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生烟》的原文摘录

  • 那么命,他说所谓命者,有几种:一种是吉凶祸福,这是世人所占卜的、迷信的命;一个是业,业就是,你之成为现在的你,你为什么生在这个家庭、没有生在那个家庭,你为什么生下是这样的材质、不是那样的材质,你为什么是这样的性格、不是那样的性格,冥冥之中,“莫之为而为者,天也”(《孟子·万章下》)。按照王国维的追求,他的《论性》《释理》《原命》,人生一切都是不可靠的。李商隐写的《才论》和《圣论》,人的才、禀赋是天生来的,你怎么样完成你的才,这个在你自己,人的禀赋虽然不同,但完成的力量在你自己。而你所要追求的,你是不是如同“水之就下”(《孟子·告子上》),就随波逐流了?你还是能够持守你自己,能够让它向上?成圣或者成愚,这个在你自己。这是非常奇妙的事情。不但中国这些哲人、才子讨论这些事情,《圣经》上也说,虽然耶稣是救世主,你信它就可以得救,但是一定是要你自己敲门,神就给你开门,你不敲门,神永远不会给你开门。你求你就得道,你不求你就不得道。一个人要向上还是向下,你走上哪一条道路,在己不在人。 (查看原文)
    2赞 2021-02-12 23:08:19
    —— 引自章节:第三讲 李商隐诗的悲哀
  • “春烟自碧秋霜白”,春天过去了,秋天来了,春天的烟霭迷蒙,和着春天的碧绿的颜色是美丽的,秋天的白露为霜,那霜的凄凉、那种白色,也是美丽的。我的等待,一日复一日,这一年过去了,春天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我经过了春烟自碧,我也经过了秋霜自白。为什么说“自碧”“自白”呢?“自”,是它们自管自如此,春烟自管碧,它不管我李商隐的感情是如何;秋霜自管白,它也不管我李商隐的感情是如何。 (查看原文)
    2赞 2021-02-12 23:08:19
    —— 引自章节:第四讲 诗谜代表作:《无题》《燕台四首》
  • 望帝,他的春心,他的多情的、他的留恋的、他的没有了断的理想、志意和感情,变成鸟,还寄托在杜鹃鸟“不如归去”的哭诉中。我曾经有过“庄生晓梦迷蝴蝶”的理想,我现在只剩下“望帝春心托杜鹃”,我就是不能够忘记我的春心,但是我再也回不去了。 (查看原文)
    2赞 2021-02-12 23:08:19
    —— 引自章节:第六讲 回到《锦瑟》:诗家总爱西昆好
  • 中国的旧诗有些就是,特别是你有话不能够直说的时候,你只好用一些典故,让人家去想象。 (查看原文)
    2赞 2021-02-12 23:08:19
    —— 引自章节:第六讲 回到《锦瑟》:诗家总爱西昆好
  • 几千年过去了,在沧海之中我们读到他的诗篇,他给我们留下的,是一颗明珠。也许这颗明珠是由他的眼泪变成的,我们要体会这个珠泪的美丽和悲哀。“未许人笺锦瑟诗”,你不要随便用世俗的、无聊的、下流的那些猜测,去随便猜测他。 (查看原文)
    2赞 2021-02-12 23:08:19
    —— 引自章节:第六讲 回到《锦瑟》:诗家总爱西昆好
  • 陶诗是属于澄明的灵性的表现,李义山诗在本质上则属怅惘哀伤的类型。 韦庄有“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诗歌的生命是不死的。 现象学认为,宇宙人生,一切的理论的由来,都是由人的医师接受到宇宙之间的这些现象而来的。 很多人说要访问我,问我读诗有什么好处,我说读诗就是使仁心不死。 (查看原文)
    甜瓜🍈 2019-11-12 16:42:51
    —— 引自章节:第一讲 从《锦瑟》诗谈起
  •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对酒》,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供电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楚辞》 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生。 (查看原文)
    甜瓜🍈 2019-11-12 16:42:51
    —— 引自章节:第一讲 从《锦瑟》诗谈起
  • 很多人说要访问我,问我读诗有什么好处,我说读诗就是使仁心不死。好的诗,好的说诗的人,是真的从诗里面的生命感动了自己的生命,不是只是考试,不是只是那些文字的枝节末尾的事情,是“是天理发动处,其机不容已。诗教从此流出,即仁心从此显现”"。这真是我们诗歌的妙用。不是每一首诗都有这种作用,但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之中,有那么多伟大的诗人,留给我们这么多伟大的诗篇,他们的感情、志意、心思、理念,千古以下,我们读之仍能豁然兴起,豁然振兴,这是何等美妙的一件事情。 (查看原文)
    孤意 2022-08-10 21:11:01
    —— 引自章节:附录一 从西方文论与中国诗学谈李商隐诗的诠释与接受
