测的旗帜,而非一味对着电脑拿老旧或带有政治色彩的数据建模(很多已被证伪且故意忽略观察数据)。同时,作者怼ipcc相当精彩,我真不知道原来4/5报告里还有隐藏的科学欺诈,即北极海冰会在本世纪很晚才消失的荒谬共识 另,我国乃中低纬冰冻圈最发育国,主流学界认为18年寒冬正是因为极地涡旋向南部挤压,从而打开了中国冰箱门,由此可见北极是多么的与我们休戚与共,所以人类更需要从气候变化的失控边缘拯救自身,要从曲棍球折线、北极死亡螺旋、末日时钟和龙之吐息中实现自我救赎 (展开)
【No.148】科普冰川的相关章节还挺有趣的,但后几章开始呼吁关注气候环境变化则有点太过于理想化,关于燃料部分的提议简直是痴人说梦。
精华部分科学盲人没有get 所有年龄段的选民、公众和政府机构都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缺乏兴趣,而仅关注其自身的财富和安宁。
有不少收获,但很多地方翻译很差,以至于读不懂。比如land- based 为陆基;positive在形容反馈过程滴时候肿么能是阳性(实为正反馈……
冰川不是目的,环保才是目的
我终于看完这本科学书啦!拜**所赐,本月看完的第5本。。
于今夏,购于昙华林诚与真,亦即百草园的转生店。 本书自化学开始讲起,从氢键、冰晶体入手,一步步地,剖析着洋流、冰川、北极浮冰、北海航道、冰架等在几百年工业加速之下,急剧受迫变化的现状、趋势与影响。总之,地球见过比这更大的世面,该担心的总归是人类自己、以及被无辜连带的整个生物圈。 书写到最后几节,极富实干地罗列了为对抗温室气体、海平面上升的诸多行动项,上至国家层面人类共同体,下至每一个个人,如何消除... 于今夏,购于昙华林诚与真,亦即百草园的转生店。 本书自化学开始讲起,从氢键、冰晶体入手,一步步地,剖析着洋流、冰川、北极浮冰、北海航道、冰架等在几百年工业加速之下,急剧受迫变化的现状、趋势与影响。总之,地球见过比这更大的世面,该担心的总归是人类自己、以及被无辜连带的整个生物圈。 书写到最后几节,极富实干地罗列了为对抗温室气体、海平面上升的诸多行动项,上至国家层面人类共同体,下至每一个个人,如何消除对核电站的恐惧、拥抱新能源、远离传统化石能源、更多地使用低碳排生活方式。 其中大量文字,似有若无地在强调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力:推动新型核反应堆研究、更广泛地植树造林等。而最为令人惊骇的无非如下——“更多的人=更多的碳排放。人口爆炸并未解决,也尚未得到解决,除了中国一度激烈的解决方法以外。” (展开)
比較專業,先從冰的特質開始說,很記得作者在英國潛艇裏遇到的事故
感觉最近听到全球变暖这个话题的频率越来越少了,环保这个词倒是时常出现,最近几年,天气变得越来越极端,这个世界是已经发生了变化
> 更多短评 42 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6篇
> 46人在读
> 111人读过
> 674人想读
订阅关于最后的冰川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卵中雀 2022-12-28 19:00:22 安徽
翻译非常不专业,语句通顺度也很低,甚至给地学专业学生带来了远大过教科书的阅读障碍😑
8 有用 Metaphor 2019-04-12 13:31:37
