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母亲 短评

热门 最新
  • 77 Wyomingite 2018-12-12 20:05:09

    在读这本书的前一夜看了电影Tully,第二天早上在地铁里小心翼翼地掏出《成为母亲》。万万没想到这本看封面貌似纯白无害的小书会带来比惊悚片更真实残酷的恐惧。24小时内两剂下去,过量摄入,导致恐婚恐育的严重副作用_(´ཀ`」 ∠)_

  • 51 索马里 2018-11-30 16:50:52

    看完就立刻寄给北京的闺蜜。这本书应该在所有女性之间传递,它在试图打破各种关于“生育”的社会理论对女性进行孤立和分裂的阴谋。用我们英国书探的话说,Rachel Cusk是真正的作家,那个S谁谁,算不上啦!

  • 35 嗗嘊 2018-12-13 22:55:51

    从每天被学术书的倾轧中探出头看这些上口的生活类读物是呼吸很顺畅的一件事。然而作为戳穿很多怀孕、为母、育儿等事件秘密的书,这部作品值得更多人去把它当对抗生活来阅读,而不是顺从,因为顺从,拥有了小生命,因为对抗,生命才能鲜活。

  • 73 untamedheart 2019-03-14 04:51:17

    不知道是原文还是翻译问题,太难看下去了。大段的呓语,不好好说人话,妈妈的身份转变是复杂而微妙的,但这个过程不是变成疯子的过程。

  • 22 diduanyan 2019-02-01 18:04:05

    作者将想象、联想、隐喻等文学手法融入平凡琐碎的育儿场景,描绘了自己初为人母期间经历的混乱、困惑与挑战。时而刻薄吐槽,时而冷眼旁观,时而深切反思,文本因而呈现出一种抽象与真实、超然与苦逼交织的独特效果,果然是所谓“知识女性的自白”。我默默感念父母的无私奉献,让我能享受做自己的自由,也能体会做妈妈的幸福。自我与孩子在我心里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我鲜少跟单身朋友聊育儿话题,她们不可能感同身受当妈的喜怒哀乐。我也不同熟识的妈妈谈论最近读的小说,她们大多身陷育儿囹圄,无暇他顾。我则不断穿梭于自我与妈妈两个身份之间,希冀在保有自我的同时承担母亲的职责,常常顾此失彼,偶然侥幸平衡。最后,在个体欠缺物质和心理准备,社会又无法提供有力支持的情况下,盲目提倡生育对孩子和母亲而言都是灾难。译文欠佳。

  • 21 羽揚 2019-01-12 16:52:23

    為什麼要聽怨婦兩百頁的喋喋不休

  • 23 fushia 2018-12-12 00:22:55

    看到过半 我已经产生了自己怀孕了的精神幻觉 现在肚子十分痛 这真的是一本能够产生生理效应的书 一个作家怀孕 似乎比普通人怀孕更痛苦 她不仅要经历浩劫 还要在同时记录这场浩劫 就像演员在痛苦的时候要对着镜子观看并记住自己的痛苦一样

  • 13 沈书枝 2018-12-22 13:08:47

    成为母亲意味着你的人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在打算成为之前,我们最好了解一下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

  • 14 XU 2019-01-07 22:06:01

    前半本风趣幽默,后半本可能真的带孩子崩溃了

  • 15 废人王亮 2019-02-18 00:24:11

    呃,我会更推荐给爸爸们读,在现在的各种条件下,孩子降生与教育对女性的影响要远远高过男性。我儿子出生前,和妻吵架,我常常觉得她缺乏理性,有时甚至觉得她这个研白读了,怎么和卖菜的大婶一个水平?后来我懂了,在孩子及家庭问题上,她缺少的不是理性,是理解,帮助与爱。

  • 11 把噗 2019-03-08 23:58:51

    描述太多,分析太少;法国女作家的优势这时就显现出来了。

  • 11 mmmg 2019-02-03 20:19:55

    立意立得好,然而立意不久之后就滑向愈发琐碎的倾诉,与自己最初探讨这个身份的初衷背道而驰。出版商刻意强调她的知名作家身份,或者冠以知识女性头衔,也是无谓的多此一举。

  • 11 中年少女糕圆圆 2019-07-17 12:32:14

    完全看不下去...作者内心戏太多,原谅连我也无法get。

  • 7 stefzifans 2018-12-24 17:06:55

    孩子出生后,他/她母亲和父亲的生活轨迹便不同了;两人之前地位基本平等,如今却处在了某种彻底敌对的关系之中。 在更衣室里看到一些非理想化的、原始的肉体忘却了自己的魅力,似乎纯粹为生殖而存在。我想起多年以前,我看到过这样一副躯体,那瞬间,确实惊讶恐惧,而且很同情那个人。 生育被自然化了,这本书写出了我对要孩子这件事的担忧和恐惧,特别真实~

  • 11 别的树 2019-05-12 09:59:32

    送给彼时还怀着孕的妻子的一份别样的礼物。初衷很浪漫,翻译的过程则既“痛苦”又享受,译完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本书对于妻子、甚至是自己有多么大的意义。接到翻译时,Chris尚未出生;译毕定稿时他才五个月大;待到成书出版,他已经一岁多了。从某个角度来讲,这本书也是我的“孩子”,看着它从无到有,直至上市,被越来越多的人读到,心中有颇多感慨,哪怕让我再写几个译后记恐怕也无法将自己的种种想法说明白。严格意义上来讲,它算是我的第一本译著,有很多遗憾,却从未后悔成为这本书的译者。希望此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让更多的读者(不论男女老少)去关注“何为母亲”“何为母性”的话题。

  • 6 阿子 2018-11-29 12:03:37

    非常坦诚。很多很多感想,有空来仔细写

  • 6 京都花下客 2018-12-24 11:42:59

    知识武装头脑,情感穿破头脑,在生育带来的身心革命面前,被现代知识武装的头脑如何与生物本能和人性融合?女性在生育中不可避免的客体化,被孩子所依赖所吸引,母亲更天然地和孩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肉体到精神,用优势或劣势来概括都失之简单,和孩子融为一体的经验比“恐婚恐育”和“幸福妈妈”这样的标语式表达概括得更复杂。母亲对孩子除了缴械投降或者顽强抵抗有没有别的办法? 生育被过度自然化了,不被表达的就不存在,女性需要更多的表达来丰富自己的生育体验,学术为天下之公器,知识分子的贡献就在于表达。

  • 6 zk 2019-02-16 04:21:09

    看了感觉没意思,也很冷冰冰。絮絮叨叨的说为人母亲难,但谁不是这么来的?

  • 5 躺倒斋主人 2019-02-16 10:36:06

    意识流的写法 不喜欢

  • 6 刚洗了热水澡 2019-04-16 09:40:42

    语气太drama,毕竟要当妈了,除了drama和惊慌失措,就没有幸福感吗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