  • 第一,李商隐与卡夫卡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文学家,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本来所禀赋的一种迥异于常人的以心灵取胜的品质。我们说一个人的作品之所以好、之所以能够取胜于人,有很多的原因:也许是内容好,也许是词句好,也许是思想好,也许是意义好,可是我觉得像卡夫卡、李商隐这样的作者,他们主要是靠其最本质的心灵取胜的。当时在那期杂志上还登了一个名叫梁景峰的人翻译的一篇《卡夫卡简介》,在那篇文章中,他引用了卡夫卡的日记,日记中说我的创作,就是我梦幻般的内在生活的表现。梁景峰说像卡夫卡的作品,我们不能用理性去领悟,光是追寻一个内容的概要,这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所以,我们只有竭尽心力去体会作品之中的象征性及其语言的造型,才能够打开他的作品来加以探究。 第二,李商隐与卡夫卡都非常善于把真实的生活体验糅合在自己充满梦幻的心灵幻想之中,所以他们的作品往往不是纯粹的写实,也不纯然的幻想,更不是出于理性的寓言或托寓。李商隐的某些诗篇同卡夫卡的小说一样,既不是以理性来叙写的现实,也不是以狂妄的梦想制造出来的幻境, 更不像一般传统的作者用托寓、寓言所做出来的有心的安排。他的作品一般都是真实生活在其梦魇般的心灵之中的反映;而也就在这种经过反射的变态的映像之中,读者从作品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许多不同的感受。而且,我们可以赋予它们不同的意义,他们的作品也就在这种多面的感受、多面的解说的可能性之中,显示出他们所独有的一份特殊的美感。 第三,从读者对他们的态度来说,卡夫卡跟李商隐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当时那本《现代文学》杂志上还有陆爱玲翻译的爱德文穆尔的《卡夫卡论》,文中说:“假如有人承认他的优点的话,他便毫无选择余地地要把那些优点列于首席。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人觉得他无甚优点,且认为竟有如许读者尊他为相当有天才的作家是不可思议的。”我想这种情形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所写的多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所以要想欣赏他们... (查看原文)
    孤意 2022-08-11 21:33:58
    —— 引自章节:附录一 从西方文论与中国诗学谈李商隐诗的诠释与接受
  • 后来我还有另外的转变,《绝句二首》: 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 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惧扶摇九万风。 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 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随着我年龄的老大,这已经是2007年,我已经从1947年讲到2007年,六十年过去了:“连日愁烦,以诗自解,口占绝句二首。首章用义山《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韵,而反其意。”我反用了李商隐的意思。“次章用旧作《鹧鸪天》词韵,而广其情。”这是我2007年、活了六十年以后的觉悟。我说什么呢?还是先看李商隐说什么吧。 路绕函关东复东,身骑征马逐惊蓬。 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李商隐的诗《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查看原文)
    三周華不注 2023-04-23 10:54:40
    —— 引自章节:第二讲 李商隐诗对我一生的影响
  • 我用了李商隐诗的韵,但我改变了他的感情。我说:“一任流年似水东”,2007年我八十三岁,他不是“东绕函关东复东”嘛,我说“一任流年似水东”,人生是不可逆转的,我就任凭我的年华流逝,像东流的逝水一去无还。但是我知道,“莲华凋处孕莲蓬”,就在莲花的花瓣零落的时候,它里边有莲蓬,莲蓬里边结的是莲子。我一辈子教书,现在教书教了七十年没有停止,我说“天池若有人相待”,只要有一个人因为我的讲解而真的喜欢了诗,真的能够把诗传承下去,我“何惧扶摇九万风”,这种九万风的遥远、劳苦我是无所畏惧的,我愿意尽我的力量。 (查看原文)
    三周華不注 2023-04-23 10:54:40
    —— 引自章节:第二讲 李商隐诗对我一生的影响