非常优秀的学术作品以及北极状况的权威报告,本书侧重于极地研究,而冰冻圈的意义更为广泛尺度更大,它是气候驱动因子、碳库、海平面升降的始作俑者与古气候环境的信息库,它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很欣赏作者的是,他始终拿走出来的数据说话,高举野外实测的旗帜,而非一味对着电脑拿老旧或带有政治色彩的数据建模(很多已被证伪且故意忽略观察数据)。同时,作者怼ipcc相当精彩,我真不知道原来4/5报告里还有隐藏的科学欺... 非常优秀的学术作品以及北极状况的权威报告,本书侧重于极地研究,而冰冻圈的意义更为广泛尺度更大,它是气候驱动因子、碳库、海平面升降的始作俑者与古气候环境的信息库,它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很欣赏作者的是,他始终拿走出来的数据说话,高举野外实测的旗帜,而非一味对着电脑拿老旧或带有政治色彩的数据建模(很多已被证伪且故意忽略观察数据)。同时,作者怼ipcc相当精彩,我真不知道原来4/5报告里还有隐藏的科学欺诈,即北极海冰会在本世纪很晚才消失的荒谬共识 另,我国乃中低纬冰冻圈最发育国,主流学界认为18年寒冬正是因为极地涡旋向南部挤压,从而打开了中国冰箱门,由此可见北极是多么的与我们休戚与共,所以人类更需要从气候变化的失控边缘拯救自身,要从曲棍球折线、北极死亡螺旋、末日时钟和龙之吐息中实现自我救赎 (展开)
0 有用 ∞ 2022-09-18 23:19:09 瑞士
【No.148】科普冰川的相关章节还挺有趣的,但后几章开始呼吁关注气候环境变化则有点太过于理想化,关于燃料部分的提议简直是痴人说梦。
0 有用 彷舍 2020-10-26 10:53:22
精华部分科学盲人没有get 所有年龄段的选民、公众和政府机构都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缺乏兴趣,而仅关注其自身的财富和安宁。
1 有用 鴹暳 2021-11-05 06:28:44
有不少收获,但很多地方翻译很差,以至于读不懂。比如land- based 为陆基;positive在形容反馈过程滴时候肿么能是阳性(实为正反馈……
0 有用 yuki 2024-09-06 22:20:54 上海
冰川不是目的,环保才是目的
0 有用 花桑 2024-01-31 17:20:39 上海
我终于看完这本科学书啦!拜**所赐,本月看完的第5本。。
0 有用 三爷慢慢悠悠地 2023-12-25 17:42:59 安徽
于今夏,购于昙华林诚与真,亦即百草园的转生店。 本书自化学开始讲起,从氢键、冰晶体入手,一步步地,剖析着洋流、冰川、北极浮冰、北海航道、冰架等在几百年工业加速之下,急剧受迫变化的现状、趋势与影响。总之,地球见过比这更大的世面,该担心的总归是人类自己、以及被无辜连带的整个生物圈。 书写到最后几节,极富实干地罗列了为对抗温室气体、海平面上升的诸多行动项,上至国家层面人类共同体,下至每一个个人,如何消除... 于今夏,购于昙华林诚与真,亦即百草园的转生店。 本书自化学开始讲起,从氢键、冰晶体入手,一步步地,剖析着洋流、冰川、北极浮冰、北海航道、冰架等在几百年工业加速之下,急剧受迫变化的现状、趋势与影响。总之,地球见过比这更大的世面,该担心的总归是人类自己、以及被无辜连带的整个生物圈。 书写到最后几节,极富实干地罗列了为对抗温室气体、海平面上升的诸多行动项,上至国家层面人类共同体,下至每一个个人,如何消除对核电站的恐惧、拥抱新能源、远离传统化石能源、更多地使用低碳排生活方式。 其中大量文字,似有若无地在强调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力:推动新型核反应堆研究、更广泛地植树造林等。而最为令人惊骇的无非如下——“更多的人=更多的碳排放。人口爆炸并未解决,也尚未得到解决,除了中国一度激烈的解决方法以外。” (展开)
0 有用 WalrusTuTu☮ 2023-11-30 17:36:28 广东
比較專業,先從冰的特質開始說,很記得作者在英國潛艇裏遇到的事故
0 有用 anvition 2023-07-29 18:03:11 广东
感觉最近听到全球变暖这个话题的频率越来越少了,环保这个词倒是时常出现,最近几年,天气变得越来越极端,这个世界是已经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