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生烟 短评

热门 最新
  • 28 不之 2018-11-26 17:43:05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 23 行空 2019-01-12 18:37:48

    我觉得从整体来看,叶先生说词好于说诗,说诗中要说感悟最深的应该就是李商隐了。

  • 11 虫虫 2020-05-06 18:36:38

    叶嘉莹先生真可以称得上妙笔生花,自小对李商隐情有独钟,他的朦胧晦涩有种独一无二的魅力,用典也是十分考究,几首诗的背后是一个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他的诗表现一种迷失,好像有所追求、有所期待,可是永远也追求不到,永远也期待不得。他对外界对生命所取的观照态度总是病态残缺悲哀痛苦的,我们可以说这是他对问题的探触方式,是他的独特的“诗思”,是他通过外界的approach。附录一篇将中国诗学和西方文论中阅读的三个层次以及显微结构结合得恰到好处,值得细细品味。

  • 12 2019-02-06 22:20:32

    大师叶嘉莹是真正能够把诗歌的生命用普通的语言传达出来的人之一,我想这也是大师的特征。让我想起高中那种脑残般的诗歌考试,只会扼杀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叶嘉莹引用中外文学作品以及批评理论对诗歌进行了解析,读完以后让我感觉真正读懂了诗歌而且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感谢叶大师!最后,反对故弄玄虚玩那些怀才不遇各种废话套话!

  • 4 六杖光 2019-04-19 19:43:21

    枯燥乏味的不得了,把美感十足的诗说的味同嚼蜡

  • 6 2019-06-28 18:14:40

    读到附录之前即可。对李商隐诗歌的解读深入细致,李商隐真是个捉摸不透的人啊,诗写的太美了。

  • 7 落阡 2019-12-24 12:53:51

    还可以,比预想的要浅一些。另外这个编排实在是不太好,重复的地方太多了。

  • 2 笨笨 2018-11-22 00:48:25

    作为李商隐的金句集锦粉,全书读到最后我陷入了自我怀疑以至于谷歌确认了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和“夕阳无限好”确实也是李商隐的作品。感谢作者的选诗,读过之后李商隐的形象一下子立体了。

  • 2 feb0339 2021-04-25 22:55:51

    试想有一个男同事,深得老板赏识,却很没有sense地讨了老板死对头的女儿当老婆。老板一气之下把他开除了。此后这位同事就一直衰得不得了,每找到一份工作,不久老板就被裁了或者直接挂了。然后还经常发“老东家,你为何如此绝情”到朋友圈…你到底有没有一点点情商…

  • 1 碳酸牙膏 2020-03-27 17:35:46

    叶老师非常擅长剖析诗的纹理筋脉,掂量每一个字的质地轻重。“绫扇唤风阊阖天”,为什么“唤”字好?“天东日出天西下”,怎么就有力量了?新批评理论的“显微结构”的体察,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熟稔,还有女性天赋的敏锐感觉,这是宇文所安做不到的。但是叶嘉莹讲诗词似乎总偏口语化,很多书都是讲录,没有严整的结构和严谨的学科话语,更多的只是传达出一种“感发”,让你体验这种“力量”——这也正是她所追求的。大概叶嘉莹和宇文所安各自代表了文学批评的两极。

  • 1 Vo 2020-06-08 22:19:29

    前些天读宇文所安,从当时语境出发,认为《燕台》诗更像是浪漫文化的产物。今天读叶嘉莹先生讲《燕台》诗,心里默默把宇文所安推翻了。从李商隐的一生襟抱看,《燕台》诗应当有深刻内涵,换个角度看,宇文所安提出的“柳枝听到了什么”,其实也无损于诗歌本身的深刻性。想读李商隐相当长久了,但他的诗实在不容易明白,叶嘉莹先生这本书前后有些重复,但对于读李来说,这种重复实在无害。算是对李商隐有个初印象,义山不止美丽和哀愁,还有他的沉重。但,“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洄旋”,他真美丽到了骨子里。

  • 3 小小 2020-01-08 06:27:05

    读诗是使仁心不死。

  • 2 1874- 2020-08-28 16:17:57

    叶嘉莹擅长以诗讲诗,她讲李商隐,以《竹枝五首》辅《燕台四首》,用无题讲无题。叶嘉莹的学生黄晓丹讲李商隐,说他在燃烧自己的生命,他在追寻的过程中认识到所执的虚幻,但仍然要用人格支撑到生命的尽头。叶嘉莹的分析则更为全面:他为什么要执着,他如何将这种执着注入生命与诗中,他最终得到了什么。我觉得本书最充实的内容反而出自最后的三篇长长的附录,不仅高度概括了前面李商隐诗对于叶老师人生的影响,还从更专业的角度分析了李商隐,比如艾略特的新批评理论和旧的知人论世观的结合解读、接受美学的“创造性背离”观点以及翁贝托埃科的符号学理论。叶老师可谓学贯中西,我去特意读了埃科的符号学理论,读不太懂,这就是叶嘉莹能力的体现了:她能深入浅出地讲那些非常专业非常高深的理论,旁征博引,即便她自谦为“跑野马”。

  • 2 第二十年第三月 2020-04-28 17:32:58

    是我喜欢的,只是编排的太不好了,有一半的内容重复了。摘录叶嘉莹先生的一段话:“诗歌的本身,是有它的生命的。只要是一个有灵魂、有感觉、有理想的人,读了这些诗,这些诗就会唤起他一个感发的生命。所以我常常说,诗歌有一种感发的生命。而且这个生命,是一可以生二,二可以生三,三可以生无穷的。”有时候不仅是喜欢她讲诗词,更是喜欢她对于诗词的那种精神和力量。

  • 2 桂魄梅妆 2019-12-23 12:54:26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 1 Mephisto 2020-01-06 22:14:12

    这一本没我期待中好。是叶先生的讲话记录整理出来的一本书,其实可以删掉大量“呢”和“嘛”语气词的。还有,引进的西方文论术语,对李商隐诗进行阐发,不够深入,Hermeneutics,Objective correlative ,Criticism of consciousnes,都只是泛泛而谈。当然,这是受演讲篇幅所限。

  • 1 二重桥出神者 2020-07-27 09:04:22

    初中读叶嘉莹的时候我不喜欢,觉得过分地絮絮叨叨,现在我二十岁了,却爱上了叶先生讲的诗词。可能是个人的生命经验变了,我现在觉得,能够把个人的生命经验和历史风云融入千百年以前的诗词中,不可不谓是大家。

  • 1 廖忘之 2020-02-21 14:36:56

    雨中寥落月中愁

  • 1 Xylina 2020-12-10 01:09:59

    叶老由浅及深,从她自身经历带入到诗词里,一词一句品读出诗词的美。也许音频整理成书,全书偏口语化,整本看下来感觉有些乱。从《锦瑟》开始,后面讲燕台诗的部分结合了一些西方文论,比如“创造性背离”和“新批判”。赏析美学我觉得叶老说的很对,诗并非必须为了某事某人而写,也不用去细究“锦瑟”“桃叶桃根”之类具体指什么,诗句应是来自诗人整体的心灵的。整体感觉李商隐的诗带有朦胧幽深的愁绪,可能来自人生际遇,也可能来自动荡政局,但是他的愁绪是美的。而且在叶老的观点里一定意义上李商隐是杜甫的继承人,虽不如杜甫破釜沉舟有底气可写实写法反应民间疾苦的五言诗深受杜甫影响,打破自己对李商隐情爱阴柔的固化印象。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