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写的一个观点蛮喜欢
营养学强调“We are what we eat”
现在应该稍微改改
“We are what Microbe eat”
肠道中1.5kg细菌帮助我们分解食物,合成短链脂肪酸,维生素,甚至分泌因子影响脑肠轴,免疫系统,炎症,甚至肠道细菌也会勾心斗角,试图影响你的食物抉择
你的每一次饮食选择就在给肠道细菌投食,都在改变他们的内部平衡,进而引发身体的“适应”
我们只有10%是人类,标题起得夸张了,但了解到diet is not only for u,it's for us,对我们都是有所益处的。
0 有用 起豆名 累够呛 2024-04-13 22:54:48 广东
kfz
0 有用 到新的喧嚣中去 2023-01-25 22:41:04 广东
当当
0 有用 联合低音 2018-06-29 18:47:11
与演化生物学家一起,认识另外90%的你。
0 有用 了妄唯真 2025-02-09 21:09:08 北京
书城中名《人体里的动物园》
0 有用 苍耳 2018-08-13 17:16:53
人类基因数21000个,体内微生物基因总数440万个。小鼠基因有23000个,小麦基因数26000个。
0 有用 何思 2019-10-21 17:51:53
这本书写的一个观点蛮喜欢 营养学强调“We are what we eat” 现在应该稍微改改 “We are what Microbe eat” 肠道中1.5kg细菌帮助我们分解食物,合成短链脂肪酸,维生素,甚至分泌因子影响脑肠轴,免疫系统,炎症,甚至肠道细菌也会勾心斗角,试图影响你的食物抉择 你的每一次饮食选择就在给肠道细菌投食,都在改变他们的内部平衡,进而引发身体的“适应” 我们只有10%是人类,标题起得夸张了,但了解到diet is not only for u,it's for us,对我们都是有所益处的。
0 有用 隐形的行星 2022-08-17 22:06:05
震惊!微生物能控制宿主的行为。我胃里一定是嗜糖的微生物。
0 有用 鱼momo 2019-07-14 07:41:56
公共卫生和传染病的研究和经济体系还挺有意思的。
0 有用 内寒外感 2019-08-12 16:09:48
你会觉得传说中炼蛊控人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寄生类生物确实为了自身的发展,可以在寄生于其它生物体内之后,以自己的意愿去改变宿主,继而让宿主以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式去改变自己。
0 有用 Jayus 2019-06-26 22:59:15
还在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