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的最新作品集。主要收录作者在台湾地区的重要演讲,以及他为台湾文化名人张忠谋、白先勇等著作所作序言等。这些作品重在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华文化,回应当代社会与文化、人生建设诸般紧要问题。作品立足文化本体,放眼人类文明的整体进程,通达而平易,深入而恳切,对广大读者开阔视野、增进人文的情怀、深化对历史与文明的体认,颇有助益。
作者简介 · · · · · ·
余秋雨,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
在担任领导职务六年之后,连续二十三次的辞职终于成功,开始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所写作品,往往一发表就轰传社会各界,既大力推动了文化古迹保护,又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体,模仿者众多。二十世纪末,他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古文明的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址。他是迄今全球唯一完成此举的人文学者,一路上对当代世界文明作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他所写的大量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
余秋雨,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
在担任领导职务六年之后,连续二十三次的辞职终于成功,开始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所写作品,往往一发表就轰传社会各界,既大力推动了文化古迹保护,又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体,模仿者众多。二十世纪末,他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古文明的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址。他是迄今全球唯一完成此举的人文学者,一路上对当代世界文明作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他所写的大量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白先勇先生说:“余秋雨先生是二十多年来唯一获得全球华文读者欢迎而历久不衰的大陆作家。”仅仅在台湾,他囊括了白金作家奖、读书人最佳书奖、桂冠文学家奖等等几乎全部文学大奖。在大陆,多年来有不少报刊频频向读者调查“谁是你最喜爱的当代写作人”,他的排名每一次都遥遥领先。
几十年来,他不参加各种社会团体和会议,不理会传媒间的喧闹,以独立知识分子的身份完成了“空间意义上的中国文化”、“时间意义上的中国文化”、“人格意义上的中国文化”、“审美意义上的中国文化”等重大专题的研究和著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自本世纪初年开始,他赴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国总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处演讲中国文化,反响巨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秋雨书院”。现任上海图书馆理事长。
目录 · · · · · ·
出走的生命
今天的人文坚持
城市的魅力
阅读的门径
写作的奥秘
艺术思维的特性
寻找东方美学
闯入傩的世界
三度穿越
无伤害原则
封山闭关,重新选择
二 写序
序张忠谋
序白先勇
序连方瑀
序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三 接受专访
陈文茜的专访
蔡康永的专访
张小燕、蔡诗萍的专访
杨照的专访
四 评论
余秋雨的现代意义
平易中的语言魅力
最受欢迎的原因
余秋雨文化大事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十五世纪的美第奇家族和十八至十九世纪的中国晋商,在人文方向上产生了极大的区别。美第奇家族深知自己银行家的观念与中世纪的思维格格不入,因此与一群文化大师一起创建了一种新的文明;中国晋商也感受到了这种格格不入,但他们想不到从人文格局上来进行突破,也找不到在这方面来帮助他们的人,因此成了失败者。 结果,美第奇家族的最终名声不是建立在财富和银行业绩上,而是建立在人类的文明史册上。后人只要一提起文艺复兴,总会一次次地感念他们。他们留下的建筑、名画、雕塑,至今还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而中国晋商,由于找不到人文基座,很快也就失去了财富基座,在他们身后,山西成为中国的贫困省份。连他们自己的家族,也景象寥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今天的人文坚持 -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痛苦地思考:为什么制造假药、假酒、假奶粉、假文凭的人如此层出不穷?为什么假话、谣言能成为媒体的宠儿?除了法制无力之外,为什么这些制造者的内心深处没有一点点对天地、生命的敬畏?没有一点点人性、人道的残留?种种现象都可证明,我们在整体人文价值上出了问题。 我觉得不能仅仅对制假者表示愤怒,而且应该从中领悟一个道理:没有人文目标,将是人类最大的恐怖。 大家知道,即便在合湾,“黑心食品”、“黑心油料”等等事件也已经不绝于耳。可见,这种恐怖正呈包围之势。连今天在座的优秀企业家们,也都笼罩在缺失人文目标的阴影之中,因为我们谁也拗不过那种无制约的原始驱动。 因此,人文坚持,已经不是一种附庸风雅式的装饰,而是一种中流砥柱式的悲怆。 坚持,有可能会坚持不住,但也有可能发扬光大。我们争取后种可能。 想起了薄伽丘(G.Boccaccio)的《十日谈》。十个青年为了躲避瘟疫在郊区一所房子里讲故事,这些故事给明天的智者带来了思想资源。那么,也让我们到“郊外”坚持一些时日吧,讲一点人文故事,或许能被今天和明天的人们听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今天的人文坚持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台湾论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台湾论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向别处出发,开创圈外的生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收录了余秋雨在台湾的11次演讲,时间跨度为1992—2005年。余秋雨演讲浩繁,单独把台湾场集结成册,自然是意味深长。 11场演讲主题不一,但始终有一个不变的意旨,就是“向别处出发”,摆脱封闭的万恶之源,从互相封闭中互相“出走”,从而才能消除误会,产生亲近,余秋雨把... (展开)
余先生在台湾地区的演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台湾论学》这本书是著名的学者、作家余秋雨的最新的作品集。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先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以及作者对于文化的自身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我觉得,在先生的这本书里面,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尤其是,作者最开始的几篇演讲,我感觉,自己看完之后,有了... (展开)>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東出 | 人文·社科 (东方出版中心)
- 自传自述 (qdsxinyee)
- 汝嫣书单 (独孤羽)
- 书屋 (拌糖的媛子)
- 2023年读100本书 (就叫我铿爷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2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台湾论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抓住瞬间的永恒 2021-05-23 18:06:07
余秋雨先生的文笔非常广阔,从大面做建设,又通俗易懂,很具有启发性。
2 有用 南加小书虫 2021-12-14 13:30:33
余先生不愧是大扣大鸣,小扣小鸣,如此通达的功力可想而知下了多少笨功夫
0 有用 亦 2021-03-13 13:17:43
写作的奥秘
1 有用 鱼说 2020-03-01 16:26:11
行者,无疆……
1 有用 周小胖_bear 2019-01-10 15:55:45
这本书对我来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