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炮火》的原文摘录

  • 希腊人认为性格决定命运。破坏比利时中立的这个决定,孕育着时间一到就会自我毁灭的种子;而作出这一决定,则是百年来的德国哲学造成的。这个决定,言出史里芬之口,但事出菲希特之手,他认为德国人是苍天选来在宇宙史上居于崇高地位的骄子;也是事出黑格尔之手,他认为他们是领导世界走向德国文明势必普及的光辉前程的使者;也是事出尼采之手,他告诉他们超人而不受制于常人;也是事出特赖奇克之手,他将扩大权力作为国家最高道义责任;还事出整个德国人民之手,他们把自己的世俗君主称为“至尊”。促成史里芬计划的不是克劳塞维茨,不是坎尼之战,而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唯我主义的整体,它哺育了德国人民,创建了一个民族国家,一个由“自诩是绝对意志的那种极端的幻觉”喂养成长的民族国家。 (查看原文)
    希夷子 2回复 4赞 2013-04-29 11:24:10
    —— 引自第58页
  • 人们如果不怀有某种希望,就不能忍受这样一场规模巨大而痛苦的战争--他们希望这场战争的浩劫今后将永不再发生,他们希望在战争不管怎样打到结局的时候,它将为未来的美好世界奠定基础。犹如进军巴黎的光芒闪烁的幻想,能使克卢克的士兵继续前进一样,在一度曾是郁郁葱葱的田野和随风飘舞的白杨树、而今是弹痕累累的荒原和断枝残干的上面,隐现着人们憧憬的一个美好世界的幻影。正是这个美好的幻影,使残酷无情的进攻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不惜付出成千上万的生命,来夺取10码之地的阵地或夺回一个潮湿的战壕。每当秋天来临,人们总是说战争不会再打过冬天,到了春天仍看不到战争的结束。这时使士兵和各个国家继续战斗下去的,只是通过这场战争人类将能获得些美好生活的希望。 战争终于结束了,它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结果,其中最为突出而又非其他一切可比的结果是:幻想破灭了。 (查看原文)
    希夷子 1赞 2013-05-08 12:23:53
    —— 引自第350页
  • 德皇在几位将军陪同之下静悄悄地走了进来,登上御座。穿着龙骑兵制服的贝特曼从御用公文包里取出演说词呈给德皇,德皇离座起立,开始宣读。他头戴盔帽,一手按住剑柄,站在首相旁边显得身材矮小。他宣称“我们拔剑出鞘,问心无愧,双手清白”,但对比利时问题却只字不提。他说,战争是由塞尔维亚在俄国支持之下挑起的。他历数了俄国的罪行,激起一片“可耻!”的嘘叫声。预先准备好的演说念完后,他提高嗓门宣布:“从今日起,我不承认党派,只承认德国人!”然后要求各党派领袖,如果同意他的意见,就上前握他的手。在“狂热的激动”中,所有领袖都从命不误,与此同时,在场的其他人员爆发出一阵欣喜若狂的欢呼声。 3时整,国会议员又在国会大厦续会,先是聆听首相讲话,接着履行余下的职责,首先是投票通过战争拨款,然后是通过国会的休会。社会民主党同意使投票结果一致,并且紧张地商讨了是否要和其他议员一起向德皇“致敬”,他们为此花了身负国会议员职责的最后几个小时,最后决定改为向“德皇、人民和祖国”致敬,从而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贝特曼起立讲话时,每个人都忧虑地期待着,看他怎样谈比利时问题。一年以前,外交大臣雅戈在国会指导委员会的一次秘密会议上,曾保证德国绝不侵犯比利时;当时的陆军大臣冯·黑林根(vonHeeringen)将军也曾保证,如果发生战争,只要德国的敌人对比利时的中立尊重一天,德国最高统帅部也将尊重一天。8月4日这天,议员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军队已经在早晨入侵比利时。他们只知道那份最后通牒,至于比利时的答复,则一无所知。政府从没有公开这个答复,它要造成这样一种印象:比利时已经默许,它的武力抵抗因而是非法的。 “我们的军队,”贝特曼通知屏气凝神的听众说,“已经占领卢森堡,并且或许”——这个“或许”已是事后八小时了——“已经在比利时境内。”(一阵巨大的骚动)确实,法国曾向比利时保证尊重它的中立,但是“我们知道,法国是时刻准备入侵... (查看原文)
