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七个秘密 短评

热门
  • 0 Katherine景 2023-01-14 09:52:58 内蒙古

    听书: 制造业的创新就是工人

  • 0 钱景 2019-10-18 06:41:22

    德国的菜刀公司要价30亿欧元,螺蛳壳里做道场,采用终身雇佣制,丰田汽车生产的不是汽车而是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很多西方国家都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 制造业空心化,或者叫 “去工业化”。但德国是例外。德国制造不但没有受到低成本国家的冲击,反而抓住机会进一步增强了实力。比如在 21 世纪的头十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就猛增了 700%。高额的贸易盈余,让德国经济在欧盟中一枝独秀,可以说是欧盟经济的压舱石。德国制造究竟是怎么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的?高工资、高福利的德国工人,怎么就不怕被亚洲同行抢走饭碗呢? 这本书是由美国学者奥德兹和德国学者莱曼合著的。他们通过比较美国与德国的经济模式差异,从七个方面总结了德国制造的成功经验。在我看来,这本书实际上讨论的是资本主义内部的 “路线之争”。

  • 0 chameleon 2019-11-16 20:58:23

    摘自得到听书: 1,德国制造的主力是家族经营的中小企业。它们中产生了全球最多的“隐形冠军”,而它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由学徒制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 2,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相比,“莱茵模式”极为重视制造业,由政府出资来帮助企业搞研发;企业治理不是股东利益至上,而是强调劳资共治。 3,二战以来,德国制造迅速崛起,但并非一帆风顺。在互联网和创新经济发展得最迅猛的1990年代,德国经济明显落后了,还一度被贴上“欧洲病夫”的标签。当时的德国精英阶层怀疑,“莱茵模式”还能否走得通,是否要全盘学习“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幸好,德国坚持了自己的道路,并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大对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为经济复苏夯实了基础。2008年金融危机后,德国率先走出困境,实现强劲反弹,很快成为欧洲领头羊。

  • 0 Blue_Flamingo 2018-12-17 21:44:41

    文化荒漠开了诚品 每次来看一章嘿嘿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