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诗的起源,诗与画,诗与散文,诗与音乐……朱光潜写得真够认真的。 “每位诗人刚写完一首诗,总觉得自己的诗是好的。”
朱光潜先生的条理非常清楚,先讨论了诗的起源:巫术与歌乐舞的结合,渐渐诗从歌乐舞中独立出来。朱先生认为最早的诗是一种谐隐的文字游戏,谐即诙谐幽默,隐即类似字谜。这种意趣发展为诗歌里的意象与情趣,接着又分析意象在表现上如何与情趣联系起来。然后讨论诗歌与散文、与画的区别与联系。与画那章引用莱辛的诗画理论,莱辛认为画是表现瞬间静止的画面,诗歌是表现动态连续的动作。朱先生在这个基础上做了补充。接着是关于声律的讨论,以及中国诗歌如何走上律诗的道路。(赋的发展与四声的发现,汉语特有的性质适合律排)最后一章专论陶渊明,其中提到陶渊明的侠隐气质不是让人觉得高不可攀,而是让人有蔼如之感,平常处使人亲切。 对于做新诗,朱先生也不忘时时强调诗歌最需要的是注重形式。正因为新诗的形式亟待新人探索,所以它比旧诗还难做。
朱光潜知识太渊博,对于“诗学”讲解很清晰,想起自己读亚氏《诗学》时那副苦瓜脸的样子。 朱光潜对所有的论证和人物评价都是相当中肯的,给人以非常谦和且虚心的感觉。本书除了关于『诗和韵律』几章没有读完,剩下都有认真品读,关于最后「写给青年诗人的信」属实受教了🙏🏻
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也探索分析了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
前几章写得好,文学史与文化观梳理辨析的很清楚,后几章说到声韵顿就让人觉得枯燥无趣了。
2019/01 从正午到日暮,气温降了六度,在朱光潜先生的诗歌世界里小憩了半天,乐不思蜀,从起源讲到谐隐,再从格律说到声韵,融合古今东西之诗论,娓娓道来,像一本怎么品都不会淡的茶,饮之则身心舒畅。
中国诗节奏和声韵那几章,读的不大认真。其他的都蛮感兴趣的,不过读的似懂非懂,朦朦胧胧。想来以后重读吧!
笔触温润如玉,内容哲思隽永。这个版本设计得蛮可爱的
2019-03-18
朱光潜先生关于诗歌的论说小集子,篇幅不长,也朴实易懂,丝毫不晦涩。从开头对诗的起源进行论说而谈到了诗乐舞同源,论证了诗与艺术之间深刻的联系。其次谈到了诗与谐隐(诗的游戏效应与隐喻象征)的关系,同时引用了中外诗歌的对比,别有一番情趣。诗是人对世情世相的反映,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与直觉的间接性表达。文中也可见克罗齐对作者的深刻影响,和作者对克罗齐思想的吸收与批判。后部关于诗的格律与音调也蛮有意思,比较了中西格律音质的巨大区别,中国关于四声的声律研究以及西方诗歌巧妙的断句也蛮有意思的,值得以后慢慢回味,在现今的诗歌理论来说依然有着巨大的作用,在童版文论课本多可见到相似的语句。关键是真的非常好读!
诗或是表现内在的情感,或是再现外来的印象,或是纯以艺术形象产生快感,它的起源都是以人类天性为基础。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同源的,而且在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
朱光潜是我非常尊重的大师,但这本书真的读不进去,甚至让我怀疑文学理论研究的意义。枯燥的理论,舍近求远。
书尽诗华。再次想起刘涛老师领我们逐篇逐句细读《诗论》的日子。朱光潜言之有物而平实明快,实在值得详玩再三。”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文学史本不可分,如果一定要分,中国诗的转变只有两个大关键,一是乐府五言的兴盛,二是律诗的兴起。”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诗是形式和实质的统一。情趣和语言不分彼此。对诗的定义更深入和细致了一些——仅有诗意、意境和情趣还不够,还得有诗的形式——音律,节奏……
将诗词与美学结合在一起,给我一种全新的体验,美妙无比。
从诗的起源讲起,诗和画的完美结合,细细的品读,才不负绝美诗词。
每一首诗传递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是一段历史,读诗让我们更明智。
“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花了很多时间精读这本书,却觉得很值。一是醉心于文字本身的流畅、透朗与美感;二是钦佩于作者论述有理有据,逻辑清晰缜密,体系完整晓畅;三是有感于从论诗中时常可以窥见的自然宇宙人生之理。
> 诗论
1 有用 K. 2018-09-03 22:03:59
诗的起源,诗与画,诗与散文,诗与音乐……朱光潜写得真够认真的。 “每位诗人刚写完一首诗,总觉得自己的诗是好的。”
0 有用 胡晓晨 2019-09-03 17:49:22