    西峰秀色 3赞 2018-11-25 23:57:30
    —— 引自章节:第八章 德皇的动员
  • 照会一开始说,德国收到“可靠情报”,法军拟将沿着日韦( Givet)至那慕尔一线推进,所以“法国拟欲通过比利时国境进犯德国的意图已不容置疑”。(因为比利时人并未发现法军向那慕尔移动的任何迹象,事实上也根本没有这种移动,所以这一指控未能对比利时发生作用。)照会继而又称,不能指望比利时军队可以阻止法军推进,因此根据“自卫之需”,有必要“先发制人,以阻止这种敌对性的进攻”。如果比利时人把德国进入比利时国土的行为视为“针对它本身的一种敌对行动”,德国将“深感遗憾”。不过,如果比利时能够保持“善意的中立”,则德国将保证“一俟缔结和约当即撤出其领土”,保证赔偿德军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并“在和约缔结时,保证其主权和独立”。在原稿中,这一句还接着说:“并保证以最大的善意支持比利时可能向法国提出的任何赔偿要求。”不过在最后一刻,贝洛按指示删去了这个贿赂。 (查看原文)
    Witt 2赞 2020-07-25 23:58:26
    —— 引自章节:第7章 布鲁塞尔:德国的最后通牒
  • 希腊人认为性格决定命运。破坏比利时中立的这个决定,孕育着自我毁灭的种子;而作出这一决定,则是百年来的德国哲学造成的。这个决定,言出施利芬之口,但事出费希特( Fichte)之手,他认为德国人是苍天选来在宇宙史上居于最高地位的骄子;也是事出黑格尔之手,他认为他们是领导世界走向德国文明势必普及的光辉前程的使者;也是事出尼采之手,他告诉他们超人不受制于常人;也是事出特赖奇克之手,他将扩大权力作为国家最高道义责任;还事出整个德国人民之手,他们把自己的世俗君主称为“至尊”。促成施利芬计划的不是克劳塞维茨,不是坎尼之战,而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唯我主义的整体,它哺育了德国人民,创建了一个民族国家,一个由“自诩是绝对意志的极端幻觉”喂养成长的民族国家。 (查看原文)
    Witt 2赞 2020-07-16 22:35:43
    —— 引自章节:第1章 “让右翼末梢袖拂海峡”
  • 人们顿时从马克思变成了马尔斯,他们欢欣若狂,并且一哄而散,冲向那些有俄国间谍嫌疑的人去泄愤去了。 (查看原文)
    看不见的城市 1赞 2020-01-28 09:26:43
    —— 引自章节:第5章 8月1日:柏林
  • 弗拉基米尔一流人物主宰了这个完全保留着尼禄遗风的宫延,朝廷命妇都从一个无知的拉斯普京主持的午后降神会( seances)的刺激中恣意作乐。但是俄罗斯也自有其一批杜马中的民主派和自由派;自有其虚无主义者巴枯宁( Bakunin);自有其皈依无政府主义的克鲁泡特金( Kropotkin)王子;自有其“知识阶层”( intelligentsia),关于这个阶层,沙皇曾经说过,“我最讨厌这个词!我但愿下一道诏令,让科学院把这个词从俄语词典里删掉”;俄罗斯也自有其一批列文,为自已的灵魂,为社会主义,并且也为俄罗斯的土地,内心备受煎熬,此恨绵绵无尽期;自有其一批绝望的万尼亚舅舅;自有其独特气质,促使一位英国外交官得出结论,认为“在俄罗斯,人人都有点儿疯疯癫癲”的,就是这气质,一种叫做“斯拉夫魅力”( le charme slav)的气质,半是无所用心,半是无所事事,一种19世纪末的颓废气氛( fin de siecle),这种气氛有如一片薄雾笼罩着涅瓦河畔的那座城市,世人只知它是圣彼得堡,而不知它是“樱桃园”。 (查看原文)