  • 有人问我,现在大家都不喜欢旧诗了,你还一直在讲旧诗,你觉得有希望吗?我说,诗歌的本身,是有它的生命的。只要是一个有灵魂、有感觉、有理想的人,读了这些诗,这些诗就会唤起他一个感发的生命。所以我常常说,诗歌有一种感发的生命。而且这个生命,是一可以生二,二可以生三,三可以生无穷的。我从李商隐得到的感发,或者我从杜甫得到的感发,不一定跟他们完全一样,但他们的诗使我感动了,使我有一种兴发,我的内心被感动了,对于人生有一种感发,有一种追求,这就是它的作用。 (查看原文)
    三周華不注 2023-04-23 15:21:08
    —— 引自章节:第六讲 回到《锦瑟》:诗家总爱西昆好
  • 不过呢,我跟李商隐似乎有一点特别的缘分。他的诗虽然如此之难懂,可是我从十二三岁——我六七岁时背诗,十二三岁时读诗——就特别喜欢李商隐的诗。怎见得说我喜欢李商隐的诗呢? (查看原文)
    Hyperagile乔治 2023-11-03 15:01:55
    —— 引自章节:第一讲 从《锦瑟》诗谈起
  • 人类这么痛苦,都在苦海之中。“何当”,就是当什么时候。我们要等到哪一天,等到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看见,这个世界上有百亿的莲花。“亿”是极其多,“百亿”是极言其多。这是见于佛经的,李商隐诗上有注解,说出于《大般涅槃经》。他引了一段佛经,佛经上的神话说,人的身上有无数的毛孔,而释迦佛的每一个毛孔都会生出一朵莲花,每一朵莲花上都会坐着一尊佛像。佛经上这样说,所以李商隐就说“何当百亿莲华上”,是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佛的那个毛孔所生的百亿的莲华上,“一一莲华”,每一朵的莲花上,都出现了佛身,都是对世界的救赎。我们能够得到佛的这么多的救赎来救赎我们吗? (查看原文)
    Hyperagile乔治 2023-11-03 15:01:55
    —— 引自章节:第一讲 从《锦瑟》诗谈起
  • 他说“伶伦吹裂孤生竹”,所以这个人生的难得,是只有这一段竹子,唯一的一根,那段被烧焦的梧桐木,只有那一段,那是多么难得的一个材料,可是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赏识。如果那个梧桐木没有被蔡邕救出来,就会烧成灰烬,就没有了。他说伶伦把一个孤生竹做成一把笛子,他尽他最大力量去吹,把笛子都吹裂了,“却为知音不得听”。我尽了我最大的力量,我要奏出来最美好的音乐和曲调,你们有谁知道?有谁欣赏?有谁了解?有哪一个人是知音?他说,我虽然吹裂了孤生竹,却没有一个知音,没有一个人理解,没有一个人欣赏。这是李商隐的诗。 (查看原文)
    Hyperagile乔治 2023-11-03 15:01:55
    —— 引自章节:第一讲 从《锦瑟》诗谈起
  • “桂花吹断月中香”,我就是到不了月宫,我希望能闻到月中桂花的香气,可是桂花的香气被狂风吹断了。我不仅不能到达月官,连桂花的香气也不能闻到。李商隐总是进一步写他的悲哀,写他的失落,写他的无可挽回。退一步说,你就觉得他更加悲哀。 (查看原文)
    Hyperagile乔治 2023-11-03 15:01:55
    —— 引自章节:第二讲 李商隐诗对我一生的影响
  • “南冥者,天池也”,是天上一个美丽的地方。李商隐就用了这个典故,说要从北海飞到南海去,天池那么遥远,那里有人等着我吗?真的有人等着我吗?我真的能在那里碰到一个相知、相识的人吗?“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我就一天一天白白地随着风沙飘荡。李商隐是悲哀的。 (查看原文)
    Hyperagile乔治 2023-11-03 15:01:55
    —— 引自章节:第二讲 李商隐诗对我一生的影响
  • 父母对男孩子寄予这么大的希望——要让他光宗耀祖,尤其是以前有过光荣历史而中间衰落的家族,就更盼望有个好的男子振兴他们的家族。这是李商隐精神、感情上所有的负担。 (查看原文)
    Hyperagile乔治 2023-11-03 15:01:55
    —— 引自章节:第三讲 李商隐诗的悲哀
  •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之中,有一种习惯,就是常常用男女来表示君臣,用婚姻来表示仕宦。 既然君臣的关系相当于夫妻、男女的关系,中国古代的诗人、读书人就常常用男女的这种爱情关系来暗喻君臣。 (查看原文)
    Hyperagile乔治 2023-11-03 15:01:55
    —— 引自章节:第四讲 诗谜代表作:《无题》《燕台四首》
  • 他是用女子的爱美和要好,比喻男子对于才智美好的追求,是用女子的容颜比喻男子的才智。 (查看原文)
    Hyperagile乔治 2023-11-03 15:01:55
    —— 引自章节:第四讲 诗谜代表作:《无题》《燕台四首》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