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国度的书评 (23)

懒残僧 2020-07-21 16:37:53

读印度三部曲——冷眼看印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幽暗国度》、《受伤的文明》、《百万叛变的今天》这三部书,合起来便是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奈保尔的代表作“印度三部曲”。奈保尔出生于中美洲的印度婆罗门家庭,成年后在牛津留学,并定居英国。他的创作多为游记、小说。就我个人的观感,因为他的游记带着大家游览第三世界国家...  (展开)
大象 2022-12-28 17:42:55

一言难尽的印度

记得很多年前就买了奈保尔的这三本书,可惜一直没有用心读过,莫大的遗憾,原本可以更多地学习一点奈保尔的这种叙述手法。 这种纪实性的描写,奈保尔堪称不世出的高手,后来从何伟(Peter Hessler)这里我们熟悉了非虚构写作,但奈保尔才是鼻祖。 不仅是手法,奈保尔对印度这个...  (展开)
流浪星 2022-10-06 09:21:38

幽暗国度

《幽暗国度》 2022-32 作者以一个印侨的视角讲述了自己在上世纪60年代回到印度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半个多世纪前的社会现象和文化表观现如今也不知改变几许又所剩几多。似乎种姓制这种印度独有的阶层固化制度时至今日依旧飘荡在南亚次大陆的上空。很好奇,这种把人分成三六九...  (展开)
momotolo 2022-03-28 16:39:10

来自异域视角的审视

奈保尔出生于英国殖民地特立尼达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在家庭内部仍然保留着婆罗门的阶级传统和文化。虽然岛上还有其他的印度移民家庭,但奈保尔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和思维习惯都来自于欧洲。作者用其异域文化视角来审视印度,带给读者的故事就不会缺乏戏剧冲突性。这种异域视角常...  (展开)
笔记君 2021-10-29 16:38:13

《幽暗国度》奈保尔

1962年,奈保尔经由埃及,回到了他的祖父的故乡,印度。《幽暗国度》整本书记录的是从他开始这场旅行,到最后的“奔逃”的整个过程他来到德里,走到克里米亚,然后到印度南方找到祖父的故乡,他感受着这个国家的文化,通过一个又一个形象琢磨印度人的种姓制度、职责、宗教。 奈...  (展开)
路歌 2023-09-12 17:10:30

了无生趣

看前两部、前七章我的感受: 到处都充斥着作者的“previlige”,除了客观上印度存在着很多让他人不理解不喜欢的特点,但作为印度裔的作家,作者带着偏见来到他素未谋面的祖国,似乎最后也依旧带着他的偏见离开,而这个过程令人惋惜的是他似乎从来没有摆脱过他那高高在上的优越...  (展开)
邱秋 2023-06-19 09:22:46

读书笔记

摘抄:由于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我们污染了神圣的河川,把圣洁的河岸转变成苍蝇的滋生地……一把小小的铲子,就足以铲除印度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一大困扰。随地弃置排泄物、在大庭广众间擤鼻涕、把痰吐在街头——这些行为都是一种罪过,不但亵渎神圣,而且糟蹋人性。这种人从...  (展开)
读而思 2023-01-03 20:25:44

印度社会面面观

印度是一个伟大的、神奇的国家,同样也是灾难深重。 印度又是那样一言难尽,一万个人的眼里会有一万个印度,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印度。 本书作者是英籍印裔,但非生于印度,他眼中的印度已经是英国人眼里的印度。 清末西学东渐,在华夏出...  (展开)
November.7 2022-10-06 11:45:05

短评《幽暗国度》-奈保尔

我们跟随奈保尔的视角,探寻他记忆和现实中交错的印度——印度严格分工的种姓制度,使得行政效率低下,公共卫生落后、生活和工作态度麻木不仁,放眼望去,印度一派贫穷落后的景象,遍地的乞丐,瘦弱的儿童,垃圾和排泄物散布在古迹之中。奈保尔寻访根基,也寻访潜伏在内心深处...  (展开)
维林语 2022-04-05 10:41:33