    Witt 1赞 2020-07-21 22:44:54
    —— 引自章节:第4章 俄国压路机
  • 过去人们曾寄希望于社会主义四海一家的思想以及财政、贸易和其他经济因素交织成的种种遏止力量,会使战争欲爆发而不能,但事到临头它们却没有起到作用。国家观念犹如狂飙突起,把它们横扫在一边。 (查看原文)
    破裂挽歌 1赞 2020-07-31 03:58:47
    —— 引自章节:第16章 火烧卢万
  • 8月24日,整个战局已经明朗,法军各路都在撤退,敌军则在以长驱直入之势向前推进。然而法军溃败到怎样的境地,公众直到8月25日德国宣布攻下那慕尔、俘虏5000人之后オ知道。这个消息震动了全世界,使人难以置信……在英国,据惊慌失措而又克制的说法,那慕尔的失陷“普遍认为是个明显的不利……迅速结束战争的可能已大为减少。” 结束的可能究竟减少到什么程度,又究竟多么遥远,当时还没 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意识到,就相同作战时间的参战人数、伤亡人数以及伤亡率而言,这场大战中最大的一个战役已经打过了。也没有人能预见到这次战役的后果:德国最后占领整个比利时和法国北部之后、将如何拥有这两个国家的工业能力,列日的制造工业博里纳日的煤、洛林的铁、里尔的工厂,以及河流、铁路和农业之利;将如何助长德国的野心,将如何迫使法国下定决心打到每寸失地都收复、每分钱都得到赔偿,从而堵塞了后来所有谋求妥协性和平或“没有胜利的和平”之路,使战争延长达四年之久,所有这些都是事后的认识。 (查看原文)
    修二的轮舞 1赞 2021-09-04 12:12:55
    —— 引自章节:第13章 在洛林、阿登、沙勒鲁瓦、蒙斯等地的溃退
  • 对自由射手的害怕和恐惧,是出自德国人认为平民百姓的反抗基本上是目无法纪的想法。歌德曾说,假如在不讲正义和目无法纪两者之间可以选择的话,国人宁愿选择前者。一个在臣民对君主的关系以服从为唯一基础的国家训导出来的人,对一个建立在其他基础上的国家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当他来到这样一个国家的时候,他会感到很不自在。只有在权威面前才感到舒服的人,是会把平民狙击手视为祸害之尤。在西方人心目中,自由射手是英雄;而在德国人,则视为威胁国家生存的异端。在苏瓦松,有一座纪念1870年唤起学生和平民起来反抗普鲁士人的三位教师的青铜和大理石的纪念碑。1914年,一个德国军官惊奇地凝视着这块纪念碑,对一个美国记者说:“你瞧,法国人就是这样,竟为自由射手树碑立传。在德国,是不允许人民干这种事的,也不能想象他们想干这样的事。” (查看原文)
    修二的轮舞 1赞 2021-09-07 10:33:47
    —— 引自章节:第16章 火烧卢万
  • 爱德华,这个各国首脑盛况空前地为之云集的人物,素有“欧洲之伯”的尊称。 (查看原文)
    clark 1回复 1赞 2024-04-02 11:21:58
    —— 引自章节:【引子:葬礼】
  • 8月9日,加利埃尼将军身穿便服,在巴黎一家小咖啡馆用餐。他听到邻座一位《时报》(Le Temps)的编辑向一个友人说:“我告诉你,加利埃尼将军率领三万大军刚刚开进科尔马尔。”加利埃尼把身子向前一靠,对他的朋友轻声地说:“历史就是这样写成的。” (查看原文)
    Solar Sailor 2019-12-04 11:07:50
  • 德国之所以恐惧游击战士,是因为德国人认为平民百姓的反抗是目无法纪的。歌德曾经说,加入不讲正义和目无法纪二者取其一的话,德国人宁愿不讲正义。一个在臣民对君主必须无条件服从的国度里训练出来的人,对这种非君臣关系的国家是无法理解的,如果他进入一个这样的国家,他会处处觉得不自在。对于在权威面前才感到舒服的人来说,游击战士理所当然是最不可被接受的。在其他国家,游击战士是英雄;而在德国,则被视为威胁国家生存的作乱者。 1914年,在苏瓦松,一个德国军官凝视这一座游击战士纪念碑,惊奇地对一个美国记者说:“你瞧,法国人太奇怪了,竟然纪念游击战士。在德国,是不允许人民这么干的,他们想这么干是难以想象的。” (查看原文)