朱光潜先生的条理非常清楚,先讨论了诗的起源:巫术与歌乐舞的结合,渐渐诗从歌乐舞中独立出来。朱先生认为最早的诗是一种谐隐的文字游戏,谐即诙谐幽默,隐即类似字谜。这种意趣发展为诗歌里的意象与情趣,接着又分析意象在表现上如何与情趣联系起来。然后讨论诗歌与散文、与画的区别与联系。与画那章引用莱辛的诗画理论,莱辛认为画是表现瞬间静止的画面,诗歌是表现动态连续的动作。朱先生在这个基础上做了补充。接着是关于声律的讨论,以及中国诗歌如何走上律诗的道路。(赋的发展与四声的发现,汉语特有的性质适合律排)最后一章专论陶渊明,其中提到陶渊明的侠隐气质不是让人觉得高不可攀,而是让人有蔼如之感,平常处使人亲切。 对于做新诗,朱先生也不忘时时强调诗歌最需要的是注重形式。正因为新诗的形式亟待新人探索,所以它比旧诗还难做。
0 有用 八十八夜的茶摘 2021-12-24 18:38:39
朱光潜知识太渊博,对于“诗学”讲解很清晰,想起自己读亚氏《诗学》时那副苦瓜脸的样子。 朱光潜对所有的论证和人物评价都是相当中肯的,给人以非常谦和且虚心的感觉。本书除了关于『诗和韵律』几章没有读完,剩下都有认真品读,关于最后「写给青年诗人的信」属实受教了🙏🏻
0 有用 𓆡𓆝𓆟𓆜𓆞𓆝𓆟𓆜𓆞 2021-11-03 11:29:49
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也探索分析了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
0 有用 隐遁 2019-02-20 21:50:02
前几章写得好,文学史与文化观梳理辨析的很清楚,后几章说到声韵顿就让人觉得枯燥无趣了。
0 有用 宇宙信号接受器 2019-01-13 18:53:24
2019/01 从正午到日暮,气温降了六度,在朱光潜先生的诗歌世界里小憩了半天,乐不思蜀,从起源讲到谐隐,再从格律说到声韵,融合古今东西之诗论,娓娓道来,像一本怎么品都不会淡的茶,饮之则身心舒畅。
0 有用 第二十年第三月 2020-02-07 10:44:04
中国诗节奏和声韵那几章,读的不大认真。其他的都蛮感兴趣的,不过读的似懂非懂,朦朦胧胧。想来以后重读吧!
0 有用 已弃号 2020-10-13 14:40:19
笔触温润如玉,内容哲思隽永。这个版本设计得蛮可爱的
0 有用 花郎 2019-04-29 23:40:10
2019-03-18
0 有用 可怕的汪 2020-06-16 21:08:57
朱光潜先生关于诗歌的论说小集子,篇幅不长,也朴实易懂,丝毫不晦涩。从开头对诗的起源进行论说而谈到了诗乐舞同源,论证了诗与艺术之间深刻的联系。其次谈到了诗与谐隐(诗的游戏效应与隐喻象征)的关系,同时引用了中外诗歌的对比,别有一番情趣。诗是人对世情世相的反映,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与直觉的间接性表达。文中也可见克罗齐对作者的深刻影响,和作者对克罗齐思想的吸收与批判。后部关于诗的格律与音调也蛮有意思,比较了中西格律音质的巨大区别,中国关于四声的声律研究以及西方诗歌巧妙的断句也蛮有意思的,值得以后慢慢回味,在现今的诗歌理论来说依然有着巨大的作用,在童版文论课本多可见到相似的语句。关键是真的非常好读!
0 有用 陈小憨˙Ꙫ˙ 2020-06-19 12:37:43
诗或是表现内在的情感,或是再现外来的印象,或是纯以艺术形象产生快感,它的起源都是以人类天性为基础。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同源的,而且在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
0 有用 九思艺笙菌 2024-05-31 18:24:31 上海
朱光潜是我非常尊重的大师,但这本书真的读不进去,甚至让我怀疑文学理论研究的意义。枯燥的理论,舍近求远。
0 有用 罗瀚西 2024-07-18 13:21:32 江西
书尽诗华。再次想起刘涛老师领我们逐篇逐句细读《诗论》的日子。朱光潜言之有物而平实明快,实在值得详玩再三。”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文学史本不可分,如果一定要分,中国诗的转变只有两个大关键,一是乐府五言的兴盛,二是律诗的兴起。”
0 有用 饮霜 2020-07-17 11:28:05
0 有用 Loser小南山 2020-12-23 17:50:04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0 有用 Abel Hsiao 2020-06-14 19:14:55
诗是形式和实质的统一。情趣和语言不分彼此。对诗的定义更深入和细致了一些——仅有诗意、意境和情趣还不够,还得有诗的形式——音律,节奏……
0 有用 逗逗酱 2018-09-19 00:25:53
将诗词与美学结合在一起,给我一种全新的体验,美妙无比。
0 有用 长安忆梦 2018-11-13 09:59:43
从诗的起源讲起,诗和画的完美结合,细细的品读,才不负绝美诗词。
0 有用 水精灵 2018-11-13 09:40:34
每一首诗传递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是一段历史,读诗让我们更明智。
0 有用 Elliety 2020-06-20 17:41:55
“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花了很多时间精读这本书,却觉得很值。一是醉心于文字本身的流畅、透朗与美感;二是钦佩于作者论述有理有据,逻辑清晰缜密,体系完整晓畅;三是有感于从论诗中时常可以窥见的自然宇宙人生之理。