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爽点》的原文摘录

  • 人类的大脑天生就爱追求不确定的愉悦感(认知神经科学术语称之为“奖赏”)。 (查看原文)
    北纬 2020-04-26 11:50:56
    —— 引自章节:愉悦回路激活方式3:赌博
  • 关于赌博的另一种非理性信念是“差一点就赢”(near misses)。例如,你投注的那匹马跑了第二名,或者老虎机的三个图案中出现两个一样的图案,你就不会认为自己输了,而是差一点就赢了。大量实验通过操控“差一点就赢”的频率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继续赌下去。事实上,专家发现最有可能控制人们继续玩老虎机的概率,即“差一点就赢”的最佳频率是30%。老虎机的制造商深谙这一道理,于是,某些商家会刻意使老虎机“差一点就赢”的频率高于随机频率。 (查看原文)
    北纬 2020-04-26 11:50:56
    —— 引自章节:愉悦回路激活方式3:赌博
  • 然而,媒体的大力宣传,尤其是源自东亚国家的报道,过分夸大了这些成瘾的范围及严重程度。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大多数电子游戏成瘾者无须干预也能自行康复。 (查看原文)
    北纬 2020-04-26 11:50:56
    —— 引自章节:愉悦回路激活方式4:电子游戏
  • 在这个实验中,有一半被试收到钱时的愉悦中心的激活程度要比捐款时强烈,但另一半被试的结果则相反。毫不意外的是,那些从付出中获得愉悦的人确实会比其他人捐出更多的钱。由此产生了一个哲学问题:如果付出是一种快乐——不管是强制缴税还是匿名捐款,是否意味着“纯粹利他主义”并不存在呢?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从高尚的本能中获得快乐,是否意味着这种本能就没那么高尚了呢? (查看原文)
    北纬 2020-04-26 11:50:56
    —— 引自章节:愉悦回路激活方式6:缴税与慈善捐助
  • 关于未来的信息本身就令人愉悦吗?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2-20 18:53:34
    —— 引自章节:“超能力”:抽象理念也能带来愉悦
  • 有些完全没用且抽象的东西——只是为了知道而知道,也能激活愉悦/奖赏回路。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2-20 18:53:34
    —— 引自章节:“超能力”:抽象理念也能带来愉悦
  • 从离人类最近的演化谱系(包括灵长类,还有可能包括鲸类)来看,抽象的心理建构也能激活愉悦回路,这一现象在人类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神经科学家 Read Montague 将许多研究人员在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观点编织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超能力”,意指人们从抽象的理念中获得愉悦的能力。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2-20 18:53:34
    —— 引自章节:“超能力”:抽象理念也能带来愉悦
  • 如果一个人的抽象理念已在大脑中表现为某种特定模式的神经活动,那么这些模式便可以被传到愉悦回路,促使愉悦回路发生变化。但这种方式的联想很有可能发展得很慢,也能维持较长时间,就像长期记忆。长期记忆在大脑中的储存似乎与神经元联结的微结构改变有关。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2-20 18:53:34
    —— 引自章节:“超能力”:抽象理念也能带来愉悦
  • 为什么胖子不能少吃点,多多运动呢?他减不了肥就是因为意志力不够,不是吗?其实不然。我们人体的控食系统遵循自我平衡的原则,因此,很难大幅度地减掉体重和保持减肥效果。当体重下降时,脂肪量会减少,瘦素水平也会降低,随后更会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因为身体会发出导致新陈代谢速度减慢及产生强烈摄食动机的种种信号。体重减得越多,摄食的欲望就越强烈,能量消耗也会越少。这是每年拥有着数十亿美元利润的减肥公司不愿意让你知道却又无法回避的可悲真相。 (查看原文)
    加点什么 1赞 2020-11-15 00:01:42
    —— 引自章节:03 美食的诱惑不止源于饥饿
  • 这项研究得到的最令人兴奋的发现就是:玩电子游戏作为一种完全非自然,也并非内在奖赏的行为,却能在某种程度上激活几乎所有玩家的愉悦回路。也许是因为电子游戏会引发与实现目标以及个人参与有关的普遍的愉悦感,或是因为许多电子游戏都会提供非常高效的奖赏:就像抽烟,虽然快乐的时刻很短暂,但这种快乐却可以立即启动,而且还能不断重复。 (查看原文)
    加点什么 1赞 2020-11-16 00:20:54
    —— 引自章节:电子游戏也能刺激愉悦回路