    沉默的导航 1赞 2012-01-14 23:37:55
    —— 引自第307页
  •   德军遇到抵抗后,既弄得措手不及又感到气恼万分。第一次战斗的洗礼使他们处于歇斯底里状态,以致一听到有人发出“狙击手!”的叫声就紧张万分。他们马上疑神疑鬼,以为每一座房屋和每一道树篱后面都有愤怒的老百姓在向他们射击。他们马上呼喊,“有人开枪!”这句话成了以后德军从维塞打到巴黎城门,一路上对各地老百姓恣意进行报复的信号。 (查看原文)
    宇宙菌 2012-04-01 19:05:12
    —— 引自第141页
  •   人们认为,如果是德国将领,他们拿到一份完善的计划后,在执行时是不需要上级经常指点的。而法国将领,如福煦所说那样,则是要思考的。但霞飞总是怀疑他的下级神经不健全或有其他缺陷,因而热衷于把他们置于严密的监督之下。1913年的演习结束后,他命令五名将军退出现役。这个轰动一时的事件使法国每一支驻军都有人感到不寒而栗。这个行动是史无前例的。8月份,在真刀真枪的可怕的考验下,霞飞一看到那些将军表现了他认为是无能或干劲不足的迹象,便会像废物那样把他们搞掉。 (查看原文)
    宇宙菌 2012-04-01 19:11:33
    —— 引自第149页
  • 俾斯麦曾告诫德国要以陆上力量为满足,但是他的那些继承人,不论就他们个人而言,或是就整体而言,都不能与俾斯麦相提并论。俾斯麦所追求的目标,看得清楚,且志在必得;而他们则海阔天空到处伸手,究竟想要什么又无定见。 (查看原文)
    希夷子 2013-04-29 11:16:47
    —— 引自第23页
  • 摩洛哥的第二轮危机和巴尔干战争还没有到来。诺曼·安吉尔诺曼·安吉尔的一本新著《大幻想》刚刚出版,它力图证明战争是不可能的。他以令人信服的例证和颠扑不破的立论,说明在当时各国财政经济相互依存的情况下,胜者和败者同样遭殃,所以,战争已成为无利可图;所以,没有一个国家竟会愚蠢到乃至发动一场战争。这本书经译成十一国文字,成了崇拜的偶像。 (查看原文)
    希夷子 2013-04-29 11:21:45
    —— 引自第40页
  • 内阁成员马塞尔·桑巴的侄子安德列·瓦拉尼亚克,以他的亲身经历对死亡率的情况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他于1914年到达服役年龄,8月大战爆发时因病免征入伍,到同年圣诞节时,他发现和他在公立中学同班的二十七个男同学中,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查看原文)
    希夷子 2013-05-08 12:24:09
    —— 引自第346页
  • 政府看来是毫无理由地逃亡了。它的宵遁留下了一个令人痛心的印象,那些跟着他们逃难涌向火车站的人群即兴作了一首模拟《马赛曲》的打油诗: “到火车站去,公民们 登上车厢!” (查看原文)
    希夷子 2013-05-08 12:24:54
    —— 引自第323页
  • 诺曼安吉尔出版了新作<<大幻想>>,极力证明战争产生的不可能性。在各国经济相互依附的情况下发生战争,无论胜败,都将给国家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在战争不能获得任何利益的情况下,不会有国家愚蠢到发生一场战争。 (查看原文)
    冷眼旁观看世界 2013-07-25 16:20:43
    —— 引自第11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