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pt the innumerable witty anecdotes and quotes about journalism , I feel that I haven’t learnt any insight that I don’t already know. We all know what’s going on, the author just formally put them on paper so all the critical bears can feel being validated.
28 有用 溪诚 2019-12-01 12:05:40
读完觉得好像没读过的书…重复的地方很多而且一些问题就是点到为止,想看看深入一点的分析的时候就停住了。另外作者不知道是常年呆在国外的原因吗,文笔有点太老了,有一个段落一共四五行就出现了四句俗语,觉得是很奇怪的表达方式。不过也确实是提出了一些新闻业目前的一些困境的,比较能够接受的是对“新闻和商业”矛盾的阐释,“新闻的立场和担当”以及“新闻业自身职业性和专业性的完善”几个部分,这些都是新闻人面临的很本质的问题,也确实应该坚守价值、要有立场、要更专业、要想办法啊!
15 有用 大脸 2019-06-04 23:13:33
如作者所说,此书被学界认为太“实”,被读者认为太“虚”。围绕新闻和新媒体革新谈了16个主题,部分内容有重复但整体流畅度高,不过低估了读者的水平,语言过于通俗和网络化。作为传统媒体,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数字化转型,突出了内容与数字媒介的高度融合,绝不仅仅是做了一个报纸的电子版;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革命,本质是新闻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的革新,网络革命了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同时也可以自主选择消费信息的渠道,不再被动于传统媒体的限制,从而打破了传统媒体封闭固定的模式;新闻的硬核是深度报道,是严肃新闻,力求启蒙民众、监督权力和提供交流平台,但严肃新闻无人热衷,大众更信奉眼球经济学,不自主的想要找到kol,更喜欢暴力、戏剧和娱乐;言论自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寻求真相,形成舆论。
14 有用 睡着了i 2019-08-20 12:12:35
作为一本专业书,价值密度比较低,有很多正确的废话。
10 有用 咩咩咩 2018-07-14 20:14:51
秋江水冷鱼先知,比较接地气的学术著作,后半部分有些重复
5 有用 香川 2019-02-19 22:40:13
一开始当工具书读《媒介内容分析法》,但不料该作者真实且坦率,非常喜欢此人风格。所以又关注了他的这本书,见微知著,很牛逼,引发我的思考。
2 有用 且自开怀 2020-01-17 21:05:07
语言风格与观点都有零星的闪光,但将连载于某期刊的16篇论文集结成书,还是太草率了。如果能把这零星的闪光更有逻辑地整合起来,一来增加了深度,二来减少了同义反复,学界自然不会嫌您“浅”了。
1 有用 海风 2022-12-02 11:09:52 北京
补标。大二时
1 有用 拜伦 2018-09-05 16:43:28
这不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作者在谈的是一些关键问题。突出之处在于:1.把别人想到没想到的都说出来了;2.说得非常浅显易懂——掰扯得门清。
1 有用 老K脸 2018-11-28 00:46:22
虽然是一部学术著作,但语言却风趣幽默,让人顺利秒懂原本晦涩的理论知识,哪怕是专业外的读者都可以顺畅地通过本书了解当前媒体发展环境。
1 有用 别躲猫猫 2023-07-21 16:25:59 上海
废话连篇,死气沉沉,和财经媒体高峰论坛上那些新闻学院的专家讲出来的东西查重率99%,很多顶流专业自媒体和很多国外的数字化机构媒体轻舟已过万重山,作者却还在这里陈芝麻烂谷子。
1 有用 Rough Rib 2023-06-22 16:31:42 浙江
这算啥....光提问不回答。新闻伦理:真实、客观、隐私保护。新闻伦理最大的特点确实还是公共利益考量。
1 有用 momo 2022-08-02 12:33:31
舶来品不能直接应用。
2 有用 宴迟 2019-10-26 15:40:14
啰嗦得我头痛,把专栏文章集结出版,太容易看出一个作者是否自我重复与懒惰。专业观点当然也有,但密度太低,不成体系,还淹没在自以为精妙但没什么意义的比喻里。
0 有用 娇妮 2020-01-09 23:39:59
Except the innumerable witty anecdotes and quotes about journalism , I feel that I haven’t learnt any insight that I don’t already know. We all know what’s going on, the author just formally put them on paper so all the critical bears can feel being validated.
0 有用 yesSophie 2021-03-31 20:36:20
用到了
0 有用 momo 2022-04-06 12:05:05
补标。作者是乐观的,“我为报纸致哀,我为新闻站台”。于是,“媒体”的“商业模式”不是“新闻业”的“生存模式”。传统新闻的衰落,核心问题是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是新闻业传统价值的失败。 书中也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比如:客观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方法;做新闻要有立场与担当;工具思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媒体融合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跨平台,新媒体的到来改变的是新闻业的生态环境;传统媒体不再垄断,因而品质才是硬道理。在作者看来,现在的变化是媒体业包括内容生产方式、盈利模式、经营模式等在内的整个行业的结构性变化。没了受众,没了广告商,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双重考验,看起来是一个绝大的危机,其实也不尝是一个绝妙的转机。据作者所说,新闻专业主义从未好好的建立,现在或许是一个契机吧。
0 有用 S 2022-03-19 09:25:38
几个实践案例有帮到我把记在笔记里的一些个小标题中间断裂的逻辑关系连起来。
1 有用 Excelsior 2022-03-08 17:58:46
辛辣的批判和不适配的期望 当我们连“事实”都不配拥有 又谈何“真相”
1 有用 Kilig🦋 2022-01-26 17:50:51
新闻业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的很精准,但是只说了应该做什么却又不说具体的做法,正如作者本人所说的那样:“学界因为你“抽象”不够而说你太“实” ,业界会因为你没有提供可操作的东西而说你“虚” 。”举的例子全都是西方媒体的案例,一查作者原来是美国大学的教授。
2 有用 佛剃秃 2021-11-11 02:06:33
学新闻的翻一眼小标题足矣,剩下全都能自己讲。不过人家的确讲得比你好就是了,而且还夹膜,真是非常高明的捏书(搜了一下作者老师,面相是上课会写逐字稿的那种)。但是问题来了:本专业的为什么要把早就说烂的东西当通俗读物去消耗时间,而不学新闻的又为什么要去关心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十六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