  • 这个实验表明,与药物一样,人们对资讯也会上瘾。我们已经知道某些精神活性物同样能刺激愉悦回路,带来类似于由食物和性行为等发的愉悦感。从离人类最近的演化谱系(包括灵长类,还有可能包括鲸类)来看,抽象的心理建构( mental constructs)也能激活愉悦回路,这一现象在人类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神经科学家里德・蒙塔格(Read Montague)将许多研究人员在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观点编织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一一“超能力”( superpower),意指人们从抽象的理念中获得愉悦的能力。我很认同这个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的理念甚至可能在某些时候会和我们最基本的愉悦本能相违背。比如,有些人遵守自己的宗教原则,于是他们会为了追求更重要的目标而舍弃性行为。同样地,出于政治或精神动机的绝食者会通过达成目标而激活愉悦/奖赏回路,即使这种行为是与我们最基本、最原始的本能背道而驰的。 【个人观点:从行为学的角度来看,非常符合马斯洛需求的五个阶段。人的基本愉悦本能指的是人的生理需求或化学反应,也就是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而如果有更高级的事物出现(如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社交需求,或更高级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时,同样,人们也能获得愉悦,并且超出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愉悦性。因此上文提到这种情况下会与原始的本能背道而驰。 从马斯洛需求的顶层需求的三个阶段,其实都属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往往也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如高人一等就要拼命的学习,运动员拿奖牌就是付出身体的伤害等等。从这个层面来说就是一种痛苦,而这种痛苦最终也能帮助人能实现个人价值,用“超能力”来描述也正确。 “痛苦”可以是生理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带来的愉悦与每个人的对不同事物的理解变得不同。】 (查看原文)
    加点什么 1赞 2020-11-16 01:12:53
    —— 引自章节:“超能力”:抽象理念也能带来愉悦
  • 有些药物(如LSD、墨斯卡灵迷幻药、含有苯二氮的镇静药和SSRI类抗抑郁药)完全不能激活愉悦回路,其成瘾的风险也比较低甚至不会使人成瘾。 (查看原文)
    蜘蛛也会飞 2015-02-23 09:23:45
    —— 引自第1页
  • 文化是影响人类获得快乐的重要因素。 (查看原文)
    加点什么 2020-11-04 11:20:26
    —— 引自章节:推荐序 快乐和成瘾是人类的天性
  • 我们能从以上几个例子中得到什么启示呢?首先,精神活性药物已被运用于社会不同情境:医学治疗、宗教仪式、纯粹消遣或是标榜自己隶属于某个团体(精英、局外人、叛逆者等)。其次,这些情境也可以变化和重叠。 (查看原文)
    加点什么 2020-11-08 00:28:22
    —— 引自章节:02 神经类药物使人迷醉
  • 精神科医生罗纳尔徳・西格尔( Ronald K。 Siegel)认为,所有的生物,无论是嚼精神刺激性植物的昆虫,还是喜欢转圈把自己弄得头的小孩,他们的天性就是要追求狂喜。西格尔写道:“狂喜的力量不仅非常强大,而且还具有持久性,它的作用类似于一种驱力,比如我们的饥驱力、驱和性驱力。 (查看原文)
    加点什么 2020-11-08 00:39:40
    —— 引自章节:精神刺激的核心目的是追求狂喜
  • 成瘾不是一朝一タ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成瘾的过程中不仅会出现耐受性、依赖性和渴望,药物产生的欣快感也会逐渐消失。愉悦被欲望取代,喜欢也变成了欲望。 我们认为药物成瘾者之所以会上瘾,是因为他们能从上瘾的药物中获得更多的愉悦,这是他们强迫性地追求药物的动机。然而,大多数瘾君子声称他们从药物中并没有获得过多的愉悦。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成瘾的轨迹一旦形成,愉悦便会被抑制,而欲望则会占上风。因此,遗憾的是,成瘾者不仅丧失了药物本身带来的愉悦,成瘾还会导致其悦回路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会进而影响他的其他体验,如从摄取食物和运动中所获得的乐趣。 (查看原文)
    加点什么 2020-11-08 23:36:42
    —— 引自章节:无法自拔:当愉悦变为欲望
  • 成瘾药物会影响愉悦回路,并且会比其他自然的奖赏更强烈地激活愉悦回路,从而创造出更深刻的,且与联想的网络密不可分的记忆。任何与药物有关的外界线索和心理状态都会强烈地激活这些记忆,并使之与情绪中心联结。因无法抵抗这些而旧瘾复发的成瘾者通常只需要服用点剂量的药物就能获得比初次用药时更强烈的愉悦感,这一反应也被称为药物敏化( drug sensitization)。 (查看原文)
    加点什么 2020-11-08 23:42:35
    —— 引自章节:无法自拔:当愉悦变为欲望
  • 腹侧被盖区似乎有两条平行的回路。第一种是我们大费笔墨讨论的愉悦回路,它可以被愉悦/奖赏激活,但却会受到痛苦的抑制。另一条回路是“凸显回路”( salient circuit),它能被愉悦和痛苦的刺激激活,并与情绪反应紧密相关。 这是否意味着痛苦刺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奖赏,或者仅仅是具有凸显性已?目前答案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现在做出的解释因多种因素而变得更加复杂,例如,所有短暂的痛苦刺激都会结束当痛苦结束时,我们就会感到轻松,这本身就是一种愉悦感。而慢性、长期持续的痛苦就另当别论了,极有可能是因为压力激素作用而导致大脑的愉悦回路发生长期变化。我们不禁猜测,在偷悦的基础上加点痛苦,会不会在内前脑束中造成极其显著的效果,这也许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施虐和受虐的行为,或是在美食上撒辣椒。 (查看原文)
    加点什么 2020-11-16 00:37:17
    —— 引自章节:电子游戏也能刺激愉悦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