幽暗国度里的印度精神/内在

读完之后在想,奈保尔笔下的“印度精神”是什么呢?或者说印度的内在是怎样的呢? 现在能想到的是由事例构成的:乞丐的神圣性,认为施舍是一种天赋职责,人对神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虔诚;只做份内的事所反映的严格的层级/等级制度,同时又与现代社会的效率格格不入,显得执拗死板...  (展开)
小鹿 2022-03-28 17:48:10

幽暗窒息的国度

这是1962年的印度,奈保尔笔下,一个充斥着各种不文明,脏乱差的国度文章里充满了屎这样的字眼,作为一个在西方发达国家长大的异乡人,他对印度充满着不一样的情感。作者想去寻找自己的母国,却深深的鄙视着这里的一切,甚至去到自己祖父的故乡时也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刻意和那里...  (展开)
紫水晶 2022-03-23 00:04:18

序曲—充满“偏见"的东方之初印象

读《幽暗国度》Day 1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奈保尔的东方之旅开始的并不愉快,他对东方印象的感受是:肮脏、盲动、喧嚣、突如其来的不安全感——你突然发现,四海之内皆非兄弟、你的行李随时都会被人摸走。 这一印象,并非空穴来风,穿三件套西服的先生玩一个痰球,肮脏的小巷,...  (展开)
陆吴双 2021-12-23 15:24:26

海外印侨回乡记

欧美记录文学的优点是细节的细腻,这方面比中国的大部分类似文学都优秀,比如中国近代内战或韩战,包括长征。西行漫记的细节描述反而让人久久不忘,本书也是如此,从开始让一个小办事员打字,到后期对个锡克教人的描述。栩栩如生的细致描述,留给人很深的印象,克制自己的评论...  (展开)
郭雅彦 2021-03-06 23:03:34

关于奈保尔和他的印度

李永平先生将奈保尔印度三部曲的第一部译为《幽暗国度》,这真是恰如其分。幽暗这一词汇在全文从未出现,但其所代表的茫然、失落、绝望以至于贫穷、腐朽、落后,却在书中随处可见。 《幽暗国度》起草于1962年,时年30岁的印裔英国作家奈保尔首次回到了他祖父的国度,并写下了这...  (展开)
如风 2020-08-01 05:32:24

废墟上的国度

在奈保尔的笔下,印度的脏乱差跃然纸上、入木三分,作者虽是印裔,但是从小居住生活在远离印度的国家,作者第一次回印度的所见所闻对他造成了巨大的震动。作者看到号称最讲究洁净,左右手功能严格区分的国家,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随地大小便,到处都是在垃圾堆中流浪的动物,还...  (展开)
千鸟草 2020-04-03 13:42:33

《幽暗国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阅读动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写的印度三部曲之一。对印度一直比较感兴趣,最近也在看《众神之神》,估计诺奖得主写的书不会差到哪去吧,刚好京东读书VIP免费读就加书架了。 2、句子摘抄 1.我终于领悟,在印度这个国家,你随时可以找到逃避的窍门。几乎每一座城镇都有一...  (展开)
顾一之 2020-03-08 01:35:32

一个迷茫的年轻人是怎么被逼疯的

我是先看的第二部,然后看的第一部。 在第二部里,奈保尔从"印度公知"的角度对印度的文化,思想,政治等进行了批判和自己的解题答案探讨,结论当然是放弃,一团乱麻从任何一个线头自以为理性的切入到最后都是作茧自缚。 这部作为印度三部曲的第一部,就稚嫩的多,也"可爱"的多...  (展开)
傲慢雨偏剑 2020-03-02 03:51:18

把印度贬到家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V.S.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第一篇,奈保尔是英殖民地特立尼达上的印度后裔,1962年,为了达成母亲的心愿,他去印度进行了一次游历全境的返乡之旅,试图去理解和感受那个祖母口中的、一直萦绕在自己心中的神秘而古老的故土。 然而,展现在他面前的印度完全是另一种模样,一...  (展开)
spring 2019-10-14 22:45:25

我们是不是也有点“说不得”

22.7万字,看了10个小时,7分向上取整。写于1962年到1964年间,是奈保尔的非虚构类作品,之前看过他写的米格尔街,觉得是个很轻松很幽默的英国老头啊,为什么这篇的笔触那么深沉。打算开始看这个系列源于一个朋友只身去了印度,是个很冒险的决定,但是无论对于对方还是我,好像...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3条)

订阅幽暗国度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