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短评

热门
  • 8 NoOffenseBut 2020-03-27 18:32:59

    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了人体各系统运作的原理以及主要器官、组织的特性,还富有人文关怀,不得不说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秀作品。内容掰得很碎,对于不懂医学的我来说是可以读懂的。如果能增加配图或许能增进记忆。此外的扣分项是书籍后1/8的部分印刷颜色明显减淡,尾声的小字读起来有点费劲,这属于印刷问题。

  • 7 clamp7 2019-11-24 14:49:16

    如果是先读这本那我肯定读不下去死亡之书,作为科普类的文章也太晦涩了...而且作者四十岁二婚娶二十三岁姑娘的故事也还是别放到书里了,叫我实在感觉微妙

  • 3 见识城邦 2019-03-22 14:11:15

    “我们活在韵律里,是因为我们体内有着韵律。”人的每一次呼吸、心跳,各组织、器官协调起来维持身体的自然平衡,就是一曲天然的生命乐章。

  • 1 PirateQuin 2021-12-27 00:29:25

    干货的地方太干货,水的地方太水。医学果然还是要配图理解。生命这么伟大,要对自己好一点,否则对不起减数分裂的细胞们,他们那么辛苦,你知道吗?

  • 1 密码有误 2019-10-06 16:15:00

    SKP送了张¥50的礼金券,所以最后花¥8买了~1997年原版,2002年海南出版社译过一次,现在中信又来……

  • 1 睡着的羊 2021-01-28 11:58:51

    “人类身体是人类灵魂最好的图画”,或者相反。 很好的科普书,每章节介绍一个身体器官或组织,并配合一个病例。感受生命的神圣和伟大,以及身心同一性。

  • 2 阿苏 2019-10-17 23:48:20

    人类无比精妙的身体构造,从身体本身的平衡机制讲患病的原因以及医治的原理。了解的越多越觉得活着是一件多么匪夷所思而又美好的事情,生命真是奇迹。

  • 1 北欧海盗 2021-06-27 22:06:12

    太多常识性科普,比如讲啥是DNA,怎么受精等等一些非常浅显的知识,穿插了几个行医的案例,还有一些个人情怀,哲学思考,宗教教义,总之不够有营养。

  • 0 Hilda 2020-09-13 22:48:15

    一堂以工作经验为承载体的人体解剖课。

  • 0 Mr. M 2021-12-01 23:35:00

    虽然成书于数十年前,但内容依旧不过时。体例有点像之前读过的 我们的身体,都是专业知识和亲身经历的病例相结合,但行文和体系都更加优秀,很好读。

  • 0 天才大猛 2022-11-11 08:57:09 北京

    好家伙回忆起了一些被高中生物支配的恐惧!不过类似于看《工作细胞》的那种心情,会觉得哇我的身体都这么努力了,我也得支愣支愣(其实我的身体可能并不是很在乎hhhhh)。另外前言和后记的排版,空白大概有一半然后字小到想按着责编的脑瓜子在书页上大吼“你tm能看清吗????”……以及给我向浪费的空白页来自的树道歉啊!!!!

  • 0 A.K. 2022-09-20 18:14:01

    医生角度的生理书,内容简单易懂,涉及腹腔、血液循环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细胞、DNA、性、生育、心脏、血液、消化系统、脑。结构次序与通用教材略有不同,个人觉得某些次序可商榷,联系也可以再多一些。不过全书各个章节相对独立,影响不大。胜在角度和病例生动。有时候扯的有点远。最大缺点本书没有配图!气愤!总体可读性较好,科普性略差。

  • 1 Planck🌌🧬🧠🌈 2022-10-03 19:24:03 湖北

    人体共有约 75 万亿个细胞,健康就是它们的生理活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哪怕是 85 岁以上的人,通过重量训练,也可以提高肌力、增加骨密度,显著的增强身体平衡和行动能力,避免骨折和骨质疏松,进而提高寿命。

  • 0 C 2022-04-14 22:07:23

    第一章的文字实在精彩,是每一个外科医生的梦。回家后跟妻子彻夜分享可能造就了本书的雏形。文笔斐然,从外科医生的角度探讨对生命的理解。

  • 0 momo 2022-12-06 22:47:16 江苏

    无聊的教科书

  • 0 jzz_p 2024-02-13 23:05:08 吉林

    买书(大一)读完(大四)

  • 0 虫木 2024-02-14 10:39:53 江苏

    可以想象上作者的課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但醫生以人體而非病例爲主軸寫作,然而最能給人體悟的仍只能是病例——我一直覺得生物是一種非常視覺的科學,因此這些近乎教科書複述的文字,只是穿插了一些猶如老師上課時的小故事,如果讓途中的我來評價,只會是對專業者來說淺嘗輒止、對外行來說浮光掠影。但翻開讀過的所有科普讀物的目錄,或許大部分所謂「科普」,對我來說事實上都是缺乏營養的精神鴉片,並沒有比文學作品高貴多少,那麼至少在讀這本書時,想起 Call Me by Your Name 裏扯皮的場景,開始背些詞源是有意思的。

  • 0 hello 2022-12-06 10:32:35 辽宁

    读了好几遍。

  • 0 悠理枝 2023-06-28 23:22:30 四川

    排版设计扣一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